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初中科学复习学案专题14运动和力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学复习学案专题14运动和力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4-02-17 07:13:13

文档简介

(共102张PPT)
专题14  运动和力
例 1 (2013·金华)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 000 m 跑步比赛。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做匀速运动。乙同学出发后,
从2012 年9 月起,我国海监对钓鱼岛区域实行常态化的维权执法巡逻。钓鱼岛距上海约360 海里,我国最大的执法船“海监50”的最大航速为18 节(1节=l海里/时),该船从上海出发到达钓鱼岛的时间至少需要______小时。“海监50 ”绕钓鱼岛巡逻,以宣示主权,以钓鱼岛为参照物,该船
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
“静止”)。
答案:20 运动
例 2 (2013·湖州)图中表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是(  )
A.F1    B.F2    C.F3    D.F4
解析:图中的四个力,F1是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2是物体受到斜面对它的摩擦力;F3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F4是物体所受的重力。故选D。
答案:D
体育课中,被推出的铅球落地后沿水平地面向前滚动(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表示铅球所受重力的方向的是(  )
答案:C
例 3 (2013·杭州)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C.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D.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F
解析:本题考查力和运动。将A、B看成一个整体,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则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方向水平向左,B选项符合题意;甲图中F作用在A上,与摩擦力相平衡,A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B受到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和地面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摩擦力大小均为F;
乙图力F作用在B上,与摩擦力相平衡,地面对B作用一个水平向左的摩擦力,A相对B静止,A与B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A、C、D错误。
答案:B
如右图所示,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这时,木箱受到的(  )
A.推力小于摩擦力
B.推力和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
C.推力一定小于重力
D.推力和摩擦力方向相同
答案:B
例 4 (2013·台州)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
C.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D.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系。塞入纸片后,门与门框间的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从而不易被风吹开。门没被吹开,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所以风吹门的力等于摩擦力。故选C。
答案:C
如图所示,光滑的地面上有一足够长的木板,在木板的右端固定着一个滑轮(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木板上面放置一个小木块,小木块一端连接着弹簧测力计。当拉力F为5 N时,木板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拉力增大到10 N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 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 N
C.木板仍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D.小木块将保持静止
答案:D
例 5 (2013·温州)如图是小明自制的“大炮”示意图。当瓶内产生的气体增多时,瓶塞会水平向右冲出,若此时所有外力全部消失,瓶塞将(  )
A.立即沿竖直方向下落到地面
B.向上运动
C.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D.立即静止
解析:本题考查力和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瓶内产生气体增多时,瓶塞水平向右冲出,有一个水平向右的速度,若此时所有外力消失,瓶塞将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甲、乙两位同学坐在静止的列车上,在他们之间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只静止的鸡蛋。列车向与甲的朝向相同方向启动时,乙将看到鸡蛋(  )
A.向甲运动
B.向乙运动
C.静止不动
D.在原位置转动
答案:A
例 6 (2013·湖州)静止在水平桌面的科学书,与科学书受到的重力相互平衡的力是(  )
A.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
C.桌子的重力
D.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解析:A选项中科学书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是一对平衡力,符合题意;B选项中科学书受到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不是一对平衡力,不合题意;C选项中科学书受到的重力与桌子的重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方向也是相同的,故不是一对平衡力,不合题意; D选项中科学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而且大小也不相等,故不是一对平衡力,不合题意。
答案:A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小鸟受到的重力与小鸟对树枝的
