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课题:学唱《红歌》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歌唱祖国》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有节奏的演唱歌曲,在演唱中注意歌曲的节奏。过程与方法:先聆听,在跟着哼唱歌曲,让同学们能认真聆听歌曲,完整的学唱歌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让同学们有爱国精神,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欣赏两首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特点和意义.了解歌曲的创作历程.。
教学难点:歌曲情绪的感受和由此产生的心理共鸣。【教法】教唱法【学法】演唱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课前五分钟: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介绍:自1980年5月起,每当人们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时,就可听到“开始曲”雄浑有力的音乐声,这就是歌曲《歌唱祖国》的曲调。这首歌曲诞生于1950年9月。它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崭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伟奋进的步伐。歌词凝练集中,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这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也是一首既有进行曲风格,又富有抒情性的群众歌曲。? 二、欣赏《歌唱祖国》
1.初听歌曲《歌唱祖国》你在什么场合听过这首歌
2.出示歌曲歌词,再次聆听<<歌唱祖国>>--你觉得歌曲的勤奋许是什么样的 你有什么感受 歌曲是几拍子的 歌曲用了哪些演唱形式
3.歌曲分为几个段落?
4.再次聆听,随录音哼唱。
5.听后讨论回答.
6.小结,下课. 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课题:第一课《我愿住在童话里》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演唱《大鹿》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唱好歌曲中的跳进音程,老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不同角色,为歌曲四个乐句设计不同的速度、力度及音色,以表现歌曲形象。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歌词编创,表演歌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了角歌曲所表现的童话人物,能承受录音哼唱副歌部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听辨音的高低,学习模唱唱名。教学难点:学唱歌曲《大鹿》并能分角色表演。【教法】教唱法【学法】演唱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课前五分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聆听范唱(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2)再次聆听歌曲,学生边听边以稳定的速度击拍(拍手、点手心)2.学唱歌曲(1)跟着老师按歌曲节奏读歌词,边读歌词边击拍。(2)分角色按节奏读歌词(仍然应强调击拍):第一、第二句集体读,第三句女生读,第四句男声读。(3)老师弹奏钢琴(慢速),学生在心里随琴默唱。(4)再次聆听歌曲范唱,学生随琴轻声默唱。(5)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歌曲。3.表现歌曲(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①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②第一、第二乐句是谁演唱的?第三、第四乐句是谁演唱的?(2)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第一、第二乐句齐唱或领唱,第三乐句女生演唱,第四乐句男生演唱)。(3)歌曲第三、第四乐句应该怎样演唱?①第三乐句应该怎样演唱才能表现小兔子的急迫心情?(速度稍快,力度稍强)②第四乐句应该怎样演唱才能表现大鹿保护小兔子的坚定决心?(中等速度,力度中等)③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分角色表现歌曲。4.编创表演(1)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歌曲基础上编创、发展故事情节。①分配角色,如故事叙述者、小兔子、大鹿、太阳公公、大树爷爷、花仙子等。(3)学生边唱边表演。5.师生共同评价、下课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课题:第一课《我愿住在童话里》授课时间:教学内容:聆听《永远住在童话里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欣赏《永远住在童话里》,进一步增进对童话人物的了解、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过程与方法:能随录音哼唱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副歌部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乐曲的梦幻色彩以及抒情、优美的情绪。【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了角歌曲所表现的童话人物,能承受录音哼唱副歌部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歌词编创,表演歌曲。【教法】教唱法【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课前五分钟:民族团结教育学习新课1.导入老师可采用谈话法由童话故事人物引入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请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童话人物。2.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1)聆听歌曲(2)教师提示学生:歌曲中有哪些童话人物?同学们知道这些童话故事吗?(3)聆听歌曲,听辨歌曲的两个乐段,感受歌曲两个乐段的情绪有何不同。(4)随录音哼唱歌曲副歌部分。(5)学生可分组自选童话歌曲演唱或表演,比一比哪个组演唱或表演的童话歌曲又好又多。3.欣赏乐曲《糖果仙子舞曲》(1)教师介绍《胡桃夹子》故事情节有及乐曲在舞剧中表现的场景。(2)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梦幻色彩。(3)教师出示图片,结合音响,向学生介绍钢片琴。(4)聆听、记忆第一主题。(5)完整聆听,听辨第一主题在乐曲中出现几次。(6)教师播放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糖果仙子舞曲》相关视频片段,学生欣赏,感受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并对芭蕾舞的结合,并对芭蕾舞有初步了解。