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七年级体育 3.1篮球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七年级体育 3.1篮球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3-01-04 14:0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第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学生快乐的学习。
第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初中《体育与健康》内容中选项学习的组成部分,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学习内容之一,本课教学内容是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是篮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初中篮球模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预计安排2课时,本课时为第1课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投篮动作要领,并能完成进行近距离的单手肩上投篮。第2课时为巩固提高阶段。
第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建立单手肩手投篮的动作概念,了解原地单手投篮的基本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85%的同学掌握正确动作,35%左右学生在投篮时上下肢协调配合用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喜欢篮球运动,提高自我锻炼及互帮互助、自我展示、相互评价意识。
第四、重点和难点
根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可确定本课的
重点:双手持球手臂的形态,出手时手臂和肘关节的动作
难点:投篮时蹬地、伸臂、屈腕协调用力与手指用力拨球
第五、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为初一年级,虽然初步掌握学习,但这些学生对篮球项目都有着一定兴趣或希望自己在篮球运动中有所发展,同时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力、模仿力和自学能力。因此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第六、教法和学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
第七、教学过程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可将本课教学分为引入情境阶段、激发动机阶段、技能学习阶段、总结整理阶段。
(一) 引起注意阶段: (2分钟)
1.课堂常规 ,包括整队、检查人数、师生问好等,使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2.向学生宣布本课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
3.安排见习的学生负责课堂评价。
(二) 激发兴趣阶段:
热身阶段 (2分钟)
绕篮球场慢跑2圈,学生在准备活动时熟悉篮球场地。
(三) 温故而知新阶段:
球性练习:(4分钟)
1. 双手传球练习
方法:分为4组,组内进行传球练习,每组选出一名基础好的同学带领。
要求:持球时五指自然分开,双手拇指成八字相对,双手用力要均匀,手腕外翻指拨球。
(四) 接受知识阶段: (2 5分钟)
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1. 教师讲解持球手型、投篮动作、出手动作及瞄准点的技术要求。
2. 指出重点与难点。
3. 示范徒手投篮动作,组织学生练习并给予指正
4. 示范持球的蹬伸动作,让学生练习,并给予指正.
5. 示范完整地动作。
6.学生分组练习(分为4组排队站在离篮板较近的距离投篮并逐渐加多距离),轮换继续基本练习体会投篮动作及手感。
让学生分组练习,巡回观察并给予指正。
单手肩上投篮易犯错误及纠正:
(1)单手持球不稳。原因:手指没有充分分开,手接触球的面积小或掌心接触,或是手腕后翻不够。
纠正方法:多做各种接球或拿球后的持球动作,固定持球位置,注意上举翻腕托球。
(2)持球或出球时肘关节过分外展。 原因:动作要领不明确或持球于头的侧后方。
纠正方法:肘关节内靠。
(3)投篮时用力不协调。原因:蹬地和伸臂用力脱节,经常臂伸至一半又停顿,然后再做向前的压臂投篮动作。
纠正方法:徒手做快速蹬地、伸臂动作,并要求碰一定高度的标志物。
(4)手腕前屈不充分,用手指前屈代替手腕前屈。原因:对手腕前屈动作不理解。
纠正方法:讲清手腕前屈的作用,多做徒手和持球时的手腕前屈练习。
(5)球在空中飞行不后旋。原因:手腕前屈、手指拔球的时机掌握不好,或手腕前屈不充分。
纠正方法:反复练习压腕、拔球动作,掌握屈腕和拔球的时机。
要求:
1.要求:上下肢协调用力,球出手后手指要指向投出的方向。
2.注意动作的完整性及连贯性
3.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这有助于提高命中率。
目标:让学生得到自主练习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及协作,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体验完整的动作,让学生有投中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逐渐增加投篮的远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锻炼。
