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与妻书》课件(共35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2 《与妻书》课件(共35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4 08:1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解题及作者简介: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从1905年创立兴中会开始直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胜利,其间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冈,故又名之曰“黄花冈起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孙中山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林觉民像
字意洞,号抖飞
近代民主革命者
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
(“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
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
(“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
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
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
国的惨状呢?”)
24岁—— 参加广州起义
25岁 —— 黄花岗之役
七十二烈士之一
(“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
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和国
内同胞。”)
(“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
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
矣!”)
(1886-1911)
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两广总督张鸣岐对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岐说:"此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命党,为虎添翼,这还了得!"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
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冈有名的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农历3月26日夜四更)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诚挚地表达了对革命势力、事业的热诚和对妻子的至爱,同时也深刻地阐明了个人的爱情和幸福同革命事业、全体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联,有主有从的辩证关系;表白了他作为一名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志士的革命人生观;体现了作者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
与妻书
林觉民
与妻书又名绝笔书
被誉为天下第一情书
教学目标
(一)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二)①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
②掌握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正字音
称心快意
几家能彀
必不能禁
使之肖我
依依旁汝也
念六夜四鼓
chèn
gòu
jīn
xiào
bàng
niàn
第一部分(1):说明与妻书的原因和心情
第二部分(2-4)(全文主体)阐述“吾至爱汝,即此爱 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情感。
第三部分(5-6):再诉“吾不能舍汝”永别的哀痛。
诵读理解课文基本结构:
课文整体感知
集中体现“吾衷”的一句话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全文中心 【总纲】
三忆
夫妻谁先死的谈话
新婚月夜梅林漫步的甜蜜
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
对妻子眷念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
论说“吾至爱汝”
(寄情于事)
忆往事 抒爱妻之至情
论说 “就死”
当时国家腐败,社会黑暗,灾难深重。
人们命运的两种情况
“死”
“离”
启发妻子深思,让妻子理解、谅解自己的行为和心情。
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一嘱: 嘱咐后事“以父志为子志”
三愿: 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
二愿真有鬼;
三愿心电感应有道是实

爱国之情
爱 情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升华
融合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总纲】
“爱汝”之情: 三忆、三愿
“就死”之理: 国家灾难 、人们命运
—— 为天下人谋永福
贯穿全文的一个“情”字
对妻子的爱恋和怀念之情
死别的悲哀和伤痛之情
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
献身革命的豪迈之情
(儿女情长,英雄志坚)
本文是一篇以写情为主、情理结合的记叙文。全文以“忍悲为汝言吾衷”的“吾衷”为主线,结合叙情忆事,进行深刻的说理,阐明了本文的中心思想──“吾至爱汝”并“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从而“使吾勇于就死”,并“敢先汝而死”,进而慰“汝不必以无侣为悲”。
总结全文
人物形象理解
忠诚革命的大英雄!
挚爱妻子的好丈夫!
多情不必不丈夫,
无情未必真豪杰。
——鲁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泽东
补充重点实词
竟书:写完
太上之忘情:古人传说达到最高境界就能忘却人的情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重自己家的老辈,从而推及他人的老人;爱护自己家的小辈,从而推及他人的小辈
婉解:婉转解释禁:经受
逃家:此指离家从事革命活动
虐民:残害人民
眼成穿而骨化石:望眼欲穿,以至化成石头
破镜能重圆:比喻夫妻分离后重新团聚
独善其身:原意是自己尽可能完善自己的操守,此处是只顾自己苟且偷生的意思
诸母:伯母、婶婶的总称
与使…无宁…:与其……不如
6、汝幸偶我
名词“偶”用作动词,“嫁”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前“老”为形作动,“尊敬”,后“老”作名词,“老人”
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称心快意
“快”,使动,使意快
4、卒不忍独善其身
善,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词类活用
7、意洞手书
“手”:名词作状语,亲手
5、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形容词意动,以……为乐
(1)几家能彀
(2)念今夜四鼓
“彀”同“够”
“念”通“廿”
(3)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旁,通“傍”,靠近)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古义:双音复合词,并且推广到;今义:表并列的连词。
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
古今同义:因此。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的连词,因此。
当亦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古意:幸福和利益。今义:特指单位对职工,社会对民众的经济照顾
吾家后日当甚贫
古义:以后的日子。今义:后天,明天的明天。
汝泣告我
古义:请求。今义:控告、告诉等。
汝可以模拟得之
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
钟情如我辈者
古义:感情丰富,多情善感。今义:感情专注(多指爱情)。
用典:
司马青衫、太上忘情、
望眼欲穿、骨化为石、破镜重圆
引用
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②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吾望其言是实
这,指示代词
今则望其真有
它,代词
卒不忍独善其身
自己,代词
汝其勿悲
副词,表示祈使,规劝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他们,代词
一词多义
汝其善抚之
副词,表示祈使,希望
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副词,表示揣测
所以
所以敢先汝而死
因此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的原因
所以为汝体者唯恐未尽
因此
所以: A 表原因
“……的原因” ,“因此、所以”
B 表凭借 “用来……的”
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吾至爱汝
极,最,副词
吾爱汝至
到了极点,副词

竟日不出门
全、终,形容词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完毕,动词

与妻书
给,动词
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无宁”组成表选择的固定结构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跟,介词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和,连词
吾先死留苦与汝
给,动词
4、固定结构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表选择,与其……不如……
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表疑问,把……怎么办,
对……怎么样,拿……怎么办。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3、倒装句
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状语后置)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定语后置)
吾爱汝至 (状语后置)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主谓倒装句)
2、省略句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妾愿随君行
(省略介词宾语)
吾居(于)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省略介词“于”)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于)今日之中国
(省略介词“于”)
吾辈处(于)今日之中国 (省略介词“于”)
天灾可以死(人) (省略宾语)
谁知吾卒先(于)汝而死乎 (省略介词“于”。)
吾今与汝无言(可说)矣 (省略谓语)
本报讯 这不是一则“新闻”,事件已发生了近两年,地点在仓
山区仓前公园,解放大桥南桥头往西不到200米。林觉民的塑像倒
在一个公厕旁,大部分被毁,残留的部分被当作一些不愿付3角如
厕费的人的小便槽。塑像的脸部完好,目光坚毅地看着前方;而
它的胸膛以下的地方则被烧出一个大而烂的空洞,空洞里是烂树
叶、荔枝壳和一些乌七八糟的垃圾。据了解,塑像1996年落成,原
先立在花圃中,玻璃钢质地半身像,底座上铭刻着林觉民的生平,
及其24岁进攻两广总督府和后来从容就义的事,特别提到,林觉民
的《与妻书》“为后人所传颂”。管理处主任告诉记者:“仓前公园
过去比较旧,我们将它变成新公园。林觉民塑像的位置现在被一
个‘水文化’的城市雕塑所取代,这个项目是与仓山园林局商量过
的。” 同时还说,拆除林觉民的塑像是出于美观的考虑,原来的塑
像显得旧了,不好看。而且在拆下时,塑像已损坏,没有多大价
值,所以就没有多做处理。他还表示,重塑林觉民的塑像并不要
花多少钱,如果需要,可以重塑一个。(海峡都市报 2004-07-16)
躯干毁坏大半,塞满垃圾,被遗弃在公厕附近
林觉民塑像碑文被弃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