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课题:第一课《我愿住在童话里》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演唱《 小红帽》课时安排: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用轻快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背唱这首歌曲。过程与方法:学会歌曲之后,能跟着老师模唱歌曲曲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组编创、合作表演音乐童话剧《小红帽》。【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小红帽》,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能跟着音乐演唱。教学难点:小组之间合作表演音乐童话剧《小红帽》。【教法】教唱法【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二、课前五分钟:三、学习歌曲1.导入(1)教师可提问学生:知道《小红帽》的故事吗?(2)请了解的同学简要介绍《小红帽》故事内容。2.学唱歌曲(1)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聆听范唱。(2)教师钢琴伴奏(慢速),学生跟琴轻声哼唱歌曲。(3)教师播放伴奏录音,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4)教师钢琴伴奏,带领学生模唱歌曲曲谱(慢速、分句教唱)。3.分析歌曲(1)教师提问:歌曲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2)哪几个乐句相同?哪几个乐句相似?(3)歌曲哪个乐句与其他乐句不同,是对比的关系?(4)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每个乐句的旋律线。(5)教师请学生分组讨论:①根据旋律线的走向,为歌曲设计演唱时的力度变化。②根据乐句的相同、相似与不同,演唱时应该如何表现?4.表现歌曲(1)用轻快的声音,运用力度、速度等要素完整表现歌曲。(2)背唱这首歌曲。(3)全班合作表演音乐童话剧《小红帽》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课题:第一课《我愿住在童话里》授课时间:教学内容:知识“音的高低”课时安排:第四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音有高低,并能初步听辨音的高低。过程与方法:学习柯尔文手势并模唱唱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音的高低,让同学门能从这些音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了能哼唱歌曲。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歌词编创,表演歌曲。【教法】教唱法【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二、课前五分钟:三、学习知识“音的高低”(1)教师可由有视觉感的物体的“高度”引入“音的高低”对比。①教师与同学或同学之间相互比身高。②长颈鹿妈妈与小长颈鹿的个子高低对比。③两幢建筑物的高低对比。(2)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组,分别模仿小鸟与老牛的叫声、小猫与狗的叫声、自行车铃声与火车鸣笛声、闪电与打雷声音。(3)教师请学生说一说以上各组声音,音色上有什么区别。(小鸟、小猫的叫声、具有尖、细、明亮等特点;而老牛、狗的叫声、以及打雷的单色具有低沉、厚重、浑厚等特点。)(4)小鸟的叫声比老牛的叫声高,小猫比狗的叫声高,自行车铃声比火车鸣笛声高,闪电比打雷的声音高。(5)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分别模仿两种动物或物体发出的高低不同的声音,请其他组的同学听辨。(6)学生聆听几组乐器的声音,辨别音的高低。(小提琴与大提琴;小号与大号;鼓与三角铁等)(7)认识唱名。①音乐中,“音的高低”用“1234567”(简谱)来表示由低到高排列。②教师带领学生模唱唱名,边唱边用手势模仿爬楼梯的动作,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音的高低。2.知识“柯尔文手势”(1)教师向学生介绍“音的高低”也可用“柯尔文手势”来表示。(2)教师边唱边示范柯尔文手势。(3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柯尔文手势并模唱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do1.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演唱《数蛤蟆》课时安排:【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数蛤蟆》。过程与方法:能随音乐用动作表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听辨歌曲中相同的乐句并设计不同的力度来演唱。【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歌曲节奏较为复杂,歌词带有地域性的方言,要避免咬字不清、节奏不准,演唱时注意保持速度的平稳。教学难点:请将自己创编的歌词唱一唱。【教法】教唱法【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二、课前五分钟 三、学唱歌曲(1)教师示范演唱《数蛤蟆》,请学生听一听歌曲中唱了什么?(2)学生模唱曲谱前10小节,教师指导学生分辨旋律的相同与不同:第3、第4小节是第1、第2小节的重复;第7、第8小节与第9、第10小节相同;第11、第12小节与第13、第14小节相同。(3)教师指导学生演唱第7-10小节。先练好“XXXX X XXX X ”节奏,然后再模唱旋律。(4)教师指导学生演唱第7-14小节。①先引导学生看曲谱。找出第9、第10小节与第7、第8小节是完全重复;第13、第14小节是第11、第12小节的完全重复。②练习第7-14小节节奏,然后模唱旋律。(5)演唱歌词。注意第7-14小节的歌词比较密集,吐字要求清晰,不要“赶”。“水”“年”“梭”“漂”字要唱够一拍。老师可以让学生边唱边击拍,以使学生保持稳定的速度。(6)“太平年”“荷儿梅子梭”“花儿梅子梭”是歌曲中的衬词,没有实际意思。(7)完整演唱歌曲。3.表现歌曲(1)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可分领唱与齐唱。(2)编创歌词演唱。①如“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等。②把歌曲中的“蛤蟆”换成其他动物唱一唱。(3)一边演唱歌曲一边用手轻轻敲击歌曲节奏。4.拓展欣赏(1)民歌中有许多唱动物的歌曲,童谣《花蛤蟆》就是根据山东民歌《花蛤蟆》改编,同学们一起演唱。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花蛤蟆》。课时安排:【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唱《花蛤蟆》,领会歌曲描绘的意境,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过程与方法:通过表现歌曲《花蛤蟆》培养音乐表现力及合作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声音,培养即兴创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唱好歌曲中的倚音,积极主动的表现歌曲。