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运河与扬子江弱者:软弱苟且安天命;强者:坚定执著铸人生课件设计:邳庄镇中学 王允生学习目标1、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赏析优美的文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奋斗的生命是美丽的”这句话,培
养自己健康高尚的思想感情。走近作者陈衡哲(1893—1976),江苏武进人。1914年考
取清华学校留学资格,赴美国瓦沙女子大学深造,
并以莎菲笔名开始写作。胡适曾说:“当我们还
在讨论新文学问题的时候,莎菲(陈衡哲)却已
开始用白话做文学了。”1918年进芝加哥大学继续
学习,1920年获硕士学位并回国,任教于东南大
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校。陈衡哲作为作家,
她的创作并不丰富,只有1928年由新月书店出版
的短篇小说集《小雨点》和开明书店1938年出版
的《衡哲散文集》等,另有社会科学著作《文艺
复兴史》、《西洋史》等。
一、认读课文:正字音释词意,初步感知课文。指导语: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请同学
们注意:在读课文的同时,一定要拿起笔来
认真标记生字词,标记自己的思想受到触动
的地方,朗读结束后,请同学们标注字音,解释词义,说一说《运河与扬子江》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蜀( )山 凿穿( )
羡妒( ) 真谛( )
怨尤( ) 讥笑( )
shǔ záo dù dì yóu jī 1、解决字音,我能行!2、解释词义,我擅长!峭岩: 稀奇:
讥笑: 怨尤:
真谛: 羡妒:又高又陡的岩石稀少新奇讥讽和嘲笑怨恨责怪真实的意义或道理羡慕妒忌3、说一说《运河与扬子江》这篇文章
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运河与扬子江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 二、解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指导语: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
题,感悟作者情感,5分钟后指名同学汇报展
示,看谁答的既快又准。
1、找出文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语,并用横线
标出和这个词语相关的最富哲理的一句话。
2、运河与扬子江这两种事物,在作者拟人化
处理下对生命的来源有了怎样的区别?从文中
找出相应的语句。
奋斗——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 河 我的生命是人们给我的。
江 何苦奋斗?我为的是要造命呀!3、运河对自己的生命的形成持什么态度,从那
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4、运河与扬子江对于生命的看法是什么,其不
同之处是什么?
5、奋斗来的生命和别人给的生命有何不同?
态度:满足而又快乐!
理由:我不是与你一样的活着吗?河——不奋斗也一样有生命的存在
江——我的命是奋斗来的,无人能毁。
不同之处是:你的命,成也由人,毁也由人,
我的命却是无人能毁的。奋斗来的生命——把握着自己的命运。
别人给的生命——靠依赖别人而生活。 三、品读课文:探究本文主旨,学习本文写法。指导语: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扬子江
通过自己的奋斗,探取到了生命的真谛,那
么扬子江探取到的生命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呢?
学习了这篇文章,作者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道理吗?作者巧妙地把深奥的人生哲理,生
动形象的告诉给我们。那么本文在写作方法
上,有什么特点呢?生命的真谛: 在于奋斗和拼搏,在于不畏艰险、
以苦为乐,奋斗到底,创造自己的生命,成为
自己命运的主人。 告诉的道理: 要不畏艰险、以苦为乐、奋斗到底,创造自己的生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写作特点: 最大的特点是拟人化。主体部分
采用对话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另外,
还采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使主题的表达更为
鲜明。采用象征手法 ,摹写出“五四”时期的时
代青年不满现实,渴望在时代的壮潮中拼搏奋
斗的崭新的精神风貌 四:感悟提升指导语: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没有像扬
子江和运河一样的人,他们的生命现状怎
样?你认为怎样做才会使自己的生命更有
意义和价值。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话。5
分钟后推荐代表汇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