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河北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4 12:4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北区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年级质量检测
语 文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
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 11 小题,共 2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8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殚.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
是当局者竟会( )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 )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 )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
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陨.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
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愤.然而前行。
节选自《纪念刘和珍君》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殚. dàn 目睹. dǔ 干练.坚决 liàn
B.下劣. liè 消.亡 xiāo 百折.不回 zhé
C.临难. nán 苟.活 ɡǒu 陨.身不恤 yǔn
D.从.容 cónɡ 愤.然 fèn 阴谋秘.计 mì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这样 如此 如是
B.如此 这样 如是
C.这样 如是 如此
D.如是 这样 如此
高二语文 第 1页(共 8页)
3. 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倘要这一次寻求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B.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就在此意义罢
C.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D.倘要这一次寻求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就在此意义罢
4. 下列文学(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鲁迅杂文集《华盖集续编》,《为了忘却的纪念》选自《南腔北调集》。
B.“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末到晋初的七位名士,其中有嵇康、阮籍、向秀等人。
C.《包身工》体裁是报告文学,作者夏衍还著有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等。
D.《荷花淀》选自小说集《白洋淀纪事》,作者孙犁还著有长篇小说《风云纪事》。
二、(4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5~6 题。
意味深长的自嘲
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语,有很多是描述各种人物的名词,其间有一个规律,贬义的要比褒义的多得
多。以《咬文嚼字》2008——2021 年评选的年度十大流行语来看,明显贬义的有柠檬精、巨婴、杠精、
土豪,略带贬义的有神兽、打工人、剁手党、网红、女汉子、吃瓜群众、高富帅、大 V,而褒义的只
有逆行者、创客、达人寥寥数个。究其原因,假恶丑比真善美更容易引发轰动效应,刻薄的发泄比真
诚的赞美更容易传播。负面词语充斥网络,然而有一股清流始终在与之对抗,那就是对贬义词语的自
嘲用法。
被贴上标签的小人物们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清醒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勇于自嘲,
善于自嘲,用戏谑的态度来面对别人的嘲讽。比如“打工人”本来含有对社会底层的蔑视,但是打工
人创造了一系列打工语录来调侃自己:“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是押韵合辙的顺口溜,
“打工可能会少活十年,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早安!打工人!”是笑中带泪的清醒问候。再如
“小镇做题家”指出身村镇,只会读书应试的贫寒子弟,但当舆论在为“小镇做题家”们鸣不平时,
他们自己已经在豆瓣网上成立了万人小组,甚至自贬为“985 废物”,把清华大学称为“五道口技校”,
北京大学称为“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嬉皮笑脸的流行梗极大消解了语词背后的恶意。
还有一些自嘲是“自投罗网”,本来不是针对自己的说法,非要往里套,然后再自我解嘲。比如
“打工人”本来是指学历低、没技术、从事体力劳动的外来务工人员,但是现在很多技术员、工程师
甚至大学老师都自认为是“打工人”,用这种自嘲来对抗工作压力,与此同时也使“打工人”带上了
“自强不息”的褒义色彩。再比如“网红”本来是指网上走红的名人,在使用中带有“哗众取宠”“轻
浮浅薄”“不择手段博取流量”的贬义特征。但在疫情期间,不少教师需要网上授课,他们就给自己
戴上了“网红”的帽子,还自称“十八线网红”,这种自嘲让大家体会到了网课教师的不易。
自嘲者还往往把一个贬义称呼用到极致,因为把自己放到最低,别人就再也没有办法贬低了。还
是以“打工人”为例,这个词语中隐含了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自嘲者就变本加厉,将它放大到“工作
996、生病 ICU”,甚至进一步自称为“社畜”,用这种低端表述来呼吁社会关注,同时也自我解压。
再如“剁手党”,本身的构词法就有夸张的因素,因过度购物到了需要“剁手”的地步,可谓匪夷所
高二语文 第 2页(共 8页)
思了。“剁手党们”还经常用“网购穷三代”“这个月只好吃土了”等说法来自嘲,话说到这个地步,
别人也没法继续指责,只好一笑了之了。
对于个人来说,自嘲其实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在面对别人责难时,缺乏自信的人总是百般辩解,
唯恐别人看低自己;而自信的人却会自我嘲讽,放低姿态把攻击消弭于无形。自嘲者能客观认识自己
的缺陷,不惜自暴其短之后,往往能奋而改变窘况,从而改变现状重新赢得别人的尊重。
对于流行语来说,自嘲的用法多了,词语的含义就愈加丰满起来,有些甚至经由自嘲用法而在新
词新语里占据了一席之地。“打工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指称对象从苦情的“外来工”变成了平
凡的“劳动者”,联想意义从没有前途、得过且过转而带上了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意味。如果缺少
自嘲用法的“添油加醋”,“打工人”这个简单的词形无法长期留存。看看近年来更多的流行语,可