教学难点:最常见的一种小动物,它能帮农民捉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它。【教法】教唱法【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二、课前五分钟:三、发声训练:4/4 1 2 3 4 5 - | 1 2 3 4 5 - |(师)山 谷 你 好 吗? (生)山 谷 你 好 吗?5 i i 5 6 5 5 - | 5 i i 5 6 5 5 - | 春 天 来 了 ! 春 天 来 了 !3 4 5 6 5 - | 3 4 5 6 5 - |啊 …… ! 啊 ……. !6 7 i 6 5 - | 6 7 i 6 5 - |啊 …… ! 啊 ……. !5 〃 i i 5 6 5 5 | 5 〃 i i 5 6 5 5 | HELLO、 HELLO、 HE LLO, HELLO、 HELLO、HE LLO, 4 3 2 3 1 - | 4 3 2 3 1 -║ 向 你 问 声 好 。 向 你 问 声 好 。四、引入谜语: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 小时有尾没有脚, 大时有脚没尾巴。(青蛙)(一)、声音造型游戏:荷塘欢歌1、下面我们用青蛙的叫声来营造“荷塘欢歌”的景象。 [课件演示:荷塘欢歌双声部节奏]2、请同学们每人创编一个蛤蟆叫的节奏,老师随意点名模仿,看谁的节奏创作得最好。3、请一名同学上台像老师一样指挥,师和其他同学坐在一起模仿。五、学习歌曲《花蛤蟆》。1、老师这里有首歌也是表现夏夜荷塘欢腾的景象的,请听。2、这时一首流传于山东地区的歌曲,生动形象,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与儿童情趣,而且轻快诙谐。请你根据歌词唱的内容描述花蛤蟆有趣的样子。3、[播放课件:考考你] 这首歌有几处花蛤蟆的叫声?请找出来。这些模仿蛤蟆的叫声都用了哪种装饰音?(倚音、下滑音)复习下滑音,学习倚音(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演唱的时值通常是短促的,在我国民间音乐中倚音的使用甚多,对音乐风格,特点的表现起到重要作用。)4、跟琴学唱这四个乐句。5、再听歌曲,找出你已经听会的乐句教大家唱一唱。6、师生交流:你还有哪几句不会唱,请大家来帮帮你。跟琴唱不熟悉的乐句。7、齐唱全曲。四、表现歌曲《花蛤蟆》。蛤蟆是各地农村最常见的一种小动物,它能帮农民捉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它。刚才大家唱得真好,但我觉得如果变换一下演唱形式会更有意思,你们有什么办法?(轮唱、对唱、伴唱)全体同学与录音轮唱。师生或生生对唱,用固定低音或长音伴唱: —呱 呱 呱 呱 呱(4)用身体小乐器伴奏。1、自由练习2、集体演绎。五、结束。以蛤蟆为题材的歌曲有很多,老师也找了两首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听着音乐,学花蛤蟆的样子跳出教室吧! 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演唱《猜谜语》课时安排:【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猜谜谣》。过程与方法:能勇敢地担任领唱,与同学合作演唱歌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有节奏的演唱歌曲,并且注意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知识。教学难点:在学习的基础上,会和其他同学合作演唱。【教法】教唱法【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二、课前五分钟:三、导入新课1.初听歌曲(1)教师范唱或播放录音,请学生聆听歌曲唱到了哪些动物?(2)复听歌曲,熟悉歌词。2.学唱歌谱(1)模唱歌曲的第一、第二乐句曲谱。两个乐句曲谱基本相同,但是又有个别音不同,学生容易混淆。可以两个小节为单位,引导学生发现旋律的不同然后模唱。其中“2—5”四度音程不容易唱准。可通过模唱“5 — 2 — 5”四度连接演唱的方法解决。(2)视唱歌曲第三、第四乐句。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曲谱,找出相同的旋律。第9、第10小节和第13、第14小节只有一个音不同,先听教师的弹奏,再观察曲谱,找出是哪个音不同,然后模唱。其中还要注意“i — 3”六度音程的音准。(3)第四乐句的第2小节第一拍,学生易将“i”唱成“3”,教师可用柯尔文手势提示学生。(4)完整演唱曲谱3.填词学唱(1)这首歌曲的歌词比较密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声音的位置要高,不要喊。(2)分句填词学唱,最后完整演唱歌曲。(3)演唱时可加入声势伴奏。4.表现歌曲(1)请两位同学领唱, 一问一答,其他同学演唱齐唱部分。(2)在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唱完后加上声势或锣鼓伴奏,增加歌曲的欢快气氛。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演唱《舞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感受并说出乐曲两个主题的情绪,随音乐用动作模仿表演舞龙形象。过程与方法:学生编创简单的《舞龙》节奏并随音乐表演(打击乐器演奏、动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舞龙》欢快、热烈的情绪。【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认真聆听歌曲,并且哼唱旋律。教学难点:通过聆听能感受到舞龙时欢快的情绪。【教法】演示法【学法】聆听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二、课前五分钟:三、导入欣赏《舞龙》1、我国民间有许多传统的艺术形式。有一种我们在节日里经常看到的“舞龙”,也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习俗,在节日里人们常用舞龙的方式来欢庆节日。2、教师播放视频,介绍舞龙。3、聆听全曲(1)聆听乐曲,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乐曲中了哪几件打击乐器。(2)教师总结:这是一首以锣、鼓、镲等打击乐器为主演奏的乐曲,同时加进了吹奏乐器,为乐曲增加了热烈的气氛。4、复听乐曲(1)请同学们分辨主,听出了什么样的节奏?教师可提示第一课《花蛤蟆》中的几种节奏。(2)教师总结:乐曲的节奏非常复杂,有几种经常出现的节奏,如“X X ”“ XXXX X ”“XX X ”“X.X XX X O ”。5、编创《舞龙》(1)师生根据乐曲中的节奏,合作编创自己的打击乐合奏《舞龙》。(2)学生演奏师生合作编创的节奏。可分组演奏一种节奏,也可全体一起演奏。用自制的打击乐器演奏:水桶代替大鼓,用鼓棰或手掌敲击;桌子代替小堂鼓,用筷子敲击;铁制铅笔盒或铁盒代替小镲,用小棍敲击;用拍手代替大锣。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演唱《大头娃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顿音要唱得短促、轻快;为歌曲设计演唱时的力度变化。过程与方法: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歌曲的四个乐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歌曲《大头娃娃》的欢快情绪。【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短促、轻快的声音唱出《大头娃娃》的第三乐句旋律。