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鸟对树枝的压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专题训练 14 (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2012·金华)2012年5月8日,张丽莉老师和学生走出校门时,一辆失控的客车突然冲向他们,张老师奋力将学生推向一旁而自己的双腿却被压在车轮下,造成了双腿残疾。这一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张老师因此被誉为“最美女教师”。对上述有关情境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冲向学生的客车具有动能
B.“客车冲向学生”——以客车为参照物
C.被压在车轮下的双腿受到很大的压力
D.学生被推出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B
2.(2013·杭州)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 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 s刹车。在限速为110 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
A.3 m B.7 m C.15 m D.25 m
答案:C
3.(2013·嘉兴)如图所示,铅球由a处向右上方推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后落到地面b处。铅球在飞行过程中,不断改变的是(  )
A.惯性的大小
B.运动的方向
C.受到重力的大小
D.受到力的个数
答案:B
4.小明同学在学习了运动和力的知识后有以下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如果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B.推出去的铅球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由于铅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C.静止在水平课桌上的饮料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它将慢慢停下来
答案:C
5.(2012·金华)在做“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与下列哪个因素的关系(  )
实验
次数 木板表面 木块放置 木块运动
的快慢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N
1 较光滑 平放 很慢 1.8
2 较光滑 平放 较慢 1.8
3 较光滑 平放 较快 1.8
A.接触面压力大小 B.接触面积大小
C.物体的运动速度 D.接触面粗糙程度
解析:表格中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木块运动快慢不同,所以是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木块运动快慢的关系。
答案:C
6.(2012·义乌)排球是义乌市学业考试体育
测试的项目之一。如图是某同学排球考试
时的场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排球离开手后还能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B.在击打排球过程中人没有对排球做功
C.手击打排球的力大于排球对手的作用力
D.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力不平衡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在击打排球时人对排球做了功,使排球向上运动;手击打排球的力与排球对手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排球在最高点时虽然速度为0,但仍受重力作用,受力不平衡,排球开始向下运动。
答案:D
7.(2012·绍兴)如图所示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
解析:由图可知力的方向不同,产生的作用效果也不同。
答案:B
8.(2013·温州)歼—15是我国第一代航母舰载机。下列能正确表示其在空中时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是(  )
答案:C
9.(2013·丽水)如图是“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关系”的实验。在甲、乙两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中的木块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B.图甲中的木块只受到拉力、滑动摩擦力两个力
C.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D.该实验得出的结论: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小
解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故选项A、D错误;图甲中的木块在竖直方向上还受到重力和支持力,B选项错误;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受平衡力,C选项正确。故选C。
答案:C
二、简答题(每空4分,共32分)
10.我们在乘坐观光电梯匀速下降过程中,感到周围建筑物在“上升”,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在匀速下降过程中人的机械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电梯(自己或电梯内的人等) 减小
11.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号”于10时48分转入自主控制状态,并逐步向“天宫一号”缓缓靠拢对接。13时11分,两飞行器连接形成组合体。
(1)这一过程共耗时________分钟。
(2)对接完成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________的。
答案:(1)23 (2)静止
12.(2012·台州)小柯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魔力转椅”实验。他坐在普通转椅上用力扇动手中的扇子,椅子不转;在普通转椅的立柱和底座金属筒之间装上滚动轴承和钢珠后,用力扇动手中的扇子,“魔力转椅”随即转动。
(1)“魔力转椅”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减小摩擦力的。
(2)扇子能扇转“魔力转椅”是利用了____________原理。
答案:(1)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3.(2012·杭州)如下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
图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1并处于静止状态。
图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2并处于静止状态。
