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A与过关】(人教版)2013江苏省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历史 课堂演练+要点梳理(考点击破+真题体验):第12课时 两极格局的形成(2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冲A与过关】(人教版)2013江苏省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历史 课堂演练+要点梳理(考点击破+真题体验):第12课时 两极格局的形成(2份,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2-17 13:38:14

文档简介


第12课时 两极格局的形成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两极世界的形成
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了解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了解德国、朝鲜的分裂
了解古巴导弹危机
认识“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冷战”的原因与影响
二战后,在“冷战”局势下,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一次又一次紧张。但是美苏的势均力敌又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例1】 确立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基本框架的是(  )
A. 雅尔塔体制 B. “杜鲁门主义” C. 马歇尔计划 D. 北大西洋公约
【例2】 有人把“冷战”时期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其含义是指(  )
A. 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 “冷战”期间各国没有直接的武装冲突
C. 美苏两国关系日益缓和 D.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1.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2. 马歇尔计划本质上是要扶植和控制西欧。
3.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一、 选择题
考点: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1. 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最根本的目的在于(  )
A. 帮助欧洲各国恢复经济 B. 借此扩大美国的国际市场
C. 稳定世界资本主义秩序 D. 控制受援国,建立世界霸权
考点:了解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2. 下列关于两极格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其雏形在二战结束初期开始出现 B. 两大集团的斗争方式主要是“冷战”
C. 客观上维持了世界的相对稳定 D.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其结束的标志
3. 二战后东西方长达近半个世纪“冷战”对峙的实质是(  )
A. 两种文化传统的竞争 B.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较量
C. 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D. 两种宗教信仰的冲突
4. 下列对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是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B.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C.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冷战”转化为大规模的热战
D. 该局面的形成是美、苏两国政治、军事均势状态下的产物
考点:了解德国、朝鲜的分裂
5. 据新华社电:韩国与朝鲜于2007年12月11日开通韩国汶山站至朝鲜板门站之间的货运列车,这是韩朝56年来首次恢复日常列车运行。造成当年朝韩南北铁路大动脉中断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是(  )
A. 韩国和朝鲜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
B. 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C. 美苏“冷战”政策的结果
D. 韩国和朝鲜经济发展差距巨大
考点:了解古巴导弹危机
6. 右图展示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大国较量。下列关于此事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发生在两极格局正式确立后
B. 全面“冷战”下的局部热战
C. 苏联核力量弱势下的一次争锋
D. 美苏经过谈判结束危机
二、 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7. 二战后确立的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
8. (2011·江苏学测)有人认为,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是一把“双刃剑”,既对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又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这样的评价是符合史实的。(  )
9.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核武器……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因此,美苏在处理相互关系时,往往表现出坚忍和理性。古巴导弹危机最能反映这一国际关系的特点。(  )
三、 非选择题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紧张与缓和、动荡与和平交替变换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合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 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美]沃尔特·拉弗背《美苏冷战史话(1945~1975)》
材料三 根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02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98828亿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31.54%。
另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表的2008年年鉴显示,美国2007年军费开支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5468亿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的45%。
材料四 美国在冷战后无法建立一统天下的世界性帝国,而其存在本身又构成了其他各主要大国联合制衡的目标。
——李鑫炜《体系、变革与全球化进程》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丘吉尔……号召英、美……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国实施这一行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军事方面它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威力”受到哪些国际力量的限制?
(3) 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上述材料反映出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
【例1】 A 解析: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例2】 B 解析:考查学生对“冷战”影响的理解。“冷战”期间各国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第12课时 两极格局的形成
【考点一】 1. 1947 遏制共产主义 杜鲁门主义 “冷战” 西欧恢复经济 马歇尔计划 扶植 控制 2. 1949 北约 军事政治集团 1955 华约 3. 1949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北纬38度线 大韩民国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 1962 从古巴撤走导弹 4. 全面“冷战” 局部热战 没有发生
第12课时 两极格局的形成
【过关演练】
1. D 2. D 3. C 4. C 5. C 6. B 7. A 8. A 9. A
【冲A行动】
10. (1) 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不同。“杜鲁门主义”。北约。
(2) 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
(3) 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第12课时 两极格局的形成
考点一 两极世界的形成(必修1 P118~121)
1. 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________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以“________________”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即“________”,它的提出,标志美苏________正式开始。
为了帮助______________,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______________,本质上是要________和________西欧。
2. 了解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________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即________。它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____________。
________年苏联和波兰等国在华沙签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成华沙条约组织,即________。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3. 了解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________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德国分裂。
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____________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成立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苏联为了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始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被美国发现,美国开始武装封锁古巴,美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苏军也随之进入戒备状态,经过谈判,苏联最后____________。
4. 认识“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冷战”开始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军事包围,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不惜以武力相威胁,从而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局面。但美苏之间________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