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04 22:5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1953年—1957年
2、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时间:1954年9月
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二铁:宝成铁路、鹰厦铁路
三公: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四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你知道我们国家是什么时候进入社会主义的?通过什么方式进入社会主义的?
第5课 三大改造
(1953——1956)
“三”
“改造”
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指社会主义改造(即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2022新课标
1.了解“三大改造”。
2.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1.认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和形式,完成的时间、历史意义及不足,明确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2.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
学习目标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方式、三个阶段、结果?
2、手工业合作化的方式、结果?
二公私合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起止时间、方式、创新政策及意义?
2、三大改造结束的时间、意义?存在的缺点?
自主学习
带着问题读课本,在课本上勾画问题答案,
说出材料反映了土改后的农业发展存在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 李老汉在旧社会没有自己的土地;新中国建立后,在1952年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本以能过上好日子了,但他很快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没有耕牛,没钱买种子;后来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水渠灌溉,长势不好;更可悲的是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的老汉为了活命,在冬天只得把地卖了,又靠借高利贷和租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
材料二 3亿人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0人可分得1头耕畜。
问题
个体农业经济分散、落后
分散:一家一户、缺乏生产物资、水利问题,自然灾害;
落后: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影响
①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互助合作的需求
怎么办
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合作化
1.背景:
②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方法: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3.目的: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农民有互助合作的需要
自愿互利
5.过程:
①农业互助组
②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6.结果: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7.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4.原则:
一、农业合作化
土地、农具入股,成为集体财产
社员把原有的界线平掉,将分散的各块土地连成一片
检查入股农具
土地交公
国家投资
太分散
很脆弱
要集中
农业生产合作社
机械生产
集体经营
分散
合作
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财产,原本人为分割开的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公有制
私有制
私有制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对农业和农民是利还是弊?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涉及人民温饱问题的事物放在重要位置,进行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再次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改变了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考考你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把下面的关系按照你的理解进行连线:
土地改革前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地主私有)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归农民私有)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土地归集体公有)
没收地主土地分
给无地少地农民
农业生产合作社
(方式)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农业合作化的实质?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方法: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结果: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手工业合作化
1.背景:
4.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①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很弱,在工业资本中主要是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很少重工业;私营工厂一般规模小,技术落后,经营困难,难以担当起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任。
——张岂之. 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偷税漏税
剥削工人
②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1.原因:
①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很弱,在工业资本中主要是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很少重工业;私营工厂一般规模小,技术落后,经营困难,难以担当起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任。
——张岂之. 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偷税漏税
剥削工人
②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三.公私合营
1.原因:
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中的“公”指的是国家,“私”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概念解释
赎买政策
赎买政策:国家按照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年息5%)
按照当时的政策,每年给予沈莱舟定息5万元人民币,他每个月的工资有人民币1000多元,……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当时毛泽东主席拿国家干部一级薪水,工资也只有500多元。而当时的一个大学毕业生,经过1年实习,转正后的工资为60元。
——摘编自吴基民《绒线大王恒源祥在公私合营前后》
2.方式:
3.政策:
一、三大改造的内容——资本主义工商业
工商业得到了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每年定期可以拿到年息,同时他们也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改善了劳动条件,拥有了保障,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
工人
资本主义工商业者
实现了和平过渡,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社会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的新厂牌
工商界向主席报喜
上海信大祥绸布店
北京各界组成献礼报喜队
全行业公私合营是我国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
三、公私合营
1.背景:
一些工商业主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2.目的:
资本主义工商业曾受困,人民政府帮助渡过难关
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3.过程:
公私合营
公私共同经营
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4.政策:
赎买政策
5.影响:
和平过渡
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6.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大体上,废除资本主义所有制有这么几种办法:
一种是没收的办法,这是苏联采取了的,东欧各国也是采取这个办法;一种是挤垮的办法,就是不给任务,不给原料,不给生意作,把生意统统揽到我们国营商店、国营工厂里面,这在名义上不说是没收,实际上还不是死路一条?
——刘少奇
上海水泥厂的变化 时间 20年代解放前 实行公私合营后
设备 陈旧 陈旧
劳动条件 差 改善了劳保条件
管理制度 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改善了管理制度
工人积极性 不高 充分发挥
产量 不到设计能力的90% 超过设计能力的40%
主人 刘鸿生 国家
所有制 私有制 公有制
三大改造(1953-1956)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前所有制性质
途径
改造后所有制性质
农业合作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
个体农民私有制
个体手工业者私有
手工业合作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
行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四、三大改造的完成
1.时间:
1953——1956年
3.标志: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③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结果:
1956年底,完成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实质)
②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根据材料谈谈三大改造对经济发展的局限性。
不少地方在办社中存在着“宁多勿少”、“宁大勿小”、“越多越好”、“越大越好”的错误思想,因而违背农民自愿,胡乱的多办社、办大社,盲目追求公共财产,有的甚至将棺木寿材、老羊皮袄也归了社。
——陈大斌《从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运动
——中国农村的集体化时代》
材料研读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
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参加合作社
改造形式:公私合营
改造政策:赎买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三大改造——课堂小结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的三次变化:
鸦片战争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840年
1949年
1956年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改革要实事求是,一切改革从实际出发;
2.改革要体现人民的意志,顺民意。
3.改革要遵循客观规律,徐循渐进,切勿快、急。
4.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形势变化而调整,应与时俱进。
改革,中国永远在路上……
1.1953年至1956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按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
B.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C.农民迫切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D.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首先从哪个方面开始(   )
A.农业         B.手工业
C.资本主义工商业 D.官僚资本主义
A
课堂练习
D
3.下列哪一项属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
A.公私合营
B.没收官僚资本
C.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加入合作社
D.对民族资本实行赎买政策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土地改革的完成
D
B
5.下列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