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学复习学案
专题30 化学反应的应用参考答案
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一 改变 质量 化学性质
考点二 1.参加化学反应 反应生成 2.(1)化学 物理 (3)不能
3.种类 数目 质量 4.密闭
考点三 1.(1)客观事实 (2)质量守恒定律
2.(1)反应物 生成物 (2)原子总数 (3)↑ ↓
3.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质量比 个数比
(1)①MnO2催化作用下 水 氧气
②68份 36份 32份
(2)2个过氧化氢分子 2个水分子 1个氧分子
中考典型精析
例1:解析:由图示和题意可知该反应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由原子的性质可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由图可知反应前为氧分子和氢分子,反应后为水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答案:D
变式训练1:C
例2:解析:对于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根据其质的意义可以读作: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其量的意义可以读作:每16份质量的甲烷和64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和36份质量的水;根据所表示的粒子个数比意义可以读作: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
答案:C
变式训练2:B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D B D D D D A C B B D A C
二、填空题(共26分)
四、计算题(9分)
20.解:设生成甲醇的质量为x。
CO+2H2CH3OH
28 32
5.6 kg x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1 页 (共 2 页)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学复习学案
专题30 化学反应的应用
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一 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 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其本身的 和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考点二 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使用范围
(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 变化,不适用于 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指“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体积等。
(3)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非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选填“能”或“不能”)计入“总和”中。
3.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 、 均保持不变。
4.验证实验:当有气体参加反应或反应有气体生成时,该反应必须在 容器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1cnkxtj2008
考点三 化学方程式
1.书写原则
(1)必须以 为依据。
(2)必须遵守 。
2.书写步骤
(1)将 的化学式写在左边,将 的化学式写在右边,中间用短线连接。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就分别用“+”号连接起来。
(2)配平化学方程式。在式子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要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 相等。配平后,把短线改成等号。
(3)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如果一个反应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必须把条件写在等号的上方或下方。若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应该在该化学式右边注明“ ”或“ ”;如果反应物也有气体或不溶性固体,则无须注明。
3.意义21cnkxtj2008
意义
如反应2H2O22H2O+O2↑表示的意义为:
(1)宏观
①质的方面:过氧化氢在 反应生成 和 。
②量的方面:每 质量的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 质量的水和 质量的氧气。
(2)微观: 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 和 。
中考典型精析
例1:(2013·衢州)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它们组成的分子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反应。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变式训练1: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如下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对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B.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例2:(2013·泰安)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1cnkxtj2008
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
C.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
D.1 g CH4和2 g 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 g CO2和2 g H2
变式训练2:小明同学从S+O2SO2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②反应发生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⑤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⑤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21cnkxtj2008
1.(2013·黄冈)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将5 g铁和5 g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 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C.5 g硫和5 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为10 g
D.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2013·黄石)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A.物质的总质量 B.元素的种类21cnkxtj2008
C.原子数目 D.分子数目
3.(2013·临沂)生产电脑芯片的材料主要是高纯硅。工业上生产硅的原理为:2C+SiO2Si+2X↑,则X的化学式是( )
A.N2 B.CO C.CO2 D.O2
4.(2013·天津)现将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0 g A完全反应生成8 g C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1∶1 B.2∶1 C.4∶1 D.5∶1
5.(2013·衢州)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它们组成的分子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反应。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21cnkxtj2008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6.(2013·沈阳)下列有关“2CO+O22CO2”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若56 g CO参加反应,则消耗O2的质量一定是32 g 21cnkxtj2008
B.若16 g O2参加反应,则生成CO2的质量一定是44 g
C.若生成10 g CO2,则消耗的CO和O2的质量总和一定是10 g
D.若5 g CO与2 g O2混合点燃,则生成的CO2的质量一定是7 g
7.(2013·河北)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示意图为:(“”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生成物甲的化学式为( )
A.H2 B.H2O C.CO D.CO2
8.(2013·泸州)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下列对该有机物的推断正确的是( ) 21cnkxtj2008
A.一定含有碳、氢、硫元素21cnkxtj2008
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B.只含有碳、氢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硫元素
9.(2013·兰州)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 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 g) 20 m 16 14
反应后的质量( g) 4 6 60 50
A.m的数值为64
