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精品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精品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04 09:5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1分)了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如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
A. 唐朝 B. 南宋 C. 明朝 D. 清朝
2.(1分)据《宋史 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 )
A. 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 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C. 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 斥逐沙俄,捍卫统一
3.(1分)岳飞悲愤说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耻是指金兵攻破北宋的都城汴京,俘虏了北宋两位皇帝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两位皇帝是( )
A. 宋太祖、宋太宗 B. 宋真宗、宋徽宗
C. 宋徽宗、宋钦宗 D. 宋钦宗、宋高宗
4.(1分)澶渊之盟、宋金和议反映的主题是( )
A. 百家争鸣 B. 对外关系 C. 国家的统一 D. 民族政权的并立
5.(1分)学校历史兴趣小组举办“我来讲历史故事”的活动,其中一个故事中用到了“精忠报国”“郾城大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等关键词句。由此可推断,与该历史故事相关的史事是( )
A.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B.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C. 岳飞抗金 D. 文天祥抗元
6.(1分)下列最适合概括公元10-13世纪,辽、宋、夏、金时期的时代特征的一项是( )
A. 民族政权并立与交融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确立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7.(1分)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书愤》中写道:“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历史上曾经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的两个政权是( )
A. 北宋与西夏 B. 金与南宋 C. 北宋与辽 D. 北宋与金
8.(1分)运用时间轴培养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时间轴中①处的政权是( )
A. 西辽 B. 吐蕃 C. 南宋 D. 大理
9.(1分)下列人物与政权搭配正确的是( )
A. 阿骨打——金 B. 赵匡胤——南宋
C. 元昊——辽 D. 阿保机——西夏
10.(1分)如图是宋元时期政权更替的示意图。依据示意图,对这一时期历史发展趋势描述最准确的是( )
A. 民族政权分立 B. 民族战争更加频繁
C. 国家走向统一 D. 政权更替更加频繁
11.(1分)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图示政权并立错误的一项是( )
A. B.
C. D.
12.(1分)宋高宗和秦桧下令岳飞班师回朝的原因是( )
A. 岳飞抗金,不利于国家统一 B. 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自己的统治
C. 岳飞在抗金前线准备“谋反” D. 嫉妒贤能
13.(1分)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
A. 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B. 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 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D. 赞美南宋都城杭州的繁荣景象
14.(1分)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岳飞取得的郾城大捷 B. 宋、金达成和议
C. 岳飞收复建康 D. 南宋定都临安
15.(1分)岳飞抗金得到人民尊敬的根本原因是( )
A. 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B. 岳家军纪律严明
C. 岳飞的忠君爱国精神 D. 岳飞与秦桧势不两立
16.(1分)金灭辽及北宋是在( )
A. 11世纪初期 B. 12世纪中期 C. 12世纪初期 D. 11世纪中期
17.(1分)下列有关岳飞的生平及他带领“岳家军”征战的传奇故事的描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岳飞在澶州之战打败辽军 B. 岳飞在郾城之战大败金军
C. 岳飞被“莫须有”罪名杀害 D. 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回许多失地
18.(1分)岳飞《满江红》中有词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词中的“胡虏”最有可能是指( )
A. 契丹 B. 党项 C. 女真 D. 匈奴
19.(1分)以下搭配正确的是( )
A. 辽——匈奴族——冒顿单于 B. 西夏——党项族——阿骨打
C. 辽——契丹族——耶律阿保机 D. 金——蒙古族——元昊
20.(1分)如图是《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如图中单箭头表示对峙并攻灭、双箭头仅表示对峙。图中所示箭头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A B. B C. C D. D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30分)
2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各地的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千差万别,造成了地域之间经济文化面貌的巨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们要分别开发和利用不同的自然资源,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有不同,这使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众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不同的地域与文化,既有隔阈的一面,又有互相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需要。因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得自古以来的各地区与民族之间,冲破山河阻隔,一直进行着日益密切的经济交流。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民族众多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原因。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当时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材料三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四《北宋形势图》(1111年)、《南宋形势图》(1142年)

3.材料三中提到了两个与北宋形成对峙局面的政权,材料四的图一《北宋形势图》中A、B两处代指这两个政权的势力控制范围。请填写出这两个政权的名称。
控制A处范围的政权是 ______
控制B处范围的政权是 ______
4.材料四的图二《南宋形势图》中的C代表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的某一政权的势力控制范围,请说出这一政权的名称。D处代表南宋与这一政权划定的分界线,请写出这一分界线的大致范围。
C处范围的政权是 ______ ;D处的大致范围是 ______ 。
材料五 ……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和江南”开始于哪个朝代?并说明“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具体是指哪个民族?