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找出歌曲《大头娃娃》中相同的旋律,并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教法】演示法【学法】聆听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二、课前五分钟:三、导入1、教师简介大头娃娃。2、学唱曲谱(1)聆听歌曲,感受欢快的情绪。(2)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第二乐句的相同与不同。两个乐句基本相同,只有结尾两个音不同。(3)跟教师模唱歌曲前两个乐句,注意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演唱。可通过没附点与有附点的对比,帮助学生唱准附点八分音符;还可用稍强的力度演唱“5 . ”,也对学生唱准附点八分音符有所帮助。(4)用视唱法学唱第三乐句。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曲谱,首先确定节奏的读法,提示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然后再唱旋律,最后再指导顿音的唱法。其中“6 — 4 — 6 ”大三度音程不容易唱准,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5)引导学生观察第四乐句与哪一个乐句相同,然后请学生自书演唱第四乐句。(6)完整演唱曲谱。3.学唱歌词(1)演唱歌词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分辨歌曲的四个乐句,知道在每个乐句结束处换气。(2)第三乐句时要能唱出“连”与“顿”的对比。(3)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4)边唱歌曲边用动作表示四个乐句。可提示因为第二、第四乐句完全相同,所以表现的动作也应该一样。4.表现歌曲同学们边唱歌曲边表演。注意要以演唱为主,不能因为动作忽略了声音的美感。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演唱《士兵进行曲》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用行进的方式表现乐曲的六个乐句。过程与方法:随音乐做声势表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并能说出《士兵进行曲》坚定雄壮的情绪。【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八分休止符要读得短而轻巧。教学难点:学生用“嗒”读乐曲低声部的节奏并拍手。【教法】教唱法【学法】学唱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二、课前五分钟:三、导入复听乐曲引起学生的回忆,在有趣音乐中进入《士兵进行曲》的学习。1.聆听第一乐段(1)教师播放乐曲,学生感受并能说出乐曲坚定、雄壮的情绪。(2)随音乐模唱第一乐段旋律。(3)在模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辨第一乐段有几个乐句,有什么相同与不同。(4)完整模唱第一乐段。2、聆听第二、第三乐段。(1)聆听第二乐段,学生分辨音乐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注意音区的变化。(2)聆听第三乐段,引导学生听辨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3、完整欣赏(1)完整欣赏全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乐曲音乐形象。(2)教师总结:乐曲由三个乐段组成。既有对比也有重复。4、表现乐曲(1)乐曲具有进行曲风格,节奏规整,表现了木偶兵整齐而有些机械的动作。学生聆听乐曲,随音乐走步,每个乐句以不同的方向表示乐曲的几个乐句,同时要表现出木偶兵的威武姿态。(2)教师指导学生用“嗒”读乐曲低声部的节奏并拍手,四分休止符读“嘶”同时两手向外打开,八分休止符要读得短而轻巧。(3)教师指导学生承音乐按教科书呈现的声势做动作。5、编创动作在学生能随音乐做声势动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编创动作。教师可请动作编创较好的同学到前面表演,全体同学一起随音乐做动作。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演唱《理发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用活泼欢快的情绪、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过程与方法:在聆听乐曲、节奏表演过程中学会歌曲。并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会歌曲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带领学生进行二部合唱的练习。【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学唱歌曲《理发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能力。 【教法】教唱法【学法】学唱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二、课前五分钟:三、学习新课1.导入教师播放影片《幽默的理发师》片段,学生欣赏艺术化的生活场景。2.学习歌曲《理发师》(1)模仿歌曲节奏。教师出示《理发师》各乐句节奏。①教师范唱第一乐句,学生模仿节奏(用模仿剪刀的象声词)。②教师范唱第二乐句,学生模仿节奏(用模仿刮胡刀的象声词)。③教师范唱第三乐句,学生模仿节奏(用模仿吹风机的象声词)。④教师范唱第四乐句,学生模仿节奏(用模仿喷雾的象声词)。(2)教师出示课题《理发师》,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演唱),学生感受歌曲情绪。(3)聆听歌曲,学生用“啦”模唱。(4)跟着老师模唱旋律(唱名)。(5)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哼唱歌词。(6)随伴奏录音,学生演唱歌曲。(7)练习简单的二部合唱。3.表现歌曲(1)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2)教师鼓励学生自告奋勇上台演唱,师生共同评价。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演唱《劳动最光荣》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聆听歌曲《劳动最光荣》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能跟着录音哼唱歌曲。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编动作,随歌曲《劳动最光荣》表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乐曲,感受并描述速度、力度的变化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大胆表现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教学难点: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养成安静地聆听音乐的习惯,感受音乐情绪,并能随音乐参与表现。