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时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
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商帮
理解“重农抑商”
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古代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官营、民营、家庭)
官营手工业:官府统一管理;规模大,分工细,水平最高;资金雄厚;明前期一直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
民营手工业:春秋战国时兴起;明中叶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并产生雇佣劳动关系。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实行的根本原因都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例1】 2007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时期
B. 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C. 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D. 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
【例2】 话剧《立秋》艺术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
A. 徽商 B. 闽商 C. 粤商 D. 鲁商
1. 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在16世纪以前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2. 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官营手工业,但是其产品不对外流通。供民间消费的手工产品主要来自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明清时期,势力最强的商帮是徽商和晋商。
4. 宋朝以后,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不再受政府的严格监管。
5. 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传统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在封建社会前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到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越来越明显。
一、 选择题
考点: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 古代中国的各种手工业形态中,出现最早的是( )
A. 家庭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私营手工业 D. 官营手工业
2.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冶金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 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② 灌钢法 ③ 青铜器的铸造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①③② D. ③②①
考点: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
3.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主要反映了( )
A. 生活习俗改变 B. 手工业生产取得巨大进步
C. 官府鼓励经商 D. 商业活动的空间限制被打破
4. 下列哪一现象不是宋代城市发展的表现( )
A. 坊和市的界限已经被打破 B. 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C. 类似后世汇票飞钱出现 D. 市内店铺林立
5.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
A. 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 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C. 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D. 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考点: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商帮
6. (2011·江苏学测)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新安会馆。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据此可知( )
A. 清朝时期徽商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商帮 B. 徽商的形成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
C. 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 太平天国运动使徽商为躲避战乱大量移居苏州
7. 关于古代“‘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叙述错误的是( )
A. 唐朝“坊”“市”分开,“市”定时开启
B. 唐朝以前,商业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C. 宋朝“坊”“市”界限打破,但商业活动依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
D. 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曾经是不同时期的政治、商业中心
8. 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取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 )
A.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B.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C.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D.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考点:理解“重农抑商”
9.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与这一见解相吻合的是( )
A. 民贵君轻 B. 重农抑商 C. 施行仁政 D. 闭关锁国
10. “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在历史上曾经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① 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 促进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 ③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④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考点: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1. 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禁止一切海外经商活动 B. 该政策即闭关锁国政策
C. 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 D. 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特殊表现
12. (2011·江苏学测)“康熙初年,闽、浙、粤三省沿海郡县,迁民内居,筑界墙、严海禁,洋舶自此不得入。”这是因为康熙帝认为( )
① 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② 倭寇会掠夺沿海地区 ③ 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会危及统治 ④ 可防范英国猖獗的鸦片走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二、 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13. 宋代陆游在《城市醉归》和《湖山》中留有这样的诗句:“小市雨余寻酒去,野桥日落策驴归”、“城边小市聚,烟水淡秋容”。这反映出了宋代的“市”没有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
14. 明初,东南沿海倭患严重,明成祖下令实行“海禁”。( )
15.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的经济发展潮流。( )
三、 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二 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请回答:
(1) 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2) 指出材料二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及其产生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的消极影响。
(3) 根据材料三,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例1】 C 解析:商朝时中国已经有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已经形成南清北白两大系统。据此排除A、B、D三项。
【例2】 A 解析:明清时出现两大著名的商帮,徽商和晋商。
第15课时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
【考点一】 商周 西周 杜诗 灌钢法 商朝 东汉 北朝 南青北白 景德镇 西汉 波斯 花鸟画 民营手工业 花楼机
【考点二】 1. 坊 市 市令 市长 时 坊 市 草市 时间 官府 汉口 佛山 景德镇 朱仙镇 2. 长安 洛阳 开封 临安 大都 扬州 成都 扬一益二 明清 徽商 晋商
【考点三】 1. 农业 自然经济 商鞅变法 农 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前 资本主义萌芽 农业 家庭手工业 2. 资本主义萌芽 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15课时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
【过关演练】
1. D 2. B 3. D 4. C 5. D 6. A 7. C 8. D 9. B 10. C 11. A 12. B 13. B 14. B 15. A
【冲A行动】
16. (1) 主张:重农抑商。
理由: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
(2) 现象:社会消费结构呈畸形病态。根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消极影响:造成生产资本短缺,不利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3) 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的作用。
第15课时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必修2 P8~11)
1.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制瓷和纺织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 冶金业:① 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冶铜技术;______时代是我国青铜铸造的繁荣时期。
② 冶铁业:______晚期,我国已有铁器。拥有众多的发明创造,如两汉的高炉炼铁,东汉______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③ 冶钢业:两汉的炒钢技术,南北朝的____________等。中国在16世纪以前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一直领先世界。
(2) 制瓷业:______时已经烧制出原始瓷器。______烧出成熟的青瓷,______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时形成________两大制瓷系统,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 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________是著名瓷都。
(3) 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据今四五千年,我国已经养蚕并有了丝织品。______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欧;唐朝的丝织技术高,还吸收了________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的丝织品吸收了______中的写实风格;明清在苏杭等地设立织造局。明中叶以后,__________超过了官营手工业,丝织业中使用需要两三人操作的________。
考点二 古代商业的发展(必修2 P12~15)
1.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
(1) 宋朝以前① 城市中______与______严格分开(空间限制);② 官府设________或________,对市场交易严格的管理;③ 按______开市、闭市(时间限制)。
(2) 宋朝时① ______和______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② 兴起于唐朝的“______”更加普遍;③ 经营______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连;④ 交易活动不再受________的直接监管;⑤ 出现四大商业名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商帮
(1) 主要的商业城市:① 既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南方最繁荣的大都会,如________、________,以至出现“________”的说法。
(2) 著名的商帮:________时期,商业繁荣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商帮”,最著名的有______、______。
考点三 主要经济政策(必修2 P16~18)
1. 理解重农抑商政策
(1) ① 含义:强调发展__________,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② 实施的原因:农业产品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而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会加剧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的反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
(2) 实施:首倡,战国时期________,重______抑商,奖励耕织;此后统治者大多继承此政策。
(3) 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评价:① 在封建社会________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____________的出现,重农抑商的政策不仅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且强化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_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 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 基本含义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是“限制”对外贸易,不是“禁绝”)
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是该政策产生的根源。
(2) 影响:从短期来看能暂时确保国家不被外敌入侵;但从长远看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__________成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 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