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1分)下侧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体现出宋代( )
A. 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 B. 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
C. 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D. 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2.(1分)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恢复顺利,而北方战乱不休,故南北经济差异继续扩大。至“靖康之难”,北方再遭战火蹂躏,大批人口南渡,则又一次促使南北经济差异扩大。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江南地区的开发 B. 金与南宋的对峙
C. 宋代商贸的繁荣 D. 经济重心的南移
3.(1分)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找出其中的关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货殖列传》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A. 南宋时期南方手工业兴盛 B. 南宋时期南方商业贸易繁荣
C. 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4.(1分)宋朝“苏湖熟,天下足”到清朝时“湖广熟,天下足”,这一民间谚语的变化,可以用于研究清朝( )
A. 铁犁和牛耕的出现 B. 文化艺术的繁荣
C.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 农业的发展变化
5.(1分)宋代经济较前代发达,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商业繁荣。下列描述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城市经商时间不再受到限制 B.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粮仓
C. 广州、泉州造船业世界领先 D. 河北定窑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瓷都
6.(1分)如图是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 手工业的进步 B. 农业的发展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城市的繁荣
7.(1分)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城内大小店铺比比皆是,大街上的买卖昼夜不绝,交易频繁且数量巨大,“动以万数”。这反映了南宋时期( )
A. 晋商、徽商活动较频繁 B. 海外贸易领先世界
C.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 都市商业贸易繁荣
8.(1分)如图是《宋代海外贸易图》,从图中可以提取到的历史信息是( )
A. 宋朝海外贸易路线直达欧洲 B. 宋朝在广州、泉州设立了市舶司
C. 宋朝首次开辟中亚到欧洲的商路 D. 宋朝政府派遣船队出使西洋诸国
9.(1分)宋朝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此材料反映了宋朝( )
A. 海外贸易繁荣 B. 手工业水平高超
C. 民族关系融洽 D. 农业经济发展
10.(1分)比较“唐宋北方与南方诗坛占比图”,二者的差异可以说明( )
A. 民族交融利于文化发展 B. 经济重心南移带来文化重心南移
C. 宋代文化发展优于唐代 D. 科技进步推动文化发展
11.(1分)宋代共建书院203所,其中北宋47所,分布于珠江、长江、黄河三大流域分别约21.5%、75%、3.5%;南宋156所,几乎全部分布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北方人口开始南迁 B. 南方社会稳定
C.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 经济重心南移
12.(1分)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清朝中期昆曲作品多是歌功颂德 昆曲不断繁荣
B 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 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C 《水浒传》 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D 南宋时期中央财政主要来自南方 中国经济重心在南方
A. A B. B C. C D. D
13.(1分)如表“相关史事”的核心思想( )
相关史事
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
A. 重视官吏选拔 B. 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C. 减轻人民负担 D. 重视海外贸易
14.(1分)“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主要是指( )
A. 从越南引进优良品质占城稻
B. 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 四川地区出现了全国最早的纸币
D. 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15.(1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美国为了刺激经济,滥发纸币,借助美元霸权转嫁风险;截至到2021年8月美元发行量达到了20.8万亿美元,导致全球性通货膨胀加剧。下列关于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的时间和地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宋四川 B. 南宋四川 C. 北宋东京 D. 南宋杭州
16.(1分)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 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 B. 导致北方人口急剧增加
C. 促使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 造成南方长期动荡不安
17.(1分)“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
A. 南北朝时期 B. 唐朝时期 C. 南宋时期 D. 明朝时期
18.(1分)货币是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从古至今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 秦朝半两钱 B. 汉朝五铢钱 C. 唐朝开元通宝 D. 北宋“交子”
19.(1分)宋真宗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占城稻,后扩大种植至北方诸路;康熙帝亲自在避暑山庄试种御稻,并指示“各官府有要者,尽力给去”。这说明统治者( )
A. 鼓励发展商业 B. 担优生态恶化 C. 重视农业生产 D. 反对铺张浪费
20.(1分)刷卡消费已成为现在的一种时尚,但纸币仍然必不可少。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下图中的( )
A. 康熙通宝 B. 圆形方孔半两钱
C. 五铢钱 D. 交子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30分)
2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三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情形都是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人民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他们积极投入到南方地区的开发中去。北宋时期、新的农作物占城稻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我国江南地区气候适宜,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对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利。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超过北方。
--改编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二:谚语曰:“苏潮熟 (丰收),天下足。”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古化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何时完成的?
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据记载,当时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外交关系,首都侨居有大量外国客商、往来使节、僧侣、学者、留学生等,最多达万人以上。仅日本的遣唐使就达十多批。
材料三: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宋朝期间,中国人在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巨大的进步,12世纪末,开始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宋朝中期之后,宋朝廷出于贸易营收等原因开始支持鼓励,国家和商业力量的合力,使得中国海商成功地参与到以往几代穆斯林商人垄断的海洋贸易中,并超过他们,在此后百多年的时间里,开创出一个由中国主导国际贸易的时代。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宋朝时期为了管理海外贸易设置了什么机构?
23.(10分)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过去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农业曾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围绕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一中心,发明和改进农业耕作工具,采用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其形成与封建地主经济制度下小农经营方式和人口多、耕地少的格局的逐步形成有关。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形成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特点的原因是什么?举出两例古代人民改进的生产工具两例。
材料二:唐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究其原因,南方战乱少,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的改进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流行的哪一个谚语说明在宋代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已成为重要粮仓?
