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荔枝图序白居易荔枝图序白居易 直观可感鲜荔枝 垂涎欲滴几多人 枣庄市第三十九中学 马秀婷相关资料:序是一种文体,也叫做“叙”,或称为“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旨意、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内容的文章,也包括对作家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明。
写作背景:《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学习目标 1.了解荔枝的特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掌握条理清晰说明顺序及理解打 比方说明方法的好处。
3.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熟练准确地背诵全文。
过华清宫绝句 过华清宫绝句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妨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苏轼 一读(读准字音、停顿)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掌握以下字音:
帷 华 枇杷 红缯
紫绡 瓤 醴酪 停顿:
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学生自由朗读,同位对读并试着背诵wéihuā pípazēngxiāoráng lǐlào
二读(疏通课文,识记重要字词)请同学们同位结对子,根据课后注释翻译全文,并记住划线字的意思: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
同花
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批把,壳如红缯,膜
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
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
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消失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开花果实聚成的串实际情况
翻译全文:荔枝生长在巴州和峡州之间一带地方。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叶像桂树的叶,冬季还是绿色的;花像橘树的花,在春天开放;果实的颜色像丹砂那样红,夏季成熟。果实聚成簇,像葡萄,核像枇杷的核,壳像红绸,膜像紫绸,瓤肉像冰雪一样晶莹,洁白,浆液像醴那样甜,像酪那样酸。(关于荔枝的情况),大概也就如同前面所说的情形,那实际的情况比介绍的这些还要好。假如果实离开了枝体,一天颜色就变了,两天香味就变了,三天味道就变了,四五天以后,色香味就全消失了。
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郡的太守乐天,让官画工画成一幅荔枝图,并写上这篇序,这是为了告诉没有见过(荔枝)的人以及虽然见过却没有看到它三天以内的变化情况的人。识记重要字词1、通假字: 华如橘 2、一词多义:实如丹
其实过之
其实过之
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3、古今异议词:
色香味尽去矣 古义:
今义:
华同花,花朵
果实
实际情况代上面的描述
代《荔枝图序》消失,没有到三读(掌握说明方法理清说明顺序)请同学们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以抢答的形式)
1、荔枝的产地?荔枝树的形状?荔枝的树叶?荔枝的花?荔枝的果实?
明确:巴峡间 团团如帷盖 如桂 如橘 如丹
2、成串的果实如?核如?壳如?膜如?瓤肉?浆液如?
明确:葡萄 枇杷 红缯 紫绡 冰雪 醴酪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 华如橘实如丹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瓤肉莹白如冰雪探究明确:请同学们根据抢答内容,合作探究说明顺序和方法:
明确:说明顺序:由整体到局部
(逻辑顺序)由外到内
说明方法:打比方 瓤肉莹白如冰雪
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并分别举例。
视觉:叶如桂 味觉 触觉 嗅觉 浆液甘酸如醴酪
调动了多种感官,可感性大为增强谈收获:学习本文后,你明白了荔枝果实的哪些特点?
明确: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极易变质,不易保存。
作者为什么写本文?
明确: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当堂检测根据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介绍你喜欢的一种水果。(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