【教法】教唱法【学法】学唱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二、课前五分钟:三、学习新课1.欣赏《劳动最光荣》(1)聆听歌曲。教师提问:歌曲中唱到了哪些小动物?(2)聆听歌曲。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向哪几种动物学习,为什么?(3)聆听歌曲,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4)学生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5)学生编创表演动作。(6)学生随录音边唱歌曲边做动作。2.欣赏《森林中的铁匠》(片段)(1)初听乐曲:听听乐曲中有什么声音你能联想到什么劳动场面?(2)教师播放乐曲,结合教科书的插图,简介铁匠打铁的过程。(3)学生随音乐模仿打铁的动作。(4)聆听乐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体会劳动者的快乐心情。(5)教师带领学生模唱乐曲主题(低八度)。(6)为主题旋律编配打击乐器伴奏。(7)再次聆听乐曲,听辨主题目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当主题出现时用“当”模唱。(8)乐曲最后,速度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受?(9)随音乐完整表现(打击乐器、动作等)。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演唱《种玉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学习《种玉米》过程中,参与音乐活动,用自己的方式或同他人合作来创造、表现音乐内容。过程与方法: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唱,表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自己的方式或同他人合作来创造音乐内容。教学难点: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教法】教唱法【学法】表演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二、课前五分钟:三、学习新课1.游戏导入老师敲击节奏,学生随教师的节奏做动作。2.学习歌曲(1)聆听歌曲《种玉米》伴奏,随音乐走步。(2)随歌曲伴奏练习声势。3.聆听歌曲(1)初听歌曲范唱。①教师提问:歌曲表现的是什么劳动?(2)歌曲范唱,随歌曲做动作。4.学唱歌曲(1)教师分句教唱歌曲。(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歌曲中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可以适当加强演唱时的力度。(3)随录音伴奏完整演唱歌曲。5.表现歌曲(1)教师启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有控制的力度和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2)小组合作表现歌曲(演唱、声势、表演动作等)。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演唱《猴子蒸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过程与方法:与同学合作,大胆编创,主动参与音乐表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控制的力度和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教法】教唱法【学法】学唱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二、课前五分钟:三、学习新课1.导入教师展示《猴子蒸糕》插图,请学生展开联想,说说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2.聆听歌曲。(1)聆听范唱,了解歌曲内容。(2)再听歌曲,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3.学习歌曲(1)有表情地朗读歌词,注意角色的不同语气。①第一、第二段歌词是由什么角色演绎的?②第三、第四段歌词中新出现了什么角色?(2)学生跟着录音轻声哼唱第一、第二段歌词。(3)为第一、第二段落歌词编创表演动作。(4)随歌曲边唱边表演(第一、第二段歌词)。(5)聆听歌曲第三、第四段歌词。(6)随范唱轻声哼唱歌曲第三、第四段歌词。(7)学生分角色表演第三、第四段歌词。(8)分组汇报表演。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演唱《动物说话》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感受并表现小动物的音乐。过程与方法: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可爱小动物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并表现小动物的音乐。教学难点: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教法】教唱法【学法】学唱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二、课前五分钟:现在新冠状病毒正在肆虐中国,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坚信:中国人民必将战胜这场瘟疫,有些预防病毒措施讲给大家,一、防疫情非常时期,不外出活动,不外出游玩、不参加各类聚会,娱乐等公共场所活动;二、无论去哪里,只要出门,都要带上口罩,这是防止飞沫传播最基本的措施。另外,要勤洗手;三、经常测量体温.三、发声练习。1、复习柯尔文手势。四、表演《动物说话》(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边听边用手指按课本上的图示滑动,体会旋律的起伏。(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分小组编创歌词,可用其他小动物,找出他们的特点编唱,看那一组编唱的好。(3)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4)请几名同学自愿用打击乐为同学的歌唱及表演伴奏。 3、编创与活动:(1)指导学生认真看图,说出都是什么动物?第一幅猛犸象,第二幅亚洲象,第三幅非洲象。(2)提示:为什么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用谈话法的方式回答老师的问题,也可以边说边表演。三、结束部分: 小结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聆听《小鸭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童谣《小鸭子》/练习固定节奏与童谣的配合,为学习两声部做准备。过程与方法:听赏乐曲《鸭子拌嘴》,听辨几种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乐曲表现的形象,能用动作表现音乐的部分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让学生听辨几种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教学难点:能用动作表现音乐的部分内容。【教法】教唱法【学法】学唱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二、课前五分钟:三.读童谣《小鸭子》(1)教师用“带读”的方式带领学按节奏读歌谣。