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初中科学复习学案专题26物质的构成和组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学复习学案专题26物质的构成和组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4-02-17 07:15:13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学复习学案
专题26 物质的构成和组成参考答案
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一 1.原子
2.(1)质子 核电荷 核外电子
(2)原子核 质子数 中子数
(3)氢 (4)质子(或核电荷)数 (5)最外层电子数
中考典型精析
例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的结构。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根据题意可知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48。
答案:A
变式训练1:D
例2: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式表示的含义。题干中三种物质为纯净物,故不可能含有氧分子和氧气;另外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不可能含有氧离子;观察化学式可知三种物质都含有氧元素,D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D
变式训练2:C
例3:解析:本题以社会热点——汽车尾气的处理为载体考查化学变化模型及化学变化类型。读图可知:甲是二氧化氮、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丁是氮气,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此方程中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丁只由一种元素(N)组成;反应前后共有四种分子;乙和丙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答案:C
变式训练3:D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D D D B B B B A D A D A A
二、填空题(共30分)
15两 双氧水
16.(1)碳酸钙(CaCO3) (2)氧(O)
17.(1)①元素 ②原子 ③分子 (2)三(或3) 4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1 页 (共 2 页)(共69张PPT)
专题26 物质的构成和组成
4.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例 1 (2013·温州)近日,某省发现部分大米镉超标,镉超标易引起镉中毒。镉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8,相对原子质量为112,则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A.48   B.64   C.112   D.160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的结构。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根据题意可知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48。
答案:A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48    B.26    C.4    D.22
答案:D
例 2 (2013·嘉兴)臭氧(O3)、二氧化氯(ClO2)、双氧水(H2O2)等都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
A.氧分子       B.氧离子
C.氧气 D.氧元素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式表示的含义。题干中三种物质为纯净物,故不可能含有氧分子和氧气;另外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不可能含有氧离子;观察化学式可知三种物质都含有氧元素,D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D
碘盐中含有一定量的碘酸钾。3月15日起,某省实施新的碘盐含碘量标准,碘盐中碘含量从每千克35毫克降至25毫克。这里的“碘”是指(  )
A.碘原子 B.碘分子
C.碘元素 D.碘单质
答案:C
例 3 (2013·宁波)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2012年起我市所有机动车必须取得“环保合格标志”后方能安检。“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部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如图所示为其中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  )
A.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丁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
C.乙和丙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D.反应前后共有三种分子
解析:本题以社会热点——汽车尾气的处理为载体考查化学变化模型及化学变化类型。读图可知:甲是二氧化氮、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丁是氮气,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此方程中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丁只由一种元素(N)组成;反应前后共有四种分子;乙和丙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答案:C
“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体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生成物中有单质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3∶2
答案:D
专题训练26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2013·天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A.Si   B.Fe   C.Al   D.O
答案:D
2.(2013·扬州)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金属 C.金刚石 D.干冰
答案:D
3.(2013·温州)为了预防樱桃在成熟期发生果实开裂,果农常施钾肥,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
A.NH4NO3 B.CO(NH2)2
C.Ca(HPO4)2 D.K2CO3
答案:D
4.(2013·江西)我国科学家成功用一种核内有4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铍原子来测定“北京猿人”的年龄,这种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    B.4    C.6    D.10
答案:D
5.(2013·泰安)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C.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
答案:B
6.(2012·衢州)乙同学在家做作业时,突然闻到从厨房飘过来的鱼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烧鱼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B.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形成香味感觉的部位是鼻腔
D.做作业的控制中心是小脑
解析:烧鱼过程中蛋白质会变性,属于化学变化;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形成香味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不是鼻腔;做作业的控制中心在大脑皮层,不是小脑。
答案:B
7.(2013·上海)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C.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答案:B
8.(2013·咸宁)臭氧发生器可将氧气转化为臭氧(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
B.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C.氧气与臭氧的性质相同
D.氧气转化为臭氧是物理变化
答案:B
9.(2013·杭州)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
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
的现代模型问世,如右图是锂原子结构
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
4个中子。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  )
A.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
C.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D.原子呈电中性
解析:读图可知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它们紧紧结合在一起,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吸引力;原子核内质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核外有三个电子带三个单位负电荷,两者相互抵消,原子不显电性,B、C、D选项可由模型得出,不符合题意。模型不能显示原子的运动,无法得出A的结论,符合题意。
答案:A
10.2012年1月,广西龙江河发生镉(Cd)污染事件,造成柳江上游非饮用水保护河段轻度污染。元素符号“Cd”不能表示(  )
A.镉元素 B.金属镉
C.一个镉原子 D.一个镉分子
解析:元素符号可表示一种元素或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像金属和稀有气体还有非金属固体单质这些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物质。
答案:D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Cl由Cl-和Na+构成
B.Cl-的质子数比电子数多1
C.原子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D.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解析:Cl-的质子数比电子数少1个;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个别的如氢原子只由质子和电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因此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答案:A
12.如图,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清水和红墨水,使其有较明显的分界面,将其中1支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体分界面模糊的更快些。该对比实验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粒子(  )
