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优质课件25页)-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高效课堂优质课件+限时训练(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优质课件25页)-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高效课堂优质课件+限时训练(人教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04 23:3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情景导入
  地球上的大部分表面被蓝色的海洋覆盖着。如果你在海边游过泳的话,就会发现海水又苦又咸。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海水中溶解了很多物质,它是一种混合物,也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溶液,主要溶解食盐NaCl,此外还有MgCl2、MgSO4等。
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和判别。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授课
一、溶液的形成和组成
实验与探究:
溶液的形成
现 象
形成什么
蔗糖颗粒逐渐减小最后消失
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溶液
实验9--1
观察与思考:
怎样解释食盐、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呢?
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在水中以分子形式分散在水分子的中间。
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在水中以离子形式(Na+、Cl-)存在于水分子的中间。
只要水分不被蒸发,温度不发生变化,蔗糖或氯化钠与水不会分离,且各组成部分相同。
蔗糖溶液中的分子运动
食盐溶液中的离子运动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小结: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
(1)均一性:
是指溶液中各部分浓度、性质都相同。
(2)稳定性:
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3)混合物
注意: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纯水不是溶液;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是蓝色的,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
3.组成: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剂

蔗糖
溶质
溶液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3)m溶液= m溶质+ m溶剂
(4)V溶液≠V溶质+V溶剂
4.溶质与溶剂的判断
2.看物质的状态和量:
若是固体或气体与液体形成的溶液,一般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
若是由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
由水和其他物质形成的溶液,不论水量的多少,水都作为溶剂。
1.根据名称判断:溶质溶剂溶液,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说明】水是最常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物质也是常见的溶剂。
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判断:一看生成物(可溶性物质为溶质);二看反应物谁未反应完(未反应完则为溶质)。
观察与思考:
水能溶解所有的物质吗?除了水还有其他的溶剂吗?
【实验9-2】 不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3mL水,分别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mL~3mL汽油,再分别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振荡,观察现象。
溶质 溶剂 现象
碘 水
碘 汽油
高锰酸钾 水
高锰酸钾 汽油
几乎不溶于水
溶解,溶液棕色
溶解,溶液紫色
不溶于汽油
通过上述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相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不同的溶质在相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实验9-3】 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水 乙醇
注意: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分层
混合均匀
不分层
乙醇与水互溶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内在因素:_________________; (2)外在因素:温度。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者放热现象
观察与思考:
将三个烧杯盛等量冷水,用温度计测量冷水的温度,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固体,搅拌,待固体溶解后,用温度计测量三种溶液的温度。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等大多物质 NH4NO3 NaOH
H2SO4
溶解前后温度变化情况
归纳结论 温度基本不变
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
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
三、乳化现象
观察与思考: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几滴植物油,观察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分层。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4~5滴洗涤剂。用胶塞分别塞紧试管,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几分钟,再观察现象。把两支试管内的液体倒掉,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这两支试管的内壁是否干净。
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无洗涤剂)
(有洗涤剂)
乳化作用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象 把液体到掉后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 物油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分层
浑浊
分层
不干净
分层
浑浊
不分层
干净
乳浊液
归纳与小结:
1.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3.乳化现象: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
用洗涤剂去油污
洗涤剂是乳化剂,能使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这些小液滴能随水流走。达到洗净衣物的目的。
交流与讨论:
1.洗涤剂有什么功能 它的去污原理是什么
洗涤剂有乳化功能;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将油污分散成无数小液滴,然后随水流走。(这种现象称为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2.修汽车的工人,当他的手上沾满油污时,他常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这说明汽油与洗涤剂一样能去油污,那么二者去油污的原理是否相同?若不同,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将油污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从而除去油污。
一、溶液
1.定义:水、空气(或氧气)
2.组成:m溶液= m溶质+ m溶剂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质与溶剂的判断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三、乳化现象: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氯化钠  C.汽油  D.花生油
2.铁和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
A.只有硫酸亚铁 B.只有铁
C.只有硫酸铁 D.有硫酸亚铁和硫酸
3.下列判断生理盐水属于溶液的依据是( )
①无色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均一性 ⑤稳定性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B
D
B
4.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C.用盐酸除水垢 D.用汽油清洗油污
5.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浓硫酸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D
C
直击中考
1..(2022 北京)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泥土
C.面粉 D.花生油
2.(2022 汕头龙湖一模)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碳酸盐和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和酸反应有气体产生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C. 洗涤剂是利用乳化作用除去油污,汽油除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 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则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A
B
3.(2022·中山黄圃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性质活泼具有可燃性
B. 焊锡(含锡、铅)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熔点高
C. 水中加入固体硝酸铵可升高溶液温度
D. 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作用
4.(2021·重庆)将一定量的下列固体放入适量水中,能形成溶液且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CaCO3 B.NaOH C.NaCl D.NH4NO3
D
B
5.(2022 广西北部湾)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固体可以作溶质
B. 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 氢氧化钠固体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