图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粗糙的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3。则x1、x2、x3的大小关系是:x1________x2,x2________x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力平衡及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图①②③三种情况下,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弹簧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且所受平衡力的大小均为F,故以上三种情况中,弹簧的伸长量都相等。
答案:= =
三、实验探究题(共32分)
14.(20分)(2012·金华)图甲是教材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部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厘米、30厘米、45厘米处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
距离/厘米时间/秒实验次数 15 30 45
第一次 1.00 1.92 2.82
第二次 0.99 1.94 2.80
第三次 0.96 1.90 2.78
(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4)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是 (2)方法一 (3)增大纸板角度(或增大铅笔放置高度或在更光滑的桌面上实验) (4)增加玻璃管长度(或改变液体密度或改变小重物密度)
15.(12分)(2012·绍兴)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小敏进行了如下实验: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让同一辆小车由同一斜面上,分别从A、B、C处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记录在表中,实验重复三次。
(1)实验中,要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小车应从斜面的____________处滑下。
(2)比较实验数据发现,小车运动状态改变最慢的是在________表面上。
(3)实验结果能证明________(选填序号)。
A.物体运动需要力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
答案:(1)同一高度 (2)木板 (3)B
专题训练 14(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3·枣庄)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  )
A.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
B.量程10 m,分度值1 dm
C.量程30 cm,分度值1 mm
D.量程3 m,分度值1 mm
答案:D
2.(2013·邵阳) 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正式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右图为歼-15飞机首次从航母上起飞时的照片。起飞时,飞机驾驶员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辽宁号”航母
B.“辽宁号”航母上的工作人员
C.自己驾驶的歼-15飞机
D.辽阔的海面
答案:C
3. 如图所示,2013年6月4日,国航一架波音757飞机的机载雷达罩在数千米高空被小鸟撞出一个大凹洞,机组人员处置得当,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鸟与飞机相撞时,小鸟只是施力物体
B.小鸟与飞机相撞时,飞机只是受力物体
C.小鸟能撞破飞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小鸟撞飞机的力大于飞机撞小鸟的力
答案:C
4.(2013·柳州)不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  )
A.力的作用点 B.力的方向
C.力的大小 D.力的单位
答案:D
5.(2013·台州)“鸡蛋撞地球”的实验中,实验者把装有鸡蛋的装置挂在3个气球下面,使其从三楼落下,结果鸡蛋落地时完好无损,其主要原因是减少了鸡蛋的(  )
A.重力 B.浮力
C.下落时间 D.着地速度
答案:D
6.(2013·杭州)小吴、小王和小杨在一艘速度为v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海轮上玩抛球游戏。小吴以速度v将球竖直上抛,小王以速度v将球竖直下抛,小杨以速度v将球垂直于海轮航行方向水平抛出。若球落地时,落地点均在船上,且不计任何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吴抛出的球落地点距离抛出点的正下方最远
B.小杨抛出的球落地点距离抛出点的正下方最远 C.他们三个抛出的球落地点均在抛出点的正下方
D.只有小杨抛出的球落地点在抛出点的正下方
解析:本题考查相对运动。小吴、小王和小杨在一艘速度为v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海轮上,小吴、小王和小杨相对于船静止(与他们在地面上玩抛球游戏相似),所以小吴和小王的球落在抛出点的正下方,小杨的球落在垂直于海轮航行方向,与抛出点的正下方有一段距离的位置处。
答案:B
7.(2013·绍兴)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
8.(2013·义乌)小阳同学发现,将两本科学书每隔两页相互交叉叠在一起,竟然很难将它们沿水平方向拉开。下列现象中,与上述实验原理一致的是(  )
A.甲图:快速抽出纸条,杯子仍然静止
B.乙图:抛出的球落回地面
C.丙图:手握瓶子,瓶子不落下
D.丁图:压路机压实路面
答案:C
9.(2013·宁波)CCTV科教频道曾报道:有一辆小车载人后停在水平放置的地磅上时,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对地磅的压力分别为4 750 N、4 980 N、4 040 N、3 960 N。假设该小车四个轮子的轴心围成一个长方形,
O为几何中心,AB、CD为两条对称轴,如图所示。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线通过O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  )
A.AOC区域上 B.BOC区域上
C.AOD区域上 D.BOD区域上
解析:本题考查重心的位置,有难度,很多考生会感觉无从着手。由题意可知,右前轮对地面的压力最大,所以小车的重心落在BOC区域,要使小车重力作用线通过O点,则应该把重物放在对地压力较小的左后轮附近,即重物的重心应落在AOD区域。
答案:C
10.(2013·衢州)今年五一假期,小江一家开车到开化钱江源游玩。下列是小江对游玩场景的描写,其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早上冲出家门,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跑到车边很难停下
B.上车后系上安全带可以减小行车时的惯性,从而减少意外伤害
C.上山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大,导致爬山越来越慢
D.爬上山顶抛出太阳帽,太阳帽离手前后惯性不变
解析: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A错误;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人会向前倾倒,容易造成意外伤害,上车后系上安全带就可以减少这种意外伤害,但惯性不会减小,B错误;上山过程中,质量不变,所以惯性不变,C错误;因为草帽的质量不变,所以爬上山顶抛出太阳帽,太阳帽离手前后惯性不变,D正确。