6.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1.这首词描写的内容与岳飞的哪一历史事迹相关?
2.“靖康耻”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中“笑谈渴饮匈奴血”所说的“匈奴”是指哪个少数民族?
3.如何评价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
23.(10分)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历史课上开展了主题为“我与历史名人”的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活动一:
国号 建立时间 都城 民族 建立者
① 10世纪初 上京 ② 阿保机
北宋 960年 东京 汉族 赵匡胤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兴庆 ③ 元昊
金 1115年 会宁 女真族 ④
1.以上是小飞同学收集并制作的一个表格,请你完成上面所缺内容。
活动二:朝阳同学整理了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诗歌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 雪》诗歌二: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2.诗歌一提到了五位帝王,写出与宋元时期有关的两位帝王。(不能抄袭诗句)其中和“宋祖”建立政权有关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3.北宋杜绝了武将跋扈,但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急需变革,这一时期进行的变法事件是什么?其目的?
4.诗歌二的作者在与金对抗中的功绩是什么?如何评价他?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后,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南宋的建立和灭亡。南1127年建立,1276年灭亡。
掌握南宋的建立和灭亡的时间。
2.【答案】A;
【解析】“率军抗金,精忠报国”反映的是岳飞。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A符合题意。“组织抗元,宁死不屈”与文天祥有关;“收复台湾,维护主权”与郑成功有关;“斥逐沙俄,捍卫统一”与康熙帝有关,排除BCD。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了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抗击沙俄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了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抗击沙俄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答案】C;
【解析】1126年,金军乘大雪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第二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靖康耻”指的事件是金灭北宋。这两位皇帝是宋徽宗和宋钦宗。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金灭北宋的有关史实,关键是掌握靖康之变的相关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金灭北宋的史实。
4.【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澶渊之盟是辽和北宋之间签订的和约,宋金和议是南宋与金之间的和议,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民族政权的并立,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5.【答案】C;
【解析】由“精忠报国”“郾城大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等关键词句判断是岳飞抗金。南宋岳飞是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体现了当时人民渴望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岳飞抗金的性质和评价。
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同时周边民族相继崛起,西夏、辽与重文轻武的北宋并立。女真族建立金朝,灭辽和北宋之后与南宋形成对峙,最后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因此辽、宋、夏、金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与交融。A项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唐朝相关,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确立与秦朝相关,排除C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明清时期相关,排除D项。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了辽、宋、夏、金时期的时代特征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了辽、宋、夏、金时期的时代特征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答案】B;
【解析】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宋金和议,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宋金和议,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C;
【解析】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故时间轴中①处的政权是南宋。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南宋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南宋的相关知识。
9.【答案】A;
【解析】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赵匡胤建立了北宋,南宋的建立者是赵构;元昊建立西夏,阿保机建立辽。选项A人物与政权搭配正确,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金的建立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人物与政权的正确搭配的相关史实。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金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10.【答案】C;
【解析】916年,辽建立;960年北宋建立;1038年西夏建立;1115年,金建立,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建立;1227年,元灭金;1234年元灭西夏;1276年元灭南宋,并最终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因此示意图反映的宋元时期政治特点是国家走向统一。故C正确。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宋元时期政权更替。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逐渐走向统一。
掌握宋元时期政权更替的表现和影响。
11.【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辽和西夏;北宋末年,金灭辽后,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AB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两宋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两宋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的相关史实。
1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宋金达成和议,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了岳飞抗金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了岳飞抗金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3.【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诗句出自林升的《题林安邸》,诗中作者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腐败无能,醉生梦死,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讽刺南宋统治者苟且偏安江南和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B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南宋和金对峙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诗句的解读。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对南宋和金对峙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4.【答案】B;
