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时空坐标]
[单元主旨]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殖民扩张使拉丁美洲在18世纪晚期完全沦为殖民地;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加速了对亚洲、非洲的侵略;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列强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带来深重的灾难,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拉丁美洲在19世纪上半期掀起了独立运动的高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国家民族意识觉醒,非洲在19世纪末也进行了各种独立运动。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西葡早期殖民扩张
随着海上探险活动的展开与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对非洲、亚洲和美洲的早期殖民活动接踵而来。葡萄牙和西班牙因捷足先登而扮演了殖民侵略的主角。哥伦布远航成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加紧了海外殖民,把其探险队所到之处都宣布为本国的领土,因争夺新的土地而发生纠纷,只得请教皇出面裁决,1496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仲裁与调停下,西、葡两国签订《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同意在佛得角群岛以西约370里格处,从北极到南极划一条分界线,称“教皇子午线”,线东“新发现”的土地归属葡萄牙,线西的则归西班牙。1506年,教皇正式批准这一条约。十多年后,当麦哲伦船队向西航行抵达摩鹿加群岛时,双方对该岛的归属又发生争执。1529年,两国在萨拉哥撒再签新约,将西班牙殖民活动的西界定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度。根据两个条约,西方人在世界上第一次瓜分殖民地,西班牙几乎独占整个美洲,亚洲和非洲广大地区则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2.英国对印度的征服
孟加拉被征服使英国人武力征服印度的第一步旗开得胜,这对印度日后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在当时,还没有人对这个事件给予特别注意。封建王公们依然在那里你争我夺,互相厮杀。孟加拉的变化在他们看来就像在其他任何地方发生的统治者更替一样平常无奇。当英国人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又向着既定目标迈出第二步、第三步……时,当侵略者的拳头终于打到他们头上时,这些王公才突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慌忙起而应战。少数王公抗英坚决,但由于未曾做充分准备,大势已去,他们没有回天之力。王公一个一个被击垮,庞大的印度终于被小小的东印度公司蚕食鲸吞,成了世界近代史上一大荒诞现象。
——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3.英国侵占东南亚
英国对缅甸的殖民征服主要采取武力的形式,这就决定了英国在缅甸的统治方式主要以直接的高压统治方式为主,在那里,缅甸民族主义者与英殖民者的矛盾更为尖锐,缅甸民族主义者反抗英殖民主义者的斗争也更为激烈,战后缅甸脱离英联邦的决心也最为坚决;英国对马来亚的殖民征服主要采取挑拨离间和充当保护人等手段所获取,因而英国在马来亚的统治方式主要采取委任和安抚等间接统治为主,在那里,英殖民者与民族主义者之间的矛盾相对要缓和,民族主义者与英殖民主义者之间的冲突相对也小些,战后马来亚对英国的依附也更强。
——何跃《试析英国在东南亚的早期殖民扩张》
4.柏林会议
柏林会议集中讨论和制定了列强今后分割非洲共同遵守的原则。《总议定书》的第三十四、三十五条规定,签字国占领非洲沿岸土地或建立保护国时,必须分别通知本议定书上的签字各国,以便它们必要时提出自己的要求,同时必须保证建立足以保护现有各种权利的统治权力,并在必要时,保证遵守规定条件的贸易自由与过境自由,才能视为“有效占领”。这是列强背着非洲人民达成的瓜分非洲领土的罪恶协定。之后,掀起了分割非洲领土的狂潮。到1912年为止,它们已经占领了非洲96%的土地。在此期间,非洲遭到空前浩劫,非洲人民被抛入了亡种灭族的深渊。
——陆庭恩《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与非洲人民的苦难》
5.对殖民主义的认识
从广义上讲,殖民主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应被看成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发展阶段。作为近现代历史发展整体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体现的是1500年以后全球市场经济形成的过程中,世界范围内发达与欠发达国家之间不断发展变化的关系,表现为一个相应的社会发展阶段。一般说来,它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产生的,但要比资本主义更早地退出历史舞台。从狭义上讲,殖民主义代表着一系列的政策观念与行为方式等,它指的是在现代世界体系中,西方宗主国为维护中心与外缘地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而制定的,反映了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特色的方针、政策。它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对外缘地区和半外缘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打断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对它们的财富进行了肆意的剥削和掠夺,又在客观上具有着社会改造作用。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高岱《“殖民主义”与“新殖民主义”考释》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梳理16—20世纪西方列强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进行殖民扩张,逐步将拉美、亚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变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基本过程(时空观念) 2.通过材料探究,认识和理解西方列强在不同地区侵略的特点和时代背景(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认识和分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联系,辩证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重要概念]
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它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已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总督制度:总督一般由国王信任的大贵族担任,是国王在殖民地的全权代表,根据国王训令,掌握殖民地的行政、军事、财政和宗教事宜,有权任命辖区内的官吏和教会负责人,参与审理重大司法案件。
3.宗主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等附属国家进行统治、剥削和压迫的国家。宗主国享有宗主权,宗主权是指一国使他国从属于自己而干预其内政外交的权力。
4.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受帝国主义国家不同程度控制的国家或地区。
5.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家商人集资组建的股份公司。1600年该公司被授予皇家特许状,拥有在印度贸易的特权,随时间推移,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获得了协助统治印度和军事职能。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自由资本主义思想兴起,要求取消贸易垄断权的呼声高涨,政府对经济管理日益严格,对公司的干涉增多。1858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撤销东印度公司。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殖民扩张
表现 西班牙 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16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殖民地
葡萄牙 巴西殖民地
方式 西班牙 建立总督辖区。总督和高级官吏由国王任命,总督代表国王在辖区内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
葡萄牙 在巴西设立总督制度
进程 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
2.殖民统治
(1)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开采金银矿,掠夺巨额财富。
(2)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进行黑奴贸易。
(3)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微点拨] 殖民者的掠夺,对拉丁美洲和欧洲的影响
(1)对拉丁美洲:残酷的统治带来灾难;掠夺金银和垄断贸易限制了拉丁美洲经济发展;发展单一的种植园经济,严重束缚了拉丁美洲的发展。
(2)对欧洲:加速了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促进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促进工业革命的发生。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一)16世纪扩张的主角——西班牙和葡萄牙
1.葡萄牙:建立商站,控制商路。到16世纪中叶,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2.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将其变成殖民地。
[微点拨] 西、葡在亚洲扩张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建立以商站为标志的殖民据点,控制商路,获取垄断性商业利润。
(2)原因:当时亚洲国家封建经济较为发达,有一定实力 ,西、葡两国发展水平有限,无法像在拉美那样建立广大的殖民地。
(二)17世纪后扩张的主角——英国、荷兰、法国
1.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扩张
(1)方式
①经济: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
②政治:利用印度各地封建割据严重、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的弱点,挑动印度人打印度人,坐收渔利。
③军事:直接进行武力侵略。
(2)结果:促进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图解史]
[问题] 读图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活动的方式。
[提示] 方式:早期通过东印度公司来进行殖民扩张与统治;直接掠夺土地和财富、征收重税、发展种植园和进行鸦片贸易等;以印攻印;直接侵略。
2.列强在东南亚的殖民扩张
荷兰 17世纪初,侵入印度尼西亚,后来,占领了整个印度尼西亚
英国 到19世纪末,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
法国 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美国 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
3.列强在西亚的殖民扩张
(1)对奥斯曼帝国的侵略: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奥斯曼帝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2)对伊朗的侵略:俄国和英国控制伊朗经济和内政,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4.列强在东亚的殖民扩张
(1)侵略中国: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侵略朝鲜半岛: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1.进程
(1)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侵入非洲。19世纪中叶以前,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进行奴隶贸易。
(2)工业革命后,逐渐放弃奴隶贸易,转而进行全面的殖民入侵。
(3)19世纪后期,列强加快了侵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步伐。
2.概况
(1)北非
①埃及
②苏丹:英国实行武力扩张。
③其他:法国从19世纪30年代就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2)非洲腹地
①准备: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者深入非洲腹地探险,为进一步侵略准备地理和人文资料。
②侵略计划
(3)柏林会议(1884年)
①背景:为解决列强在抢夺殖民地中的冲突与矛盾,进一步瓜分非洲。
②内容:“有效占领”原则;“地图上作业”。
③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④影响: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3.影响
(1)列强间矛盾加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扩张与争夺加剧,矛盾冲突加剧。
(2)世界联系加强: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3)殖民地半殖民地灾难:形成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微点拨] 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半殖民地造成的双重影响
(1)消极: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在早期的殖民过程中,西方列强大肆劫掠、屠杀殖民地居民,它们还通过设置殖民机构、扶植傀儡政权等方式对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统治,控制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命脉,将它们变为自己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断了这些国家独立发展的进程。
(2)积极:殖民扩张客观上增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使西方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些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转型。
重点内容 核心价值 质量水平 情境创设
西方列强在不同地区侵略的特点和时代背景 残暴的殖民统治与违背人性的奴役是罪恶的;世界视野 唯物史观2(列强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联系) 史料实证2(殖民掠夺的证据) 历史解释2(理性认识殖民扩张的多重影响) 学习情境—文献、表格等
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历史发展的影响
任务一 西方列强在不同地区侵略的特点和时代背景
视角1 西葡对美洲的掠夺
材料一 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的冒险远航、殖民征讨和对殖民地的统治,都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在移民队伍的组成上,商人、贵族、教士三位一体。在殖民地,由国王任命封建贵族充任各殖民地的总督和都督,执掌军事、民政和司法大权。在土地制度方面,所有占领的土地被宣布为王室所有,由国王分封给殖民者和教会。在工商业政策方面,奉行“重金主义”(重商主义的早期形式)政策,使用奴隶开采银矿,掠夺大量金银财富。
——摘编自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述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扩张的特点。
[结论] (1)特点:在王室主导下对殖民地实行直接控制,带有浓厚的封建和半封建色彩。
视角2 英国在亚洲的殖民扩张
材料二 从1813年印度被迫接受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后,英国的棉纱、棉布等大量机器工业品涌入印度,沉重打击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在孟加拉国,号称“印度的曼彻斯特”的达卡城人口曾经到过15万人。到1840年前后,只剩下3万至4万人了。英国的工业品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结构,从而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庄变成了生产鸦片、棉花和其他原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物的农场。这样,由英国生产工业品,由印度负责生产原料的国际分工形成了。这种演变过程在其他落后国家相继发生。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
[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比,英国在殖民扩张方式上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对印度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
[结论] (2)变化:从以直接的殖民掠夺为主到以商品输出为主。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生产能力大大增强,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影响:打破了印度传统的经济结构,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印度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给印度人民带来了灾难。
视角3 列强在非洲的扩张
材料三 据统计,非洲的国界44%都由经线或纬线划分,30%的国界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仅26%的国界是自然边界。划分的这种随意性严重损害了非洲的发展,不仅引发了极为复杂的民族问题,还酿成非洲国家间此起彼伏的边界冲突与战争。在研究了尼日利亚东南沿海靠近喀麦隆边境的克罗斯河流域后,英国学者安尼指出:那里民族众多,却“支离破碎”“相当混乱”,这是“欧洲人的残暴造成的”,是“分割边界”的结果。
——金点强、王守望《非洲:几何线边界埋下祸根》
材料四 19世纪后期,垄断的出现让资本主义跃上了一个新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导致他们对世界上最后一块尚未瓜分的土地垂涎三尺。非洲内陆探险和矿产资源的发现对殖民主义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医疗技术的提高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殖民者不再满足“无形治”,而极力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有形帝国”,布鲁塞尔国际地理会议和柏林会议制定了列强瓜分非洲的基本原则,列强据此对非洲展开了疯狂瓜分。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问题] (3)阅读教材第73页地图“列强瓜分非洲”,指出图中各国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 并结合材料三简述其形成的原因和产生的结果。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期西方列强掀起瓜分非洲狂潮的原因。
