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专题13 波(二)
例 1 (2012·绍兴)图中人手持的是一枚(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B.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D.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解析:读图可知,透过镜子看到眼睛被放大,推知该镜子是凸透镜,可用来矫正远视。
答案:D
谷歌公司推出了一款“谷歌眼镜”,它是一个戴在眼睛上的微型电脑,如图所示。使用时要盯着眼前12 mm 处的镜片屏幕,上网阅读、观看视频等。它的推出让人惊叹科技的进步,但也带来诸如电磁辐射等负面影响,
长期使用还会导致近视,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需要配戴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答案:前方 凹透镜
例 2 (2013·杭州)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凸透镜前1.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向与它同侧的距离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它所成的像(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变小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这样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当蜡烛从1.5倍焦距的地方向与它同侧的距离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物距变大,所以像变近变小。故选B。
答案:B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答案:C
例 3 (2013·福州)下列光学设备中,应用的原理与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
A.照相机 B.老花镜
C.幻灯机 D.放大镜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及其应用。照相机的原理是: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原理是:当2f>u>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放大镜的原理是: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答案:A
将蜡烛、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 cm,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_____。
答案:缩小 照像机
考点训练 13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
答案:C
2.(2013·泰安)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将物体放在主光轴上距凸透镜中心25 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解析:物体放在主光轴上距凸透镜中心25 cm时,物距为25 cm,焦距为10 cm,物距大于2倍焦距,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A。
答案:A
3.(2013·湘西)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 )
A.老花镜是一种凸透镜
B.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
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
D.爷爷原来是个近视眼
解析:老花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凸透镜能将太阳光会聚在一起点燃白纸,凸透镜能矫正老花眼或远视眼。故不妥当的一项是D。
答案:D
4.(2013·武汉)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
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
解析:利用凸透镜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可以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还可以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像和电灯泡在同侧,不能成像在白墙上。故选C。
答案:C
5.如图所示,人透过透镜所观察到的烛焰的像是( )
A.实像,这个像能用屏承接
B.实像,这个像不能用屏承接
C.虚像,这个像能用屏承接
D.虚像,这个像不能用屏承接
解析:从题图可知,人通过凸透镜看到烛焰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烛焰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被承接在光屏上,即D选项正确。
答案:D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光学仪器是(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显微镜
解析:从题图可以看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这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这是照相机的原理,故B选项正确。
答案:B
7.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铜仁市碧江区一角,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 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
A.大于100 mm
B.大于50 mm小于100 mm
C.小于50 mm
D.等于50 mm
解析:摄影时被拍摄的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像成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 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50 mm小于100 mm,B选项正确。
答案:B
8.(2013·雅安)张宁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40 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汇聚于点F,点F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40 cm-30 cm=10 cm,故A选项错误;
图乙中,物距u=12 cm,像距v=23 cm,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选项正确;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C选项错误;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则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故D选项错误。故选B。
答案:B
9.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解析: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B选项错误;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选项错误;使用放大镜时,应使物体处于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内,D选项错误。故选A。
答案:A
10.如图所示,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 cm的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 )
A.10 cm
B.20 cm
C.30 cm
D.5 cm
解析:由题意知,在光屏上得到的是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那么可以判断蜡烛在凸透镜的2f以外,即有2f<50 cm,所以f<25 cm,因此可判断C选项是不可能的。
答案:C
11.(2013·株洲)下图是物体AB经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当AB沿主光轴远离镜头时,则物体上A点的像A′会沿________移动。( )
A.A′O
B.A′F
C.水平向右
D.水平向左
解析:当物体AB沿着主光轴远离透镜时,由A点发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传播路径未发生改变,经过透镜后始终过焦点F,而由A点发出的经过O点的光线角度发生变化,而这两条光线的交点就是A′的位置,所以像点A′会沿着A′F移动。故选B。
答案:B
12.蒙蒙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中错误的是( )
A.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等原因造成很多中学生患了近视,为了矫正近视而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B.生物课上用来观察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
C.用手机给同学们拍合影时,发现部分同学没有进入取景画面,手机应远离同学
D.教室里用的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析:矫正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A正确;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这个实像二次放大,所以显微镜可以看到微小的物体,B正确;部分同学没有进入画面是因为像太大了,使手机远离同学可以使像变小,故同学就都进入画面了,C正确,教室使用的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错误。