答案:D
11.(2013·常州)小明游览我市古迹文笔塔时,利用一根细棉线和一个小铁球,对一根立柱是否竖直展开实验探究,现象如图甲、乙所示。相对于立柱底端而言,该立柱顶端(  )
A.略向东南方向倾斜
B.略向西南方向倾斜
C.略向西北方向倾斜
D.略向东北方向倾斜
解析:由甲图可知,该立柱顶端略向西偏;由乙图可知,该立柱顶端略向南偏。综合甲、乙两图的现象可知,该立柱顶端略向西南方向倾斜。
答案:B
12.(2013·绵阳)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
L乙、L丙、L丁,则(  )
A.L甲=L乙=L丙=L丁   B.L乙=L丁<L甲=L丙
C.L甲=L乙<L丙=L丁   D.L丁<L乙<L甲<L丙
解析: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其伸长量(弹簧实际长度与原长之间的差值)成正比;而图甲和丙都是使弹簧伸长的,图乙和图丁都是使弹簧压缩的,图甲和图丙上的作用力相同,故伸长的长度相同;图乙和图丁上的作用力相同,故压缩的长度相同,故有L乙=L丁<L甲=L丙;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答案:B
二、简答题(每空3分,共33分)
13.(2013·湖州)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5日,奥地利著名极限运动员鲍姆加特纳从距地面高度约39千米的氦气球携带的太空舱上跳下,并成功着陆(如图),创造了人类搭乘气球抵达的最高高度和人类自由落体最高时速(1 173千米/时)两项世界纪录。
(1)氦气球能携带太空舱升空是因为氦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若以鲍姆加特纳下落时的最高时速前进,则经过100米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秒(保留一位小数)。
(3)为安全着陆,在降落到地面前,鲍姆加特纳通过____________(选填“增大阻力”或“减小重力”)达到减小降落速度的目的。
答案:(1)小 (2)0.3 (3)增大阻力
14.(2013·衢州)如图有一条平直的轨道ABC,其中AB段表面粗糙,BC段表面光滑。一辆电动小车在A位置由静止向右运动。小车静止时受到的支持力和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小车经过B点后将做______运动(不计空气阻力)。
答案:重力 匀速(或匀速直线)
15.(2013·宁波)2013年4月,宁波市14个路段启用“绿波带”设置。设置“绿波带”能使按绿波速度行驶的车辆一路绿灯通过。曾有记者在早高峰时段驾车通过世纪大道,在实施绿波的12 km路段用时10 min,比实施前减少了5 min,该车平均速度提高了________km/h。从节能减排角度分析,设置“绿波带”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4 节约燃油,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等(合理即可)
16.(2013·咸宁)踢毽子起源于汉代,高承《事物纪原》记:“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在如图所示的游戏中,毽子被踢出主要表明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被踢出后,在________作用下,毽子最终会落向地面。
答案:力 重力
17.(2013·苏州)小强用10 N的水平推力匀速推动放在水平地面的课桌,则课桌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某同学将该课桌内的书包拿走后,把课桌沿原路用水平力推回的过程中,课桌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________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10 N。
答案:10 小于
三、实验探究题(19分)
18.(2013·南充)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跟压力大小的关系”。
(1)实验时,水平拉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__________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上图所示,它的示数是________N;
(3)改变木块上所加钩码的个数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压力F/N 3 4 5 6 7
摩擦力F摩/N 0.6 0.8 1.0 1.2 1.4
①此实验中采用了物理学中常用的___________法来探究。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摩擦力跟压力大小的关系”的实验。(1)在此实验中,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当水平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2)由题图可知,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 N,所以其示数为1.6 N;
(3)本实验中,因为摩擦力的大小无法直接测量,让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可间接测出摩擦力的大小,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因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多个,所以本实验中还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表中数据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答案:(1)匀速直线 (2)1.6 (3)控制变量法、转换 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学复习学案
专题14 运动和力
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一 运动的描述
1.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 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一般没有特别指明,则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单位 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是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公式:v= ,单位:m/s、km/h(1 m/s= km/h)。
3.变速运动的快慢用 表示,它只能粗略地反映物体整体的运动快慢程度。
考点二 长度、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基本单位: ,常用刻度尺进行测量,使用前要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记录结果应包括 和 两部分。
2.时间的基本单位: ,常用测量工具:秒表、钟表。
