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对外开放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1分)1984年一、二月间,邓小平在视察了深圳等地后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根据邓小平的建议,同年5月,国家决定( )
A. 把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B. 把海南岛划为经济特区
C. 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D.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2.(1分)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 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B. 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C.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D. 1992年,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
3.(1分)改革开放后,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成为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 珠海 B. 厦门 C. 深圳 D. 汕头
4.(1分)某书按不同历史时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名言名句。下列名言名句,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篇章的是( )
A. 特区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5.(1分)1979年7月,中共中央同意福建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在这一背景下,福建省决定( )
A. 设立厦门经济特区 B. 开放福州作为沿海开放城市
C. 设立浦东开发区 D. 开放闽东南经济开放区
6.(1分)1978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43.09亿元;2020年,这一数字已是25019.11亿元,增长了580倍。广州占全国的土地,创造了全国的GDP,外贸进出口总额居全国第一。广州经济增长最主要得益于( )
A. 广东独特的地理位置 B. 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 经济特区的设立
7.(1分)1981至1987年间,中国城乡居民银行存款大幅增加,但就增长速度而言,1984年前农村高于城市,而1984年以后城市高于农村。造成这种增长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家庭联产承包制活力衰退 B. 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
C. 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
8.(1分)2000多万深圳人,在2022年春天打响了一场复杂严峻的“防疫+发展”攻坚战,快速控制疫情的抗疫成果,让全国人民刮目相看。有人说观察中国,深圳是窗口;观察战疫,深圳是样本。深圳成为我国的窗口是在( )
A. 1978年 B. 1980年 C. 1984年 D. 1992年
9.(1分)1990年10月8日,中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1955年创立于美国的全球大型跨国连锁餐厅)在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商业步行街盛大开幕。这主要得益于( )
A. 中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10.(1分)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
A. 深圳 B. 珠海 C. 汕头 D. 厦门
11.(1分)如表为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开放的城市(地区),这表明我国逐渐( )
时间 名称 具体地区(城市)
1980 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984 沿海开放城市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 沿海经济开放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
1988 经济特区 海南
1988 沿海经济开放区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1992 经济开发区 浦东
1992 开放城市 重庆、武汉、满洲里、乌鲁木齐等城市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C. 实现了四个现代化
D.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2.(1分)在我国改革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一座城市大名鼎鼎。它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被称为一夜崛起的城市。它是( )
A. 深圳 B. 厦门 C. 上海 D. 海南
13.(1分)深圳是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试验场”,是全国第一座保险试点城市,也是最早为海外加工动画的城市,在这里创办了国内首家通过报刊公开招股的公司……这座城市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这反映了( )
A. 深圳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B. 深圳经济总量位居全国首位
C. 国企改革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 D. 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
14.(1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海南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
A. 沿海开放城市 B. 内地 C.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经济特区
15.(1分)如图两幅图真实再现了深圳今昔面貌,深圳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为( )
A. 成为首批经济特区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 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6.(1分)“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这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评价的是( )
A. 开放上海浦东 B. 开放沿海14个城市
C. 香港澳门回归 D.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17.(1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文中的“第一扇窗”是指( )
A. 深圳等经济特区 B. 沿海开放城市
C.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沿江开放城市
18.(1分)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带一路”则重在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和资金。这一进一出说明了( )
A.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B. 对外开放促进我国快速发展
C. 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的正确性 D.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绩
19.(1分)流行语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反映改革开放时代的是( )
A. “公私合营”“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B. “招商引资”“科学发展观“
C. “走资派”“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D. “一大二公”“大炼钢铁”
20.(1分)回顾历史,广州曾是中国近代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又是改革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以下关于两次“开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B. 前者丧权辱国,后者独立自主
C. 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D. 都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2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材料二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决定把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作为全党工作的指导方针;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次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简析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举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谈谈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带给你的启示。
22.(15分)聚焦海南,面向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潮起海之南
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
——邓小平(1984年)
1.根据材料,概述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推进过程。
材料二:出彩海之南
1987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仅有57.28亿元,到2017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62.5亿元。
2021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第一个完整自然年,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76.8亿元,比2020年增长57.7%,增速较全国快36.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三位。
2.综合材料一、二,概括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条件及成果。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1984年一、二月间,邓小平在视察了深圳等地后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C项正确;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等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ABD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A;
【解析】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题干选项中选项BCD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史实;选项A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观点。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史实,什么是观点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史实和观点的方法。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史实,什么是观点的相关史实。
3.【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开放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设成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C项正确,其余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的设立,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经济特区的设立相关知识。