(2)集体背诵童谣,指导学生掌握童谣的韵律和节奏。(3)为童谣伴奏。①利用“X X ”节奏为童谣第二句伴奏②利用“XX XX XX X ”节奏型为童谣第三句伴奏。③学习童谣第一句和第四句。④完整读童谣《小鸭子》。2.欣赏《鸭子拌嘴》(片段)(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2)欣赏《鸭子拌嘴》片段(引子)①教师提问:有几只鸭子?老鸭怎么叫?小鸭怎么叫?②教师出示图片,介绍主要打击乐器所代表的角色:小镲—小鸭、水钹—老鸭。③教师启发学生想象:鸭子在干什么?④用动作表现乐曲。(4)表现乐曲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场景片段,编创动作,表现音乐。②分组随音乐表演。③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用打击乐器(或自制的简易打击乐器)编创。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演唱《小动物回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过程与方法:用固定节奏伴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恒拍的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歌曲设计不同的速度演唱,使学生加深对音乐表现手段的体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用固定节奏伴奏的方式学唱歌曲。【教法】教唱法【学法】学唱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二、课前五分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实现心中伟大的中国梦,我相信,祖国的伟大复兴就在前方!这就需要我们肩负起我们身上的历史责任和使命,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从现在做起,从日常一点一滴的工作做起,用自己的青春贡献力量。三、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还记得我们以前学唱过的表现动物的歌曲吗?你能唱一唱吗?(2)学生复习演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小青蛙找家》《小蜻蜓》《谁唱歌》《咏鹅》。2.聆听歌曲(1)歌曲中唱到了哪几种动物?(2)这四种小动物是怎样回家的?(3)用动作表现这四种小动物。3.学唱歌曲(1)教师按节奏带读歌词。(2)学生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并加上声势。注意恒拍的稳定性。(3)教师教唱歌曲,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音准。4.表现歌曲(1)演唱歌曲(加上声势或者是律动)。(2)为歌曲设计不同的速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音乐实践,体会到演唱速度的变化,音乐形象也会随之发生改变。(3)编创歌词。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小动物回家的歌词,分组演唱新编创的歌词。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聆听《鸭子拌嘴》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听赏乐曲《鸭子拌嘴》,听辨几种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过程与方法:教师用“带读”的方式带领学按节奏读歌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乐曲表现的形象,能用动作表现音乐的部分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利用“X X ”节奏为童谣第二句伴奏。【教法】教唱法【学法】学唱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二、课前五分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三、欣赏《鸭子拌嘴》(片段)(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2)欣赏《鸭子拌嘴》片段(引子)①教师提问:有几只鸭子?老鸭怎么叫?小鸭怎么叫?②教师出示图片,介绍主要打击乐器所代表的角色:小镲—小鸭、水钹—老鸭。③教师启发学生想象:鸭子在干什么?④用动作表现乐曲。(3)欣赏《鸭子拌嘴》片段(拌嘴)①教师提示: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②教师启发学生想象:鸭子在干什么?③用动作表现鸭子拌嘴、嬉戏的形象。(4)表现乐曲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场景片段,编创动作,表现音乐。②分组随音乐表演。③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用打击乐器(或自制的简易打击乐器)编创《鸭子拌嘴》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演唱《我们的家园》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同学们通过表演唱来喜欢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家园。知识与能力: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家园》。过程与方法:能够与同学一起合作参与动画歌曲演唱大比拼的活动,踊跃演唱自己的动画歌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家园》。【教法】教唱法【学法】学唱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二、课前五分钟:文明的学生,一定是有着良好卫生习惯的人。他会自觉维护校园环境,不会随便买零食吃,因为他懂得随便买零食既浪费又不利于健康,他更不会乱丢饮料杯、面巾纸、塑料袋、纸片,而且会动手捡拾纸片等,因为他懂得环境是大家的环境,把美好留给他人和自己。三、导入(1)教师播放最近电视台播出的、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歌曲,全班同学随音乐哼唱,营造一种演唱动画片歌曲的扭转,导入本课歌曲教学。(2)也可采用小组赛区歌的形式,比一比哪个组演唱的动画片歌曲又好又多。1、分组轮流演唱熟悉的动画片中的歌曲。2.歌曲《我们的家园》(1)教师范唱歌曲《我们的家园》导入歌曲的教学,简要介绍动画片《我们的家园》。(2)播放动画片《我们的家园》片段,聆听主题歌,学生感受歌曲情绪。(3)聆听歌曲《我们的家园》录音范唱,学生随教师用声势声势动作参与表现,熟悉歌曲旋律。(4)学生随伴奏音乐学唱歌词。(5)学生随琴演唱歌曲,在老师的指导下唱好每个乐句。指导提示:歌曲第一乐段可唱得亲切、欢愉;第二乐段,声音要饱满连贯,充分体现歌曲“团结才能得胜利”的主题思想。(6)可采取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如采取领唱与合唱的表现形式来演唱,即第一乐段可由一个或几个同学领唱,第二乐段全体同学齐唱等。