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最可爱的人》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时间、目的和结果
2、通过抗美援朝背景和取得胜利的原因、意义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难点: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及胜利的原因、意义。
【学习过程】
一、快乐预习
(一)整体感知:根据所给的知识线索,详细阅读教材内容,作出相应的标注
1、“最可爱的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人物: 、
时间(_______年至________年)
背景(原因)(在教材上标出)
目的: _________________
2、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_________
经过:中朝人民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到“ ”附近。结果:_________年7月,美国被迫在_____________上签字,朝中人民取得战争的胜利。
(二)局部揣摩:1、阅读教材第一目,了解抗美援朝相关史实
(1)阅读教材第一段,找出美国对中国人民挑衅的史实。
(2)阅读教材第二段及毛泽东的话,分析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目的是什么?在教材上找出志愿军出兵的时间、司令员并标出。
2、阅读教材第一目,了解抗美援朝相关史实
(1)、简要介绍两人的英雄事迹
(2)、你还知道哪些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从他们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精神?
(三)我的疑惑:请将学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有疑惑的问题、发现的新问题写下来,准备与
小组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二、合作探究
1、《人民日报》主编邓拓读了军旅作家魏巍在朝鲜战场上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后,非常感动,破例将该文登载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报纸送到中南海,毛泽东读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这篇文章曾收入语文课本,你读过吗?为什么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谈谈你的感想。
2、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三、拓展提高:
1、看课本P7图《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回答:
⑴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是 ,该事件开始于 年。当时这支部队的司令员是 。
⑵请你写出当时涌现出的两个英雄人物: 、 。
2、有人认为,朝鲜战场上,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劳师袭远,后勤补给困难,所以遭到了失败,你对此有何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四、感恩达标:
3、中朝人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朝鲜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
A、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B、“联合国军”退到“三八线”附近
C、司令官麦克阿瑟被撤职回国 D、克拉克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4、美国出兵侵略朝鲜所打的旗号是( )。
A、多国部队 B、联合国军 C、美国军队 D、美英盟军
5、历史兴趣小组开设了一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人物的专题网站,收录的历史人物不应包括( )。A、彭德怀 B、黄继光 C、邱少云 D、叶挺
6、“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
A、百团大战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亚非会议成功
7.阅读下面材料,请回答: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⑴根据材料分析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⑵志愿军“打败美帝野心狼”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⑶结合学习内容谈谈:抗美援朝战争朝中军队为什么能取得胜利?(至少说出两方面)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开国大典的过程、新中国成立的伟大的历史意义、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和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学习,真正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真正含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合作谈论历史资料,并从中概括知识要点,表述历史事实的能力。
【导学过程】
1、 学生完成预习,在书上标划,有问题小组内交流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 2、地点:
3、内容:
(1) 通过了 ,起到 的作用
(2) 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 ,选举 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 决定以 为国旗,以 为代国歌,
以 为首都并改名为 ,采用 纪年。
(4) 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
4、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B、开国大典
1、时间 年 月 日
2、过程:
(1) 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2)升 奏
(3)举行 和群众游行
3、国内意义:开辟了 中国结束了
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 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 ,
成为国家的
国际意义:壮大了 、 和 的力量。鼓舞了世界 和 争取解放的斗争。
C、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 年,
2、过程:中央人民政府一面 ,一面力争
1951年4月,西藏地方政府派 率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 西藏的协议。
3、意义:西藏和平解放,标志
2、 合作探究
1、自学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标注出相关的内容,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后派代表发言。思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为什么?
2、阅读课本第3页“人民英勇纪念碑碑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各指什么时期?“三年以来”的人民解放战争中涌现出无数的革命先烈,请举出三个著名的人物。
3、介绍开国大典的知识点,分析54门礼炮和28响的特殊含义。归纳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国内和国际)。议一议,如何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
4、阅读 “西藏和平解放”的内容,介绍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重要人物和意义。
结合小字资料探究:西藏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两年左右的时间里才解放?为什么中央政府最终采取了和平方式,而不是采用武力手段来解决?
5、本课中我存在的疑问:
三、学习小结:
本科学习了三件大事,请归纳总结如下:
四、【达标检测】
1.在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被选为主席的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宋庆龄 d.张澜
2.1954年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哪个机关的职权
a.党中央 b.国务院 c.中央军委 d.全国人大
3.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
a.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b.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 d.采用公元纪年
4.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兼外交部长是
a.周恩来 b.陈毅 c.黄炎培 d.李济深
5.下列各项,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胜利
6.1951年,代表西藏地方政府到北京签定和平解放西藏协议的代表是
a.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b. 阿沛·阿旺晋美 c. 十四世达赖喇嘛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主要是指
a.国家的名称变了 b.国家独立自主了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 d.人民的生活改善了
【 布置作业】
记忆重要知识点,完成导学案第3课 《土地改革》学案
1、 学习目标
2、 预习
导言: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土地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阅读全文,做读书标记完成下列填空)
1、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然维持着 制度,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它规定废除
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的土地所有制。到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 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真正获得了解放。
3、 年,西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 土地所有制,改变为 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 制度。
3、 释疑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
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基础地位,中国的广大农民在土地改革后才真正拥有了土地。你知道土地改革对中国生产关系的变化和政治、经济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吗?
。
土地改革运动的顺利完成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着怎样的关系?
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四、检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 颁布的
A、1947年 B、1949年 C、1950年 D、1952年
2、到1952年,还未完成土地改革的是下列哪个地区
A、安徽 B、四川 C、河南 D、西藏
3、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把顺序填在后面的横线内
A、农民分到了七亿多亩土地,免除了地租
B、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C、地主、富农占有全国的绝大部分土地
D、《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E、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建设具备了重要条件
F、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五、拓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