[结论] (3)特点:多处国界平直,以经纬线为界。原因:是帝国主义瓜分“地图上作业”的结果,帝国主义者的傲慢、粗暴与野蛮。结果:导致土著部落、民族的分离;破坏了当地传统政治、经济及人文结构;造成部落、民族矛盾,长期战乱。
(4)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德国等国要求获得殖民地;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对非洲腹地的探险为侵略准备了条件;列强制定了野心勃勃的瓜分计划;柏林会议制定了瓜分的基本原则。
[深化拓展]
一、西方殖民列强侵略非洲的阶段性
1.第一阶段:15—19世纪中叶,争夺很激烈,主要是争夺奴隶贸易的优势。
2.第二阶段: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西方殖民列强进入自由竞争时期,掠夺原料和商品市场,特权公司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使命,逐步废除奴隶贸易,深入非洲腹地进行地理考察活动。
3.第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二、殖民扩张的特征
从葡萄牙、西班牙到英国、法国、俄国、美国以及日本等,不同时间、不同国家的对外殖民侵略有一些明显的特点,这些特点都与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1.15—17世纪是重商主义时代,西方列强的实力有限,没有能力占领广大的殖民地,一般都是在交通要道建立殖民据点,控制航线,攫取商业利润。
2.18世纪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等国的实力大增,它们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驱使它们进一步扩大殖民地。
3.19世纪中期以后,殖民侵略的欲望和能力进一步扩大,最终把中国等亚洲古老的封建国家都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
任务二 世界殖民体系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视角1 世界联系加强
材料一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了日本,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都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欧美列强利用坚船利炮,把全球卷进了世界市场……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问题]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结论] (1)影响:以西方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联系更为紧密。
视角2 列强间矛盾加剧
材料二
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
国家 占有的殖民地数/个 殖民地人口/人
英国 55 3.9亿
法国 29 6 235万
德国 10 1 307万
比利时 1 1 500万
葡萄牙 8 968万
荷兰 8 3 741万
意大利 4 139万
[问题]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结论] (2)影响:西方列强占有殖民地严重不均衡,为争夺殖民地,西方列强矛盾加剧,最终引发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视角3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影响
材料三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问题] (3)如何看待材料三中的“双重的使命”
[结论] (3)看待:一是殖民者对被殖民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就是所谓“破坏的使命”;二是改造了殖民地旧的落后的社会经济,引入新的生产方式,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这就是所谓“重建的使命”。因此,殖民者主观上是掠夺殖民地,但客观上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
视角4 世界格局变动
材料四 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
…………
19世纪80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霍布斯鲍姆
《帝国的年代:1875—1914》
[问题] (4)根据材料四,分析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结论] (4)影响:使西方支配东方,确立了欧洲中心地位。
[深化拓展]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及阶段特征
1.过程
(1)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5世纪末至18世纪晚期)以侵略拉丁美洲为主。
(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以侵略亚洲、非洲为主。
(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亚非拉展开争夺、瓜分。
2.阶段特征
时期 目的 手段 影响
资本原始 积累时期 掠夺金银财富 以暴力方式进行掠夺 加强了新旧大陆之间、亚欧大陆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后来世界市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给殖民地带来严重灾难
第一次工 业革命后 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适应本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发动侵略战争和输出廉价的商品 亚洲各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关系形成
第二次工 业革命后 以资本输出为主 掀起瓜分狂潮和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正式确立,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1.如今,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主要因为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属于印欧语系拉丁语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与印度和欧洲交流频繁
B.土著语言受欧美移民语言风格的影响
C.吸收学习欧美先进文化
D.长期遭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解析:D 新航路开辟后,拉美地区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使得属于印欧语系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成为这一地区的官方语言,故选D项。
2.17世纪,随着美洲种植园经济和金银矿的开发,欧洲国家确立了“非洲服务于美洲”的总政策。材料中所说的“总政策”体现为( )
A.向美洲倾销廉价商品
B.引进非洲农作物品种
C.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
D.向美洲提供生产设备
解析: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殖民掠夺与残酷屠杀,造成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欧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奴隶贩卖到美洲,故C项正确。
3.下图显示了1945年某地区的人口组成比例。从近代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最初造成这种人口比例形成的西方列强是( )
A.西班牙、葡萄牙 B.西班牙、英国
C.葡萄牙、意大利 D.葡萄牙、法国
解析:A 根据人口占比可以看出,在该地区黑种人和白种人的比例超过原住民,并且出现了混血种人,这种现象最早出现于早期的殖民扩张,而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故A项正确。
4.艾周昌在《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中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 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主要是因为( )
A.非洲国家普遍落后,外出打工
B.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C.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
D.欧洲手工工场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解析: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殖民者在扩张过程中将非洲黑人奴隶贩卖至美洲,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不是黑人离开家园的原因,而是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奴的原因之一,排除;黑奴主要贩卖到美洲,不是欧洲,故D项错误。
5.随着西方国家不断殖民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于( )
A.18世纪中后期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中后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解析:D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基础巩固练]
1.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下面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
A.“两颗门牙”指的是英国、荷兰
B.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更加兴旺
C.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发达
D.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殖民扩张
解析:D “两颗门牙”指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导致了商业和贸易中心的转移,地中海沿岸的商业衰落,大西洋沿岸贸易兴起,排除B项;1500年左右,欧洲资本主义仍处于萌芽阶段,排除C项;“咬开了世界”指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了殖民扩张,D项正确。
2.从16世纪开始的早期殖民帝国时代,殖民强国虽然有了远洋航船和大炮、毛瑟枪和正规军,但是它的力量优势,尤其是对一些先进文明地区的力量优势却是有限的。由此决定了早期殖民帝国扩张的重点在( )
A.亚洲 B.欧洲
C.大洋洲 D.美洲
解析:D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对一些先进文明地区的力量优势比较有限,早期殖民帝国扩张的重点在较为落后的美洲新大陆,因此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亚洲的力量在亚欧对比中占据较大优势,A项错误;进行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是欧洲国家,B项错误;对大洋洲的殖民扩张主要发生在18世纪以后,不是早期殖民扩张的重点,C项错误。
3.17世纪初,英国、荷兰、丹麦、法国等纷纷建立东印度公司。其中,英国在印度的统治都是通过英国东印度公司进行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曾一度侵占了中国的台湾。由此可知,这些东印度公司( )
A.推动了西欧的殖民扩张
B.是现代意义的跨国公司
C.是西欧贸易兴盛的根源
D.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解析:A 从材料中英国、荷兰东印度公司参与侵略印度及中国部分地区可知,东印度公司是殖民势力的帮凶,推动了西欧的殖民扩张,故A项符合题意;东印度公司享有特权,在殖民地拥有政治、经济、军事权力,与现代意义的跨国公司的经济行为完全不符,排除B项;西欧贸易兴盛根源是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D项材料体现不出。
4.据估计,从1521年到1544年,某国从拉丁美洲运回的黄金,每年平均为2 900千克,白银为30 700千克。该国应该是( )
A.法国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解析:B “1521年到1544年”主要是西班牙对拉丁美洲进行殖民统治,在拉丁美洲掠夺大量的金银财富,故B项正确。
5.“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心只想赚钱,它对待自己的臣民还不如过去的西印度种植场主对待他们的奴隶。”上述材料主要揭露了( )
A.殖民扩张的残暴 B.种植场主的虚伪
C.英荷之间的矛盾 D.垄断组织的扩张
解析:A 材料中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做法是为了掠夺财富,充分体现了早期殖民扩张的残暴,故A项正确。
6.有人比喻英国“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这句话描述的是( )
A.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疯狂屠杀印第安人
B.英国在北美进行殖民掠夺
C.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D.法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解析:C 依据材料“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成为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C项正确。
7.非洲西海岸有一些反映历史的名称,如科特迪瓦的象牙海岸,加纳的黄金海岸,利比里亚的胡椒海岸,贝宁的奴隶海岸等。这些名称反映出( )
A.非洲物资极其丰富
B.早期殖民掠夺的残酷性
C.三角贸易所经路线
D.非洲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解析:B 材料中的“奴隶海岸”与非洲物资极其丰富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象牙”“黄金”“奴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早期殖民掠夺、三角贸易有关,反映出早期殖民掠夺的残酷性,故B项正确;C项应涉及欧洲、非洲与美洲,材料仅为非洲,排除;早期殖民扩张使非洲被迫融入世界市场,故D项错误。
8.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在客观上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解析:C 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人类发展的角度”“客观上的积极意义”可得出C项正确;A、B两项只是局部的表现,故排除;D项本身表述不正确。
9.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列强的贪得无厌
B.亚非拉地区的贫困
C.无产阶级的力量弱小
D.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解析:D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是同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紧密相连的,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各国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要求更大规模地瓜分世界。
10.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这里“新的活动场所”主要是指( )
A.资本 B.劳动力
C.世界市场 D.资源
解析:C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殖民活动扩展到全世界,美洲和非洲等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劳动力和市场,即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故C项正确。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 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印度的棉纺织业原来很发达,棉纺品曾经大量出口英国。19世纪以后,英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采用各种手段,打击印度的棉纺织业,印度的棉纺织业迅速衰落下去。著名的纺织业城市达卡,1827年有人口15万人,8年后,只剩下3万人。英国把印度的棉花运到英国工厂加工成棉布,再返销印度。
——《世界近现代史》
(1)概括材料一与材料二所述的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
(2)材料一与材料二所述的历史现象有何内在联系
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实力。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更大的商品市场和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直接动力是获取利润。
(2)内在联系:材料一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材料二表明印度传统棉纺织业的衰落以及英国对印度市场的占领,说明印度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
[素养提升练]
1.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解析: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殖民扩张亚非拉美地区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殖民者根据自身的经济需要及各地不同的优势掠夺当地的资源,因而给这些国家留下了单一经济发展的历史根源,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欧洲海外扩张和陆上扩张的最明显的结果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块大陆或半球。整个地球的外形首次被确定和绘入地图。”材料强调了欧洲的殖民扩张( )
A.阻碍了新航路的开辟
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阻碍了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
D.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发展
解析:B 根据“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整个地球的外形首次被确定和绘入地图”可知,材料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肯定了欧洲的殖民扩张使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故选B;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A项表述错误,排除;C、D两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3.有人认为:“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上述四国确立各自“漫长世纪”的共同因素是( )
A.金融霸主的地位
B.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