3.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考点三 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 。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 ;(2)改变物体的 。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
2.力的 、 、 叫做力的三要素。可以用一根带 的线段表示出力的三要素,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 。
考点五 弹力21cnkxtj2008
1.物体由于发生 而产生的力叫弹力,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大小与 程度大小有关。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的 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考点六 摩擦力
1.两个互相 的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 。
2.摩擦力产生条件:(1)物体间相互 、挤压;(2)接触面 ;(3)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 。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和 有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4.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 ,增大接触面的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减小 ,减小接触面的 ,变滑动为 ,分离接触面。
考点七 牛顿第一定律21cnkxtj2008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可见力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 物体运动的原因。
2.物体保持运动状态 的性质叫惯性,惯性不是力,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 有关,它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状态均无关。
考点八 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指物体处于 状态或 状态。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大小 ,方向 ,作用在 直线上。
2.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 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 个物体之间。
中考典型精析21cnkxtj2008
例1:(2013·金华)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 000 m 跑步比赛。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做匀速运动。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 s通过的路程为400 m,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 m;接着乙同学以6 m/s的速度追赶,经过50 s没有赶上;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 s到达终点。则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为________m/s。乙同学出发后,前100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变式训练1:从2012 年9 月起,我国海监对钓鱼岛区域实行常态化的维权执法巡逻。钓鱼岛距上海约360 海里,我国最大的执法船“海监50”的最大航速为18 节(1节=l海里/时),该船从上海出发到达钓鱼岛的时间至少需要______小时。“海监50 ”绕钓鱼岛巡逻,以宣示主权,以钓鱼岛为参照物,该船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21cnkxtj2008
例2:(2013·湖州)图中表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是(  )
A.F1    B.F2    C.F3    D.F4
变式训练2:体育课中,被推出的铅球落地后沿水平地面向前滚动(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表示铅球所受重力的方向的是(  )
例3:(2013·杭州)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C.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D.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F
变式训练3:如右图所示,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这时,木箱受到的(  )
A.推力小于摩擦力 B.推力和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
C.推力一定小于重力 D.推力和摩擦力方向相同
例4:(2013·台州)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
C.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21cnkxtj2008
D.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变式训练4:如图所示,光滑的地面上有一足够长的木板,在木板的右端固定着一个滑轮(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木板上面放置一个小木块,小木块一端连接着弹簧测力计。当拉力F为5 N时,木板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拉力增大到10 N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 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 N
C.木板仍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D.小木块将保持静止21cnkxtj2008
例5:(2013·温州)如图是小明自制的“大炮”示意图。当瓶内产生的气体增多时,瓶塞会水平向右冲出,若此时所有外力全部消失,瓶塞将(  )
A.立即沿竖直方向下落到地面
B.向上运动
C.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D.立即静止
变式训练5:甲、乙两位同学坐在静止的列车上,在他们之间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只静止的鸡蛋。列车向与甲的朝向相同方向启动时,乙将看到鸡蛋(  ) 21cnkxtj2008
A.向甲运动 B.向乙运动
C.静止不动 D.在原位置转动
