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22《狐假虎威》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材
目录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狐假虎威》是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文,主要讲述了一只狐狸如何狡猾地骗过老虎,不仅自己逃脱危险,还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其他动物的故事。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特别是对狐狸、老虎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读起来趣味黯然,非常适合学生进行朗读和表演。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特点,容易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本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学生朗读的欲望强,但对人物形象的揣摩能力 薄弱。因此,本课学习要注重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明白寓意。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弄清狐狸的言行。
2.通过演一演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词语的意思,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3.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情境创设法、多种方式朗读感悟法、图片演示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表演展示法。
五、说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表演挑战,揭示寓意。
1.词语抢答:出示上节课学过的生词字。
2.填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狐狸是一只( )的狐狸,老虎是一只( )的老虎。
这样的设计既能对学生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虎之威”
1.出示学习要求: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究竟是狐狸厉害还是老虎厉害,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把它圈出来。
2.指导朗读,读出老虎的威风。
3.总结学习方法:读段—圈词—品词—美读。
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学习第2~6自然段,体会“狐之猾”
1.出示学习任务:
(1)默读第2~6自然段,用“ ”划出狐狸说的话,用“ ”划出老虎说的话,想一想:应该怎么读。
(2)同桌分角色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合适,为什么?
(3)指明一组分角色朗读。
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3)指名一组分角色朗读,评一评(如果学生读得好,提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读?如果读得不足,则引导学生对“骨碌碌、”“扯着嗓子”、“老虎一愣”进行理解。第一句话扯着嗓子是想掩饰它内心的恐惧,用气势来吓唬老虎,第二句话讲老虎不敢吃的理由:我是老天爷派来管理你们百兽的……第三句话讲狐狸故作镇静:你不怕,那你就吃吧。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才能把老虎镇住、蒙住、骗住。)
(4)想象:狐狸骨碌碌转眼时心理在想些什么?(指名说)
(5)想象: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想一想这时老虎会怎么想?(指名说)
出示练习:孩子们,你们看狐狸真是一只( )的狐狸!放了狐狸是因为老虎被( )。
学习第7~9自然段,明白“谁之威”
1、出示学习任务:
(1)仔细观察课文中的第二幅插图,自己读7—9自然段。
(2)狐狸、老虎和其他野兽的表情、动作怎样?分别用“——”“~~”“===”划出来。
(3)合作交流
结合插图说说狐狸、老虎和其他野兽的表情动作怎样?在小组里读一读,演一演。
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4)小组汇报。①你划了哪些词?为什么?②演一演。
(5)评一评:你认为他们演得好不好,为什么?
通过评议理解:①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
②纳闷什么意思?(因为疑惑而发闷)野猪、小鹿、兔子为什么纳闷?它们纳闷的原因是:过去狐狸可没有这么威风呀,今天它怎么会这么神气活现起来,走起路来也跟往常不一样,摇头摆尾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③为什么它们撒腿就跑?读“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
(6)体会老虎、狐狸和野兽的不同表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练习:事实上狐狸是借着( )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这就是( )的意思。“假”的意思是( )。随机板书“假”的意思。
1、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生活中,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你觉得是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你想对这样的人说什么?我们要不要做这样的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吗?
揭示寓意,拓展升华
狐假虎威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大摇大摆
奸诈狡猾、仗势欺人
六、说板书
借
狐狸
老虎
借威风
吓百兽
疑神疑鬼
东张西望
收
感
谢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