(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创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聆听《三个和尚》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真聆听乐曲《三个和尚》,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情境;能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音乐表现。知识与能力;认识二胡、三弦三种乐器,听辨其音乐特点;认识堂鼓、木鱼、锣三种打击乐器,并能用木鱼和小钹为乐曲的主题音乐片段伴奏。过程与方法:了解《三个和尚》的故事,能理解故事的寓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情境;能理解故事的寓意。【教法】教唱法【学法】学唱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二、课前五分钟:三、导入1、学生复习演唱歌曲《我们的家园》。2.欣赏《三个和尚》(1)首先可由熟悉《三个和尚》故事的同学讲一讲故事情节,教师适当补充。(2)聆听“小和尚主题音乐。①聆听“小和尚主题”音乐,学生感受其音乐形象,编创能表现小和尚特点的动作随音乐参与表现,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3)聆听二胡演奏的音乐片段。①这段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表现了怎样的情境?②介绍二胡,采取图片展示和聆听结合的方式,熟悉二胡的音乐。(4)聆听“救火”音乐片段。①老师引导学生说说音乐是如何表现紧张的救火场面的?(从速度、力度等方面感受)②打击乐器(锣、鼓等)在音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5)完整欣赏《三个和尚》。①学生完整欣赏乐曲《三个和尚》,随音乐展开想象。②用打击乐器随音乐参与表现。3.欣赏动画片《三个和尚》(1)教师可重点播放三个和尚的出卖以及救火的片段,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人物形象、音乐与情境的关系。(2)如果老师时间允许,教师也可完整播放这部动画片。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演唱《大风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参与动画歌曲演唱大比拼的活动,踊跃演唱自己的动画歌曲。知识与能力;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风车》。过程与方法:能随音乐哼唱歌曲《跟着队长走》,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教法】教唱法【学法】学唱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二、课前五分钟:文明的学生,一定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他会尊敬师长和友爱同学,关爱身边的人和事,不会与同学吵架、搞不团结,他会懂得感恩,感恩父母长辈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导三、学习歌曲《大风车》(1)教师播放歌曲范唱,学生随音乐进行“风车转动”的音乐活动。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成一个圆圈,随音乐模仿风车转动,每个乐句变换一个方向。同时,还可以加一些其他的动作配合表现。每组的动作可自行设计。(2)聆听歌曲《大风车》,学生随范唱录音轻声哼唱歌曲。(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随琴轻声演唱。①用明亮轻快的声音,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②演唱时要注意歌曲开始时的三个“ X O ”节奏,要唱得轻巧,不能拖泥带水。③注意歌曲中有多个切分音和附点四分音符节奏,要将这两种节奏的重音表现出来。(4)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大风车》。3.音乐活动《跟着队长走》(1)学生或老师简介动画片《小飞侠》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2)随录音哼唱歌曲。(3)随音乐参与表现。(4)学生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为了降低学生跟唱的难度,可以采取老师与学生接龙演唱的方式演唱歌曲。如学生演唱歌曲中模仿军号的“嘀嗒”声,其他部分则由老师演唱。(5)边唱歌曲边随音乐表现歌曲《跟着队长走》。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聆听《猫和老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分声部按节奏正确地、有表情地读童谣《猫和老鼠》,并能用打击乐器为童谣伴奏。知识与能力;并能用形体动作表现音乐所描绘的形象。过程与方法:欣赏钢琴独奏曲《猫和老鼠》,感受音乐中“猫”和“老鼠”的不同形象【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按节奏读出《猫和老鼠》的第二声部。教学难点;学生恒速反复拍击节奏“X X X X”【教法】教唱法【学法】学唱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二、课前五分钟:三、读童谣《猫和老鼠》(1)板书童谣《猫和老鼠》第二声部的节奏,学生拍击出节奏。(2)学生按节奏读出《猫和老鼠》的第二声部。(3)根据童谣《猫和老鼠》第二声部中出现的猫的老鼠的叫声,教师启发学生编创其他小动物的叫声,如“一只小青蛙,呱呱呱呱呱”“一只老黄牛,哞哞哞哞哞”“一只小黄狗,汪汪汪汪汪”等。(4)教师与学生配合完整表演童谣,老师读第一声部,学生读第二声部 。(5)学生学习童谣第一声部,并尝试分两组配合读童谣。(6)学生读童谣,并用木鱼、双响筒、响板等打击乐器参与伴奏。3.欣赏《猫和老鼠》(钢琴独奏)(1)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了解动画片中“猫”和“老鼠”的形象与个性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教师播放或弹奏分别表现“猫”和“老鼠”的音乐,学生听辨哪个片段是表现猫,哪个片段是表现老鼠,说说音乐具有的特点,并尝试编创表现“猫”和“老鼠”和,随音乐表现。(3)教师介绍乐曲《猫和老鼠》(4)聆听表现“猫捉老鼠”的音乐片段。学生说说自己想象的“猫捉老鼠”的情境,并尝试和同学合作随音乐表现“猫捉老鼠”。(5)聆听乐曲尾声。教师设问:猫最后捉到老鼠了吗?为什么?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6)整体聆听,学生跟着音乐表现“猫”或“老鼠”的形象。(7)教师介绍演奏《猫和老鼠》的乐器——钢琴。4.小结下课。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演唱《冬天的故事》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唱歌曲《冬天的故事》,喜爱并乐于演唱歌曲。知识与能力;学习基本的演唱技巧,学会用轻声、“高位置”的声音演唱。过程与方法:表达歌曲童话般的意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冬天的故事》,用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童话般的意境。教学难点;学会用呼吸控制力度,用较弱的力度。【教法】教唱法【学法】学唱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二、课前五分钟:衣着整洁领巾飘,高唱国歌多骄傲。