C.经济体制的创新
D.拥有广大的殖民地
解析:B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共同因素”,西班牙没有成为金融霸主,故A项错误;无论是西班牙、荷兰、英国还是美国,均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故B项正确;西班牙没有进行经济体制的创新,故C项错误;美国没有广大的殖民地,故D项错误。
4.“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力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以上论述的是( )
A.英国有权征服印度
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D.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
解析:B 首先,该论述并不是肯定英国对印度征服的合理性。其次,英国对印度的征服比土耳其、波斯或俄国对印度征服好些,主要是因为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而土耳其、波斯或俄国仍然是封建国家。这意味着英国在征服过程中客观上带来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故B项正确。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
…………
19世纪80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霍布斯鲍姆
《帝国的年代:1875—1914》
结合材料与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材料观点,自行拟定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论题: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体系的基础上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论述: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同资本主义的发展紧密相关。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力飞速进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为了寻求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暴力掠夺等方式进行殖民扩张,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也造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总之,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在资本主义不断扩张的基础上,欧美列强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1.巴西独立的背景
18世纪末,由于种植园经济和工商业的日益发展,巴西人民要求摆脱葡萄牙羁绊和争取民族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美国独立和法国革命,对巴西人民也起了很大的影响和鼓舞作用。巴西的学生、作家和其他知识分子组成了文学小组和科学会社等新团体,扩大了社会上要求自由和独立的影响。1789年,米纳斯吉拉斯成立了一个由希尔瓦·洽维厄(即“拔牙者”)所领导的秘密组织。它企图推翻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消灭垄断和奴隶制度,建立一个准许言论思想自由和发展民族工业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
2.亚洲的觉醒的含义
为什么20世纪初的革命在列宁看来是亚洲的觉醒 这是因为,这场革命与以往两次不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革命。用列宁的话说,它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或称“革命民主运动”,或称“反对中世纪制度的革命运动”,或称“亚洲现代资产阶级革命”。这就是说,亚洲各国人民的斗争从这时起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时期。而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正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的必由之路。
——林承节《论二十世纪亚洲的觉醒》
3.东印度公司统治下的印度经济
1787年达卡的细棉布出口到英国的总数约为300万卢比;在1817年便全部停顿了……过去境况富裕的家庭,现在已被迫离开城市,为了生计移居到乡村去。……这种衰落不仅发生在达卡,而且在其他所有地区。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4.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的特点
第一,新兴的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组成了资产阶级政党,提出了实现民主、独立或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革命纲领,因而资产阶级革命得到了群众的支持;第二,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开始在不同程度上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例如青年土耳其党联合马其顿等地的农民游击队,开展反对苏丹反动政府的斗争,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联络各地会党,组织武装起义;第三,亚洲各国的工农运动从自发斗争逐步转向自觉斗争,尤其是亚洲的工人阶级已开始建立工会和进行政治罢工,成为反帝反封建的一支生力军,在斗争中表现了自己革命的彻底性;第四,由于亚洲各国人民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共同的敌人,所以各国革命者在斗争中相互支持、彼此激励,并开始进行联合尝试。例如,1907年亚洲许多国家的革命者和流亡者在日本成立了“亚洲和亲会”,明确提出:“本会宗旨在反对帝国主义,期使亚洲已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并约定:“亚洲诸国,若一国有革命事,余国同会者应互相协助”,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援助。然而,由于亚洲各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以及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没有断绝经济上的联系,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可能广泛发动和依靠工农群众,也不可能把工农群众长期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由于亚洲各国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因而引起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极大的恐慌和仇恨,帝国主义者采取直接镇压(例如在殖民地的印度)或干涉(例如对土耳其和中国)和武装干涉(例如对波斯)等手段,镇压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罗超平《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浅议》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梳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的过程,认识其时代背景及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归纳亚洲不同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异同,分析其原因,加深对亚洲“觉醒”的理解(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了解非洲抗争的经过,分析各国抗争特点、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4.全面认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感悟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中人民的英勇抗争精神,强化民族民主意识(家国情怀)
[重要概念]
1.民族运动与民主运动:在近现代,“民族运动”或“民族主义革命”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民族独立的运动。“民主运动”或“民主主义革命”是指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斗争。
2.门罗主义: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宣称,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在“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下,美国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它一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防止已经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再次遭到欧洲列强侵略和沦为殖民地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控制。
3.大棒政策:20世纪初,西奥多·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期间(1901—1909年)提出和实行的一种更加强势的外交政策,其特征是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他在一次演讲中引用了一句非洲谚语“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后发展成所谓“大棒加胡萝卜政策”。“大棒政策”就是其中体现武力威胁的方面。
4.金元外交:塔夫脱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调整了对外政策,提出“用金元代替枪弹”的口号,主张运用外交政策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特别是对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中国扩大投资,以排挤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塔夫脱认为通过海外投资一样可以帮助美国实现向海外扩张的目标,但事实上,“金元”只是对“大棒”的补充,美国的对外政策仍然离不开“大棒”。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民族独立运动
(1)背景
①殖民压迫:欧洲殖民者长期的压迫,埋下了拉丁美洲人民争取独立的火种。
②经济发展: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③启蒙思想传播: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④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
⑤美国独立:鼓舞拉丁美洲人民。
(2)表现
①序幕:1804年海地的独立。
②扩展: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于1826年基本实现了独立。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
(3)结果
①政局动荡:多建立了共和国。但是,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②大国干涉: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美国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推行“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拉美人民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思考点] 依据教材第76~77页结合“大棒政策”(绘画作品)思考,独立后的拉美为什么不能像美国一样走上发展壮大的康庄大道
[提示] 经济上:大地产制,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政治:大多政局动荡,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发展停滞不前。外部:英美等国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影响了当地社会的进步。
2.民主革命
(1)巴西: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2)墨西哥革命
①时间:191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②结果:赶走了独裁者,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
③意义:宪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微点拨] 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阶段性特点
第一阶段:赶走殖民者,获得民族独立。
第二阶段:推动民主改革,巩固独立成果,促进国家进步和发展。
二、亚洲的觉醒
1.背景
(1)外部: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2)内部: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2.表现: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
国家 概况
印度 ①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国民大会党 ②1905年,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③1908年,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伊朗 1905—1911年,立宪革命。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虽然失败,但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中国 ①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②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链史料] 阅读教材第78页“学思之窗”。
[问题] 理解列宁的话的含义。
[提示] 列宁所指的20世纪的“新阶段”,一是表现为随着亚洲的觉醒,亚洲落后国家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新阶段;二是欧洲先进国家工人运动蓬勃开展,世界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新阶段。
三、非洲的抗争
1.主要斗争形式:武装斗争。
2.突出事件: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事件 概况 结果
埃及 抗英 斗争 ①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以此唤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 ②在1882年反抗英国侵略埃及的斗争中,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抵抗 失败,英国占领埃及
苏丹 马赫 迪起 义 ①1881年,爆发反英大起义。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 ②起义持续近20年,起义者曾占领苏丹大部分地区,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失败,英国控制了苏丹
埃塞 俄比 亚抗 意战 争 ①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 ②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 ③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 保持了自己的独立
[微点拨] 非洲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特点
(1)埃及:建立政党组织,唤醒民族意识;爱国军官领导武装反抗斗争;失败后被英国占领。
(2)苏丹:组织民众斗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沉重打击了侵略者;失败后被英国控制。
(3)埃塞俄比亚:封建统治者发表诏书动员民众,亲自领导武装斗争;全国民众团结一心、英勇抵抗;打败意大利侵略者,保持了国家独立。
非洲人民面对帝国主义侵略,普遍地进行了抗争,以争取和捍卫民族独立。
四、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重点内容 核心价值 质量水平 情境创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民族民主意识 历史解释2(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及影响) 家国情怀2(爱国精神) 学习情境—文献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东方觉醒”
任务一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视角1 殖民压迫
材料一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 俄国不断取得在伊朗北部建筑公路、铁路,在里海的伊朗沿岸捕鱼,采伐树木,开设工厂,建立银行,甚至贩卖鸦片等许多特权。
——施兴和主编《国际关系史》
[问题] (1)概括材料一、材料二所揭示的推动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因素。
[结论] (1)因素:列强侵略和掠夺加深了亚非拉各国的民族危机,激起了各国人民的斗争意识。
视角2 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材料三 几乎所有殖民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都是受过欧式教育的精英,吸收了启蒙思想的价值观,将它作为瓦解欧洲人在海外的殖民统治的手段。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四 英国的教育制度把西方的文学和政治思想整个主要部分引入印度,也促进了印度的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原则、个人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原则,不可避免地变得对外来的英国统治不利起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
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问题] (2)指出材料三、材料四共同强调的推动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思想因素。
[结论] (2)思想因素:思想启蒙促进了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革命)意识的觉醒。
视角3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五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1901—1911年设立了650多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材料六 到1840年前后……英国的工业品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结构,从而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寨变成生产棉花和其他原材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物的农村……这种演变过程在其他落后国家相继发生。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