B.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21cnkxtj2008
C.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4 21cnkxtj2008
D.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10.(2012·绍兴)对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内镍氢电池的总反应式H2+2NiO(OH)==2Ni(OH)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H2是单质
B.NiO(OH)是氧化物21cnkxtj2008
C.Ni(OH)2中Ni的化合价为+2价
D.参加反应的H2、NiO(OH)的质量比为1∶92
11.(2013·兰州)2013年4月,四川雅安发生了7.0级地震。震后灾区人民的饮用水可用漂白粉消毒。漂白粉的制取原理为:2Cl2+x Ca(OH)2 ==CaCl2+Ca(ClO)2+2H2O,此反应中x( )
A.1 B.2 C.3 D.4
12.(2013·北京)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21cnkxtj2008
A.2P+5O2P2O5 B.Fe2O3+3CO===2Fe+3CO2
C.H2O2H2↑+O2↑ D.NaHCO3+HCl===NaCl+CO2↑+H2O
13.(2013·丽水)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21cnkxtj2008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
14.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 g A和8 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
A.9 g B.11 g C.12 g D.14 g
二、填空题(共26分) 21cnkxtj2008
15.(9分)(2013·威海)现有下列变化:①镁加入到氯化铜溶液中;②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③给水通直流电;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用电热水壶给水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变化中,写出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变化中,属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的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
(3)现有下列选项:a.原子的数目; b.元素的种类;c.分子的种类;
d.分子的数目;e.元素的化合价。
在变化②中,不变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16.(6分)(2013·湖州)一根用细绳吊着的长玻璃棒左端绕上光亮的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如图)。用酒精灯给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发现玻璃棒左端下降。21cnkxtj2008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左端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玻璃棒连同细绳取下,铜丝端浸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取出,洗涤、干燥再重新吊起(细绳系在玻璃棒的位置不变),玻璃棒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再次保持水平。
17.(11分)(2013·日照)已知材料: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钠与水剧烈反应,钠熔为小球并在水面快速游动,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烧杯中的液体变红。
请回答下列问题:21cnkxtj2008
(1)钠、煤油、水三者的密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3分)
18.(13分)请回忆你学过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并按要求完成实验方案一和实验方案二。(下表中的“实验结论”选填“=”“>”或“<”)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反应现象 铁钉表面覆盖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____________
反应前的总质量 m1 n1
反应后的总质量 m2 n2
实验结论分析 m1________m2 n1______n2
将两个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对比时,有同学分析:有一个方案观察到天平不平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不能说质量不守恒。在反应物不变的前提下,要使天平平衡,你对该方案改进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0分)(2013·绍兴)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足量镁条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有黑色固体粉末生成。
【提出问题】产生气体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氧气;猜想二:可能是氢气;猜想三:可能是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大家思考后,一致认为猜想三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先用试管收集该气体,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______________ 猜想一不成立
②用尖嘴导管将气体导出并引燃,同时在上方放一块干冷的玻璃片 该气体能燃烧,且玻璃片上有________出现 猜想二成立
【继续探究】用pH试纸测得氯化铁溶液pH约为2,说明氯化铁溶液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离子。
四、计算题(9分) 21cnkxtj2008
20.(2013·北京)甲醇(CH3OH)是基础化工原料,制备原理为:CO+2H2CH3OH。当消耗5.6 kg CO时,计算生成甲醇的质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5 页 (共 5 页)(共62张PPT)
专题30 化学反应的应用
解析:由图示和题意可知该反应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由原子的性质可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由图可知反应前为氧分子和氢分子,反应后为水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答案:D
A.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B.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答案:C
专题训练3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2013·黄冈)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将5 g铁和5 g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 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C.5 g硫和5 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为10 g
D.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C
2.(2013·黄石)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A.物质的总质量 B.元素的种类
C.原子数目 D.分子数目
答案:D
4.(2013·天津)现将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0 g A完全反应生成8 g C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1∶1 B.2∶1 C.4∶1 D.5∶1
解析:10 g A完全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 g,故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10 g∶2 g=5∶1。
答案:D
解析:该反应为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水的过程,由图示可以看出,反应前2个氢分子中共有4个氢原子,1个氧分子中共有2个氧原子,反应后生成2个水分子,共含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但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答案:D
8.(2013·泸州)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下列对该有机物的推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碳、氢、硫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B.只含有碳、氢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硫元素
解析:物质燃烧就是物质和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反应物中含有氧元素和燃烧物中的未知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有机物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二氧化硫,即反应后含有碳、氢、氧、硫四种元素,所以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硫三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答案:A