(五)游戏:运球接力 (5分钟)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4组,每组以篮球场端线开始运球到底线再到端线交接,每人一次,直到最后一名同学完成。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规则:(1) 接力地点要在端线后面。(2)运球过程中继续做到伸肘,压腕,手指拨球。
目的:同学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去,让学生在游戏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技术,体验篮球带来的乐趣,放松心情。
(六)恢复调整阶段 (4分钟)
1.做好放松练习,带领学生进行肢体抖动等放松动作。
2.评价本课所学情况和课外练习内容。
3. 安排归还器材。。
第八、场地器材:
室外篮球场1个,篮球20个。
第九、预计教学效果
练习密度预计:40% 运动量预测:平均心率110次左右,最高175次左右。
学生对篮球本身兴趣比较大,因此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参与程度高,课堂气氛活跃,能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效果。达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2.游戏:运球比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知道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要领,建立动作概念,体会到“蹬、伸”的重要性。2.技能目标:不断熟悉球性,85%的学生基本掌握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技术,增强体质。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喜欢篮球运动,提高自我锻炼及互帮互助、自我展示、相互评价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双手持球手臂的形态,出手时手臂和肘关节的动作难点:投篮时蹬地、伸臂、压腕协调用力与手指用力拨球
课的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 课堂常规 1.教师考勤,检查着装2.师生问好3.宣布本课内容并说明课堂要求4.安排见习生:负责填写课堂评价表5.安全教育 1.体委整队,检查汇报出勤人数2.向老师问好3.认真听讲,明确要求4.见习生随堂见习 2
二、准备部分1.绕篮球场逆时针慢跑一圈2.击掌操:①伸展运动②扩胸运动 ③体侧运动 ④体转运动 ⑤腹背运动⑥弓步压腿 ⑦手腕、踝关节运动3.熟悉球性练习:双手传球,目的为熟悉球性,使手能正确持握球,并不断提高手臂传球的力度。 1.教师观察学生跑中的活动 2.学生在准备活动时熟悉篮球场地、慢跑要求一路纵队,保持队形1.要求动作清晰,幅度到位,提高动作质量2.教师讲解示范并用口令指导学生练习1.示范、讲解练习方法2.提出练习要求:全班分4组,每组一名基础好的同学负责组织3.巡回检查指导练习 1.队形整齐.一致2.仔细听教师的讲解,了解练习的要求,并在练习中认真体会动作1.在教师的口令下变化练习的方式2.动作到位,态度认真,充分活动开各个关节 1.5-6人为一小组,站成圆圈队形,互相传球不少于15次, 2.努力控制好球,减少失误球的次数 4
三、基本部分 (一)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方法:以右手投篮为例,右手五指自然分开,手心空出,有指根以上的部位持球,大拇指与小拇指控制球体,左手扶在球的左侧,右臂屈肘,做到三个90度,置球于右肩前上方,目视篮球。两脚前后开立,两膝微屈,重心落在两脚掌上。投篮时,下肢蹬地发力,右臂向前上方抬肘伸臂,手腕前屈,食、中指用力拨球,通过指端将球柔和地投出。球出手的瞬间,身体随投篮动作向上伸展,脚跟微提起,动作舒展协调。 1.教师示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徒手——持球2.讲解、示范完整动作技术3.组织学生进行练习:①徒手原地模仿练习②持球原地投篮模仿练习:两人一组一球,相距3—4米模仿练习③分为4组,各组内对照练习,篮下由近渐远距离投篮练习,小组长指导纠正。分组轮换:两组进行基本练习、两组近距离练习投篮4.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5.集合学生,点评纠正错误动作6.邀请优秀学生示范,并点评 1.观察教师示范,认真听讲解2.在教师的口令下集体模仿投篮练习。观察、听记、模仿。徒手——持球3.学生自由练习3分钟4. 相距3—4米模仿练习5分钟5.分组轮换练习:两组投篮练习,两组相距5-6米互相投球练习,保持投球的弧度,5分钟互换6.认真听讲教师的点评,结合自己的练习情况思考自己的动作和练习方法,是否正确7.积极主动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自评互评 25
(三)游戏:运球比赛游戏方法: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4组,每组以篮球场端线开始运球到底线再到端线交接,每人一次,直到最后一名同学完成。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 1.将学生进行分组2.讲解游戏的方法及规则并组织学生进行游戏示范3.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4.教师与见习的同学参与裁判工作,比赛过程中强调比赛纪律5.宣布比赛结果评选优胜组 1.按要求迅速分组2.认真听讲,了解规则3.积极比赛,全力以赴 5
四、结束部分1.集合队伍 2.放松练习 3.师生对本课进行评价总结 4.布置.收回器材 5.师生再见。 1.教师讲解示范,带领学生进行肢体抖动等放松动作。 2.教师评价本节课练习情况。 3.布置收回器材 4.师生再见 1.学生观察动作,并模仿练习,动作到位,认真放松。2.认真听取老师总结3.学生向老师再见 4.体委带领归还器材 4
场地器材 篮球场、篮球20个 联系密度运动负荷 40%平均110次/分
PAGE
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