A.体积小、质量小
B.在不断运动
C.相互之间有间隔
D.随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解析:由题意可知: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体分界面模糊的更快些,该对比实验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粒子随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答案:D
13.下列生活中常见现象用微观粒子特性解释不正确的是(  )
现 象 解 释
A 温度计中的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 汞原子受热体积变大
B 25 m3的石油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 m3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间空隙大,易于压缩
C 一小匙蔗糖放入20 mL水中很快就“消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晴天晒衣服比阴天更易晒干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解析:温度计中的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是由于汞原子间空隙变大的缘故。
答案:A
14.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解析:反氢原子内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且带的电荷与一般说的质子和电子正好相反,故A正确。
答案:A
二、填空题(共30分)
15.(4分)(2012·杭州)有水(H2O)、双氧水(H2O2)、重水(D2O,“D”表示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氢原子)三种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这三种物质所含的元素共有____________种,从化学性质的角度看,________与水的化学性质有较大的差异。
解析:H的质子数和D的质子数都是1,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都是氢元素,O的质子数是8,所以有两种元素;这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结构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双氧水的分子和另外两个明显不同。
答案:两 双氧水
16.(6分)(2013·嘉兴)模型可以反映客观现象,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1)某矿石样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钙、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等化合物,经测定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如图甲。由此可推测,该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________。
(2)图乙是某同学模仿甲图构建的尿素[CO(NH2)2]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则图中的D表示的是______元素。
解析:(1)矿石模型中不含碳元素,所以矿石中不含碳酸钙。(2)尿素中C∶O∶N∶H=12∶16∶28∶4,所以质量分数由高到低分别是N、O、C、H,读图可知D的质量分数排第二,为氧元素。
答案:(1)碳酸钙(CaCO3) (2)氧(O)
17.(10分)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1)将“分子”“原子”“元素”填入下图序号所对应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蔗糖是贮存在某些植物(如甘蔗、甜菜等)中的糖,其化学式为C12H22O11,它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每个蔗糖分子由________个原子构成。
解析:物质由元素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答案:(1)①元素 ②原子 ③分子 (2)三(或3) 45
18.(10分)(2013·广州)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人体中骨骼与牙齿的重要成分是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羟基磷酸钙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2)二氧化碳、铜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____。
(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回答。(已知: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
变化Ⅰ表示的宏观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Ⅱ表示的宏观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羟基磷酸钙的化学式[Ca10(PO4)6(OH)2]可以知道羟基磷酸钙是由Ca、P、O、H四种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铜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变化Ⅰ表示的是二氧化硫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3)变化Ⅱ表示的是物质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并没有生成新的分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1)四 (2)二氧化碳
(3)二氧化硫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温度降低,物质的体积缩小
三、实验探究题(共28分)
19.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如图1的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图1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图1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变化是____________,小媚从图1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试纸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实验探究与结论】(1)通过图示可知,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湿润的酚酞滤纸条中,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呈碱性,它能使酚酞变红色。(2)浓氨水中含有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氨水分解的速度加快,分子运动加快。(3)图2中的装置是密闭的实验装置,可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再加上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反应速度加快;
【思维拓展】(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2)只要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接触,再让它和燃着的蜡烛接触即可。
答案:【实验探究与结论】(1)变红色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 (2)促进氨水受热分解
(3)①反应速度快 ②大大降低了氨气对空气的污染
【思维拓展】(1)变红色 下面的先变红色,上面的后变红色 能和水反应生成酸 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2)在支管口接上导管通入一个放有燃烧蜡烛的烧杯,在大试管内装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学复习学案
专题26 物质的构成和组成
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一 原子
1.原子的结构
原子
2.注意事项
(1)在原子中, 数= 数= 数。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 。
(3)原子中不一定有中子,如 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4) 决定元素的种类。
(5)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3.原子的性质:质量、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米数量级,多数原子的质量在10-26千克数量级);不断运动,有空隙。
4.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过程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
(2)会识读简单模型。
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道尔顿(1803年)——提出原子概念
汤姆生(1897年)——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
卢瑟福(1911年)——核式结构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
波尔(1913年)——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考点二 分子与离子
1.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 性质的最小粒子。
2.离子是带电的 或 。
3.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原子 离子
区别 化学变化中 可以再分 不能再分 原子团在有些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电性 不显电性 不显电性 阳离子带正电,阴离子带负电
相同点 ①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②粒子间都有一定的间隔;③都在不停地运动;都有一定的质量
相同点  
考点三 元素
1.元素是指具有相同 (即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布
(1)地壳中含量居前5位的元素分别为 、 、 、 、 。
(2)人体中含量居前4位的元素分别是 、 、 、 。
(3)海水中除了水由 、 两种元素组成外,含量较高的元素是 和 ,即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盐是 。
3.化肥中的重要元素
植物生长需要多种元素,农业上常用的化肥是 肥、 肥、 肥。
4.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 ①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②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③元素可以组成单质或化合物 ①一般用于说明物质或分子的微观构成 ②原子是微观粒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③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联系 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元素:最外层电子都是 个(氦为 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考点四 元素符号