例6:(2013·湖州)静止在水平桌面的科学书,与科学书受到的重力相互平衡的力是(  )
A.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
C.桌子的重力 D.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变式训练6: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鸟受到的重力与小鸟对树枝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鸟对树枝的压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21cnkxtj2008
1.(2012·金华)2012年5月8日,张丽莉老师和学生走出校门时,一辆失控的客车突然冲向他们,张老师奋力将学生推向一旁而自己的双腿却被压在车轮下,造成了双腿残疾。这一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张老师因此被誉为“最美女教师”。对上述有关情境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冲向学生的客车具有动能
B.“客车冲向学生”——以客车为参照物
C.被压在车轮下的双腿受到很大的压力
D.学生被推出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2013·杭州)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 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 s刹车。在限速为110 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
A.3 m B.7 m C.15 m D.25 m
3.(2013·嘉兴)如图所示,铅球由a处向右上方推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后落到地面b处。铅球在飞行过程中,不断改变的是(  )
A.惯性的大小 B.运动的方向
C.受到重力的大小 D.受到力的个数
4.小明同学在学习了运动和力的知识后有以下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如果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B.推出去的铅球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由于铅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C.静止在水平课桌上的饮料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它将慢慢停下来21cnkxtj2008
5.(2012·金华)在做“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与下列哪个因素的关系(  )
实验次数 木板表面 木块放置 木块运动的快慢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1 较光滑 平放 很慢 1.8
2 较光滑 平放 较慢 1.8
3 较光滑 平放 较快 1.8
A.接触面压力大小 B.接触面积大小
C.物体的运动速度 D.接触面粗糙程度
6.(2012·义乌)排球是义乌市学业考试体育测试的项目之一。如图是某同学排球考试时的场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排球离开手后还能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B.在击打排球过程中人没有对排球做功
C.手击打排球的力大于排球对手的作用力
D.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力不平衡
7.(2012·绍兴)如图所示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21cnkxtj2008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21cnkxtj2008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
8.(2013·温州)歼—15是我国第一代航母舰载机。下列能正确表示其在空中时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是(  )
9.(2013·丽水)如图是“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关系”的实验。在甲、乙两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中的木块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B.图甲中的木块只受到拉力、滑动摩擦力两个力
C.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D.该实验得出的结论: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小
二、简答题(每空4分,共32分)
10.我们在乘坐观光电梯匀速下降过程中,感到周围建筑物在“上升”,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在匀速下降过程中人的机械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1.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号”于10时48分转入自主控制状态,并逐步向“天宫一号”缓缓靠拢对接。13时11分,两飞行器连接形成组合体。
(1)这一过程共耗时________分钟。
(2)对接完成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________的。
12.(2012·台州)小柯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魔力转椅”实验。他坐在普通转椅上用力扇动手中的扇子,椅子不转;在普通转椅的立柱和底座金属筒之间装上滚动轴承和钢珠后,用力扇动手中的扇子,“魔力转椅”随即转动。
(1)“魔力转椅”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减小摩擦力的。
(2)扇子能扇转“魔力转椅”是利用了___________原理。
13.(2012·杭州)如下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 图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1并处于静止状态。 图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2并处于静止状态。图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粗糙的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3。则x1、x2、x3的大小关系是:x1________x2,x2________x3。
三、实验探究题(共32分)
14.(20分)(2012·金华)图甲是教材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部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厘米、30厘米、45厘米处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