答案:D
二、简答题(每空3分,共45分)
13.(2013·河北)小明设计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
答案:会聚
14.(2013·玉林)如图所示,描述的是________眼(选填“近视”或“远视”)的成像情况,矫正的办法是戴一副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
答案:近视 凹
15.(2013·黄冈)在电影院偷拍是制作盗版电影惯用的方法。为此,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反盗版电影的装置,将装置安装在银幕后面,其发出的红外线通过银幕上的小孔射向观众席上的偷拍摄像机,在感光底片上成倒立、________的________像,从而形成干扰亮点。此装置的使用________(选填“不会”或“会”)影响观众的观看。
答案:缩小 实 不会
16.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能把来自物体的光_______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答案:凸透 会聚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答案:正立 虚
18.(2013·台州)杭州市某些路口装有语音自动提示系统,其工作过程是一旦行人或骑车者在闯红灯时,摄像头即拍下照片,然后将信号传输到语音提示系统,发出声音,提醒行人或骑车者。摄像头工作原理与人眼相似,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
答案:凸
19.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需要配戴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透镜进行矫正,使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
答案:前方 发散 凹 缩小
三、实验探究题(共19分)
20.(12分)(原创)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用刻度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条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 cm处,如图所示。
(1)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30 cm处时,沿直线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承接不到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新调整后,当把光屏放到80 cm处时,移动蜡烛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当把蜡烛移到10 cm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________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情况一致的是________。
(4)小明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1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1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2中的哪一个( )
图1
解析:(1)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30 cm处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应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沿直线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承接不到像,可能是因为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图2
(2)当把光屏放到80 cm处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当把蜡烛移到10 cm处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4)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故选D。
答案:(1)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倒立 放大 (3)缩小 照相机 (4)D
21.(7分)某物理学习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使用的器材如下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刻度尺上标记着点,相邻两点间距为10 cm)
(1)实验前,蜡烛、凸透镜,光屏摆放和调整好的要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凸透镜放在D点,当图中光屏上承接到烛焰的倒立、放大、清晰的像时,蜡烛应放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在(2)实验基础上,想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清晰的像,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同一直线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或“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上”) (2)B和C两点之间 (3)将蜡烛移到B点左侧(只要体现出B点左侧的某一区域或某一点即可),并调整光屏位置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学复习学案
专题13 波(二)
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一 1.凸透镜 会聚 凹透镜 发散
2.不变 焦点 焦距
考点二 1.蜡烛 凸透镜 光屏 同一高度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心
考点三 1.(1)凸透镜 晶状体 光屏 倒立 缩小 实
(2)曲度过大 过长 之前 凹透镜曲度过小 过短 之后 凸透镜
中考典型精析
例1:解析:读图可知,透过镜子看到眼睛被放大,推知该镜子是凸透镜,可用来矫正远视。
答案:D
变式训练1:前方 凹透镜
例2: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这样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当蜡烛从1.5倍焦距的地方向与它同侧的距离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物距变大,所以像变近变小。故选B。
答案:B
变式训练2:C
例3: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及其应用。照相机的原理是: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原理是:当2f>u>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放大镜的原理是: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答案:A
变式训练3:缩小 照像机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D C D B B B A C B D
二、简答题(每空3分,共45分)
(或“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上”)
(2)B和C两点之间
(3)将蜡烛移到B点左侧(只要体现出B点左侧的某一区域或某一点即可),并凋整光屏位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学复习学案
专题13 波(二)
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一 透镜
1.透镜分为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对光有 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对光有 作用。
2.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做凸透镜的 ,它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 。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
1.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应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 、 和 ,并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在 。目的是 。
2.凸透镜成像规律:
考点三 人眼球的作用
1.眼球的折光系统21cnkxtj2008
(1)眼球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其作用相当于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因为观察的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所以在视网膜上成 、 的 像。
(2)近视眼和远视眼
类型 成因 矫正方法
近视眼 晶状体 或眼球前后径 ,来自远处景物的光线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 戴 (使像后移至视网膜)
远 视 眼 晶状体 或眼球前后径 ,来自近处景物的光线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 戴 (使像前移至视网膜)
2.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
保护视力要提倡“二要二不要”。
(1)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保持在33厘米;
