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欣赏戏曲表演等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
2、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
3、通过欣赏和表现戏曲人物,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
难点:对戏曲人物神情、动作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稚拙、天真地加以表现。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片,水墨画工具。
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戏曲人物有关故事等资料;准备水墨画的相应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分小组交流各自收集和准备的有关戏曲材料,表扬准备了资料的同学;
2、知识抢答,表扬积极参与的同学。
(1)、我国的戏曲种类繁多,你知道有哪些剧种?
(2)、中国戏曲有哪四种基本的角色?
(3)、你知道哪些有名的戏曲作家和表演艺术家?
(4)、你喜欢哪些戏曲人物?
3、揭示课题:《戏曲美术》
二、感知引趣
1、欣赏戏曲表演片段《三岔口》等,学生感受戏曲表演的艺术特色;
2、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戏曲人物相关图片资料,引导观察戏曲人物的眼神、服饰和动作的表演特征;
3、请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戏曲人物的动作造型,体验其表演特色;
4、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戏曲人物。(提示:关良的《武松打虎》笔润意劲,用夸张、变形的水墨造型抓住戏曲人物的动作和神态,体会水墨语言的大胆运用)
5、欣赏儿童水墨画作品与戏曲人物图片比较,分析如何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主要特征,体会夸张、变形的艺术作用。
三、尝试探趣
1、教师示范。
2、学生作业: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
学生依据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心中的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四、评价延趣
1、鼓励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
2、教师小结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
3、欣赏不同的材料表现的戏曲人物,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PAGE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