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04 22:5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1938年台儿庄战役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5年
4月
中共七大召开
1945年
8月
日本投降
局部抗战时期
全面抗战时期
考点一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
时间
地点
策划者
经过
结果
意义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日本
制造柳条湖事件;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东北三省沦陷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序幕。
西安事变
时间
目的
人物
性质
经过
意义
1936年12月12日
为了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
一场爱国性质的兵谏
张、杨扣蒋,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和平解决!
2.“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这首如泣如诉、悲愤激越的《松花江上》折射的时代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B.华北事变,华北形势危急
C.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爆发
D.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小试牛刀
1.1935年底,中国正在苏醒过来,青年团体在天津、上海、汉口、广州等所有大城市,像雨后春笋般产生,游行示威开始席卷全国。下列选项能反映这次学生运动要求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打土豪分田地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A
C
4.“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雪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与肝……青史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这首诗是为纪念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而作(  )
A.红军长征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小试牛刀
3.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价,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的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政变”指的
A.红军长征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南昌起义
C
C
考点二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七七事变
时间
地点
策划者
经过
意义
1937年7月7日
北平卢沟桥
日本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遂向中国守军开火,中国守军奋起抗战。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报国。”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第二次国共合作
时间
标志
意义
1937年9月
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提供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开始,共屠杀中国人30万。
一位历史学家曾经估算,如果所有南京大屠杀的罹难者手牵手站在一起,这一队伍可以从南京绵延到杭州,总距离长达200英里左右。他们身上的血液总重量可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则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九一八事变标志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西安事变后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七七事变标志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国共第一次合作 国共第二次合作
时间 1924年1月-1927年7月 1937年9月-1946年
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合作形式 党内合作 党外合作
形成标志 国民党“一大” 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破裂标志 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内战爆发
2.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千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援,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是
A.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B.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C.正视历史,历史不容篡改
D.牢记历史,牢记仇恨
小试牛刀
1.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经历了( )
A.从局部抗战发展到相持阶段 B.从相持阶段发展到全民族抗战
C.从局部抗战发展到全民族抗战 D.从全民族抗战到全国规模反攻
B
C
小试牛刀
3.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颁布的历史文件,对以上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危机加剧,抗日反蒋成为全国各界共识
B.红军长征结束,开始了中国革命斗争新局面
C.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社会矛盾变化,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政策调整
D
考点三
——正面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战役 概况 意 义
淞沪 会战
台儿庄战役
武汉 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豫湘桂战役
1937年8月;姚子青、谢晋元
结果:上海失陷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1938年3月;人物:李宗仁
结果:胜利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1938年6月;大捷:江西万家岭大捷;结果:有序撤出武汉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时间:1941年12月
结果:胜利
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44年初,豫湘桂;
结果:失败
国民党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抗战中最大一次失败。
正面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的抗战
2.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在《告中国人民书》中指出:“数周以来,贵国之长沙伟大之战绩,非仅为中国之胜利,抑且为所有同盟国共同之胜利,而为打击整个轴心国之胜利。”这评价的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武汉会战
小试牛刀
1.电影《八佰》的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役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这场战役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C.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
A
4.2020 年 8 月,一部反映抗战题材的电影《八佰》热映,真实震撼的战争场面,为我们还原了当年发生在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的这段燃情岁月。这部电影取材于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第三次长沙保卫战 D.豫湘桂战役
小试牛刀
3.《李宗仁回忆录》中写道:“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这个“辉煌战果”
A.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B.粉碎了日军封锁根据地的囚笼政策
C.是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
D.打破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A
C
考点四
——敌后战场的抗战
战役 概况 意 义
平型关大捷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百团 大战
1937年9月;人物:林彪-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结果:胜利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建立:延安-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发展:人民游击战争;根据地建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胜利的基地
时间:1940年下半年
背景:日军实行“囚笼政策”
人物:彭德怀
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敌后战场的抗战
彭德怀在前线
敌后战场的抗战
2.“1940年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3个半月。他们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材料描述的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津战役
小试牛刀
1.创作于1938年的歌曲《在太行山上》(节选):“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把他在哪里灭亡!”关于歌曲所描述的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A.体现工农群众支持红军抵抗入侵的家国情怀
