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初中科学复习学案专题31水和溶液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学复习学案专题31水和溶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4-02-17 07:27:18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学复习学案
专题31 水和溶液参考答案
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一 1.(1)直流 O2 H2 1:2 8:1 (2)淡蓝色 水珠 水 放 2H2+O22H2O
2.(1)无 无 液 100℃ 0℃ 4 小 大
(2)①2H2O2H2↑+O2↑ ③CaO+H2O===Ca(OH)2 ④CO2+H2O===H2CO3
考点二 2.沉降吸附 过滤 蒸馏
3.(1)①工业 ②农业 ③生活 (2)②符合排放标准 ③化肥农药
中考典型精析
例1:解析: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故D错误;温泉水中溶有多种物质,所以可以把清澈的温泉水看作溶液;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异味、色素等可溶性杂质,因而可以用于水的净化;加入肥皂水后,根据水中泡沫情况可以判断是硬水还是软水。
答案:D
变式训练1:C
例2:解析:本题考查溶解度及饱和溶液的理解。读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t2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4 g;读流程图,t1 ℃时100 g水中加入20 g(<31.6 g)硝酸钾,t1 ℃时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再加20 g硝酸钾,溶质变为40 g(>31.6 g),溶液②为t1 ℃的饱和溶液;加热到t2 ℃,溶质40 g(<64 g),溶液③是t2 ℃时的不饱和溶液,再加入20 g硝酸钾,溶质变为60 g(<64 g),溶液④仍为t2 ℃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溶质60 g(>31.6 g),会有晶体析出,溶液⑤为t1 ℃时的饱和溶液。
答案:B
变式训练2:C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A B C A B B D C D B B D D D
二、填空题(共30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1 页 (共 2 页)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学复习学案
专题31 水和溶液
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一 水
1.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如图):在 电的作用下,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正极上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 ,负极上产生能燃烧的 ,体积比为 ,质量比为 。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或稀氢氧化钠溶液。
(2)水的合成:纯净的H2在空气中燃烧,产生 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烧杯壁有 ,用手触摸烧杯发烫,说明反应生成了 ,并 热,化学方程式为 。
2.水的性质21cnkxtj2008
(1)物理性质: 色、 味、 态,1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 ,凝固点是 。 ℃时密度为1 g/cm3,结冰后密度变 ,体积变 。
(2)化学性质:①能电解 (化学方程式,下同);
②参与光合作用;
③与金属氧化物(如CaO)反应 ;
④与非金属氧化物(如CO2)反应 。
考点二 水污染
1.水的净化
方法 作用
法 除去大颗粒杂质
法 使悬浮杂质凝聚在一起形成大颗粒进而沉降
法 除去不溶性杂质
法 除去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
2.水体污染与防治
(1)污染源21cnkxtj2008
(2)防治措施
3.树立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的意识。21cnkxtj2008
考点三 溶液
1.定义
(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 的 ,叫做溶液。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 ,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 。
(2)悬浊液: 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悬浊液不稳定,久置会分层。
(3)乳浊液:一种液体以 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不澄清。
溶液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不同点 组成 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组成 不溶性液体和液体组成
分散粒子 分子或离子 大量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均一性 不均一、不透明(浑浊)
稳定性 不稳定,久置后分层
相同点 都是混合物
2.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有的物质溶解时吸热,如 ;有的物质溶解时放热,如 ;有的物质溶解时没有明显的能量变化,如 。
3.溶质的质量分数
(1)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与 之比。
(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变式:溶质的质量= × 21cnkxtj2008
溶液的质量=
(3)溶液稀释问题。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m浓溶液×a%=m稀溶液×b%。
4.溶液的配制
(1)配制步骤: 、 、 、装瓶、存放。
(2)浓缩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 的质量不变。
考点四 溶解度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判断依据
(2)二者转化的条件和方法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四要素:①一定温度 ②100 g ③达到 状态 ④单位:一般是
(3)影响因素
①内因: 的性质。21cnkxtj2008
②外因: 。
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
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如 。
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
3.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为 ,一定 时,气体溶解在 水中达到 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①内因: 的性质。21cnkxtj2008
②外因:温度和压强。随温度的升高而 ,随压强的增大而 。
考点五 溶解度曲线及意义21cnkxtj2008
1.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如图,P点表示 。
2.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如图,M点表示 。
3.图像中的点可以表示所代表的溶液是否饱和。如图,N点代表A的 溶液,代表B的 溶液。
4.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如图,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 。
5.曲线的倾斜程度可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如图,相比之下,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
6.根据曲线可选择合适的结晶方法。如图,若要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A,宜采用
方法;若要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B,宜采用 方法。
7.根据20 ℃时物质的溶解度可判断其溶解性。
20 ℃时的溶解度 >10 g 1~10 g 0.01~1 g <0.01 g
溶解性
如图,B属于 物质。21cnkxtj2008
中考典型精析21cnkxtj2008
例1:(2013·重庆)重庆是温泉之都,对温泉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清澈的温泉水是溶液
B.活性炭可用于净化温泉水
C.检验温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
D.过滤可以除去温泉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变式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因此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B.自来水厂生产水,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主要作用是消毒杀菌
