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庖丁解牛——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庖丁解牛——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4 18:0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庖丁解牛—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同步课时训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踌躇满志
B.若如前为寿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羊易之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善刀而藏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劈、击
C.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散落
D.族庖月更刀 更:更替
3.下列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因击沛公于坐
B.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C.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击破沛公军
D.以乱易整 移风易俗
4.对下列各句加粗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视为止,行为迟 ②为之踌躇满志 ③合于《桑林》之舞 ④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循序渐进。从最初的解牛到多年后不再把牛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时他对牛的身体结构已完全了解。
B.庖丁善于总结规律。他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总结并掌握牛的构造这一客观规律,才做到了目中有牛又无牛,解牛也就化繁为简。
C.庖丁技术精湛。庖丁解牛时,手触、肩倚、脚踩、膝顶之处都发出响声,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解牛轻松简单,这表现出其技术的精湛。
D.庖丁追求“道”。一般人需要每月换一次刀具,而庖丁的刀具已十九年未换,这是因为他不在乎技艺高低,而注重对“道”的追求。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庖丁解牛》中,庖丁解牛三年之后达到的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
7.庖丁解牛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由此可知,庖丁解牛遵循事物的规律。
8.庖丁解牛采取谨慎的态度,遇见难以下刀的地方,就“怵然为戒,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正确的句子,使之前后连贯。(填写序号)
庖丁解牛的技术由低到高分为三个阶段,即“所见无非牛者”“未尝见全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由此,我联想到佛家的人生三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看来,庖丁解牛技术的三个阶段和佛家的人生三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比附起来,还可以一一对应。
①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②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③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尽管书法审美形态、风格多种多样,①_____。压抑、拘束的书法艺术引不起人的美感,而“自由”才能够感染人、打动人,使人快乐。而秦篆未被认为实现审美“自觉”,正是缺乏艺术的“游逸”自由理想。熟为人知的《庖丁解牛》,庖丁屠宰切肉原本极其辛苦乏味,但让他获得“为之四顾”的精神享受,获得“踌躇满志”难以言说的审美愉悦,就与其“割肉声”“莫不中音”、解牛动作②“_______”密切相关。庖丁解牛已成为超乎劳作之外的高级舞蹈,臻于无为无不为的高级创造,弥漫着通于技艺、③___________的高级自由。
11.结合课文的描写,揣摩“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是怎样一种情景。作者围绕“游刃有余”在第三段对动刀过程作了详细描写,令人相信庖丁解牛确实有“动刀甚微,诛然已解”的效果。找出这些描写文字,并用你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
12.庄子钓于濮水,连楚王派来两位大夫请他担任楚国丞相的邀请都“持竿不顾”。是什么样的“濮水之钓”具有这样的魅力?结合具体情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
要求:①要有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②至少使用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③不少于8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介词,替;介词,因为。B.代词,你;连词,如果。C.均为介词,用。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故选C。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句意: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更:更换。故选D。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个“因”,动词,顺着;第二个“因”,介词,趁机。B.第一个“封”,名词用作动词,把……作为疆界;第二个“封”,名词,疆界,边界。C.两个“为”意义、用法相同,介词,替、给。D.第一个“易”,动词,替代,取代;第二个“易”,动词,改变。故选C。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①“为”是介词,“因为”之意。句意:眼光因为它停下来,动作因为它缓慢下来。②“为”是介词,“因为”之意。句意: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③“于”是介词,引出对象。句意:合乎《桑林》舞曲的节拍。④“于”是介词,“对于”。句意:宽宽绰绰的样子,对于刀刃的运转必定有余地啊。故选A。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因为他不在乎技艺高低”错,原文说的是“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并未否定其对“技艺”的追求。故选D。
6.答案:未尝见全牛也;依乎天理
解析:
7.答案:因其固然;视为止
解析:
8.答案:行为迟;动刀甚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
9.答案:②;③;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做题时要瞻前顾后,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所见无非牛者”,即“所见是牛”,或者“看牛是牛”。这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人生境界是一致的,即所见之物就是事物本身。“未尝见全牛”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技艺已经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佛家人生第二境界关注的不再是山水的全貌,而是一石一木、一朵涟漪。“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解牛不再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技术隐去,解牛过程“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成为一种享受。“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河水,不过,人已经变了,不再囿于一石一木、一朵涟漪,而是物我合一、物我两忘。
10.答案:①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使人自由(但都有着艺术的“游逸”自由理想);②合于桑林之舞(与《桑林》舞乐的节拍相合/乃中经首之会/与《经首》>乐曲的节奏相合);③通于天理(依乎天理/充满着通于天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分析句子,前后是转折关系,关键词是“但”等转折连词,以及联系后文关键词“自由”“游逸”,不难知道出处是说虽然书法审美形态、风格多种多样,但是共同点就是使人自由或有着艺术的“游逸”自由理想,于是容易得出答案为:“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使人自由”,或“但都有着艺术的‘游逸’自由理想”。第②空,结合前面句子中的“割肉声”“莫不中音”,尤其是“解牛动作”可知出处是说解牛动作合乎舞乐的节拍,这样得出答案为:“合乎桑林之舞”,或“乃中经首之会”或“与《桑林》舞乐的节拍相合”,意思对即可。第③空,找关键词。前面提到“弥漫着通于技艺”,后面的中心词又是“高级自由”,结合句式特点,答案就是“通于天理”,或“依乎天理”,或“充满着通于天理”。
11.答案:描写“目无全牛”的文字为:“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目无全牛”描写的是这样一种情景:庖丁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描写“游刃有余”的文字为:“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辄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游刃有余”描写的是庖丁的刀在牛骨节的空隙之间自由行进的情景。描写“踌躇满志”的文字为:“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踌躇满志”描写的是庖丁把难处理之处成功处理掉之后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第三段中描写动刀过程的文字为:“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第三段描述: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重要信息以及有创意地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作答本题,需要考生通读全文,准确把握文中描写“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的语句,并且合理地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描写“目无全牛”的文字为:“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意思是: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目无全牛”描写的是这样一种情景:庖丁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描写“游刃有余”的文字为:“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辄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意思是: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游刃有余”描写的是庖丁的刀在牛骨节的空隙之间自由行进的情景。描写“踌躇满志”的文字为:“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意思是: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踌躇满志”描写的是庖丁把难处理之处成功处理掉之后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第三段中描写动刀过程的文字为:“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学生可发挥想象,在准确翻译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段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的。
12.答案:示例:宁静的濮水,缓缓地流淌在苍翠的青山之间;欲滴的青草之上,开满了似火燃烧的野花;垂翠的杨柳,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是一块绝尘之地。巍巍高山之下,粼粼水波之滨,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席地而坐,持竿垂钓。濮水在摇晃中映出了两位衣冠楚楚的风尘大夫。他们身负楚王的重托,欲以高官之位来征拜庄子,但庄子将他们冷落在一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