以发现“吃瓜群众”“搞笑女”等也在经历这个因自嘲而复杂化的过程。
自嘲,使人生的不堪得到消解,也使词语变得意味深长。
(摘自《咬文嚼字》2022 年第 11期)
5.下列对选文中的“打工人”一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打工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勇于自嘲并且善于自嘲,用戏谑态度面对别人的嘲讽。
B.现在,“打工人”指的就是那些学历很低、没有技术、从事体力劳动的外来务工人员。
C.有一些人们用自嘲来对抗工作压力,这使“打工人”带上了“自强不息”的褒义色彩。
D.如今“打工人”的联想意义从“没有前途,得过且过”变成“积极乐观,自强不息”。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网络流行语贬义的要比褒义的多,与之对抗的只有对贬义词语的自嘲用法。
B.在舆论为“小镇做题家”鸣不平之时,他们却用自贬消除掉了语词背后的恶意。
C.需要网上授课的教师自称“十八线网红”,这让大家体会到了网课教师的不易。
D.当“剁手党们”说“这个月只好吃土了”来自嘲的时候,别人依然会继续指责。
三、(10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

李氏 山房藏书记
苏轼(宋)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
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
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
《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
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 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
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
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
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
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
也?
高二语文 第 3页(共 8页)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
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
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
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
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
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注】①李氏:指李常,字公择,南昌建昌人,曾做过齐州(今山东济南)知州。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用之则弊. 同“敝”:破旧,损坏
B.得见《六经》者盖.无几 盖:大概
C.然学者益以苟.简. 苟简:草率简略
D.藏书凡.九千余卷 凡:凡是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象犀珠玉怪珍之.物 /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B.季札聘于.上国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 / 则所.用之异也
D.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 /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9.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五谷:上古五种谷物的统称,说法不一,其中一种说法是:黍、稷、麦、豆、麻。
B.老聃:老子,姓李名耳,战国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为《道德经》。
C.“风、雅、颂”属于《诗经》六义,另外三点是作为表现手法的“赋、比、兴”。
D.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是西汉司马迁,断代史《汉书》的主要编撰者是东汉班固。
10.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B.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C.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D.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记述了李氏苦读的成就和家中藏书情况,赞扬李氏藏书赠来者的仁者之心。
B.第一段列举了两类东西,和读书做对比,既生动通俗,又凸显了书的宝贵价值。
C.作者批评前朝科举士子“束书不观,游谈无根”风气,强调认真读书的必要性。
D.“山中之人思之”是写李君深受山人尊敬,“藏书凡九千余卷”说明藏书丰富。
高二语文 第 4页(共 8页)
第Ⅱ卷
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卷共 9 小题,共 78 分。
四、(20 分)
12.翻译文中的句子。(7 分)
⑴ 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4 分)
⑵ 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3 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7 分)
李凭箜篌引
李贺(唐)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⑴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B.诗歌前两句先写弹琴人、时间、地点,三四句写琴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
C.诗人写“紫皇”,用巧妙自然的过渡手法,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
D.“老”和“瘦”这看似干枯的字眼修饰“鱼”和“龙”,使音乐形象更丰满。
⑵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分别用了什么手法?简要分析。(4 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 君子食无求饱, ① , ②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⑵ 民之从事, ③ 。 ④ ,则无败事。 (《老子》四章)
⑶ 物有本末, ⑤ , ⑥ ,则近道矣。 (《礼记·大学之道》)
高二语文 第 5页(共 8页)
五、(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

非 攻
鲁迅
“先生到楚国去?”