【解析】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宋金和议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性事件的相关史实。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金和议的相关史实。
15.【答案】A;
【解析】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他坚持抗金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受到尊敬。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岳飞抗金得到人民尊敬的根本原因的相关史实。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
1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都是在12世纪初期,C项正确;而ABD表述不准确,排除ABD项。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金灭辽和北宋,知道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
此题主要考查金灭辽和北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答案】A;
【解析】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不断壮大,害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选项BCD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A不符合事实,但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岳飞及他带领的“岳家军”的征战的相关史实。
此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
18.【答案】C;
【解析】据“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胡虏”是指当时的女真族。1115年,女真族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在会宁称帝,建立金。岳飞词中的“胡虏”是指当时的女真族。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岳飞抗金。重点掌握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
此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岳飞抗金的史实。
19.【答案】C;
【解析】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辽),阿保机就是辽太祖,定都上京,C项正确;冒顿单于 是匈奴族的,排除A项;阿骨打是女真族的,排除B项;元昊是党项族的,排除D项。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重要少数民族政权及其建立者,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重要少数民族政权及其建立者。
20.【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A处为金和辽的关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125年,金灭辽,此处符合史实,故A选项正确;B处为金和北宋关系图,结合所学知识,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并俘获宋徽宗和宋钦宗二帝,史称“靖康之变”,此处符合史实,故B选项正确;C处为辽和北宋的关系图,结合所学知识,辽和北宋曾订立“澶渊之盟”,双方处于对峙状态,此处符合史实,故C选项正确;.D处为金和南宋的关系图,结合所学知识,南宋最后是被蒙古军队消灭的,此处不符合史实,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此题主要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以及南宋和金的并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答案】辽(契丹);西夏;金;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各地的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千差万别,造成了地域之间经济文化面貌的巨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们要分别开发和利用不同的自然资源,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有不同,这使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众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不同的地域与文化,既有隔阈的一面,又有互相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需要。”概括可知,中国民族众多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原因是中国地域辽阔,造成各地经济文化面貌的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各地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民族和多元文化。各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所以要进行交往、交流。
(2)根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史实主要有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等。
(3)材料三中提到了两个与北宋形成对峙局面的政权,材料四的图一《北宋形势图》中A、B两处代指这两个政权的势力控制范围。根据图示可知,控制A处范围的政权是辽政权;控制B处范围的政权是西夏政权。
(4)材料四的图二《南宋形势图》中的C代表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的某一政权的势力控制范围,这一政权的名称是金政权。结合所学知可知,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宋金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以北是金统治区,以南是宋统治区。D处代表南宋与这一政权划定的分界线,这一分界线的大致范围是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和江南”开始于元朝。元朝时期“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具体指的是回族。
(6)根据以上材料,我认为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民族政策。
故答案为:
(1)原因:①中国地域辽阔,造成各地经济文化面貌的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各地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民族和多元文化。②各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所以要进行交往、交流。
(2)开明的民族政策。举例:文成公主入藏(或: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等)。
(3)控制A处范围的政权是辽(契丹);控制B处范围的政权是西夏。
(4)A处:金;B处: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
(5)元;回族。
(6)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民族政策。(意思相近、任答一方面即可)
本题以五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国民族众多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原因、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回族的形成、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的启示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民族众多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原因、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回族的形成、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的启示等知识。
22.【答案】岳飞抗金。;靖康之变;女真族。;岳飞坚持抗金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岳飞是一位精于军事、爱国爱民的杰出的抗金将领。;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岳飞抗金的相关知识。知道岳飞是抗金名将。
识记岳飞抗金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综合作答。
23.【答案】①辽;②契丹族;③党项族;④阿骨打。;宋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陈桥兵变。;王安石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取得郾城大捷;抗金英雄。;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等相关史实。
第 12 页,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