[问题] (3)归纳材料五、材料六反映的推动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经济因素。
[结论] (3)经济因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了封建经济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深化拓展]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1.主要任务:多肩负着反对外来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这反映了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之下,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渴望独立和自由的强烈愿望。
2.斗争形式:主要是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属旧式的反侵略斗争。
3.新的力量:出现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结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数遭到了失败。
任务二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 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家……
…………
国家在任何时候皆有权利对私产加以限制……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持有制……
一切矿物,或存在于矿脉、矿层、矿块或矿床中构成矿藏之物质……其所有权皆直接属于国家……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亚洲觉醒是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是世界意识的形成。
它在伊朗表现为立宪革命,成为亚洲民族民主革命的先声。
在印度,提拉克建立国大党,提出民族独立的纲领,以建立美国或法国式的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要求经济独立,以抑制英货为斗争手段,以启迪民族意识、建设精神文明为主要内容进行民族教育。斗争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中国的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运动的顶点。结束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亚洲觉醒标志着亚洲国家向现代化迈出了第一步,标志着20世纪东方民族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册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墨西哥宪法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意义。
[结论] (1)基本内容:其一,保证国家对土地、矿山和河流的所有权;其二,承诺分散大土地所有制,对私有产权加以限制。意义:反映了农民革命中要求限制大地产,获得土地的要求;把矿山等收归国有,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民族独立的主张;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2)历史意义: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被迫结束殖民统治或改变管理方式);削弱了本国的反动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一步激发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意识。
[深化拓展]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异同
1.不同点:由于各个地区、国家的社会发展程度很不平衡,外来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的新的经济因素,或强或弱,阶级结构的变化有大有小,不同地区的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斗争水平高低各异,形式和性质也不尽相同。在亚洲,由于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阶段;在非洲,斗争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主要是旧式民族运动,只有埃及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在拉丁美洲,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相同点
(1)背景上:都存在殖民者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经济都有一定发展;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都有民族意识的觉醒。
(2)影响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被迫结束殖民统治或改变管理方式);削弱了本国的反动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一步激发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意识。
[课堂延伸] 1905年伊朗(时称“波斯”)发生立宪革命,一位目击者于1906年写道:
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 或许东方真的正从其酣眠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
——摘编自[英]爱德华·G.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问题] 材料属于何种史料,有何价值 材料对东方觉醒的预见是否正确 对东方觉醒原因的分析是否全面 为什么
[结论] 史料:文字史料。价值:属事件亲历者所记,是一手史料、具有很高价值。
正确。不全面。原因:亚洲的觉醒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强和亚洲各国社会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所导致的,材料过分强调了外因的影响。
1.下面漫画描绘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对拉美国家实行的政策,这一政策应是( )
A.大棒政策 B.金元外交
C.中立政策 D.殖民政策
解析:A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对拉美国家实行“大棒政策”,符合漫画的主旨,故选A项。
2.印度国大党激进派领袖提拉克曾说:“自治,就是自己的统治,要把全部管理权拿到自己手中。”材料中“自治”的准确解释是( )
A.英国应主动改善英印关系
B.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独立
C.强烈要求殖民者改革政治
D.推动英国放权国大党管理印度
解析:B 从材料看,提拉克态度十分明确,“自己的统治”“全部管理权”等信息,表明其主张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故B项正确。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特点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亚洲
B.亚洲地区经济结构变化
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解析: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出现是由本国传统经济结构的解体、近代经济的发展和阶级结构的变动等因素决定的。
4.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英国“重建的使命”对19世纪末期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影响是( )
A.封建王公成为斗争的领导力量
B.英国的宗教歧视政策引起了人民的反抗
C.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民族自治的目标
D.无产阶级成为斗争的领导力量
解析: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中的“重建的使命”。这一使命的影响是促进了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其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力量。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高潮,从人权角度讲,非洲的特征是( )
A.争取基本的生存权和独立权
B.争取基本的生存权和政治民主权
C.争取环境保护权
D.争取独立和政治民主权
解析:A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非洲地区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掀起了反帝斗争的独立运动,故A项正确;“政治民主权”不符合非洲的时代特征,排除B、D两项;C项与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不符,排除。
[基础巩固练]
1.《世界知识年鉴》对拉丁美洲某国的介绍是:“先后沦为西班牙和法国殖民地;1791年爆发反法独立战争;1804年1月1日宣告独立。”这个国家是( )
A.巴西 B.墨西哥
C.海地 D.秘鲁
解析:C 1791年,法属殖民地海地爆发武装起义,在1804年建立了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故选C项。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导人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他率领起义军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南美洲地区,原来统治这些地方的殖民国家是( )
A.英国 B.荷兰
C.西班牙 D.葡萄牙
解析:C 依据题干信息“南美的解放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率领军队,打败了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3.19世纪初,西属拉美殖民地的科学家们纷纷成立科学共同体,制定鼓励科学教育发展的机构和制度,科学和技术被认为是实现“共同利益”的手段,这些均体现在各殖民地和独立之初拉美国家的宪法中。这说明( )
A.科学家掌握了独立后西属拉美殖民地的政权
B.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拉美率先完成了科学革命
C.科学被视为拉美独立和新政府合法化的工具
D.西属拉美殖民地的科学发展水平高于宗主国
解析:C 19世纪初,拉美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而“这些均体现在各殖民地和独立之初拉美国家的宪法中”,说明拉美殖民地追求科学与理性,与西班牙的统治形成强烈对比,新政府将其写入宪法,这有助于树立政权良好的形象,故选C项。据材料看不出科学家掌握政权,且独立后的拉美殖民地多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故排除A项。B、D两项材料无体现,且与史实不符。
4.在拉美独立运动初期,面临的有利国际环境是( )
A.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
B.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势力开始衰落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
D.拿破仑与反法联盟的战争正在进行
解析: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对外战争对欧洲殖民宗主国的打击,为拉美独立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故D项正确。
5.1917年墨西哥新宪法规定:“国家是所有土地、河流和矿藏的所有者,国家有权收回外国垄断组织占有的土地、矿山和油田;国家应采取必要措施分散大地产。”对以上宪法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B.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C.根除了独裁统治基础 D.“外国”主要指英国
解析:A 材料“国家有权收回外国垄断组织占有的土地、矿山和油田”体现了反帝性质,“国家应采取必要措施分散大地产”体现了反封建性质,故A项正确;1917年墨西哥新宪法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而非社会主义性质,B项错误;大地产制是独裁统治的基础,宪法虽然规定采取必要措施分散大地产,但没有从根本上根除大地产,C项错误;“外国”主要指美国,D项错误。
6.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其原因之一是受欧美哪些事件的影响(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和工业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C 据教材知识可知,18世纪末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拉丁美洲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故C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17世纪,距离拉丁美洲争取民族独立运动时间较为久远,排除A、D两项;工业革命是经济方面的变革,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
7.伊朗在立宪革命期间颁布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触动了伊朗几千年来极端专制的封建制度,争取了国家的主权和人民的民主权利,限制和约束了国王的权力,对封建政治制度进行了初步改革。这表明伊朗立宪革命( )
A.具有强烈的资产阶级民主色彩
B.推翻了伊朗几千年的封建制度
C.赢得了近代伊朗的民族独立
D.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解析:A 根据材料“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争取了国家的主权和人民的民主权利,限制和约束了国王的权力,对封建政治制度进行了初步改革”可知,伊朗立宪革命具有强烈的资产阶级民主色彩,A项正确;题干中“触动了”意味着并未推翻封建制度,排除B项;伊朗立宪独立革命因内外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排除C项;伊朗的立宪革命期间,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而且革命最终失败了,排除D项。
8.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革命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文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
A.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B.使中国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C.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D.使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解析:D 由材料“社会风俗人心……辛亥革命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可知,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使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故选D项。
9.下面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
南美的解放者
孟买工人起义
苏丹马赫迪起义
墨西哥独立
A.亚非拉国家经济腾飞
B.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D.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运动
解析: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目中提到的国家涉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这些史实都是作为殖民地的亚非拉国家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与主权的斗争,故D项正确。
10.1906年伊朗宪法规定国家的权力分为三个部门:
一、立法权,其专责为制定和修改法律。
二、司法权,其责任为断明法律。
三、执行权属于国王:即指法律和命令应由大臣及国家官吏以国王陛下的名义依法定程序付诸执行。
从中可以看出伊朗( )
A.明显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宪法规定伊朗实行民主共和制
C.虽然颁布了宪法,但是君主的权力依然很大
D.伊朗宪法并未受到伊斯兰教宗教信仰的影响
解析:A 从材料可以看出伊朗实行的是分权的体制,这明显受到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影响,故A项正确;从材料很容易可以看出,伊朗保留了君主,因此不会是共和制,故B项错误;从材料无法看出君主权力大小,也看不出是否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故C、D两项错误。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近代初期,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加强,但主要在沿海地区。……(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到1938年为止,西方列强在非洲的资本输出数额巨大……利用成立的矿业公司、种植园公司和商业公司等垄断了非洲殖民地的采矿、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控制其国民经济。……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地的资本输出,不是投资在有利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部门,而是投资于供出口可获暴利的矿业和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上。
——摘编自《世界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70年前后西方列强对非洲殖民侵略的主要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19世纪晚期,面对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加深,非洲人民掀起反抗斗争的高潮,试举出其中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指出其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掠夺的主要特点。
答案:(1)变化:由建立据点、侵占沿海地区到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和争夺;随着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贵重矿产资源的发现和经济作物种植的成功,非洲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提高,成为列强争夺的重要目标。
(2)历史事件: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主要特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3)特点:大量输出资本;主要投资于矿业和出口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利用各种公司控制非洲国家的国民经济。
