福建省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答案扫描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答案扫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16 17:3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福建省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一、古诗文阅读(3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
(1)木欣欣以向荣, 。(陶渊明《归去米兮辞》)
(2)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2) ,气息奄奄(李密《陈情表》)
(4)楼船夜雪瓜洲渡, 。(陆游《书愤》)
(5)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6)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8)小楼昨夜又东风, 。 (李煜《虞美人》)
(9) ,直走咸阳。(杜牧《阿房宫赋》)
(10)直栏横槛, 。(杜牧《阿房宫赋》)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7题。
六国论
苏辙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睢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而弊山东之诸侯 弊在赂秦
B.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又有一石,不附山
C.夫韩、魏不能独当秦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D.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3分)
A.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悦亲戚之情话
B.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 去以六月息者也
C.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 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D.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4.下列各组句子,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而范睢以为忧 惟兄嫂是依
B.夫韩、魏诸侯之障 都督阎公之雅望
C.而四国休息于内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D.彼秦者将何为哉 轩东故尝为厨
5.下列对原文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B.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C.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D.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同是探讨六国破亡之因,苏辙得出的结论不同于苏洵。他认为六国的败亡之因在于他们不明白天下之势,不能全力保住韩、魏,失去这个屏障而导致灭亡。
B.昭王在打下韩魏之后,进攻齐国的刚、寿,范雎对此感到担忧。作者认为范雎也不能明白天下之势,他对采取先收韩、魏的方略产生怀疑。
C.作者认为:秦国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诸国;对齐楚燕赵来说,保留韩魏就可以自安;对韩魏来说,有四国之佐就有了强大后盾,可以放心与秦国抗衡。
D.苏辙此文的背景虽与苏洵相似,但苏辙是从如何用兵、如何加强边备这个角度来古为今用的,而苏洵是从“赂秦而力亏”这个角度来古为今用的。
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逍遥游》)(3分)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3分)
(三)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题(6分)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周邦彦于哲宗元祐(公元1093年)任溧水(今江苏溧水县)令,无想山在溧水县南十八里。
8.(1)“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的“老”字和“肥”字有何妙处?试简要分析。(3分)
(2)“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结合下阕作简要分析。(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9.下列关于《三国演义》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孙策从皇宫废墟的井中捞得一枚玉玺。他相信这是自己将要当皇帝的预兆,便托病辞别江东,别图大事、不想事情泄密,袁术向他讨取。他离开洛阳,袁术还写信给荆州刘表,叫他拦截孙策讨玉玺。孙策对他们发誓说:“如果拿了玉玺,死于刀剑之下。”
B.董卓在凤仪亭见到吕布和貂蝉幽会后,要杀吕布。王允和貂蝉趁机离间吕布和董卓,吕布对董卓顿起杀心。后来,王允和吕布等人共同谋划,假传圣旨说天子将禅位于董卓,将董卓骗进城中刺死。
C.攻打张绣期间,所到之处,麦子成熟。为赢民心,曹操下令:“大小将校,经过麦田,有践踏者,一律斩首”,但没想到自己的马因鸟而惊,闯进麦田,违了军令,理当斩首。于是便借郭嘉之语“法不加于尊”糊弄士兵,未对自己采取任何惩罚措施。
D.曹操进攻荆州,刘备带领士兵和百姓南逃,赵云负责保护刘备家小。曹军四下涌来,赵云把阿斗裹在怀中,杀出重围,回到刘备身边。赵云把阿斗递到刘备怀里,刘备却把阿斗摔到地上,说为这孺子,差点损他一员大将。赵云大为感动,一生尽忠蜀汉。
E.孔明在上方谷(葫芦谷)造了木牛流马,搬运粮草,人不大劳而牛马不食;司马懿依样制造,搬运粮草,孔明派人装鬼吓走司马懿的运粮兵士,再将其木牛流马的舌头扭转,使之不能动,司马懿的粮草被孔明所劫。
10.简答题: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5分)
(1)“辕门射戟”似乎是吕布一生中惟一的亮点。请简述这件事的经过。
(2)杜甫诗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请简述诸葛亮“身先死”的经过。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第11-12题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禀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滕文公上》)
11.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所提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论断是讲的社会分工问题。所以,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在孟子的时代早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现象。
B.许行主张统治者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当时有一定意义因而具有吸引力。如果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和全程来看,他的观点和做法就是非常荒唐而可笑的了。
C.孟子所提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和《左传·襄公九年》中知武子:“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的论断都强调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
D.孟子的观点的确为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强化了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思想。孟子自觉自愿地做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言人。
12.如何理解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3分)
三、现代文阅读(21分)
(一)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第13—15题。(9分)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王澍
回顾近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西欧,根本不是当年我们从电视图像上看到的那种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但是,发现这一点时已经有点晚了。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别说和欧洲比,就是和“没有历史”的美国比也要短得多。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的农村,或是把皖南农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一一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犬都已经中断了。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
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都把它们忽略了。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15期,有删改)
13.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喜欢简单地向两方学习,失去了本应有的自我个性。
B.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这是由于地方决策层有着盲目追赶的心态。
C.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中国从唐朝就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
D.文中所说的“城市记忆”是指城市里曾经所出现过的人与事。
14.中国传统建筑同西方对比,有哪些闪光点?(3分)
15.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3分)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第16—18题。(12分)
审 丑
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无定一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我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们年轻那时候,媳妇们都得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还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找给我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决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审丑”原则的学生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都刊出了这个“审丑”创举一一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轻捷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敲开门,里面男主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
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唉,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
“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正下着。冰箱里我存了青岛的啤酒。瞅你赶得这个巧!”
这时有人轻轻叩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我哪儿来的爷爷?他老脸不要,我可要脸!”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浑浊两副嗓音。
“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
“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
无定旱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一个小时后,老头走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煮过了,成菜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在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领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门边一辆垃圾车……
“哦,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
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
“朋友。”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
“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
(节选自《审丑》,有删改)
16.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3分)
17.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3分)
18.“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四、语言应用题(6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第19题。
①追求健康长寿是现代人的普遍愿望。近年,美国农业部推出了“食物指南金字塔”方案,成为美国人最佳摄取食物的方案。②金字塔底层为面包米饭等谷类食物,是饮食的基础;第二层为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第三层为肉、蛋、奶等,是蛋白质的来源;顶层为脂肪、油类、甜食,只要少量即可。③许多食品学家都认为这种饮食设计合理,有利人的健康长寿。④中国90年代也颁布过《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强调“食物要多样,粗细要搭配,三餐要合理,营养要保证,甜食不宜多,油脂要适量”,⑤这与金字塔图形十分相似。
19.(1)找出这一段文字中的两处语病并修改(4分)
(2)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2分)
五、写作(7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小确幸”一词,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现代汉语,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
何为“小确幸”?口渴的时候,手边正好有一瓶水;排队时,你所在的队前进得最快;电话响了,拿起听筒发现是你正在想念的人……这些就是生活中尽管微小但确实令很多人感到幸福的东西。
对于“小确幸”,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感悟?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