C.电解水反应中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分子数之比为2∶1
D.对于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静置沉淀、过滤、蒸馏、吸附沉淀
例2:(2013·绍兴)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得到相应的五种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21cnkxtj2008
A.t1 ℃时,溶液①是不饱和溶液
B.t2 ℃时,溶液④是饱和溶液
C.t1 ℃时,溶液⑤是饱和溶液21cnkxtj2008
D.t2 ℃时,溶液③是不饱和溶液
变式训练2: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21cnkxtj2008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b物质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取晶体
C.t1 ℃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t2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物质,b比a多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2013·上海)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用油   B.白醋 C.白糖  D.食盐
2.(2013·十堰)今年党中央倡导“节约型”社会,下列行为符合这一精神的是(  )
A取消“限塑令”,方便人民生活 B.用淘米水浇花
C.把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D.直接用工厂排出的废水浇灌农田
3.(2012·衢州)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4.(2013·庆阳)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因而供人类生产生活用水极为丰富
B.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C.电解水得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D.江河湖泊的水经沉淀、过滤、消毒、杀菌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
5.(2013·长沙)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引起当地水质变化,下列有关的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 21cnkxtj2008
A.志愿者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
B.水体有自净能力,震后灾区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C.志愿者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6.(2013·成都)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
B.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 g
C.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 ℃时,将36 g氯化钠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7.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21cnkxtj2008
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8.(2012·绍兴)由图可知,从0 ℃升温到50 ℃,一定量的水中能溶解的质量变化最大的物质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2013·广东)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实验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21cnkxtj2008
A. 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10.(2013·杭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克/厘米3,其中含溶质24克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11.(2013·台州)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21cnkxtj2008
B.t1 ℃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C.t2 ℃时,80 g硝酸钾溶于100 g水中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t1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 ℃,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12.(2012·杭州)杭州市的自来水由于增设了加臭氧(O3)和加活性炭两道处理程序,水质处于全国大城市优秀水平。根据以上报道,人们得出的下列结论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杭州市的自来水属于纯净物
B.杭州市自来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就是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C.加臭氧和加活性炭都是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净化水质
D.以上水处理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13.(2013·湖州)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所加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① 28 10 4 14
② 28 10 6 14
③ 60 10 8 18
A.28 ℃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
B.60 ℃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 ℃时多
C.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14.(2013·宁波)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t2 ℃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  )
A.两种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B.两种溶液的质量仍相同
C.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
D.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比甲多
二、填空题(共30分)
15.(3分)(2012·杭州)已知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克) 12.6 15.3 20.0 25.0 38.2
如果要配制该物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溶液200克,需要水____________克,此时溶液的温度应为________℃。
16.(9分)(2013·淮安)洪泽湖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某同学对洪泽湖的水样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1)洪泽湖水属于____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为了检验湖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水样中加入__________,搅拌。
(3)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7.(9分)(1)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使水分解,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把水注入如图电解水的装置中,接通直流电,可以观察到a管中的电极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检验b管中产物的方法是___。
①用点燃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②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③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尖嘴上方,慢慢打开活塞
(2)科学家还用点燃氢气证明燃烧产物的方法,证实了水的组成。如果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直接缓缓地通过装有足量无水硫酸铜的仪器c,在导管口d处点燃,然后把盛有冷水的烧杯置于如图所示的位置。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_________ 。
