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一堂课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第一堂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17 18:4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第一堂课老舍彭楼中学:徐燕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著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长篇小说。解放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并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作品。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文革”开始时因受迫害而死。走近作者1. 整体把握课文,揣摩人物的情感.
2.了解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
3.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学习目标小说背景 日本自侵佔中國東北三省後,更得寸進尺地相继入侵上海,攻占热河,進犯河北。1935年日本又开始策劃「華北自治」,想制造「第二滿洲國」。自1936年4月起,日軍不断向其华北驻屯军增兵,並頻繁進行軍事演習,借機尋釁以發動大规模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驻豐台步兵旅团第1聯隊第3大隊在北平西南通往河北南部的咽喉要地卢沟桥附近演習時,詭稱一士兵「失踪」,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便炮轰宛平城,向卢沟桥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反击,将日军击退。
1.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第一堂课”?
2. 文章中那句话最能体现瑞宣老师的情感特点?
朗读课文 了解一种痛苦管辖发颤绊装聋卖傻咳嗽耻辱偷手摸脚chànsouchí rǔ利落luo绑赴fù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祁瑞宣老师的句子,这些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细读课文,揣摩一种情感*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
心情:不是意志指挥脚,而是脚指挥意志,作者以这种身不由己的感觉来表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
*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有说出话来。
*迈门坎,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动作描写*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
*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
*狠了狠心 。
*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往起立和往外走呢。
*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心理描写 *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语言描写 以上同学们分析的所有语句都渲染了瑞宣老师的痛苦,请思考瑞宣老师都有那些痛苦?
品读课文,弘扬一种精神1.他为自己做亡国奴的耻辱而痛苦。
2.作为老师却无法解救学生的痛苦。
3.为民族感到耻辱,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感到耻辱的痛苦。 哈墨尔先生在最后一节法语课上,“想在他走以前把自己全部的知识都传授给我们……”。而瑞宣老师在第一节课堂上,只“挤出了两句话:‘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对于这截然相反的表现你有什么想法?【明确】因为哈墨尔先生讲的是最后一节法语课,再不讲就没机会了,所以他要尽可能的多讲。而瑞宣老师上的是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后的第一节课,亡城的痛苦、对敌人的仇恨充满了胸膛,所以他无法讲课。不管是哈墨尔的多讲,还是瑞宣的不讲,都是爱国激情的使然。比较与探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汗青。”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同
学们,让我们从热爱母语开始,从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开始,拿出实际行动,做一名真正的爱国青年吧!教师小结1.文章塑造祁瑞宣老师的形象时,主要采用了 描写的方法,另外还有 描写、 描写、 描写,表现了祁瑞宣老师 。
2.“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第一堂课”似乎从头到尾都在表现这种“说不出”。而哈墨尔先生在“最后一课”即将结束时,面色惨白,话说不下去。这两种 “说不出”都是源于 ,不一样在于祁瑞宣老师是因为 而说不出,哈墨尔先生则是因为 而说不出来 当堂检测
1.在摘抄本上收集有关爱国的格言名句,
2.片段写作练习:
以一位熟悉的老师为写作对象,通过对其神态、外貌、语言、动作等多方面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