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1分)清政府规定:“出海商人必须三年之内回国,否则不许入籍;严禁米粮、铁器的出口……”这体现了清政府的政策是( )
A. 重文轻武 B. 闭关锁国 C. 重农抑商 D. 鼓励贸易
2.(1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史实,说法正确的是( )
A. 张骞通西域直接开辟了通往欧洲的路线
B. 玄奘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C. 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D.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禁止对外贸易
3.(1分)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清朝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明清统治者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 强化皇权 B. 禁锢思想 C. 发展经济 D. 巩固边疆
4.(1分)18世纪时,轰鸣的机器把西方社会带入工业化时代,而古老的中国却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这主要是因为清朝( )
A. 强化君主专制 B. 实行“闭关锁国”
C. 大兴“文字狱” D. 实行文化专制
5.(1分)成立于雍正年间,由几位满汉亲信大臣组成,被西方人意译为“大顾问班子”的机构是( )
A. 议政王大臣会议 B. 南书房 C. 军机处 D. 总理衙门
6.(1分)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起草谕旨、管理机密档案的秘书班子。它最显著的特点是“承旨”,其使命是承认和服从这种权力。这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
A. 避免了皇帝任意妄为 B. 实现了政治决策的民主
C. 未影响中央机构职权 D. 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7.(1分)如图漫画最能体现清朝时期的特点是( )
A. 思想控制加强 B. 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C. 中外交往频繁 D.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8.(1分)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B. 元朝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
C. 明朝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D. 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9.(1分)下列对于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理解错误的是( )
A. 对西方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
B. 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C. 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D. 清政府担心自己的统治受到威胁,因此实行该项政策
10.(1分)“军国大计,罔不总览。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里雍正帝、乾隆帝的“执政之府”是指( )
A. 尚书省 B. 锦衣卫 C. 军机处 D. 中书省
11.(1分)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
A. 上海 B. 广州 C. 福州 D. 宁波
12.(1分)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近代社会最大的影响是( )
A. 使沿海居民不再遭受倭患之苦 B. 使中国文化不能向世界传播
C. 使中国近代在世界上落伍了 D. 彻底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
13.(1分)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对历史进行合理的解释。下列事件与影响对应正确的是选项事件影响( )
A. 安史之乱隋朝灭亡 B. 澎湖巡检司设置北宋中央集权加强
C. 八股取士制度实施推动了文化事业繁荣 D. 军机处设立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14.(1分)“它的设立与雍正初清廷向西北用兵有密切关系……它所承办的均为军国大政,且有人事咨询权……但是,它又只起承旨、草诏、代发的作用,类似皇帝的秘书班子。”材料中的“它”是( )
A. 内阁 B. 东厂 C. 南书房 D. 军机处
15.(1分)“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我们进行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其所体现的“史料实证”也是历史学科素养要求。下列表述符合这一素养要求的是( )
A. 清廷特许“广州十三行”经营——反映对外贸易兴盛
B. 清朝道光年间逐渐的“京剧”——代表昆剧发展顶峰
C. 清朝初期中央政府设置台湾府——巩固中国东南海防
D. 乾隆晚期时面世的《红楼梦》——明清神话小说代表
16.(1分)雍正七年(1729年),对西北发动叛乱的准噶尔用兵时,为缩短文件奏请批复的时间,加强保密性,设置了一个机构,后来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此机构是( )
A. 锦衣卫 B. 东厂 C. “三司” D. 军机处
17.(1分)某学者综合考虑各因素绘制成如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出现盛世 对外开放 使用火药
②国家统一 商业繁荣 科技领先
③政权并立 贸易发达 发明雕版印刷术
④强化皇权 形成商帮 科技落后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
18.(1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下列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 专制皇权 B. 丞相权力 C. 六部权力 D. 地方权力
19.(1分)清朝初年,经过康、雍、乾三代的努力,最终设立军机处,消除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的掣肘。如图是军机处的运作流程(军机处起草的诏旨传递给地方巡抚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成为“交片”),由此看来,军机处的基本职责是( )
A. 决定清朝的军国大事 B. 笔录、传达皇帝旨
C. 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 自主处理全国的政
20.(1分)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则材料反映出清王朝( )
A. 军机处办事效率高 B.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C. 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D. 盛世稳定物产丰富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21.(15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郑和的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海技术,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郑和船队什么状况?远航最远到达哪些地区?揭示了明朝怎样的对外关系?