18.(9分)(2013·温州)废电池随意丢弃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废电池内的黑色物质含有碳、二氧化锰、氯化铵等物质。氯化铵浓溶液可用于去除某些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某研究小组要回收和利用废电池内的氯化铵,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小组同学欲配制30 ℃的氯化铵饱和溶液来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查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图(如图)可知:3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__________克氯化铵。
(3)用氯化铵(NH4Cl)浓溶液去除某金属表面氧化物(氧化物化学式用MO表示),其反应原理为:2NH4Cl+MOMCl2+2NH3↑+X,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21cnkxtj2008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6 页 (共 6 页)(共72张PPT)
专题31 水和溶液
3.树立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的意识。
例 1 (2013·重庆)重庆是温泉之都,对温泉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清澈的温泉水是溶液
B.活性炭可用于净化温泉水
C.检验温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
D.过滤可以除去温泉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解析: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故D错误;温泉水中溶有多种物质,所以可以把清澈的温泉水看作溶液;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异味、色素等可溶性杂质,因而可以用于水的净化;加入肥皂水后,根据水中泡沫情况可以判断是硬水还是软水。
答案: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因此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B.自来水厂生产水,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主要作用是消毒杀菌
C.电解水反应中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分子数之比为2∶1
D.对于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静置沉淀、过滤、蒸馏、吸附沉淀
答案:C
例 2(2013·绍兴)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得到相应的五种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t1 ℃时,溶液①是不饱和溶液
B.t2 ℃时,溶液④是饱和溶液
C.t1 ℃时,溶液⑤是饱和溶液
D.t2 ℃时,溶液③是不饱和溶液
解析:本题考查溶解度及饱和溶液的理解。读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t2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4 g;读流程图,t1 ℃时100 g水中加入20 g(<31.6 g)硝酸钾,t1 ℃时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再加20 g硝酸钾,溶质变为40 g(>31.6 g),溶液②为t1 ℃的饱和溶液;加热到t2 ℃,溶质40 g(<64 g),溶液③是t2 ℃时的不饱和溶液,再加入20 g硝酸钾,溶质变为60 g(<64 g),溶液④仍为t2 ℃的不饱和溶液;
降温到t1 ℃,溶质60 g(>31.6 g),会有晶体析出,溶液⑤为t1 ℃时的饱和溶液。
答案:B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b物质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取晶体
C.t1 ℃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t2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物质,b比a多
答案:C
专题训练31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2013·上海)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用油   B.白醋
C.白糖  D.食盐
答案:A
2.(2013·十堰)今年党中央倡导“节约型”社会,下列行为符合这一精神的是(  )
A取消“限塑令”,方便人民生活
B.用淘米水浇花
C.把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D.直接用工厂排出的废水浇灌农田
答案:B
3.(2012·衢州)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答案:C
4.(2013·庆阳)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因而供人类生产生活用水极为丰富
B.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C.电解水得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D.江河湖泊的水经沉淀、过滤、消毒、杀菌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
答案:A
5.(2013·长沙)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引起当地水质变化,下列有关的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
A.志愿者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
B.水体有自净能力,震后灾区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C.志愿者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解析:水体虽有自净能力,但是需在一定范围内,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震后灾区的水中有许多污染物,超出了水的自净能力,所以不可以直接饮用,需进行净化、消毒处理。
答案:B
6.(2013·成都)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
B.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 g
C.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 ℃时,将36 g氯化钠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答案:B
7.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答案:D
8.(2012·绍兴)由图可知,从0 ℃升温到50 ℃,一定量的水中能溶解的质量变化最大的物质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由题意可知:从0 ℃升温到50 ℃,一定量的水中能溶解的质量变化最大的物质,应是从0 ℃升温到50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幅度最大的物质。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幅度最大,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9.(2013·广东)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实验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答案:D
10.(2013·杭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克/厘米3,其中含溶质24克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解析:溶解度是针对饱和溶液而言,A选项中没指明溶液是否饱和,不能得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的结论;C选项中若恒温蒸发水分,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恒温蒸发,溶解度不变];D选项中若将90 ℃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到10 ℃,有晶体析出,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其溶质质量分数反而会减小。
答案:B
11.(2013·台州)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