[素养提升练]
1.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宪法提供了一个共和国政府的通常体制,总统由直接民选产生,任期4年,不得连任……分割大地产,削减教会和股份公司的土地,把大地产分配给村镇,转让给中小农户使用和经营。材料说明这部宪法( )
A.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B.终结了美国对拉美的“大棒政策”
C.结束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D.使工人阶级登上墨西哥的政治舞台
解析:A 根据材料“宪法提供了一个共和国政府的通常体制,总统由直接民选产生”并结合所学可知,墨西哥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美国对拉美的外交政策及工人阶级登上墨西哥政治舞台的相关信息,排除B、D两项;1826年西属拉美殖民地基本实现独立,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
2.1815年,玻利瓦尔提议:“使新世界组成一个国家,依靠一种联系将各部分同整体连接起来,这是一个伟大的理想。”1819年,他领导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26年,他又提出了:“新世界将由以一项共同法律相联结的一切独立国家组成。”上述史实说明玻利瓦尔的理想是( )
A.美洲获得独立 B.拉丁美洲联合建国
C.实行独裁统治 D.成为拉美“解放者”
解析:B 由材料“使新世界组成一个国家,依靠一种联系将各部分同整体连接起来”“新世界将由以一项共同法律相联结的一切独立国家组成”可知,玻利瓦尔的理想是拉丁美洲联合建国,故选B项。
3.印度国民大会党成立后,形成一个不成文的先例:会上只讨论政治、经济问题,不讨论容易引起摩擦的社会、宗教问题;只讨论全国性问题,不讨论地方性事务。这为国大党定下了世俗主义和强调印度民族团结的基调,以争取自治。19世纪末,国大党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缓和与英国殖民者的关系
B.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中心
C.团结群众以争取民族独立
D.推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展
解析:C 依据材料“会上只讨论政治、经济问题,不讨论容易引起摩擦的社会、宗教问题;只讨论全国性问题,不讨论地方性事务”来看,国大党的中心使命是以民族团结的感情代替种姓、地方偏见的分裂因素,以便团结群众以争取民族独立,C项正确;国大党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要缓和与英国殖民者的关系,A项排除;国大党这样做的目的是获取民族独立,B项排除;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1920年甘地领导的反抗英国统治的斗争,与材料所述事件无关,D项排除。
4.《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道,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清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道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解析:B 由“推翻残暴的清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可知这场革命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反帝不明确,也不可能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故A、C、D不正确;材料体现了湖北革命军的革命目标是推翻残暴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故B项正确。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亚洲觉醒是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是世界意识的形成。
它在伊朗表现为立宪革命,成为亚洲民族民主革命的先声。
在印度,提拉克建立国大党,提出民族独立的纲领,以建立美国或法国式的民族共和国为政治目标,要求经济独立,以抑制英货为斗争手段,以启迪民族意识、建设精神文明为主要内容进行民族教育。斗争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中国的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运动的顶点。结束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亚洲觉醒标志着亚洲国家向现代化迈出了第一步,标志着20世纪东方民族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
史·现代史编》上册
简要说明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意义。
答案:意义:争取民族独立,摆脱殖民者的控制和干涉,独立自主地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争取民族独立,更好地发展民族经济,实现经济独立和国家富强。单元总结
[思维导图]
[问题整合]
一、归纳殖民扩张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影响
1.三个阶段
(1)早期阶段:以积累原始资本为目标、掠夺财富为主要手段(16世纪至第一次工业革命)。
(2)中期阶段:以争夺商品的销售市场以及原料产地为主要目标(第一次工业革命至第二次工业革命)。
(3)后期阶段:以寻求投资场所为目的,积极展开对外资本输出为目标,世界几乎被瓜分完毕(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
2.影响
(1)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殖民地: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野蛮的屠杀、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和祸害,打断了亚、非、拉的原有发展进程,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东西方的历史进程大大拉开了距离。同时,殖民主义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3)对世界格局: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东方从属于西方,欧洲处于中心地位。
(4)对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国家之间的大规模战争。
二、概述世界近代民族解放运动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出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美国与拉美结局不同。
2.第二阶段:19世纪中期,亚洲出现革命风暴,仍属于旧式的农民战争。如太平天国运动。
3.第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但发展不平衡,亚洲、拉美出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中中国与墨西哥成果突出),印度出现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运动,而非洲仍多属于旧式的武装斗争。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被当成魔鬼作品焚毁,祭司遭到屠杀。这段材料反映了殖民入侵给玛雅文明造成的后果是( )
A.经济衰退 B.文化浩劫
C.国家分裂 D.民族灭亡
解析:B 据材料“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被当成魔鬼作品焚毁,祭司遭到屠杀”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班牙征服美洲后对玛雅文化的破坏,故B项正确。
2.有学者认为,通往美洲及东印度的道路被发现之时……看到了世界历史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欧洲人的优越势力,使他们能为所欲为,在此等遥远的地方,作出各种不合正义的事情。欧洲人的“优越势力”源于( )
A.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B.航海和造船技术不断提高
C.资本原始积累的迅速增加
D.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
解析:D 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时,人们的思想未得到空前解放,故A项错误;航海和造船技术提高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而非根源,故B项错误;资本原始积累的增加是影响,并非原因,故C项错误;14世纪、15世纪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发展是欧洲人的“优越势力”的根源,故D项正确。
3.有学者说:“毫无疑问,商人在竖立英国国旗,而不是仅仅跟随国旗走,他们在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方前进,定居或建立殖民地。”该学者强调( )
A.商业力量在对外扩张中的作用
B.政府行为主导了海外殖民活动
C.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合法性
D.商业活动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A 材料中“商人在竖立英国国旗”反映了英国商人需要海外市场,推动了英国政府殖民扩张,强调的是商业力量在对外扩张中的作用,故A项正确。
4.“1760年,猎奴者捕获了西非人彼得斯,将其带到海岸,贩卖给了法国奴隶贩子。坐贩奴船,渡过大西洋来到了法国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可能在此地的种植园工作。”上述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
A.增加了西欧国家的劳动力
B.使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
C.推动了美洲工业化的进程
D.促进了非洲的社会进步
解析:B 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殖民扩张中的贩奴活动,贩奴活动给欧洲殖民者带来了财富,给非洲带来了灾难,促进了美洲的开发,使世界联系加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5.“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 )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解析:D 500年前欧洲人拿着《圣经》到非洲的主要目的是殖民掠夺,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拿着《圣经》传播基督教只是目的之一,“象牙”的拥有者易手,反映了经济方面的冲突,《圣经》的传播反映了文化、文明的融合,故D项正确。
6.德国进入殖民国家行列后,所占殖民地主要在( )
A.亚洲 B.非洲
C.拉丁美洲 D.大洋洲
解析:B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势力崛起,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便把非洲作为侵夺的主要对象,故选B项。
7.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解析:B 本题考查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A、C两项都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D项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是表现而不是原因;美洲人口结构的变化是欧洲长期不断征服美洲的结果,B项正确。
8.1884年,英、法、德等国就非洲殖民地问题在柏林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这一决定( )
A.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动摇了英国的霸主地位
C.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D.导致了世界格局的改变
解析:C 柏林会议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殖民国家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9.下表是1884—1900年,欧洲列强在非洲侵占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领土和人口的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国家 侵占土地 / 万平方公里 人口 / 万
英国 约950 5 700
法国 约928 3 650
德国 约258 1 470
比利时 约232.2 3 000
葡萄牙 约206 900
A.西方各国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商品输出
B.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形成
C.德国凭借工业革命的优势侵占领土最多
D.葡萄牙在柏林会议上提出了“有效占领”原则
解析:B 1884—1900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据表中信息可知,欧洲列强争相瓜分非洲,加快争夺殖民地、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形成。
10.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评价美国独立战争时说:“美国革命成为那些希望摆脱殖民地地位的民族所效法的榜样。”这样评价美国革命的原因是( )
A.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导致了法国大革命
C.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D.引发了德国的统一
解析:C 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推动了争取独立的运动在拉丁美洲兴起,故C项与题意
相符。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美洲一些国家出现新兴工业,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经济单一化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B.各国封建势力较强
C.大地产制恶性膨胀的结果
D.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尚未建立
解析:A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亚非拉一些国家工业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因为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呈现单一化的特点,故A项正确。
12.某学者指出,西属拉美人民经过近16年的浴血战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如果从世界全局来考察,它不仅打击和彻底冲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义体系,而且对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也产生了猛烈的冲击。这表明西属拉美独立运动( )
A.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
B.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C.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
D.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解析:C 由材料可以看出,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胜利,冲击了西班牙封建殖民主义体系,动摇了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从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故选C项;材料体现了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影响,没有体现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排除A项;
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并未彻底完成,政治上、经济上还面临着很多的社会问题,排除D项。
13.列宁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为“亚洲的觉醒”,主要是因为( )
A.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
B.运动的时间长、规模大
C.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
解析:C 亚洲觉醒,根本含义是指亚洲进入了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时期,故C项符合题意。
14.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变,同时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这主要是指( )
A.推翻了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
B.瓦解了自然经济,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
C.推翻了君主专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结束了封建制度,传播了民主政治
解析:C 政治的近代化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的近代化是指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论述全面。
15.19世纪末,埃塞俄比亚打败了意大利侵略者,用武装斗争的形式捍卫了自己国家的独立。其主要原因是( )
A.国王孟尼利克二世的杰出领导
B.全国各阶层人民英勇抵抗
C.英法对埃塞俄比亚的支持
D.意大利国内发生革命
解析:B 本题考查埃塞俄比亚捍卫了自己国家的独立的有关内容。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由于全国各阶层人民英勇抵抗,埃塞俄比亚打败了意大利侵略者,用武装斗争的形式捍卫了自己国家的独立,故选
B项。
16.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遏制了列强瓜分非洲的狂潮
B.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实现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
解析:C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大多以失败而告终,但都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封建势力,促进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19世纪后,当殖民列强强悍发动以侵占殖民地为目的的侵略战争时,非洲人民毫不犹豫地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抵抗。例如北非有阿尔及利亚卡德尔领导的抗法斗争,西非有阿散蒂人进行的多次抗英斗争,南非有祖鲁国恰卡和丁干领导的抵抗布尔人的战争,东非有马达加斯加人抵抗法国入侵的斗争。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人民纷纷燃起了反侵略的斗争烽火,斗争烽火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几乎燃遍了整个大陆。