4.【答案】B;
【解析】党的十八大(2012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显著特征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篇章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属于改革开放初期,C属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D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ACD。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此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A;
【解析】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在这一背景下,福建省决定设立厦门经济特区。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重点掌握经济特区建立的目的、作用。
此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广州经济增长最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
7.【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据此依据材料“1984年前农村高于城市,而1984年以后城市高于农村”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故D正确;A项“活力衰退”说法片面,排除;1987年对外开放格局还没形成,故排除B;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故排除C。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依据材料“1984年前农村高于城市,而1984年以后城市高于农村”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8.【答案】B;
【解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的设立,知道深圳成为“窗口”的起点是指成为首批经济特区。
此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的设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D;
【解析】1990年10月8日,中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1955年创立于美国的全球大型跨国连锁餐厅)在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商业步行街盛大开幕。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1980年,中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开始,逐渐走向全方位的开放,外资企业纷纷落户中国,中国企业也纷纷走向世界。肯德基落户中国与对外开放直接相关。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的相关史实。
10.【答案】A;
【解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这一崭新的试验很快取得明显成就。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的设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的设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B;
【解析】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它被称为一夜崛起的城市”并结合所学知,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它被称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
13.【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提取有效信息,深圳是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试验场、窗口,出现了许多全国首创或第一,试点实验和创新,为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进行积极的探索,反映了深圳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史实,关键信息是:这里创办国内首家通过报刊公开招股的公司,是全国第一个保险试点城市,最早为海外加工动画等等许多全国第一或首创。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史实。
14.【答案】D;
【解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它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后来又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并逐渐深入内地,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海南属于这一格局中的经济特区。
故选:D。
本题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点。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对外开放的有关内容。
15.【答案】A;
【解析】如图两幅图真实再现了深圳今昔面貌,深圳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成为首批经济特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这一崭新的试验很快取得明显成就。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的设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的设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答案】B;
【解析】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49+35=1984年。据“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这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及所学知识可知,这评价的是开放沿海14个城市。开放上海浦东是在1990年;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澳门回归是在1999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是在1988年。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开放沿海14个城市的相关史实。“开放整个海岸”“35年来”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此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开放沿海14个城市的相关史实。
17.【答案】A;
【解析】解题时抓住“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是最早经济特区。A项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的建立,关键信息是“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提取,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
18.【答案】B;
【解析】上述材料中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带一路”则重在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和资金。这一进一出说明了对外开放促进我国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表明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正确性,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
故选:B。
本题以“经济特区建立”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点。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有关内容。
19.【答案】B;
【解析】A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改造时期的流行语。故A项错误。B“招商引资”体现出对外开放和企业的发展改革,“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理论。故B项正确。C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流行语。故C项错误。D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时期的流行语。故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掌握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
20.【答案】B;
【解析】关于广州两次“开放”的表述,正确的是前者丧权辱国,后者独立自主。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等;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答案】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或开国大典)。历史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的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答到其中两点即可);主要内容: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答到其中两点即可)举例说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特区的建立,引进了大量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发展等。(答到其中两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重要作用: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使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答到其中两点即可)(围绕“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大和中国未来发展的内在联系”答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启示: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中国梦终将会实现等。(答到其中两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相关史实。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的相关史实。
22.【答案】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从设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再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逐步扩大。;条件:海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设立经济特区以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成果: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发展速度领先全国。;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推进过程、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条件及成果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我国的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推进过程、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条件及成果的相关史实。
第 6 页,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