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4 11:14:56

文档简介

秦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夫老妻
冯骥才
他俩又吵架了。
可是今天的架打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不过是老婆儿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块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老婆儿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老婆儿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老婆儿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两人互相顶嘴,翻起对方多年来一系列过失的老账,话愈说愈狠。老婆儿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子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老婆儿吓得一声尖叫,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
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燃烧着。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老婆儿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候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执拗、愈急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打架过后两小时,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总该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了,外边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别不留神滑倒摔坏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呆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雪下得正紧,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绒绒、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活鲜鲜的生气了。
她一看这雪景,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五十年前,他们在一个学生剧团。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沿着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去。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浑身上下像一个雪人。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都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气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虽然老头儿也老而无力了,但总比孤孤单单一个人好。她想到楼上的邻居李老头,老伴早早就没了。平时女儿、女婿都上班,家里只剩李老头一人;星期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出去玩,家里依旧剩李老头一人。
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如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爱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等等,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一件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只有先回去了,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
屋门推开了,啊!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地上的瓷片都扫净了。炉火显然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感觉,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
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节选自《冯骥才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小说选择一对老夫老妻作为写作的对象,选择“吵架”这一件生活小事为冲突点,正是要歌颂平凡人真挚感情的可贵。
B.老婆子出门时“从挂衣钩儿上摘下老头儿的围巾、棉帽”,这个貌似不经意的细节,彰显出她对老头儿无微不至的关爱。
C.老婆子在家强势,每次都把老头儿气得离家出走,结尾老头儿“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说明了这一点。
D.老头儿性情急躁却不记仇,这一点从老婆子外出寻找老头儿时的回忆以及文末老头儿回家后的一系列行为中可以看出来。
2.结合文中第⑥段对“雪”的描写,简要分析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6分)
3.老夫妻吵架过后,老婆子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简要叙述。(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文人常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词是中秋赏月遣怀之作,表达了苏轼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
文人常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月光写相思,以秋霜写乡愁,一片月光,一方秋霜,象征了异乡人最凄凉的心境。短短四句诗中,就出现了“月亮”和“月光”两个意象。这首家喻户晓的《静夜思》,古往今来不知触动了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勾起了那离乡别亲的愁绪和思乡念亲的乡泪。
诗人在借助月亮表达思念、思乡之情的同时,也偶尔用来表达男女之情,多半是夫妻之间的温情。比如杜甫的《月夜》:“今夜廊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作者望月抒怀,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以此来表达对远方妻子和儿女深切的挂念之情,以及对安定美好的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情真意切,真挚动人。