1.书写:第1个字母 ,第2个字母 。
2.意义:可以表示一种元素,也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金属、固态非金属及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前有数字时,该符号只具有微观意义。如:
(1)H表示 、 。
(2)He表示 、 、 。 
(3)2H表示 。
考点五 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合理有序地对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进行了排列,每种元素占有一个格子。表中每一横行表示一个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逐渐 ,电子层数 ;每一竖列表示一个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子层数逐渐 ,化学性质 。
2.原子序数= 数(或 数);周期数= 数。
中考典型精析
例1:(2013·温州)近日,某省发现部分大米镉超标,镉超标易引起镉中毒。镉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8,相对原子质量为112,则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A.48    B.64    C.112    D.160
变式训练1: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48     B.26     C.4     D.22
例2:(2013·嘉兴)臭氧(O3)、二氧化氯(ClO2)、双氧水(H2O2)等都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
A.氧分子    B.氧离子     C.氧气 D.氧元素
变式训练2:碘盐中含有一定量的碘酸钾。3月15日起,某省实施新的碘盐含碘量标准,碘盐中碘含量从每千克35毫克降至25毫克。这里的“碘”是指(  )
A.碘原子 B.碘分子 C.碘元素 D.碘单质
例3:(2013·宁波)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2012年起我市所有机动车必须取得“环保合格标志”后方能安检。“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部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如图所示为其中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  )
A.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丁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
C.乙和丙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D.反应前后共有三种分子
变式训练3:“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体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生成物中有单质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3∶2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2013·天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A.Si   B.Fe   C.Al   D.O
2.(2013·扬州)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金属 C.金刚石 D.干冰
3.(2013·温州)为了预防樱桃在成熟期发生果实开裂,果农常施钾肥,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
A.NH4NO3 B.CO(NH2)2 C.Ca(HPO4)2 D.K2CO3
4.(2013·江西)我国科学家成功用一种核内有4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铍原子来测定“北京猿人”的年龄,这种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    B.4    C.6    D.10
5.(2013·泰安)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C.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
6.(2012·衢州)乙同学在家做作业时,突然闻到从厨房飘过来的鱼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烧鱼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B.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形成香味感觉的部位是鼻腔 D.做作业的控制中心是小脑
7.(2013·上海)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C.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8.(2013·咸宁)臭氧发生器可将氧气转化为臭氧(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 B.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C.氧气与臭氧的性质相同 D.氧气转化为臭氧是物理变化
9.(2013·杭州)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问世,如右图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
C.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D.原子呈电中性
10.2012年1月,广西龙江河发生镉(Cd)污染事件,造成柳江上游非饮用水保护河段轻度污染。元素符号“Cd”不能表示(  )
A.镉元素 B.金属镉 C.一个镉原子 D.一个镉分子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Cl由Cl-和Na+构成
B.Cl-的质子数比电子数多1
C.原子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D.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12.如图,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清水和红墨水,使其有较明显的分界面,将其中1支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体分界面模糊的更快些。该对比实验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粒子(  )
A.体积小、质量小
B.在不断运动
C.相互之间有间隔
D.随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13.下列生活中常见现象用微观粒子特性解释不正确的是(  )
现 象 解 释
A 温度计中的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 汞原子受热体积变大
B 25 m3的石油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 m3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间空隙大,易于压缩
C 一小匙蔗糖放入20 mL水中很快就“消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晴天晒衣服比阴天更易晒干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14.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二、填空题(共30分)
15.(4分)(2012·杭州)有水(H2O)、双氧水(H2O2)、重水(D2O,“D”表示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氢原子)三种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这三种物质所含的元素共有____________种,从化学性质的角度看,________与水的化学性质有较大的差异。
16.(6分)(2013·嘉兴)模型可以反映客观现象,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1)某矿石样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钙、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等化合物,经测定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如图甲。由此可推测,该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________。
(2)图乙是某同学模仿甲图构建的尿素[CO(NH2)2]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则图中的D表示的是______元素。
17.(10分)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1)将“分子”“原子”“元素”填入下图序号所对应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蔗糖是贮存在某些植物(如甘蔗、甜菜等)中的糖,其化学式为C12H22O11,它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每个蔗糖分子由________个原子构成。
18.(10分)(2013·广州)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人体中骨骼与牙齿的重要成分是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羟基磷酸钙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2)二氧化碳、铜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____。
(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回答。(已知: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
变化Ⅰ表示的宏观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Ⅱ表示的宏观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8分)
19.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如图1的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图1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图1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变化是____________,小媚从图1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试纸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6 页 (共 6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