B.世界人民的支持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使中国人民摆脱侵略实现了彻底的民族独立
C
C
4.下图为敌后战场抗击日军所占比例简表。由此可以看出1938年后
A.敌后战场已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B.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正面战场
C.国民党已放弃了正面战场抗战
D.日军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
小试牛刀
3.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以下对下图战役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它是由八路军一一五师进行的伏击战
B.歼敌一万余人,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
C.这次战役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A
B
考点五
——抗日战争的胜利
表现 国民党
共产党
青年
妇女
工人
侨胞
文艺工作者
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壮烈殉国
在反“扫荡”中,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捐款捐物,支援抗战,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成立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张自忠
左权
全民族坚持抗战,使日本陷入中华民族人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
全民族抗战
中共七大
时间
内容
意义
1945年4月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①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②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③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毛泽东思想
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内容举例
“枪杆子里出政权”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农村包围城市”
“游击战”
中共
一大
中共
二大
古田会议
遵义会议
1921年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1922年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9年,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1935年遵义;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三大
1923年,决定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的胜利
加速战争结束的事件
原因
美国先后向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
苏联对日宣战,次日出兵东北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全面反攻
1.全民族抗战 2.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3.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4.国际的帮助
时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抗日战争的胜利
意义
国内: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国际: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945年4月25日,由中、美、苏、英四国发起、50个国家代表参加的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宪章》的制定标志着战后国际秩序的最终确立,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集中体现,其第23条明确规定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为:中国、法国、苏联、美国、英国。
日本签署投降书只代表日本军事失败。面对过去犯下的战争罪行,现今的日本政府却否认历史、歪曲历史。表现在日本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右翼势力试图修改历史教科书来掩盖侵略罪行。历史不容否定,要想中日两国的关系友好发展,日本要正视历史,珍爱和平。
2.抗战胜利前夕,在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号召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困难,去争取胜利。”会议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该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中共二大 D.中共七大
小试牛刀
1.毛泽东曾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抗日战争
A.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
C.维护了世界和平 D.夺取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
D
B
小试牛刀
3.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是《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一书的部分目录,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①红旗飘扬井冈山 ②为全民族抗战而斗争
③南湖红船风雨中起航 ④新中国的曙光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C
小试牛刀
材料三 据蒋介石自己记述:当时的情景是,当天“晨五时半,床上运动毕,披衣起,忽闻大门前枪声,命侍卫往查。少顷第二枪声又起,遂连续不止,曰‘此东北军叛变也’。”
——蒋中正档案,特交文电,第51619件
(3)材料三中蒋介石记述的是什么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后,中国出现了什么新局面?
西安事变;新局面: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小试牛刀
材料四 下图是1938年拍摄于晋绥抗日根据地的一张照片。照片中:墙壁上画着一个中国人紧攥右手,击飞了一名日本鬼子,上书一条醒目的标语:老百姓起来,把日强盗赶出中国去!
——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抗战照片》
(4)据材料四,用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陕甘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方和指挥中枢。
小试牛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等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计。不顾一切……今已将蒋及重要将领扣留,迫其释放爱国分子,改组联合政府。兄等有何高见,速告,并望红军全部速集于环县一带,以便共同行动,以防胡敌北进。
——1936年12月12日中共收到的一份电报
(1)据材料一及所学指出,材料中“今已将蒋及重要将领扣留”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中共主张并促成此次“扣留”事件的和平解决,对当时时局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1)事件:西安事变。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任意一点即可)
小试牛刀
材料二 著作开篇以“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做引子,然后针对这两种错误观点作者(注:毛泽东)进行了一一驳斥,……毛泽东综合分析中日国情,……总结出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特点,从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战争的持久战和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人民网《论持久战》当代启示
(2)根据材料二指出《论持久战》发表的社会背景。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归纳毛泽东认为“战争……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的依据。
背景:当时国内流行“必亡论”“速胜论”等错误观点。原因:中国是大国,能支持长期的战争(或敌小我大);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或敌退步我进步);取得了国际和人民的支持(或敌寡助我多助)等。(意思相近,任意1点即可)
小试牛刀
材料三 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对某次战役的描述
(3)据材料三及所学指出,材料描述了哪次战役?作战目标是什么?
名称:百团大战;目标: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日军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或打击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任意1点即可)
小试牛刀
材料四 这次会议会期50天,共举行全体会议21次,是党的历史上时间最长、举行全会最多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独立制定了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正确路线和方针。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真正成熟。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
(4)材料四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其中的划线部分是“这次会议”的哪项内容?“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思想上……真正成熟”的标志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
内容:党的政治路线;标志: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或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等。)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