材料三:见图
3.材料三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是哪个时期?
材料四: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概括出影响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至少说出三条)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唐朝时期主要使用铜币,北宋时期出现纸币,纸币出现的原因是商业的繁荣,图片反映宋代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C项正确;图片没有体现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排除A项;图片没有涉及外贸所得,排除B项;图片没有体现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排除D项。
故选C项。
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靖康之难”指北宋的灭亡,此后南宋建立,并“又一次促进南北经济差异扩大”,从而完成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项正确;江南地区的开发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金与南宋的对峙,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宋代商贸的繁荣,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答案】D;
【解析】材料一反映江南地区经济比较落后,“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南宋江南地区农业发达,“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当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故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知道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此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D;
【解析】宋朝“苏湖熟,天下足”到清朝时“湖广熟,天下足”体现出我国经济重心不断向南推进。因此,题干材料中的谚语有助于研究清朝农业发展的变化,D项正确;铁犁和牛耕的出现以及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C项;材料中说明的是农业发展,不是文学艺术的繁荣,排除B项。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清朝农业的发展变化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农业的发展变化的相关史实。
5.【答案】D;
【解析】宋代经济较前代发达,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商业繁荣。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描述是河北定窑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瓷都。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C;
【解析】根据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可知,从秦半两钱到唐朝的开元通宝最后到北宋时期的纸币拓片,我国货币的演变反映了我国商业的繁荣发展,以及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货币演变无关,排除。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与视频经济繁荣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与视频经济繁荣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答案】D;
【解析】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城内大小店铺比比皆是,大街上的买卖昼夜不绝,交易频繁且数量巨大,“动以万数”。这反映了南宋时期都市商业贸易繁荣。晋商、徽商最早出现于明朝,材料不能说明海外贸易领先世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北宋,排除ABC。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B;
【解析】图片反映广州、泉州是宋代海外贸易的重要节点。结合所学,广州、泉州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B正确;材料反映宋朝的海外贸易远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但没有直达欧洲,排除AC;材料没有反映宋朝政府派遣的船队出使西洋诸国的信息,排除D。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A;
【解析】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海外税收成为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广州和泉州是当时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材料中体现的是宋代的海外贸易繁荣景象。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是材料中信息反映的主旨,排除BCD。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B;
【解析】比较“唐宋北方与南方诗坛占比图”,二者的差异可以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带来文化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知道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此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宋代共建书院203所,其中北宋47所,分布于珠江、长江、黄河三大流域分别约21.5%、75%、3.5%;南宋156所,几乎全部分布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可知,材料显示宋代书院主要集中于北方,南宋时期几乎全部集中于南方。其主要原因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经济发展推动书院的繁荣,D项正确;
北方人口开始南迁、南方社会稳定以及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排除A、B和C项。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以及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以及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答案】D;
【解析】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步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上演的剧目也多是逃避现实或歌功颂德的庸俗作品,为宫廷和贵族所观赏,成为统治阶级和社会上层的玩物。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ABC对应关系错误;南宋时期,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这说明中国经济重心在南方。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南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D;
【解析】据材料“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并所学的知识可知,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对海外贸易进行管理。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宋朝的海外贸易政策及影响。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掌握宋朝的海外贸易政策及影响。
14.【答案】C;
【解析】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那时候,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主要是指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选项AB属于宋代农业,选项D属于唐朝,不是宋朝。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宋代的“商业革命”、交子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的“商业革命”、交子的相关史实。
15.【答案】A;
【解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交子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相关史实。
此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相关史实。
1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促进南方地区农业的发展,逐渐超过北方,促使经济重心不断南移,C符合题意,ABD错误,排除。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了北人南迁以及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了北人南迁以及影响,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7.【答案】C;
【解析】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南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答案】D;
【解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答案】C;
【解析】据“宋真宗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占城稻,后扩大种植至北方诸路;康熙帝亲自在避暑山庄试种御稻,并指示‘各官府有要者,尽力给去’”可知,这说明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选项C符合题意;统治者鼓励发展商业、担优生态恶化、反对铺张浪费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ABD。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此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的相关史实。
20.【答案】D;
【解析】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商品交换频繁,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既有铜钱,也有铁钱,但是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交子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相关史实。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相关史实。
21.【答案】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是南迁的北方人和南方人辛勤劳动的结果,当时中国南北方自然条件发生变化,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好,更适宜农业发展,优良品种占城稻的引进及推广。;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解析】
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以及完成时间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以及完成时间等知识。
22.【答案】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具有持续性;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中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市舶司。;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的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等相关史实。
23.【答案】封建地主经济制度下小农经营方式和人口多、耕地少的局面;铁农具(铁器)、牛耕(曲辕犁)、筒车。;苏湖熟,天下足。;南宋。;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进步;社会环境;政府重视;对外开放;创新等等。(答出任意一点给。;
【解析】
本题以四则文字图示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形成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特点的原因、古代人民改进的生产工具、“苏湖熟,天下足”、经济重心南移、影响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形成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特点的原因、古代人民改进的生产工具、“苏湖熟,天下足”、经济重心南移、影响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等知识。
第 12 页,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