距离/厘米时间/秒实验次数 15 30 45
第一次 1.00 1.92 2.82
第二次21cnkxtj2008 0.99 1.94 2.80
第三次 0.96 1.90 2.78
(1)分析表中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v===……;
方法二:v==[++]÷3=……
以上两种计算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写出一种即可);
(4)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2分)(2012·绍兴)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小敏进行了如下实验: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让同一辆小车由同一斜面上,分别从A、B、C处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记录在表中,实验重复三次。
(1)实验中,要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小车应从斜面的_____处滑下。
(2)比较实验数据发现,小车运动状态改变最慢的是在________表面上。
(3)实验结果能证明________(选填序号)。
A.物体运动需要力21cnkxtj2008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
运动和力(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3·枣庄)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  )
A.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 B.量程10 m,分度值1 dm
C.量程30 cm,分度值1 mm D.量程3 m,分度值1 mm
2.(2013·邵阳) 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正式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右图为歼-15飞机首次从航母上起飞时的照片。起飞时,飞机驾驶员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辽宁号”航母
B.“辽宁号”航母上的工作人员
C.自己驾驶的歼-15飞机
D.辽阔的海面
3. 如图所示,2013年6月4日,国航一架波音757飞机的机载雷达罩在数千米高空被小鸟撞出一个大凹洞,机组人员处置得当,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鸟与飞机相撞时,小鸟只是施力物体
B.小鸟与飞机相撞时,飞机只是受力物体
C.小鸟能撞破飞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小鸟撞飞机的力大于飞机撞小鸟的力
4.(2013·柳州)不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  )
A.力的作用点 B.力的方向
C.力的大小 D.力的单位
5.(2013·台州)“鸡蛋撞地球”的实验中,实验者把装有鸡蛋的装置挂在3个气球下面,使其从三楼落下,结果鸡蛋落地时完好无损,其主要原因是减少了鸡蛋的(  )
A.重力 B.浮力21cnkxtj2008
C.下落时间 D.着地速度
6.(2013·杭州)小吴、小王和小杨在一艘速度为v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海轮上玩抛球游戏。小吴以速度v将球竖直上抛,小王以速度v将球竖直下抛,小杨以速度v将球垂直于海轮航行方向水平抛出。若球落地时,落地点均在船上,且不计任何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吴抛出的球落地点距离抛出点的正下方最远
B.小杨抛出的球落地点距离抛出点的正下方最远
C.他们三个抛出的球落地点均在抛出点的正下方
D.只有小杨抛出的球落地点在抛出点的正下方21cnkxtj2008
7.(2013·绍兴)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
A.28.33米/秒
B.13.60米/秒
C.14.78米/秒
D.14.17米/秒
8.(2013·义乌)小阳同学发现,将两本科学书每隔两页相互交叉叠在一起,竟然很难将它们沿水平方向拉开。下列现象中,与上述实验原理一致的是(  )
A.甲图:快速抽出纸条,杯子仍然静止
B.乙图:抛出的球落回地面
C.丙图:手握瓶子,瓶子不落下
D.丁图:压路机压实路面
9.(2013·宁波)CCTV科教频道曾报道:有一辆小车载人后停在水平放置的地磅上时,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对地磅的压力分别为4 750 N、4 980 N、4 040 N、3 960 N。假设该小车四个轮子的轴心围成一个长方形,O为几何中心,AB、CD为两条对称轴,如图所示。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线通过O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  ) 21cnkxtj2008
A.AOC区域上 B.BOC区域上
C.AOD区域上 D.BOD区域上
10.(2013·衢州)今年五一假期,小江一家开车到开化钱江源游玩。下列是小江对游玩场景的描写,其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早上冲出家门,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跑到车边很难停下
B.上车后系上安全带可以减小行车时的惯性,从而减少意外伤害
C.上山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大,导致爬山越来越慢
D.爬上山顶抛出太阳帽,太阳帽离手前后惯性不变
11.(2013·常州)小明游览我市古迹文笔塔时,利用一根细棉线和一个小铁球,对一根立柱是否竖直展开实验探究,现象如图甲、乙所示。相对于立柱底端而言,该立柱顶端(  )
A.略向东南方向倾斜
B.略向西南方向倾斜21cnkxtj2008
C.略向西北方向倾斜
D.略向东北方向倾斜
12.(2013·绵阳)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则(  )
A.L甲=L乙=L丙=L丁
B.L乙=L丁<L甲=L丙
C.L甲=L乙<L丙=L丁
D.L丁<L乙<L甲<L丙
二、简答题(每空3分,共33分)
13.(2013·湖州)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5日,奥地利著名极限运动员鲍姆加特纳从距地面高度约39千米的氦气球携带的太空舱上跳下,并成功着陆(如图),创造了人类搭乘气球抵达的最高高度和人类自由落体最高时速(1 173千米/时)两项世界纪录。
(1)氦气球能携带太空舱升空是因为氦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选填“大”或“小”)。
(2)若以鲍姆加特纳下落时的最高时速前进,则经过100米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秒(保留一位小数)。
(3)为安全着陆,在降落到地面前,鲍姆加特纳通过____________(选填“增大阻力”或“减小重力”)达到减小降落速度的目的。
14.(2013·衢州)如图有一条平直的轨道ABC,其中AB段表面粗糙,BC段表面光滑。一辆电动小车在A位置由静止向右运动。小车静止时受到的支持力和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小车经过B点后将做______运动(不计空气阻力)。