2.材料二表明清朝前期怎样的政策?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2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把垦荒成绩列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一个内容,督、抚、布、按,在一年内垦至六千公顷以上者加升一级;道、府垦至二千顷以上者加升一级;州、县垦至三百公顷以上者加升一级。……许多荒山得到开垦,农业生产恢复,也导致大量水土流失。
——《二十五史新编 清史》材料二:(清朝前期)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丝织业、棉织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材料三:据推算,康熙六十一年(1772年)全国人口为1.24亿;比顺治八年(1651年)增长近140%;乾隆六年(1741年)全国人口为1.43亿;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3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政策是什么?并概括这一政策的影响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当时经济作物有较大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清朝前期的人口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出海商人必须于三年之内回国,否则不许入籍;严禁米粮、铁器的出口……”这体现了清政府的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前期,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又限制商民出海,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政府特许设立了广东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B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该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此题主要考查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答案】C;
【解析】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所到达的地区、意义的相关史实。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
3.【答案】A;
【解析】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清朝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明清统治者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防止大权旁落。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强化皇权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强化皇权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对外政策上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清政府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B项符合题意。ACD项都是清朝的对内政策,排除。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闭关锁国政策,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对外政策”。
此题主要考查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西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5.【答案】C;
【解析】雍正帝时创设军机处,其职能是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职掌参赞机务、批答奏章、草拟诏旨等,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主要成员由皇帝挑选亲信满汉大臣充任。议政王大臣会议创建于皇太极时期,南书房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之所,设于康熙年间;总理衙门设立于《辛丑条约》签订后。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雍正帝时创设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集权的强化。
掌握雍正帝时创设军机处的职能和影响。
6.【答案】D;
【解析】根据“它最显著的特点是‘承旨’,其使命是承认和服从这种权力”可知,军机处是为了加强皇帝的专制权力而设置的,它的设立完善了皇帝独裁机制,D项正确;
军机处并不能限制皇帝权力,排除A项;.
军机处的设立是强化了皇帝的专制,而非实现了政治决策的民主,排除B项;
未影响中央机构职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以及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以及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答案】B;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ACD与题干无关。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的设立,知道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
此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的设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D;
【解析】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即“是什么”的问题。历史解释则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主要的较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即“有什么用”的问题。题干选项中选项ABC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选项D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历史解释。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的方法。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的相关史实。
9.【答案】B;
【解析】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闭关锁国政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闭关锁国政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C;
【解析】“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里的“执政之府”是指军机处。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的设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的设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B;
【解析】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后来,英国商船几次到宁波贸易,企图在那里建立长期的商业据点。清廷深感疑虑,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国商人,B是正确的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知识点。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因此,闭关锁国政策更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局面。
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闭关锁国政策,分析题意,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12.【答案】C;
【解析】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闭关锁国政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闭关锁国政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D项正确;安史之乱发生于唐朝,与隋朝灭亡无关,排除A项;澎湖巡检司是元朝设置的,不是北宋,排除B项;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排除C项。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清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清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D;
【解析】由题干“雍正、承办的均为军国大政、只起承旨、草诏、代发的作用,类似皇帝的秘书班子”结合所学,清朝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交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是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可知,材料中的“它”是军机处。
故选:D。
本题以“它的设立与雍正初清廷向西北用兵有密切关系……它所承办的均为军国大政,且有人事咨询权……但是,它又只起承旨、草诏、代发的作用,类似皇帝的秘书班子。”为切入点,考查军机处设立。
本题以军机处设立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5.【答案】C;
【解析】清廷特许“广州十三行”经营反映了闭关锁国政策;京剧是由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发展而来的;《红楼梦》不是神话小说。排除ABD。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闭关锁国政策、台湾府的设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闭关锁国政策、台湾府的设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答案】D;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机构是军机处。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军机处,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军机处,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答案】A;
【解析】根据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在隋朝之后的唐朝时期出现鼎盛的局面,所以①处为唐朝时期,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政策,对外交往频繁,唐朝末年开始使用火药,故①表述正确;与辽并立的政权是北宋,所以②为北宋,北宋时期处于民族政权并立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故②表述错误;与金并立的朝代是南宋时期,所以③为南宋,雕版印刷术是唐朝时期发明的,故③表述错误;17世纪以后处于清朝统治时期,所以④为清朝,清朝时期皇权强化达到顶峰,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了科技的落后,故④表述正确。①④表述正确。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了唐朝、北宋、南宋以及清朝时期的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了唐朝、北宋、南宋以及清朝时期的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8.【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这是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清朝中央机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置使皇帝的命令能直接下达到地方,提高了效率,增强了保密性,加强了皇权,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选项A符合题意;中国古代一直加强的君权,丞相权力、六部权力、地方权力一直都被削弱,排除BCD。
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的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的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9.【答案】B;
【解析】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结合军机处的运作流程可知B符合题意。
故选:B。
题考查了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的职责。
20.【答案】B;
【解析】根据“(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可知,这则材料反映出清王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雍正帝时创设军机处,其职能是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职掌参赞机务、批答奏章、草拟诏旨等,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加强君权的措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加强君权的措施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1.【答案】规模大,技术先进。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展现大国风度,发展了同各国的友好关系。;闭关锁国。原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消极影响: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解析】
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的特点以及影响、清朝前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及危害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郑和下西洋的特点以及影响、清朝前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及危害等知识。
22.【答案】政策:推行垦荒政策;影响: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也导致大量水土流失。;品种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人口数量有很大增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等。;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清政府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政策及影响、清朝前期人口的变化及原因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清朝时期农业方面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政府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政策及影响、清朝前期人口的变化及原因的相关史实。
第 6 页,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