(2)连续看书或写字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最好是看远处的绿树和树木;
(3)不要在光线暗弱或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
(4)不要躺在床上或坐车、走路时看书。
中考典型精析21cnkxtj2008
例1: (2012·绍兴)图中人手持的是一枚(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B.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D.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变式训练1:谷歌公司推出了一款“谷歌眼镜”,它是一个戴在眼睛上的微型电脑,如图所示。使用时要盯着眼前12 mm 处的镜片屏幕,上网阅读、观看视频等。它的推出让人惊叹科技的进步,但也带来诸如电磁辐射等负面影响,长期使用还会导致近视,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需要配戴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例2:(2013·杭州)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凸透镜前1.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向与它同侧的距离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它所成的像( )
A.变大 B.变小21cnkxtj2008
C.先变小后变大 D.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变小
变式训练2: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例3:(2013·福州)下列光学设备中,应用的原理与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
A.照相机 B.老花镜
C.幻灯机 D.放大镜
变式训练3:将蜡烛、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 cm,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_____。21cnkxtj2008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
2.(2013·泰安)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将物体放在主光轴上距凸透镜中心25 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 ) 21cnkxtj2008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3.(2013·湘西)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 ) 21cnkxtj2008
A.老花镜是一种凸透镜 B.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
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 D.爷爷原来是个近视眼
4.(2013·武汉)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21cnkxtj2008
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
5.如图所示,人透过透镜所观察到的烛焰的像是( )
A.实像,这个像能用屏承接
B.实像,这个像不能用屏承接
C.虚像,这个像能用屏承接
D.虚像,这个像不能用屏承接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光学仪器是(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显微镜
7.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铜仁市碧江区一角,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 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
A.大于100 mm
B.大于50 mm小于100 mm
C.小于50 mm
D.等于50 mm
8.(2013·雅安)张宁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40 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9.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10.如图所示,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 cm的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 )
A.10 cm
B.20 cm
C.30 cm
D.5 cm
11.(2013·株洲)下图是物体AB经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当AB沿主光轴远离镜头时,则物体上A点的像A′会沿________移动。( )
A.A′O 21cnkxtj2008
B.A′F
C.水平向右
D.水平向左
12.蒙蒙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中错误的是( )
A.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等原因造成很多中学生患了近视,为了矫正近视而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21cnkxtj2008
B.生物课上用来观察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
C.用手机给同学们拍合影时,发现部分同学没有进入取景画面,手机应远离同学
D.教室里用的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简答题(每空3分,共45分)
13.(2013·河北)小明设计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
14.(2013·玉林)如图所示,描述的是________眼(选填“近视”或“远视”)的成像情况,矫正的办法是戴一副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21cnkxtj2008
15.(2013·黄冈)在电影院偷拍是制作盗版电影惯用的方法。为此,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反盗版电影的装置,将装置安装在银幕后面,其发出的红外线通过银幕上的小孔射向观众席上的偷拍摄像机,在感光底片上成倒立、________的________像,从而形成干扰亮点。此装置的使用________(选填“不会”或“会”)影响观众的观看。
16.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能把来自物体的光_______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18.(2013·台州)杭州市某些路口装有语音自动提示系统,其工作过程是一旦行人或骑车者在闯红灯时,摄像头即拍下照片,然后将信号传输到语音提示系统,发出声音,提醒行人或骑车者。摄像头工作原理与人眼相似,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
19.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需要配戴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的______透镜进行矫正,使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
三、实验探究题(共19分) 21cnkxtj2008
20.(12分)(原创)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用刻度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条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 cm处,如图所示。
(1)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30 cm处时,沿直线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承接不到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新调整后,当把光屏放到80 cm处时,移动蜡烛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当把蜡烛移到10 cm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________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情况一致的是________。
(4)小明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1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1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2中的哪一个( )
图1 图2
21.(7分)某物理学习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使用的器材如下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刻度尺上标记着点,相邻两点间距为10 cm) 21cnkxtj2008
(1)实验前,蜡烛、凸透镜,光屏摆放和调整好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凸透镜放在D点,当图中光屏上承接到烛焰的倒立、放大、清晰的像时,蜡烛应放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kxtj2008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在(2)实验基础上,想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清晰的像,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