“是的。”墨子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造
了钩拒②,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国,
怎禁得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罢。”
他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③端进蒸熟的窝窝
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裏。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
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
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
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沿路看看情形,人口倒
很不少,然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颗大树。
看不见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虽
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
真好像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他拍着红铜的兽环,当当的敲了几下,门丁进去禀他的主人。
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什么样子的?”
“像一个乞丐。三十来岁。高个子,乌黑的脸……”
“阿呀!那一定是墨翟了!”
公输般吃了一惊,大叫起来,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阶下去。墨子和公输般,便在院子里
见了面。
“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一面让他进到堂屋去。
“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拜了两拜,沉静的说道:“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
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王说过了。”
“那么,带我见王去就是。”
公输般知道拗不过,便答应立刻引他去见王;一面到自己的房里,拿出一套衣裳和鞋子来,诚恳
的说道:“不过这要请先生换一下。因为这里是和俺家乡不同,什么都讲阔绰的。还是换一换……”
“可以可以,”墨子也诚恳的说。“我其实也并非爱穿破衣服的……只因为实在没有工夫换……”
……
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原想即刻回往鲁国的,但因为应该换还公输般借他的衣裳,就只好再到他
的寓里去。时候已是下午,主客都很觉得肚子饿,主人自然坚留他吃午饭——或者已经是夜饭,还劝
高二语文 第 6页(共 8页)
他宿一宵。
“走是总得今天就走的,”墨子说,“明年再来,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
他可是君王呀,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
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那可是我真送了你宋国了。”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
当主客谈笑之间,午餐也摆好了,有鱼,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鱼,只吃了一点肉。
公输般喝过几杯酒,更加高兴了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说,“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
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
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乡,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他说着就跳起来,跑进后房去,好像是在翻箱子。不一会,又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只木头和竹片
做成的喜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的做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
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
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
墨子说着,便取了小包裏,向主人告辞;公输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放他走。送他出了大门
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节)
【注】①《非攻》写于 1934 年 8 月,当时现实环境极为险恶,“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急剧
上升,国民党政府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②钩拒:武器,“钩”能钩住敌人后退
的船只,“拒”能挡住敌人前进的船只。③耕柱子:墨子学生。
15.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墨子既不打点衣服,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然后“头也不回的走了”,表
现了墨子的决心。
B. 公输般听到拜访是墨子的反应是:“吃惊”“大叫”“放下”工具,“跑下阶去”,可见墨子在
公输班心中的崇高地位。
C. 墨子劝了半天,作为实干家的公输般并不是不想听,但决策权在楚王,而他自己确实也希望借云
梯建功立业。
D. 墨子离开时婉拒了公输般做的木喜鹊,且说其“不及木匠的做车轮”,作者借墨子之口表达重视
实干的愿望。
高二语文 第 7页(共 8页)
16. 鲁迅《非攻》中塑造的墨子被称作“中国的脊梁”,根据选文概括墨子人物形象的特点。(4 分)
17. 本文写作手法有何特色?结合文本进行分析。(4 分)
18.文章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故事新编》,你认为这篇小说“新”在何处?(4 分)
六、(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9 题。
《包身工》充分运用和借鉴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等艺术样式的表现手法。有些评论家甚至把
《包身工》作为小说来研究。能有这样的艺术效果,得益于夏衍创作上的多元化。 ,
还是小说家、戏剧家。创作《包身工》时,他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现方法熔于一炉,交
错运用,并衔接得恰如其分。尤其是小说手法的运用。他着重描写了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人物,如芦柴
棒、小福子和不知姓名的小姑娘,通过对他们的刻画,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除了人物描写,值
得研究的还有他对写作对象生活场景还原式的描绘,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劳动为线索,串起一个个场
景,结构严谨,情节生动,画面具有冲击力,特别是某些镜头式的具体描绘,如包身工们早晨喝粥的
情景描写,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写实性。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 10 个字。
七、(40 分)
2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结合现实和自己的志趣,从本学期学过篇目的作者或者人物中任意选择一位,以“以 为师,
幸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横线处所选的人物必须是本学期学过篇目中的人物或作者;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 700 字;④语言流畅,书写清晰;⑤不要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出现真实
的学校和姓名等信息。
高二语文 第 8页(共 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