B.t1 ℃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C.t2 ℃时,80 g硝酸钾溶于100 g水中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t1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 ℃,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解析:不知温度,无法比较二者溶解度大小,如:t1 ℃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故A错误;t1 ℃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t2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 g,所以80 g硝酸钾溶于100 g水中得到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1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答案:B
12.(2012·杭州)杭州市的自来水由于增设了加臭氧(O3)和加活性炭两道处理程序,水质处于全国大城市优秀水平。根据以上报道,人们得出的下列结论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杭州市的自来水属于纯净物
B.杭州市自来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就是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C.加臭氧和加活性炭都是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净化水质
D.以上水处理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解析:自来水中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因此不能代表水的物理、化学性质;臭氧净水的原理是杀菌,属于化学性质;活性炭净水的原理是吸附杂质,属于物理性质。
答案:D
13.(2013·湖州)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所加硝酸钾
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
质量/克
① 28 10 4 14
② 28 10 6 14
③ 60 10 8 18
A.28 ℃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
B.60 ℃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 ℃时多
C.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解析:对比①②可以看出,28 ℃时10克水中溶解了硝酸钾4克时,再向其中加入硝酸钾不再溶解,因此28 ℃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故A正确;
28 ℃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60 ℃时10克水中能溶解硝酸钾8克,因此60 ℃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 ℃时多,故B正确;①②中水的质量相同,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相同,因此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60 ℃时10克水中溶解了8克硝酸钾,是否还能继续溶解无法得知,因此不能判断③所得溶液是否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D错误。
答案:D
14.(2013·宁波)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t2 ℃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  )
A.两种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B.两种溶液的质量仍相同
C.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
D.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比甲多
解析:t2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乙的溶质质量比甲少,推知乙的溶剂质量比甲多,降低温度,甲、乙的溶剂量不变;降温到t1 ℃,甲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减小,为t1 ℃时饱和溶液,乙溶解度增大,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质量不变;但t1 ℃时甲的溶解度仍大于t2 ℃时乙的溶解度,所以甲的质量分数仍比乙大。
答案:D
二、填空题(共30分)
15.(3分)(2012·杭州)已知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
如果要配制该物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溶液200克,需要水____________克,此时溶液的温度应为________℃。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克) 12.6 15.3 20.0 25.0 38.2
16.(9分)(2013·淮安)洪泽湖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某同学对洪泽湖的水样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1)洪泽湖水属于____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为了检验湖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水样中加入__________,搅拌。
(3)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1)混合物 (2)肥皂水 (3)煮沸
17.(9分)(1)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使水分解,
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把水注入如图电解水
的装置中,接通直流电,可以观察到a管
中的电极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b管中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用点燃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②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③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尖嘴上方,慢慢打开活塞
(2)科学家还用点燃氢气证明燃烧产物的方法,证实了水的组成。如果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直接缓缓地通过装有足量无水硫酸铜的仪器c,在导管口d处点燃,然后把盛有冷水的烧杯置于如图所示的位置。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电解水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根据图中a、b管中气体体积的大小可以确定a管是氢气,b管是氧气。所以a管电极上可以看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稍过一段时间后玻璃管内的水减少,玻璃管上方聚集了无色气体;检验b管气体,即检验氧气的方法,所以选择②。(2)因为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中含有水蒸气,所以乙中的无水硫酸铜会变蓝,d处导管口的氢气会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而盛有冷水的烧杯底部会有小水珠出现。
答案:(1)有气泡产生,稍过一段时间玻璃管中的水减少,玻璃管上方聚集了无色气体 ② (2)c处无水硫酸铜变蓝;导管口d处有淡蓝色火焰;烧杯底部附着有小水珠
18.(9分)(2013·温州)废电池随意丢弃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废电池内的黑色物质含有碳、二氧化锰、氯化铵等物质。氯化铵浓溶液可用于去除某些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某研究小组要回收和利用废电池内的氯化铵,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小组同学欲配制30 ℃的氯化铵饱和溶液来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查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图(如图)可知:3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__________克氯化铵。
解析:(1)混合物中含的碳、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铵可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2)由图可知,30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0 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铵40 g。(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得出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答案:(1)过滤 (2)40 (3)H2O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