9.(2013·兰州)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 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 g) 20 m 16 14
反应后的质量( g) 4 6 60 50
解析:由表中反应物质量的变化可知,X为反应物,反应了16 g,Z为生成物,生成了44 g,W为生成物,生成了36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Y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44 g+36 g-16 g=64 g,所以m的数值为64+6=70,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6 g∶64 g=1∶4,故C正确。
答案:C
10.(2012·绍兴)对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内镍氢电池的总反应式H2+2NiO(OH)==2Ni(OH)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H2是单质
B.NiO(OH)是氧化物
C.Ni(OH)2中Ni的化合价为+2价
D.参加反应的H2、NiO(OH)的质量比为1∶92
解析:H2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正确;NiO(OH)是由Ni、O、H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B错误;在Ni(OH)2中氢氧根显-1价,所以Ni的化合价为+2价,故C正确;参加反应的H2、NiO(OH)的质量比为:(1×2)∶(59+16+16+1)×2=1∶92,故D正确。
答案:B
11.(2013·兰州)2013年4月,四川雅安发生了7.0级地震。震后灾区人民的饮用水可用漂白粉消毒。漂白粉的制取原理为:2Cl2+x Ca(OH)2 ==CaCl2+Ca(ClO)2+2H2O,此反应中x( )
A.1 B.2 C.3 D.4
解析: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CaCl2和Ca(ClO)2中共含有2个钙原子,所以反应物Ca(OH)2前的化学计量数应为2。
答案:B
解析:A没有配平;B缺少反应条件;C应该生成水和氧气而不是氢气和氧气,因此A、B、C三个选项都是错误的。
答案:D
解析:由图示可知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故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单质的分子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是由多种原子构成,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单质,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由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可知该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由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3。
答案:A
14.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 g A和8 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
A.9 g B.11 g C.12 g D.14 g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参加反应的A和B2的质量比为1∶1,所以6 g A和8 g B2充分反应后,6 g A只能消耗6 g B2,有2 g B2剩余,所以生成的AB的质量是12 g。
答案:C
二、填空题(共26分)
15.(9分)(2013·威海)现有下列变化:①镁加入到氯化铜溶液中;②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③给水通直流电;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用电热水壶给水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变化中,写出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变化中,属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的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
(3)现有下列选项:
a.原子的数目; b.元素的种类;
c.分子的种类; d.分子的数目;
e.元素的化合价。
在变化②中,不变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1)Mg+CuCl2==MgCl2+Cu (2)③④ (3)ab
16.(6分)(2013·湖州)一根用细绳吊着的长玻璃棒左端绕上光亮的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如图)。用酒精灯给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发现玻璃棒左端下降。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左端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1分)(2013·日照)已知材料: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钠与水剧烈反应,钠熔为小球并在水面快速游动,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烧杯中的液体变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钠、煤油、水三者的密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
解析:(1)钠保存在煤油中,沉在煤油底部,是为了防止金属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可见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钠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的密度大于钠的密度。(2)根据题中描述,钠和水反应生成一种碱性物质和氢气,根据反应物的元素种类可知,生成的这种碱性物质应为氢氧化钠。
答案:(1)水 钠 煤油 (2)2Na+2H2O==2NaOH+H2↑ 置换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共23分)
18.(13分)请回忆你学过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并按要求完成实验方案一和实验方案二。(下表中的“实验结论”选填“=”“>”或“<”)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反应现象 铁钉表面覆盖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____________
反应前的总质量 m1 n1
反应后的总质量 m2 n2
实验结论分析 m1________m2 n1______n2
将两个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对比时,有同学分析:有一个方案观察到天平不平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不能说质量不守恒。在反应物不变的前提下,要使天平平衡,你对该方案改进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方案一中,由于反应过程中没有气体的外逸和物质的减少,因此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而碳酸钾与硫酸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产生的气体外逸,导致反应后的质量小于反应前的质量。若想用碳酸钾与硫酸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应防止二氧化碳的外逸,即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答案:方案一:= 方案二:有气泡产生 >
碳酸钾粉末与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外逸到空气中
使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19.(10分)(2013·绍兴)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足量镁条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有黑色固体粉末生成。
【提出问题】产生气体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氧气;猜想二:可能是氢气;猜想三:可能是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大家思考后,一致认为猜想三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先用试管收集该气体,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______________ 猜想一不成立
②用尖嘴导管将气体导出并引燃,同时在上方放一块干冷的玻璃片 该气体能燃烧,且玻璃片上有________出现 猜想二成立
【继续探究】用pH试纸测得氯化铁溶液pH约为2,说明氯化铁溶液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离子。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没有碳元素,所以实验后不可能产生碳元素,推知猜想三不成立;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结论说明没有生成氧气,看到的现象应是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猜想二成立说明生成了氢气,看到的现象是该气体能燃烧,且玻璃片上有水雾(水珠)出现。
答案: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水雾 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