中华美德要记牢,国富民主最荣耀。
你爱我来我敬你,文明和谐新天地。
快乐生活常相伴,自由平等要守纪。
公正法治讲秩序,爱国敬业齐出力。
诚信友善重情义,二十四字要牢记!三、导入1、可由儿童或诗歌、视频等导入,创设情境。2.学唱歌曲(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2)教师分句教唱歌曲。(3)教师指导学生演唱。①歌曲的情绪优秀、抒情,演唱时,应注意气息的连贯,声音柔美、不喊唱。②每个乐句第1、第2小节的第3拍都是四分休止符,在演唱时,不要过分强调休止一拍,以免给人不连贯的感觉。这几个乐句的第1、第2小节的第2拍,可适当延长一点,做到“声断而气不断”;同时,这几个字,还应适当控制力度,不要突出。3.表现歌曲(1)歌曲学会后,播放歌曲的合唱完整版,感受歌曲的情绪与意境。(2)教师启发学生用抒情、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3)表演歌曲。可以加入朗诵,伴唱部分由学生自己编创表演,在领唱部分演唱歌曲。4.欣赏《江雪》(1)初听歌曲《江雪》。(2)教师讲解古诗的含义,可借助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3)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歌曲。5.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聆听《雪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管弦乐曲《雪撬》,感受冬天乘坐雪撬时人们的喜悦心情。知识与能力:能听辨主题音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过程与方法:可用肢体动作参与表现音乐,表达对音乐作品的感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听辨主题音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教学难点:用自然的声音,准确表达歌曲情绪。【教法】教唱法【学法】学唱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二、课前五分钟:三、聆听乐曲(1)聆听全曲,初步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教师设问:①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俏皮的)②乐曲中出现了哪些声音?(铃铛、鞭子、蹄声等)(2)教师揭题——《雪撬》。(3)再次聆听全曲,提出要求:随乐曲做简单律动、展开想象、仔细聆听。3.分段聆听(1)引子“引子”部分给你带来了什么感觉?(仿佛坐着雪撬来到了白雪皑皑的大地上)(2)A主题①跟着老师模唱A段主题旋律。②教师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主题旋律伴奏。③主题A在乐曲中共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哪些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绪?(4次;音色不同;情绪一次比一次热烈)(3)B主题①聆听B段主题,速度是怎样的?你有怎样的联想?②教师启发学生用动作表现A段主题与B段主题。(4)聆听C段主题,速度与情绪有了什么变化?你有怎样的联想?(5)聆听乐曲尾声,你有怎样的联想?(力度渐弱,仿佛雪撬离我们越来越远)②最后一声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你觉得是表现了什么?(小号;鹿鸣)4.完整聆听教师播放乐曲,学生安静地聆听,感受、想象乐曲音乐形象。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演唱《雪花》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自然的声音,准确表达歌曲情绪。知识与能力:了解顿音的唱法,并能按照顿音记号演唱歌曲。过程与方法:能用好听的声音读“念白”。【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完整地、准确地表达歌曲情绪。教学难点:注意在演唱中有音乐记号。【教法】教唱法【学法】学唱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二、课前五分钟:小学生爱国主义讲故事会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三、导入1、教师播放乐曲《雪撬》导入,将学生带入到雪花飞舞的场景中。2、演唱歌曲(1)聆听歌曲范唱。(2)教师分句教唱歌曲。(3)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顿音”记号,应该用短促、有弹性的声音唱“顿音”。(4)用轻声、“高位置”的声音练习“念白”,表现儿童好奇的心理活动。3、表现歌曲(1)注意歌曲情绪的变化。第一、第三乐句应唱得跳跃,而第二、第四乐句则应抒情。表现儿童好奇—探究—惊喜的过程。(2)应注意歌曲强弱力度的走势及顿音记号的作用。第一乐句中第1、第2小节,应唱得富有弹性;第3、第4小节唱得连贯,力度也应由弱渐强;第二乐句再由强渐弱;第三乐句与第一乐句相仿;第四乐句,力度由强到渐弱;第七乐句力度渐强,表达一种迫切的心情;第八乐句可唱得稍强。(3)最后,全班同学按照以上要求,完整地演唱歌曲。(4)歌曲表演。鼓励学生随歌曲表演,想象自己站在屋檐下,看着漫天的雪花“数花瓣”……板书设计反思:
杜来提乡寄宿制中心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歌表演《小动物告别会》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编创表演动作、情节和对白。知识与能力:注意区分四二拍及四三拍,并能按要求演唱。过程与方法: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排演动作。【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复习歌曲,为下一步表演做准备。【教法】教唱法【学法】学唱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钢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二、课前五分钟:三、导入1、老师播放有关动物冬眠的视频或插图导入。2、学唱歌曲(1)聆听歌曲范唱。(2)教师分句教唱歌曲。(3)教师分句、分段教唱,用较慢的速度教唱。(4)教师在教唱第一乐段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情绪,应唱得抒情、优秀。(5)教唱第二乐段歌词。注意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在节拍、情绪、速度等方面的区别。(6)教唱第三乐段,注意情绪的对比:小动物们依依惜别、相约明年再相传。3、表现歌曲(1)学会歌曲手,第一、第三乐段齐唱,第二乐段可按歌词内容分角色演唱。(2)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小组,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分别为歌曲的三个段落设计几个动作。(3)教师提示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创意,比如还有哪些冬眠的小动物?可以编创新的歌词,也可以扮演你喜欢的小动物。(4)分组完整演唱歌曲。(5)布置课后任务:自制头像、道具,练习自己要表演的内容,记住歌词。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