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图片激趣,激情导入:
师:(出示ppt)同学们,看这一组图片,左边你看到的是?(出ppt,学生填空,教师纠正) 这件事你知道了吗?请你连起来说一说。
生:我会想到瓦特根据开水沸腾的原理,发明了蒸汽机。(指导学生把话说连贯,说明白)
师:是啊,再来看看这张图片(出示图片)你又会想到什么事情?
生: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
师:是啊,出示(苹果落地)—(万有引力 )请你也重复一遍。接下来,大家来看看一组有趣的数字(出示)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为什么这些东西的距离都是1435毫米?
师:你真善于发现问题。是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在这本书上找到答案,这就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十万个为什么》,而这套系列从书最年轻,同时又写的最多的作家就是叶永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来,一起来齐读课题。生齐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师板书,并指导“诞”字写法,学生书空)
二:整体感知:
师:大家打开课文,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具体写了几件事情?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看看这篇课文具体写了几件事情?请用这种格式简练的概述一下。(出示ppt)
生:(洗澡水漩涡)——(谢皮罗)——(地球自转)
( 紫罗兰变色)——( 波义尔)——(石蕊试纸)
(睡觉眼珠转动)——(奥地利医生)——(与做梦有关)
三:研究实例
师:请大家仔细默读课文的3 4 5三个自然段,看看三位科学家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有什么共同点?并用文中的相关词语来概括一下。
预设:(1)我发现三件事都是生活中偶然发现的细小问题。师:生活中的这些问题常不常见啊?(常见)我们用文中的什么词语来概括——司空见惯 请你把它写在黑板上,(生板书)师发问: 我们身边有哪些事是司空见惯的?
(2)都是从细微的事情来有所发现,发明的。师:从细小的事中就知道了发展的规律,我们可以用文中的什么词语来概括——见微知著 请你也把它写在黑板上,(生板书)
(3)科学家们发现了一问题,接着又发现了许多问题,不断发问。师:是啊,这可以用用文中的什么词语来概括——追根求源 请你也把它写在黑板上,(生板书)还可以用什么歇后语?——打破沙锅问到底 请你也把它写在黑板上,(生板书)
(4)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后,都做了许多的实验或工作。 师:是啊,他们有了问题,都没放弃,而是——锲而不舍 请你也把它写在黑板上,(生板书)
(二)几位同学的预习都很充分。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几个词。(生读词)都理解了吗?出示ppt,大家能用上这几个词把它补充起来吗?
(三)师过渡:不仅这三位作家如此,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都是这样的。(出示ppt)读。
师: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地方的描述最直观,最形象?为什么?
生: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师:如果我把它改成:最后把问题解决变成结论,找到了真理,好不好
师:联系刚才的三个例子,默读课文,在书上用横线画出他们的疑问。用波浪线画出他们的发现发明【 !】
师:谢皮罗教授的问号是?(师提醒学生跟我看)师:谢皮罗教授的发现是?
师:我们跟谢皮罗教授得到了有趣的体验。你们都理解了吗?(懂了)我来考考大家。1我们家里的洗澡水漩涡会怎样旋转?
2假如你和你的家人一起去澳大利亚旅游,酒店里的洗澡水漩涡会怎样旋转?
3 若干年后,在座的诸位中有人在美国哈弗大学留学深造,那么哈弗大学的洗澡水漩涡会怎样旋转?
师:波义尔的问号是?(师:他的问题真是多啊,真是“真理,,,,,)师:波义尔的发明是? (男女生分别读)
师:奥地利医生的问号是?(师:他的问题也不少啊,真是“真理,,,,,)师:奥地利医生的发现是?(女男生分别读)
师:叶永烈用了这样的三个例子,你们还能用其他的例子来论证吗?
预设:牛顿 瓦特 蝙蝠和雷达
四:研究文体 布置作业
师过渡:这三个实例就是在第二自然段的统领下展开叙述的,因此,我们可以说,第二自然段就是这三个实例的——总起。有了总起,我们看看,有没有总结呢?
生:七 八 师:总结应该是把三件事都放在一起,这才叫总结,引导学生找到第六自然段生:第六自然段
师:是啊,总结应该是把三件事都放在一起。好,你来把它读出来
师(出示ppt)括号该填什么?大家对应课本,把它读出来。(生每读一词,出示相应词)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排列?能够把它随意地调换吗?
师:原来它们是逐渐递进的。谁能读出这种递进的语气?(点名读)大家也这样把他读一遍吧。(生齐读)
师:好,第二段总起,三至五自然段举例,六自然段总结,这应该很完整了,那还需要一,七,八自然段干什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段话写了什么?大家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本文的题目,这句话就是作者所论述的观点,因此,第一自然段就是——提出观点 板书【板书 提出观点】
师:那七八自然段呢?大家默读一下,看看它说过了什么?