与中国诗歌相对比,在西方的文化背景里,“月亮”在诗歌中常常用来描写浪漫唯美的爱情,或与爱情有关的美丽女性。从文艺复兴到现在,在西方的文化里,月亮几乎总是和爱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影相随。比如雪莱的《回声》,直接把月亮和爱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爱情有更真实的回声,比一切回声要更美妙,月亮周围闪着星星,笛声琴声,柔和的吉他声,反复地奏起爱情的曲调。”诗人在该诗中将月亮与人类最温柔的情感——爱情相提并论,足见其浪漫的情怀和温柔的笔触。
为什么东方的“月亮”善于传达思念之情,西方的“月亮”常用于表达爱情呢?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原因。中国历来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诗歌作为中国古代主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除了抒情咏志、传承文化这个功能之外,还承载着“载道”的重任。中国的诗歌如果单纯追求文化艺术上的“真”,仅仅用来抒发个人私密的情感和表达浪漫的情事,而忽略政治伦理教化作用,那这样的诗歌将得不到主流文化的认可。所以,我们今天见到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多用于表达非私人化的情感。
而西方的诗歌意象多追求艺术上的“真”:对事物逼真的描写与细腻的刻画、对真实思想感情的表现。因此西方诗歌能够将情感与思想如实地表达出来。与此同时,西方讲求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体现在艺术形式上就是直抒个人胸臆,在表达过程中不受集体意识和世俗礼仪的影响,因此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个痛快。“月亮”在诗歌中就能完全表达个人的所思所想,甚至是深藏在心底的个人情感。
(摘编自周庆艳《“月亮”在中外诗歌中的意象对比研究》)
材料二:
李白诗中的月亮已不单纯是客观的物象,而是具有丰富的蕴含。冰清玉洁的月,更象征着一种情操、一种人生追求,诗人把自己的“梦”、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寄寓其中,使“月”这一富有阴柔之美的意象,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
李白的诗歌擅长运用非凡奇特的想象,抒发他那吞五岳、纳四海的胸怀,宣泄他恣纵汹涌的情感,表现出超凡绝俗的才能和高标独致的风节。而李白的月亮诗表现得尤其突出。他笔下的月亮,充满灵机异趣,明月可乘:“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十二);可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可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可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可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甚至可赊:“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生花妙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天地。
李白还擅长从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中吸取营养,撷取形象,使他的月亮诗可以超越时空,将现实和梦境幻境、人间和仙界鬼域打成一片,诗歌既充满浓郁的文化内蕴,又熔铸了诗人的自我人格情趣,具有独特的意味。如其《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诗人对月亮的描写完全是在神话和想象中展开的:诗歌以儿时对月的遐想开篇,既充满童真童趣,又使人对月产生无限遐想。诗以童趣为引导,引出诗人无穷的奇妙新颖的想象,展现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突出体现了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特色。
李白天才放逸,飘然不群,以其超凡的创造力,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个清新超逸而又迷离浪漫的月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自然与社会,物境与我境交织融合,使诗人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放射出耀目的光彩。
(摘编自霍雅娟《从李白的月亮诗看其豪放飘逸的诗风》)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常常被借来表达思念、思乡之情,写月诗不断出现在读者面前。
B.虽然中国古代诗人很少用“月”来表达夫妻之间的温情,但是杜甫的《月夜》却开了先河。
C.雪莱的《回声》以温柔的笔触,直接把月亮与爱情联系在一起,足见其情怀无比浪漫。
D.李白天才放逸,创造了“可乘”“可寄”“可衔”“可揽”……一系列“月”的意象,清新超逸。
5.在“月”这一意象上,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寄寓的情感有什么区别?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6.对待文化遗产,既要继承,又要创新,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李白的写月诗在“继承”和“创新”上表现在哪里。(6分)
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7.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举酒属客 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B.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卒:终究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到……去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之一,另外二苏是其父苏辙和其弟苏洵。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9.下列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B.苏子的话针对“客人”的感触而发,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一分为二,令人信服。
C.作者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由遥想昔日英雄转入对自身境遇的悲叹。
D.作者善于借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与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10.翻译下列句子(8分)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野人送朱樱