15.(2013·宁波)2013年4月,宁波市14个路段启用“绿波带”设置。设置“绿波带”能使按绿波速度行驶的车辆一路绿灯通过。曾有记者在早高峰时段驾车通过世纪大道,在实施绿波的12 km路段用时10 min,比实施前减少了5 min,该车平均速度提高了________km/h。从节能减排角度分析,设置“绿波带”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13·咸宁)踢毽子起源于汉代,高承《事物纪原》记:“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在如图所示的游戏中,毽子被踢出主要表明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被踢出后,在________作用下,毽子最终会落向地面。
17.(2013·苏州)小强用10 N的水平推力匀速推动放在水平地面的课桌,则课桌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某同学将该课桌内的书包拿走后,把课桌沿原路用水平力推回的过程中,课桌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10 N。
三、实验探究题(19分) 21cnkxtj2008
18.(2013·南充)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跟压力大小的关系”。
(1)实验时,水平拉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__________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上图所示,它的示数是________N;
(3)改变木块上所加钩码的个数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压力F/N 3 4 5 6 7
摩擦力F摩/N 0.6 0.8 1.0 1.2 1.4
①此实验中采用了物理学中常用的___________法来探究。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9 页 (共 9 页)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学复习学案
专题14 运动和力
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一 1.标准
2.时间 路程 运动快慢 3.6
3.平均速度
考点二 1.米 数字单位
2.秒
考点三1.牛顿 (1)形状 (2)运动状态 相互
2.大小 方向 作用点 箭头
3.牛顿 牛 N
考点四 1.地球 地球 竖直向下
2.质量 mg 9.8 N/kg 1 kg
3.重心 几何中心
考点五 1.弹性形变 弹性形变
2.伸长长度
考点六 1.接触 相反
2.(1)接触 (2)不光滑 (3)相对运动趋势
3.压力大小 接触面粗糙程度
4.压力 粗糙程度 压力 粗糙程度 滚动
考点七 1.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改变维持
2.不变 质量
考点八 1.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相等 相反 同一条
2.一 两
中考典型精析
例1:解析:经过100 s甲通过的路程s甲=500 m,甲的速度:v===5 m/s;乙同学出发后,前100 s内的平均速度:v===4 m/s;由题意可知甲通过全程用的时间为t甲=200 s,所以乙用的总时间为t乙=200 s-10 s=190 s,追赶阶段通过的路程s2=v2t2=6 m/s×50 s=300 m,冲刺阶段的路程s冲=s-s1-s2=1 000 m-400 m-300 m=300 m, 冲刺阶段的时间t冲=190 s-100 s-50 s=40 s,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v冲===7.5 m/s。
答案:5 4 7.5
变式训练1:20 运动
例2:解析:图中的四个力,F1是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2是物体受到斜面对它的摩擦力;F3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F4是物体所受的重力。故选D。
答案:D
变式训练2:C
例3:解析:本题考查力和运动。将A、B看成一个整体,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则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方向水平向左,B选项符合题意;甲图中F作用在A上,与摩擦力相平衡,A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B受到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和地面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摩擦力大小均为F;乙图力F作用在B上,与摩擦力相平衡,地面对B作用一个水平向左的摩擦力,A相对B静止,A与B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A、C、D错误。
答案:B
变式训练3:B
例4: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系。塞入纸片后,门与门框间的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从而不易被风吹开。门没被吹开,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所以风吹门的力等于摩擦力。故选C。
答案:C
变式训练4:D
例5:解析:本题考查力和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瓶内产生气体增多时,瓶塞水平向右冲出,有一个水平向右的速度,若此时所有外力消失,瓶塞将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变式训练5:A
例6:解析:A选项中科学书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是一对平衡力,符合题意;B选项中科学书受到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不是一对平衡力,不合题意;C选项中科学书受到的重力与桌子的重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方向也是相同的,故不是一对平衡力,不合题意; D选项中科学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而且大小也不相等,故不是一对平衡力,不合题意。
答案:A
变式训练6:C
专题训练
运动和力(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C B C C D B C C
二、简答题(每空4分,共32分)
10.电梯(自己或电梯内的人等) 减小
11.(1)23 (2)静止
12.(1)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3.= =
三、实验探究题(共32分)
14.(1)不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3 页 (共 3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