——摘编自吴秉真、高晋元《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材料二 1832年7月,英国人以重金收买当地的贝都因人部落酋长,并派人收买阿拉比军中的动摇分子。9月,一部分议员和上层文武官员先打开开罗城门向英军投降。另外,被收买的阿拉比的主力部队指挥官在关键时刻破坏了抗英斗争。坚持了100多天的抗英斗争失败。
——摘编自朱庭光《外国历史大事集》
材料三 孟尼利克二世号召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一致,保家卫国,全国人民热烈响应。农牧民自愿向国家捐赠粮食和钱币。一些原来反对孟尼利克二世的封建主表示要以抗意战争为重,停止反对活动,为抗战胜利效力。青年踊跃参军,到1895年,一支由孟尼利克二世指挥的12万人的大军组建完成。阿杜瓦决战中,意大利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
——摘编自顾章义《崛起的非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人民反抗斗争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埃及与埃塞俄比亚反帝斗争成败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反帝斗争成败对其国家地位的重大影响。(6分)
答案:(1)特点:前期局部、零星;后期整个非洲大陆。(3分)原因:前期殖民主义侵略的目标局限于非洲沿海和局部地区;后期帝国主义掀起了侵略和瓜分非洲的狂潮。(3分)
(2)原因:埃及,英国收买了当地酋长和部队指挥官,破坏了抗英斗争;部分议员和上层官员向英军投降。埃塞俄比亚,皇帝强有力的领导和指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奋起抵抗。(4分)影响:埃及沦为英国事实上的殖民地;埃塞俄比亚维护了国家独立。(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是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上。”“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 ”“我认为是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棉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部分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材料三 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纺车和手织机,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侵略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编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期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4分)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马克思所说的“英国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4分)
答案:(1)主要原因:印度棉纺织业仍停留在手工工场阶段;工业革命后,英国棉纺织业采用机器生产,产量剧增,质优价廉。(4分)
(2)特点:棉纺织业是印度民族工业的主要部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得到迅速发展;印度仍是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民族工业仍然处于从属地位。(4分)
(3)理解:英国的殖民侵略与扩张给印度等亚洲国家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打破了这些国家的传统社会结构,将其纳入世界市场;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变革,导致了亚洲的觉醒,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4分)
19.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6分)
(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8分)
答案:(1)国际因素: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国内因素: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6分)
(2)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8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印度人笔下的英国殖民统治:
1871年,瑙罗吉(1825—1917年,印度棉花贸易商人、民族解放运动早期最著名的活动家)就英国在印度的统治进行了评述。“废除了寡妇自焚和杀婴制度。”教育,包括男子和妇女教育……复兴了印度光辉的文学。但它所做的比应该做的要少。“和平和秩序。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免受压迫之苦。它本许诺给予印度人公平合理地参与国家高级行政管理的机会,但它一再失言……完全忽视了印度人的情感和看法。”为铁路和灌溉工程贷款,一些有价值的产业逐步发展,如蓝靛、茶叶、咖啡、丝绸等。出口增加;电报事业发展;但造成了贫困化。
(1)瑙罗吉从哪些角度对英国的殖民统治进行了评述 (2分)
(2)瑙罗吉认为英国的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了哪些影响 (6分)
(3)你如何理解瑙罗吉对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评价 (6分)
答案:(1)角度:人文关怀、文化教育、政治、经济。(2分)
(2)积极影响:人文关怀方面,保护了寡妇和婴儿。文化教育方面,促进了教育发展,复兴了印度本土文学。政治方面,带来了和平和秩序,实行了保护人民自由权利、财产等社会规则。经济方面,推动了现代产业的发展,使传统农业现代化。(3分)消极影响: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还不够到位。政治方面,违背让印度人参与高级行政管理的诺言,忽视印度人的情感和看法。经济方面造成贫困化。(3分)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6分)
评分项一:观点
水平1:能够从作者的立场、时代要求等方面去理解他的观点。
瑙罗吉的观点典型地反映了殖民地国家的先进分子能从民族主义和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之间的统一,去评价英国的殖民统治。
水平2:能从正反两个角度去辩证地评价作者的观点。
瑙罗吉能够看到英国殖民统治的积极性和局限性,其观点具有合理性。瑙罗吉又对英国的殖民统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水平3:只能从一个角度去评价作者的观点。
水平4:脱离材料,或罗列材料,复述教科书的观点或对作者的观点认识有错误。
水平5:无观点,或观点与本文无关。
评分项二:史实
水平1:能提取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本文解读者所处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
水平2:能从本文中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
水平3:能从本文中提取直接的信息。
水平4:没有使用本文信息。
评分项三:论述
水平1:能够进行由表及里的论述。
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
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水平4:回避问题。
评分项四:组织
水平1:叙述成结构。
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
水平3:仅能罗列史实。
注: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共47张PPT)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时空坐标]
[单元主旨]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殖民扩张使拉丁美洲在18世纪晚期完全沦为殖民地;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加速了对亚洲、非洲的侵略;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列强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带来深重的灾难,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拉丁美洲在19世纪上半期掀起了独立运动的高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国家民族意识觉醒,非洲在19世纪末也进行了各种独立运动。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西葡早期殖民扩张
随着海上探险活动的展开与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对非洲、亚洲和美洲的早期殖民活动接踵而来。葡萄牙和西班牙因捷足先登而扮演了殖民侵略的主角。哥伦布远航成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加紧了海外殖民,把其探险队所到之处都宣布为本国的领土,因争夺新的土地而发生纠纷,只得请教皇出面裁决,1496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仲裁与调停下,西、葡两国签订《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同意在佛得角群岛以西约370里格处,从北极到南极划一条分界线,称“教皇子午线”,线东“新发现”的土地归属葡萄牙,线西的则归西班牙。1506年,教皇正式批准这一条约。十多年后,当麦哲伦船队向西航行抵达摩鹿加群岛时,双方对该岛的归属又发生争执。1529年,两国在萨拉哥撒再签新约,将西班牙殖民活动的西界定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度。根据两个条约,西方人在世界上第一次瓜分殖民地,西班牙几乎独占整个美洲,亚洲和非洲广大地区则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学术视野 教师备用
2.英国对印度的征服
孟加拉被征服使英国人武力征服印度的第一步旗开得胜,这对印度日后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在当时,还没有人对这个事件给予特别注意。封建王公们依然在那里你争我夺,互相厮杀。孟加拉的变化在他们看来就像在其他任何地方发生的统治者更替一样平常无奇。当英国人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又向着既定目标迈出第二步、第三步……时,当侵略者的拳头终于打到他们头上时,这些王公才突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慌忙起而应战。少数王公抗英坚决,但由于未曾做充分准备,大势已去,他们没有回天之力。王公一个一个被击垮,庞大的印度终于被小小的东印度公司蚕食鲸吞,成了世界近代史上一大荒诞现象。
——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3.英国侵占东南亚
英国对缅甸的殖民征服主要采取武力的形式,这就决定了英国在缅甸的统治方式主要以直接的高压统治方式为主,在那里,缅甸民族主义者与英殖民者的矛盾更为尖锐,缅甸民族主义者反抗英殖民主义者的斗争也更为激烈,战后缅甸脱离英联邦的决心也最为坚决;英国对马来亚的殖民征服主要采取挑拨离间和充当保护人等手段所获取,因而英国在马来亚的统治方式主要采取委任和安抚等间接统治为主,在那里,英殖民者与民族主义者之间的矛盾相对要缓和,民族主义者与英殖民主义者之间的冲突相对也小些,战后马来亚对英国的依附也更强。
——何跃《试析英国在东南亚的早期殖民扩张》
4.柏林会议
柏林会议集中讨论和制定了列强今后分割非洲共同遵守的原则。《总议定书》的第三十四、三十五条规定,签字国占领非洲沿岸土地或建立保护国时,必须分别通知本议定书上的签字各国,以便它们必要时提出自己的要求,同时必须保证建立足以保护现有各种权利的统治权力,并在必要时,保证遵守规定条件的贸易自由与过境自由,才能视为“有效占领”。这是列强背着非洲人民达成的瓜分非洲领土的罪恶协定。之后,掀起了分割非洲领土的狂潮。到1912年为止,它们已经占领了非洲96%的土地。在此期间,非洲遭到空前浩劫,非洲人民被抛入了亡种灭族的深渊。
——陆庭恩《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与非洲人民的苦难》
5.对殖民主义的认识
从广义上讲,殖民主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应被看成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发展阶段。作为近现代历史发展整体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体现的是1500年以后全球市场经济形成的过程中,世界范围内发达与欠发达国家之间不断发展变化的关系,表现为一个相应的社会发展阶段。一般说来,它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产生的,但要比资本主义更早地退出历史舞台。从狭义上讲,殖民主义代表着一系列的政策观念与行为方式等,它指的是在现代世界体系中,西方宗主国为维护中心与外缘地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而制定的,反映了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特色的方针、政策。它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对外缘地区和半外缘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打断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对它们的财富进行了肆意的剥削和掠夺,又在客观上具有着社会改造作用。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高岱《“殖民主义”与“新殖民主义”考释》
名师导学
必备知识
导学探究
随堂训练
名师导学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梳理16—20世纪西方列强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进行殖民扩张,逐步将拉美、亚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变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基本过程(时空观念)
2.通过材料探究,认识和理解西方列强在不同地区侵略的特点和时代背景(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认识和分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联系,辩证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重要概念]
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它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已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总督制度:总督一般由国王信任的大贵族担任,是国王在殖民地的全权代表,根据国王训令,掌握殖民地的行政、军事、财政和宗教事宜,有权任命辖区内的官吏和教会负责人,参与审理重大司法案件。
3.宗主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等附属国家进行统治、剥削和压迫的国家。宗主国享有宗主权,宗主权是指一国使他国从属于自己而干预其内政外交的 权力。
4.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受帝国主义国家不同程度控制的国家或地区。
5.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家商人集资组建的股份公司。1600年该公司被授予皇家特许状,拥有在印度贸易的特权,随时间推移,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获得了协助统治印度和军事职能。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自由资本主义思想兴起,要求取消贸易垄断权的呼声高涨,政府对经济管理日益严格,对公司的干涉增多。1858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撤销东印度公司。
必备知识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殖民扩张
表现 西班牙 1496年, 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16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殖民地
葡萄牙 巴西殖民地
方式 西班牙 建立总督辖区。总督和高级官吏由 任命,总督代表国王在辖区内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
葡萄牙 在巴西设立总督制度
进程 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
西班牙
国王
2.殖民统治 (1)实行 ,推行农奴制,发展 ,开采金银矿,掠夺巨额财富。
(2)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进行 。
(3)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专制统治
种植园经济
黑奴贸易
[微点拨] 殖民者的掠夺,对拉丁美洲和欧洲的影响 (1)对拉丁美洲:残酷的统治带来灾难;掠夺金银和垄断贸易限制了拉丁美洲经济发展;发展单一的种植园经济,严重束缚了拉丁美洲的发展。
(2)对欧洲:加速了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促进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促进工业革命的发生。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一)16世纪扩张的主角——西班牙和葡萄牙 1.葡萄牙:建立 ,控制商路。到16世纪中叶,建立了包括 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2.西班牙:入侵 ,将其变成殖民地。
商站
中国澳门
菲律宾
[微点拨] 西、葡在亚洲扩张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建立以商站为标志的殖民据点,控制商路,获取垄断性商业利润。
(2)原因:当时亚洲国家封建经济较为发达,有一定实力 ,西、葡两国发展水平有限,无法像在拉美那样建立广大的殖民地。
(二)17世纪后扩张的主角——英国、荷兰、法国 1.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扩张 (1)方式 ①经济:通过 ,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 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
②政治:利用印度各地封建割据严重、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的弱点,挑动印度人打印度人,坐收渔利。
③军事:直接进行 。
东印度公司
鸦片
武力侵略
(2)结果:促进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图解史]
[问题] 读图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活动的方式。
[提示] 方式:早期通过东印度公司来进行殖民扩张与统治;直接掠夺土地和财富、征收重税、发展种植园和进行鸦片贸易等;以印攻印;直接侵略。
2.列强在东南亚的殖民扩张
荷兰 17世纪初,侵入 ,后来,占领了整个印度尼西亚
. 到19世纪末,将 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
法国 侵占了 、柬埔寨和老挝
美国 从 手里夺得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
英国
3.列强在西亚的殖民扩张
(1)对奥斯曼帝国的侵略: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在 .