杜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①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霑门下省②,早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③。
【注】①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②赐霑:即霑赐,受到赏赐之意。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③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蜀樱桃也自红”的意思是西蜀的樱桃也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其中的“也”字暗示出作者所经历的时空变化。
B.“数回细写愁仍破”是说尽管作者十分细心倾倒樱桃,但仍恐碰破,表现西蜀樱桃的鲜嫩。
C.“万颗匀圆讶许同”一句中“万”字写出了樱桃数量之多;“讶许同”是说这么多樱桃大小如此相同,让人惊叹。
D.诗人以西蜀村民送朱樱为由,痛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象。全诗用语总体平易,寓意耐人寻味。
12.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此日尝新任转蓬”一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5分)
在《将进酒》中,李白由自己的不得志联想到历史上古圣先贤不被理解的普遍现象,愤激地表示 “ ,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夫妻久别重逢,没有出现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 ”。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此时无声之胜,全在于此。
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自勉。
在《<老子>四章》中,表达了“有”能给人便利,是因为“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的句子是:“ , 。”
《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_______________。”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扩充推广的作用时所说的四句是:“苟能充之,____________;苟不充之,____________。”
《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 , ”。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修我甲兵, 。”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的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 ,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跋涉(bá) 麻痹(bì) 戕害(qiāng) 澄清(chéng)
B.狭隘(yì) 消遣(qiǎn) 时髦(máo) 肥皂泡(pào)
C.慰藉(jì) 瞬间(shùn) 蓬勃(péng) 永葆青春(bǎo)
D.殿宇(diàn) 苍穹(qióng) 谆谆教诲(chún) 胡诌(zhōu)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妈妈胡春雨总有一份愧疚:“孩子从生下来就很少感受家庭的阳光,形成了 、内向的性格。”
他讲课很少带讲稿,即使带了也不打开,两个学时一百分钟,滔滔不绝如江河直泻, 如行云流水。
许多先烈为了赶走侵略者, ,英勇斗争,他们那种为祖国慷慨赴死的豪情气冲霄汉。
A.多愁善感   夸夸其谈   勇往直前
B.多愁善感   侃侃而谈   前仆后继
C.愁眉苦脸   侃侃而谈   勇往直前
D.愁眉苦脸   夸夸其谈   前仆后继
16.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强调对实践问题的解决
②因而,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首先表现在“行动”上
③行动研究是在批判传统的将研究者与研究场景和研究对象相互分离的背景下产生的
④因为行动研究更多的是在一个班中进行,外在效度较低,所以结论不能大范围推广
⑤行动研究也是与理论相结合的,是教师和研究者相结合的
A.③⑤②①④ B.③②①⑤④ C.⑤②①③④ D.⑤③①④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砚台是用来研墨的器具,是伴随着笔和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历史悠久,古人对它的称谓可谓多矣。唐朝韩愈作《毛颖传》,称砚为“陶泓”;唐朝文嵩作《即墨侯石虚中传》,从此人们便称砚为即墨侯,如王迈诗云:“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苏轼为产于婺源龙尾山的“罗文砚”写了一篇传记《万石君罗文传》,由此,“万石君”的名字亦流传开来。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砚已由最初的文房用具,逐渐演绎为精致的艺术品,并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古人常以砚比德,俗谚也有“砚田有谷,耕之有福”的说法。民间常把祖传的砚作为家山显贵、家道兴隆、书香绵远的象征。人们还认为砚是文人秀士或达官显贵的宝器,有驱邪避妖、镇恶扬善的功能。方寸之砚台,寄寓着人们美好的心愿,凝聚着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砚虽小,却承载着泱泱大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历千载不衰,传万代不朽,是我国艺术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7.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B.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
18.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3分)
读书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 答案是否定的。①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②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③                   ,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20.阅读诗歌《中国梦》的片段,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句。要求:语言生动,诗意连贯,句式、修辞与诗歌整体一致。(3分)
中国梦
