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竹郑燮
三十九中 祁珊珊
作者简介郑燮(xiè)(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学习目标1、理解“胸中之竹”“眼中之竹”“手中之竹”的含义。
2、体会本文所蕴含的哲理。一、赏——竹诗词之美景
竹 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二、感——作者之深情 第一步:读通文章
1.正字音
燮xiè 疏shū 露lù气 遂suì有画意 倏shū
2.释义,读懂
眼中之竹:观察中的竹的自然形象。
胸中之竹:酝酿中的竹的审美意象。
手中之竹:画幅上竹的艺术形象。
落笔:运笔作画 。
倏作变相:很快变形
定则:固定的法则,这里指创作规律。
3翻译,读通
意在笔先者,定则也:意念产生于下笔之前,这是创作的规律。
趣在法外者,化机也:意趣在方法之外,是自然形成的精妙境界
独画云乎哉:唯独画画是这样的吗?
第二步,读出韵律1、示范读
2、小组推荐读
3、赛读第三步,读出意旨指导语: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刚才的反复朗读,你发现本文的点睛之笔在哪里了吗?明确: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三、探——文章深层意蕴自学指导语: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说说是如何理解“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的?“意在笔先”“趣在法外”又作何解释?明确: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意思是说胸中的竹子并不是眼中看到的竹子。作者是说经过主观感受和艺术提炼,竹子的意象就和自然界中反映到脑际的竹子不一样了。
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意思是说手中画出的竹子又不是胸中的竹子了。作者是说经过娴熟的笔墨技巧将意象转化为平面的物化形态之后,和经过主观感受经过艺术提炼的竹子又不一样了。 “意”指立意,即确定主旨;“意在笔先”即创造前先确定主旨。
“趣”指意趣;“法”指方法、技巧。“趣在法外”指创造的意趣在运用的方法之外,是一种自然情感的流露。 四、议——探文章写作技法作者用简练的笔法,朴实的语言,为我们揭秘了参透玄妙的普遍法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高超的写作技法,学以致用,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夹叙夹议,层层推进。作者在文中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边叙事边点拨,且叙事、点拨皆层层推进;同时,由于事、理均在夹叙夹议中表达殆尽,故而其结语再进一层,终将意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叙事简练,语言朴实,如“晨起看竹”“遂有画意”,寥寥数字,就把看、赏、画的过程描绘出来了。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校园中的竹,并利用课下时间搜集材料,整理消化,描写一下你心中的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