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奥斯曼帝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2)对伊朗的侵略: 和 控制伊朗经济和内政,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缅甸
越南
西班牙
奥斯曼
帝国
俄国
英国
4.列强在东亚的殖民扩张
(1)侵略中国: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侵略朝鲜半岛:1910年, 吞并了朝鲜半岛。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1.进程
(1)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侵入非洲。19世纪中叶以前,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 ,进行奴隶贸易。
(2)工业革命后,逐渐放弃奴隶贸易,转而进行 。
(3)19世纪后期,列强加快了侵略 地区的步伐。
日本
沿海地区
全面的殖民入侵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
英法
苏伊士运河
英国
②苏丹:英国实行武力扩张。
③其他:法国从19世纪30年代就入侵 ,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2)非洲腹地
①准备: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者深入非洲腹地探险,为进一步侵略准备 。
阿尔及利亚
地理和人文资料
英国
西非
德国
(3)柏林会议(1884年)
①背景:为解决列强在抢夺殖民地中的冲突与矛盾,进一步瓜分非洲。
②内容:“ ”原则;“地图上作业”。
③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④影响: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有效占领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到 阶段。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 。
3.影响 (1)列强间矛盾加剧: 之间扩张与争夺加剧,矛盾冲突加剧。
(2)世界联系加强:随着资本主义世界 形成,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3)殖民地半殖民地灾难:形成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帝国主义
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帝国主义国家
殖民体系
[微点拨] 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半殖民地造成的双重影响
(1)消极: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在早期的殖民过程中,西方列强大肆劫掠、屠杀殖民地居民,它们还通过设置殖民机构、扶植傀儡政权等方式对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统治,控制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命脉,将它们变为自己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断了这些国家独立发展的进程。
(2)积极:殖民扩张客观上增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使西方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些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转型。
导学探究
重点内容 核心价值 质量水平 情境创设
西方列强在不同地区侵略的特点和时代背景 残暴的殖民统治与违背人性的奴役是罪恶的;世界视野 唯物史观2(列强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联系)
史料实证2(殖民掠夺的证据)
历史解释2(理性认识殖民扩张的多重影响) 学习情境—文献、表格等
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历史发展的影响
任务一 西方列强在不同地区侵略的特点和时代背景
视角1 西葡对美洲的掠夺
材料一 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的冒险远航、殖民征讨和对殖民地的统治,都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在移民队伍的组成上,商人、贵族、教士三位一体。在殖民地,由国王任命封建贵族充任各殖民地的总督和都督,执掌军事、民政和司法大权。在土地制度方面,所有占领的土地被宣布为王室所有,由国王分封给殖民者和教会。在工商业政策方面,奉行“重金主义”(重商主义的早期形式)政策,使用奴隶开采银矿,掠夺大量金银财富。
——摘编自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述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扩张的特点。
[结论] (1)特点:在王室主导下对殖民地实行直接控制,带有浓厚的封建和半封建色彩。
材料二 从1813年印度被迫接受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后,英国的棉纱、棉布等大量机器工业品涌入印度,沉重打击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在孟加拉国,号称“印度的曼彻斯特”的达卡城人口曾经到过15万人。到1840年前后,只剩下3万至4万人了。英国的工业品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结构,从而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庄变成了生产鸦片、棉花和其他原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物的农场。这样,由英国生产工业品,由印度负责生产原料的国际分工形成了。这种演变过程在其他落后国家相继发生。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
[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比,英国在殖民扩张方式上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对印度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
视角2 英国在亚洲的殖民扩张
[结论] (2)变化:从以直接的殖民掠夺为主到以商品输出为主。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生产能力大大增强,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影响:打破了印度传统的经济结构,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印度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给印度人民带来了灾难。
视角3 列强在非洲的扩张
材料三 据统计,非洲的国界44%都由经线或纬线划分,30%的国界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仅26%的国界是自然边界。划分的这种随意性严重损害了非洲的发展,不仅引发了极为复杂的民族问题,还酿成非洲国家间此起彼伏的边界冲突与战争。在研究了尼日利亚东南沿海靠近喀麦隆边境的克罗斯河流域后,英国学者安尼指出:那里民族众多,却“支离破碎”“相当混乱”,这是“欧洲人的残暴造成的”,是“分割边界”的结果。
——金点强、王守望《非洲:几何线边界埋下祸根》
[问题] (3)阅读教材第73页地图“列强瓜分非洲”,指出图中各国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 并结合材料三简述其形成的原因和产生的结果。
[结论] (3)特点:多处国界平直,以经纬线为界。原因:是帝国主义瓜分“地图上作业”的结果,帝国主义者的傲慢、粗暴与野蛮。结果:导致土著部落、民族的分离;破坏了当地传统政治、经济及人文结构;造成部落、民族矛盾,长期战乱。
材料四 19世纪后期,垄断的出现让资本主义跃上了一个新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导致他们对世界上最后一块尚未瓜分的土地垂涎三尺。非洲内陆探险和矿产资源的发现对殖民主义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医疗技术的提高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殖民者不再满足“无形治”,而极力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有形帝国”,布鲁塞尔国际地理会议和柏林会议制定了列强瓜分非洲的基本原则,列强据此对非洲展开了疯狂瓜分。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问题]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期西方列强掀起瓜分非洲狂潮的原因。
[结论] (4)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德国等国要求获得殖民地;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对非洲腹地的探险为侵略准备了条件;列强制定了野心勃勃的瓜分计划;柏林会议制定了瓜分的基本原则。
[深化拓展]
一、西方殖民列强侵略非洲的阶段性
1.第一阶段:15—19世纪中叶,争夺很激烈,主要是争夺奴隶贸易的优势。
2.第二阶段: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西方殖民列强进入自由竞争时期,掠夺原料和商品市场,特权公司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使命,逐步废除奴隶贸易,深入非洲腹地进行地理考察活动。
3.第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二、殖民扩张的特征
从葡萄牙、西班牙到英国、法国、俄国、美国以及日本等,不同时间、不同国家的对外殖民侵略有一些明显的特点,这些特点都与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1.15—17世纪是重商主义时代,西方列强的实力有限,没有能力占领广大的殖民地,一般都是在交通要道建立殖民据点,控制航线,攫取商业利润。
2.18世纪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等国的实力大增,它们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驱使它们进一步扩大殖民地。
3.19世纪中期以后,殖民侵略的欲望和能力进一步扩大,最终把中国等亚洲古老的封建国家都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
任务二 世界殖民体系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视角1 世界联系加强
材料一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了日本,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都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欧美列强利用坚船利炮,把全球卷进了世界市场……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问题]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对世界历史发展的 影响。
[结论] (1)影响:以西方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联系更为紧密。
视角2 列强间矛盾加剧
材料二
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
国家 占有的殖民地数/个 殖民地人口/人
英国 55 3.9亿
法国 29 6 235万
德国 10 1 307万
比利时 1 1 500万
葡萄牙 8 968万
荷兰 8 3 741万
意大利 4 139万
[问题]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结论] (2)影响:西方列强占有殖民地严重不均衡,为争夺殖民地,西方列强矛盾加剧,最终引发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视角3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影响
[结论] (3)看待:一是殖民者对被殖民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就是所谓“破坏的使命”;二是改造了殖民地旧的落后的社会经济,引入新的生产方式,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这就是所谓“重建的使命”。因此,殖民者主观上是掠夺殖民地,但客观上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
材料三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问题] (3)如何看待材料三中的“双重的使命”
视角4 世界格局变动
[结论] (4)影响:使西方支配东方,确立了欧洲中心地位。
材料四 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
…………
19世纪80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霍布斯鲍姆
《帝国的年代:1875—1914》
[问题] (4)根据材料四,分析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深化拓展]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及阶段特征
1.过程
(1)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5世纪末至18世纪晚期)以侵略拉丁美洲为主。
(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以侵略亚洲、非洲为主。
(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亚非拉展开争夺、瓜分。
时期 目的 手段 影响
资本原始
积累时期 掠夺金银财富 以暴力方式进行掠夺 加强了新旧大陆之间、亚欧大陆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后来世界市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给殖民地带来严重灾难
2.阶段特征
第一次工
业革命后 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适应本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发动侵略战争和输出廉价的商品 亚洲各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关系形成
第二次工
业革命后 以资本输出为主 掀起瓜分狂潮和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正式确立,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课堂小结 教师备用
随堂训练
1.如今,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主要因为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属于印欧语系拉丁语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
A.与印度和欧洲交流频繁
B.土著语言受欧美移民语言风格的影响
C.吸收学习欧美先进文化
D.长期遭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解析:D 新航路开辟后,拉美地区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使得属于印欧语系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成为这一地区的官方语言,故选D项。
2.17世纪,随着美洲种植园经济和金银矿的开发,欧洲国家确立了“非洲服务于美洲”的总政策。材料中所说的“总政策”体现为( )
A.向美洲倾销廉价商品
B.引进非洲农作物品种
C.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
D.向美洲提供生产设备
解析: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殖民掠夺与残酷屠杀,造成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欧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奴隶贩卖到美洲,故C项正确。
3.下图显示了1945年某地区的人口组成比例。从近代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最初造成这种人口比例形成的西方列强是( )
A.西班牙、葡萄牙 B.西班牙、英国
C.葡萄牙、意大利 D.葡萄牙、法国
解析:A 根据人口占比可以看出,在该地区黑种人和白种人的比例超过原住民,并且出现了混血种人,这种现象最早出现于早期的殖民扩张,而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故A项正确。
4.艾周昌在《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中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 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主要是因为( )
A.非洲国家普遍落后,外出打工
B.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C.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
D.欧洲手工工场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解析: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殖民者在扩张过程中将非洲黑人奴隶贩卖至美洲,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不是黑人离开家园的原因,而是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奴的原因之一,排除;黑奴主要贩卖到美洲,不是欧洲,故D项错误。
解析:D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5.随着西方国家不断殖民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于( )
A.18世纪中后期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中后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共35张PPT)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1.巴西独立的背景
18世纪末,由于种植园经济和工商业的日益发展,巴西人民要求摆脱葡萄牙羁绊和争取民族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美国独立和法国革命,对巴西人民也起了很大的影响和鼓舞作用。巴西的学生、作家和其他知识分子组成了文学小组和科学会社等新团体,扩大了社会上要求自由和独立的影响。1789年,米纳斯吉拉斯成立了一个由希尔瓦·洽维厄(即“拔牙者”)所领导的秘密组织。它企图推翻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消灭垄断和奴隶制度,建立一个准许言论思想自由和发展民族工业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
学术视野 教师备用
2.亚洲的觉醒的含义
为什么20世纪初的革命在列宁看来是亚洲的觉醒 这是因为,这场革命与以往两次不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革命。用列宁的话说,它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或称“革命民主运动”,或称“反对中世纪制度的革命运动”,或称“亚洲现代资产阶级革命”。这就是说,亚洲各国人民的斗争从这时起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时期。而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正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的必由之路。
——林承节《论二十世纪亚洲的觉醒》
3.东印度公司统治下的印度经济
1787年达卡的细棉布出口到英国的总数约为300万卢比;在1817年便全部停顿了……过去境况富裕的家庭,现在已被迫离开城市,为了生计移居到乡村去。……这种衰落不仅发生在达卡,而且在其他所有地区。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4.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的特点
第一,新兴的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组成了资产阶级政党,提出了实现民主、独立或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革命纲领,因而资产阶级革命得到了群众的支持;第二,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开始在不同程度上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例如青年土耳其党联合马其顿等地的农民游击队,开展反对苏丹反动政府的斗争,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联络各地会党,组织武装起义;第三,亚洲各国的工农运动从自发斗争逐步转向自觉斗争,尤其是亚洲的工人阶级已开始建立工会和进行政治罢工,成为反帝反封建的一支生力军,在斗争中表现了自己革命的彻底性;第四,由于亚洲各国人民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共同的敌人,所以各国革命者在斗争中相互支持、彼此激励,并开始进行联合尝试。例如,1907年亚洲许多国家的革命者和流亡者在日本成立了“亚洲和亲会”,明确提出:“本会宗旨在反对帝国主义,期使亚洲已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并约定:“亚洲诸国,若一国有革命事,余国同会者应互相协助”,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援助。然而,由于亚洲各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以及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没有断绝经济上的联系,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可能广泛发动和依靠工农群众,也不可能把工农群众长期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由于亚洲各国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因而引起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极大的恐慌和仇恨,帝国主义者采取直接镇压(例如在殖民地的印度)或干涉(例如对土耳其和中国)和武装干涉(例如对波斯)等手段,镇压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罗超平《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浅议》
名师导学
必备知识
导学探究
随堂训练
名师导学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梳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的过程,认识其时代背景及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归纳亚洲不同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异同,分析其原 因,加深对亚洲“觉醒”的理解(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了解非洲抗争的经过,分析各国抗争特点、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4.全面认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感悟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中人民的英勇抗争精神,强化民族民主意识(家国情怀)
[重要概念]
1.民族运动与民主运动:在近现代,“民族运动”或“民族主义革命”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民族独立的运动。“民主运动”或“民主主义革命”是指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斗争。
2.门罗主义: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宣称,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在“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下,美国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它一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防止已经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再次遭到欧洲列强侵略和沦为殖民地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控制。
3.大棒政策:20世纪初,西奥多·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期间(1901—1909年)提出和实行的一种更加强势的外交政策,其特征是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他在一次演讲中引用了一句非洲谚语“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后发展成所谓“大棒加胡萝卜政策”。“大棒政策”就是其中体现武力威胁的方面。
4.金元外交:塔夫脱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调整了对外政策,提出“用金元代替枪弹”的口号,主张运用外交政策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特别是对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中国扩大投资,以排挤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塔夫脱认为通过海外投资一样可以帮助美国实现向海外扩张的目标,但事实上,“金元”只是对“大棒”的补充,美国的对外政策仍然离不开“大棒”。
必备知识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民族独立运动
(1)背景
①殖民压迫:欧洲殖民者长期的压迫,埋下了拉丁美洲人民争取独立的火种。
②经济发展: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③启蒙思想传播:殖民地人民的 意识日益增长。
④法国大革命:动摇了 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 .