生:科学并不神秘,需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去发现。
师:原来作者在论证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又总结提升出了一个新观点。他告诉我们: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他需要我们:(打破沙锅问到底 追根求源 锲而不舍 见微知著)
这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啊。 总结观点 板书。【板书 提升观点】
师:2-6自然段,是作者用了举例的方法例证明观点。 例证观点 板书【板书 例证观点】
师:像这样,为了让更多的人相信自己的观点,并用方法来论证观点,这样的文章,就叫议论文。我们这篇议论文,论证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师:对啊,作者一动笔,就先提出了观点,在文章中,很早就提出了观点,早到什么时候
预设:1 生:早到第一段 师:不对,比第一段还早,题目是什么? 引导 题目
师:是啊,很多议论文,就用自己的观点来做题目,让人一目了然。今天,我来给大家几个观点,不。是题目,(出示ppt) 大家也来仿照课文写法,写一篇议论文吧。
《刷子李》教学设计
易露
教材分析:
《刷子李》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作家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感受作家笔下的鲜活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是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刷子李》选自作家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从徒弟曹小三的视角出发,通过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凸显刷子李粉刷本领高超。本文的语言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
本文在写法上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细节描写;第二,正面描写;第三侧面烘托描写。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作者用徒弟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为暗线推进故事情节,吊足了读着的胃口。本次教学我既抓住刷子李技艺高超这根明线,又抓住曹小三心理变化一波三折来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描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了解作者在写人的文章中运用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
(3)运用抓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感受《泥人张》高超技艺,并完成对联下联。
(4)激发阅读《俗世奇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课前准备:相关背景资料与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幅对联,从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1、自由读对联,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师:同学们,对联这么有趣,我们今天学完这篇课文也要完成一幅对联。
一、直接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以一个人的绰号为题的。他就是“刷子李”。
1、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从课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从课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预设:
生1:我知道他姓李。
生2:我知道他是刷墙的。
生3:我发现他刷墙刷得很好。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课题中提取信息,使学生感受名字(课题)的“独特,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
生1:刷子李收了一个徒弟叫曹小三,曹小三觉得师傅刷墙刷墙刷得很好。
生2:有一天,曹小三跟着师傅干活,发现师傅身上有个白点,后来才知道是洞。
生3:一年的一天,曹小三跟着师傅干活,开始他居然连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后来竟然发现师傅身上有个白点,最后才知道白点是个洞。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从这:三个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技艺高超
生2:.........
生2:技艺高超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三、精读课文,感受技艺高超
(一)正面感受技艺高超
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句子。
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直接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句子。
2、交流汇报句子。
师:读完了吗?谁来说一说你划的句子。
预设:
生1: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生2: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生3: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生4: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生5: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生6: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师:同学们,老师把你们刚才交流的句子归类后呈现在了屏幕上,现在请你们读一读这些句子,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
3、归类、感悟技艺高超
预设:
生1: 1、3、5归一类
生1: .....
生2:2归为一类 4归为一类
小结:原来作者正是从规矩、效果、动作三个方面直接描写了刷子李技艺的高超。这种表达方法叫正面描写。
师:同学们,这三个方面哪一个令你印象最深刻呢?谁来说一说。
4、品读“技艺高超”
a、那我们再来欣赏欣赏他刷墙的效果
生2:......你能让大家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效果的不同凡响吗
B、动作。
读到这里,你觉得刷子李还仅仅是个粉刷匠吗?
C、规矩
读了句子,你觉得用哪个词来形容他的规矩最贴切?
(二)侧面感受技艺高超
师:这篇文章的主角是谁 (刷子李)那冯骥才爷爷为什么要写曹小三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在文中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曹小三心理活动的句子。
1、跳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曹小三心理活动的句子。
2、交流句子。
3、根据划出的心理活动句子选词填空。
4、找出心理活动的关键词,完成坐标轴。
师小结:现在知道写曹小三有什么作用了吗?(明确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板书:侧面描写。)正是在这样多方面的描写中,刷子李的形象才变得越来越丰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技艺真叫人拍案叫绝。所以有人这样评价:冯骥才的笔就像女娲的手。我相信同学们也能将这种写作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有以下几点考虑:
1、本文在写法上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细节描写;第二,正面描写;第三,侧面烘托描写。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作者用徒弟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为暗线推进故事情节,吊足了读着的胃口。
2、这个环节教学我既抓住刷子李技艺高超这根明线,又抓住曹小三心理变化一波三折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作家笔下的鲜活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运用学法拓展阅读,激发读书欲
师:同学们,你看 语文真有趣,在不经意间我们竟然完成了对联的上联,现在你们四个人一小组,再来学习大作家冯骥才笔下的另一位奇人《泥人张》。
1、自学要求:
①默读《泥人张》,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成员听。
③小组合作完成对联的下联。
2、汇报交流对联
小结:你们用了不同词语丰富了对文章的理解,我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对联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都这么有才,那我们一起完成对联的横批:俗世奇人。
设计意图:渗透群文类读的理念。
五、激趣导读《俗世奇人》
过渡:同学们,其实啊,《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先生写的一本书。(出示《俗世奇人》简介)
PPT出示: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的生平事迹,素材收集于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 如风筝魏、机器王等,每个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读一读。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推荐《俗世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