一百年前/中国梦,是一条风雨飘摇的帆船/ 在自强不息的呐喊中/求索摆脱屈辱的彼岸
四十年前/中国梦,是一只标定航向的快艇/ 在改革开放的号角中/升起振兴中华的风帆
今天/ 中国梦, / /
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做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秦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C
①情节方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妻子的担心,出门寻找老头儿,又引出下文对恋爱新婚往事的回忆。(答推动情节发展也可以)。
②人物描写方面:雪下的紧烘托了妻子内心烦乱、忐忑不安的心绪。
③情感表达方面:下雪的世界顷刻间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又很好的暗示妻子对丈夫的宽容理解。
①愤怒,因老头儿不注意生活小节而吵架后,老头儿的行为让他十分气愤。
②伤心和委屈,老头的离家让他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
③担心。冷静下来后,又开始担心老头儿,于是外出寻找。
④感到幸运,想到老头的好处,甚至觉得老头儿可爱了。
⑤甜美温暖,回家后,夫妻又开始默契的互相帮助。
B
情感区别:中国诗歌常用来表达思念、思乡之情,偶尔用来表达男女之情:西方诗歌常用来描写浪漫唯美的爱情,或与爱情有关的美丽女性。(2分)
原因:中国诗歌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承载着“载道”的重任,如果忽略政治伦理教化作用,将得不到主流文化认可;西方诗歌多追求艺术上的“真”,以及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本位,在表达过程中不受集体意识和世俗礼仪束缚。(2分)
继承:①继承了“借月抒怀”的手法,即用“月”这一意象来寄托思念、思乡等情感。②擅长从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中吸取营养,撷取形象。(3分)创新:运用非凡奇特的想象,超越了前人月亮诗中表达思念、思乡等常见情感,赋予月更为丰富的蕴含,如一种情操、一种人生追求的象征,以此来寄托情感,表现风节。(3分)
D 【解析】适:享用。
C 【解析】C项,另外二苏是其父苏洵和其弟苏辙。
A 【解析】A项“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不正确。
翻译
(1)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落泪。
(2)哀叹我们生命短暂,羡慕长江流水无穷无尽。
D【解析】D项,“痛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象”不当。
①“尝新”(村民赠樱桃一事),既有尝樱的喜悦又有由此产生的对村民的感激之情。
②“此日”一词,暗含对往昔生活的追念,对长安朝廷的思念,有抚今追昔之感。
③“任”字表明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可奈何之情(若理解成洒脱之情言之成理也可以)。
名句默写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惟有泪千行
士不可以不弘毅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足以保四海;不足以事父母。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见贤思齐焉
与子偕行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4. A【解析】B项,“隘”应读“ài”;C项,“藉”应读“(jiè)”;D项,“谆”应读“zhūn”。
15. B【解析】多愁善感: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使用正确。愁眉苦脸:形容愁苦的神情。是表情不是表示性格。排除CD。“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合实际,是贬义成语,与原句褒义的意思不符。排除A。
16. 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排序使表达连贯的能力,要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时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有关选项,然后总体审查。由选项可知,③⑤两句中必有一句为首句,由⑤“也是”一词可知,③为首句,排除C、D两项。由“因而”“主要特点”可知,②与③在句式上具有顺承关系,故应紧随其后,排除A项。另外,①是对②的进一步论述;④“因为……所以……”是对⑤的解释分析。综合起来,可以确定B项是本题答案。
17. B【解析】原文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即墨侯”代砚台。A项,用了比喻修辞,将“岭上晴云”比作“絮帽”,将“树头初日”比作“铜钲”。B项,用了借代修辞,以“朱门”指代王侯贵族、富贵人家。C项,用了夸张修辞,“三万里”“五千仞”以及“摩天”极写山河之奇伟壮丽。D项,用了通感修辞,“风来花底鸟声香”以嗅觉写听觉。
18. 砚已由最初的文房用具,逐渐演变为精致的艺术品,并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解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错误有二:一是“演绎为……艺术品”动宾搭配不当,应把“演绎”改为“演变”;二是“砚……并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主宾搭配不当,应在“赋予”前加上“被”,这样句子就改为被动句“并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19.①阅读分为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 ②记住死板的书本知识 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解析】第①处,根据后面的文字,此处只能是对阅读进行分类的表达。第②处,是对记忆型阅读特点的概括,根据“读书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和“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可以得出记忆型阅读应该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阅读。第③处,它不但与前面“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关,也与后面“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有关,此处是一种顶真格式,所以补写“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才能前面接上“问题”,后面生出“根源”。
20.示例:中国梦,是一艘搏击风浪的巨轮 / 在强国大业的航程中 / 描绘复兴民族的蓝图(要求语言生动、诗意连贯,句式、修辞与诗歌整体一致;“喻体”不当扣1分;酌情给分)
21.作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