和 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
⑤美国独立:鼓舞拉丁美洲人民。
民族民主
法国
西班牙
葡萄牙
(2)表现
①序幕:1804年 的独立。
②扩展:在 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于 年基本实现了独立。1822年, 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
(3)结果 ①政局动荡:多建立了共和国。但是,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 .
,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②大国干涉: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推行“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拉美人民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海地
玻利瓦尔
1826
巴西
军事独裁
统治
美国
[思考点] 依据教材第76~77页结合“大棒政策”(绘画作品)思考,独立后的拉美为什么不能像美国一样走上发展壮大的康庄大道
[提示] 经济上:大地产制,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政治:大多政局动荡,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发展停滞不前。外部:英美等国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影响了当地社会的进步。
2.民主革命 (1)巴西:1889年,巴西废除 ,建立共和国。
(2)墨西哥革命 ①时间: 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②结果:赶走了独裁者,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 。
君主制
1910
资产阶级宪法
③意义:宪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 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民族危机
[微点拨] 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阶段性特点 第一阶段:赶走殖民者,获得民族独立。 第二阶段:推动民主改革,巩固独立成果,促进国家进步和发展。
二、亚洲的觉醒
1.背景
(1)外部: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亚洲各国的 。
(2)内部: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 得到发展,民族忧患意识和 意识觉醒。
资产阶级民主
民族资本主义
民主改革
2.表现: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 和中国的辛亥革命。
立宪革命
国家 概况
印度 ①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 .
②1905年,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 的力量,推翻殖民统治,实现 .
③1908年,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表明印度 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伊朗 1905—1911年,立宪革命。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 国家。虽然失败,但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 思想
国民大会党
人民群众
民族独立
无产阶级
君主立宪
民族民主革命
中国 ① 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 .
②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 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1911
共和国
民族民主
民主共和
[链史料] 阅读教材第78页“学思之窗”。 [问题] 理解列宁的话的含义。
[提示] 列宁所指的20世纪的“新阶段”,一是表现为随着亚洲的觉醒,亚洲落后国家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新阶段;二是欧洲先进国家工人运动蓬勃开展,世界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新阶段。
三、非洲的抗争
1.主要斗争形式:武装斗争。
2.突出事件: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祖国党
事件 概况 结果
埃及
抗英
斗争 ①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 ,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以此唤起埃及人民的 .
②在1882年反抗英国侵略埃及的斗争中, .
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抵抗 失败,英国占领埃及
民族意识
阿拉比
苏丹马赫迪起义 ①1881年,爆发 。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
②起义持续近20年,起义者曾占领苏丹大部分地区,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失败,英国控制了苏丹
埃塞俄比亚
抗意战争 ①1894年, 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
②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
③ 年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 保持了自己的独立
反英大起义
意大利
1896
[微点拨] 非洲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特点 (1)埃及:建立政党组织,唤醒民族意识;爱国军官领导武装反抗斗争;失败后被英国占领。
(2)苏丹:组织民众斗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沉重打击了侵略者;失败后被英国控制。
(3)埃塞俄比亚:封建统治者发表诏书动员民众,亲自领导武装斗争;全国民众团结一心、英勇抵抗;打败意大利侵略者,保持了国家独立。 非洲人民面对帝国主义侵略,普遍地进行了抗争,以争取和捍卫民族独立。
四、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 ,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封建势力
导学探究
重点内容 核心价值 质量水平 情境创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民族民主意识 历史解释2(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及影响)
家国情怀2(爱国精神) 学习情境—文献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东方觉醒”
任务一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视角1 殖民压迫
材料一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 俄国不断取得在伊朗北部建筑公路、铁路,在里海的伊朗沿岸捕鱼,采伐树木,开设工厂,建立银行,甚至贩卖鸦片等许多特权。
——施兴和主编《国际关系史》
[问题] (1)概括材料一、材料二所揭示的推动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因素。
[结论] (1)因素:列强侵略和掠夺加深了亚非拉各国的民族危机,激起了各国人民的斗争意识。
材料三 几乎所有殖民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都是受过欧式教育的精英,吸收了启蒙思想的价值观,将它作为瓦解欧洲人在海外的殖民统治的手段。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四 英国的教育制度把西方的文学和政治思想整个主要部分引入印度,也促进了印度的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原则、个人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原则,不可避免地变得对外来的英国统治不利起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
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问题] (2)指出材料三、材料四共同强调的推动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思想因素。
视角2 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结论] (2)思想因素:思想启蒙促进了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革命)意识的觉醒。
视角3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五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1901—1911年设立了650多家工矿企 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材料六 到1840年前后……英国的工业品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结构,从而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寨变成生产棉花和其他原材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物的农村……这种演变过程在其他落后国家相继发生。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
[问题] (3)归纳材料五、材料六反映的推动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经济因素。
[结论] (3)经济因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了封建经济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深化拓展]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1.主要任务:多肩负着反对外来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这反映了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之下,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渴望独立和自由的强烈愿望。
2.斗争形式:主要是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属旧式的反侵略斗争。
3.新的力量:出现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结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数遭到了失败。
任务二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 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家……
…………
国家在任何时候皆有权利对私产加以限制……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持有制……
一切矿物,或存在于矿脉、矿层、矿块或矿床中构成矿藏之物质……其所有权皆直接属于国家……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墨西哥宪法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结论] (1)基本内容:其一,保证国家对土地、矿山和河流的所有权;其二,承诺分散大土地所有制,对私有产权加以限制。意义:反映了农民革命中要求限制大地产,获得土地的要求;把矿山等收归国有,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民族独立的主张;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亚洲觉醒是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是世界意识的形成。
它在伊朗表现为立宪革命,成为亚洲民族民主革命的先声。
在印度,提拉克建立国大党,提出民族独立的纲领,以建立美国或法国式的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要求经济独立,以抑制英货为斗争手段,以启迪民族意识、建设精神文明为主要内容进行民族教育。斗争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中国的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运动的顶点。结束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亚洲觉醒标志着亚洲国家向现代化迈出了第一步,标志着20世纪东方民族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册
[问题]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意义。
[结论] (2)历史意义: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被迫结束殖民统治或改变管理方式);削弱了本国的反动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一步激发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意识。
[深化拓展]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异同
1.不同点:由于各个地区、国家的社会发展程度很不平衡,外来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的新的经济因素,或强或弱,阶级结构的变化有大有小,不同地区的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斗争水平高低各异,形式和性质也不尽相同。在亚洲,由于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阶段;在非洲,斗争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主要是旧式民族运动,只有埃及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在拉丁美洲,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相同点
(1)背景上:都存在殖民者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经济都有一定发展;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都有民族意识的觉醒。
(2)影响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被迫结束殖民统治或改变管理方式);削弱了本国的反动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一步激发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意识。
课堂小结 教师备用
[课堂延伸] 1905年伊朗(时称“波斯”)发生立宪革命,一位目击者于1906年写道:
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 或许东方真的正从其酣眠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
——摘编自[英]爱德华·G.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问题] 材料属于何种史料,有何价值 材料对东方觉醒的预见是否正确 对东方觉醒原因的分析是否全面 为什么
[结论] 史料:文字史料。价值:属事件亲历者所记,是一手史料、具有很高价值。
正确。不全面。原因:亚洲的觉醒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强和亚洲各国社会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所导致的,材料过分强调了外因的影响。
随堂训练
1.下面漫画描绘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对拉美国家实行的政策,这一政策应是( )
A.大棒政策 B.金元外交
C.中立政策 D.殖民政策
解析:A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对拉美国家实行“大棒政策”,符合漫画的主旨,故选A项。
2.印度国大党激进派领袖提拉克曾说:“自治,就是自己的统治,要把全部管理权拿到自己手中。”材料中“自治”的准确解释是( )
A.英国应主动改善英印关系
B.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独立
C.强烈要求殖民者改革政治
D.推动英国放权国大党管理印度
解析:B 从材料看,提拉克态度十分明确,“自己的统治”“全部管理权”等信息,表明其主张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故B项正确。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特点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亚洲
B.亚洲地区经济结构变化
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解析: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出现是由本国传统经济结构的解体、近代经济的发展和阶级结构的变动等因素决定的。
4.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英国“重建的使命”对19世纪末期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影响是( )
A.封建王公成为斗争的领导力量
B.英国的宗教歧视政策引起了人民的反抗
C.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民族自治的目标
D.无产阶级成为斗争的领导力量
解析: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中的“重建的使命”。这一使命的影响是促进了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其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力量。
解析:A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非洲地区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掀起了反帝斗争的独立运动,故A项正确;“政治民主权”不符合非洲的时代特征,排除B、D两项;C项与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不符,排除。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高潮,从人权角度讲,非洲的特征是( )
A.争取基本的生存权和独立权
B.争取基本的生存权和政治民主权
C.争取环境保护权
D.争取独立和政治民主权(共5张PPT)
单元总结
[思维导图]
[问题整合]
一、归纳殖民扩张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影响
1.三个阶段
(1)早期阶段:以积累原始资本为目标、掠夺财富为主要手段(16世纪至第一次工业革命)。
(2)中期阶段:以争夺商品的销售市场以及原料产地为主要目标(第一次工业革命至第二次工业革命)。
(3)后期阶段:以寻求投资场所为目的,积极展开对外资本输出为目标,世界几乎被瓜分完毕(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
2.影响
(1)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殖民地: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野蛮的屠杀、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和祸害,打断了亚、非、拉的原有发展进程,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东西方的历史进程大大拉开了距离。同时,殖民主义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 进步。
(3)对世界格局: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东方从属于西方,欧洲处于中心地位。
(4)对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国家之间的大规模战争。
二、概述世界近代民族解放运动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出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美国与拉美结局不同。
2.第二阶段:19世纪中期,亚洲出现革命风暴,仍属于旧式的农民战争。如太平天国运动。
3.第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但发展不平衡,亚洲、拉美出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中中国与墨西哥成果突出),印度出现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运动,而非洲仍多属于旧式的武装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