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导入新课
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其实双手交叉时拇指的位置就是人的一种性状,也就是区别于他人的一种特征。
二、讲授新课
1.豌豆是两性花,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一、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二、讲授新课
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
1.对母本的雌花花序进行套袋
2.待雌蕊成熟时,采集的成熟花粉,撒在的雌蕊柱头上
3.再套上纸袋。
二、讲授新课
2.豌豆有易于区分的性状;豌豆的花大,便于人工授粉。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讲授新课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F1)总是高茎的。
二、讲授新课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子一代自交,结果在子二代(F2)植株中,不仅有高茎的,还有矮茎的。
遗传有关的概念-交配类
一般是指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杂 交
自 交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对植物来说,一般是指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
遗传有关的概念-性状类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一般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显、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遗传有关的概念-交配类
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把一个亲本组成称为正交,那么仅交换性别的亲本组合就称为反交。如将高茎(♀)× 矮茎(♂)的组成定义为正交,则高茎(♂)× 矮茎(♀)的组合为反交。
正交和反交
正交
反交
二、讲授新课
杂交实验结果
子一代只表现出___________,没有表现出___________;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3 : 1
子二代出现了_____现象,并且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____。
二、讲授新课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显性遗传因子
隐性遗传因子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___ 存在;
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___;
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决定的;
遗传因子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D)
(d)
成对
一个
(如:DD、dd为纯合子 , Dd为杂合子)
受精时,雌雄配子____结合。
随机
二、讲授新课
大家能从中推断出F1都表现为高茎的原因吗?
因为显性遗传因子(D)和隐性遗传因子(d)在一起时,只表现控制豌豆高茎的遗传因子所控制的性状,可见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性状,而矮茎是隐性性状,而隐性性状是在F1表现不出来的。所以,不管是正交还是反交,F1全部表现高茎。
二、讲授新课
F1产生的雌雄配子之间的遗传行为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F1(Dd)在形成生殖细胞时,产生比值相等的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由于雌雄配子之间的结合机会均等,因此,在F2体细胞中出了三种类型的遗传因子的组合,即DD、Dd、dd,它们的比值是1∶2∶1。由于DD和Dd表现高茎,dd表现矮茎。所以F1自交得到的F2出现了性状分离,分离比是3∶1。F2个体数目越多,统计的结果越是接近3∶1的理论值。
二、讲授新课
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二、讲授新课
实验目的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实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两个小桶,分别标记甲、乙;两种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彩球各20个,一种彩球标记D,另一种彩球标记为d;记录用的纸和笔。
实验用具
二、讲授新课
实验步骤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2.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充分混合。
3.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彩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
5.按步骤3和4重复做30次以上。
4.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
二、讲授新课
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2.为什么每个小桶内的D小球和d小球数目都是10个?
3.从两个小桶内各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什么?
4.将抓取的小球放入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4重复做30次以上的原因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二、讲授新课
讨论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如果孟德尔当时只对F2种10株豌豆的性状进行统计,他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
2.你认为孟德尔的假说是否合理?
二、讲授新课
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
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预测:
测交后代的分离比应为1:1。
结果:
在得到的166株后代种,87株是高茎的,79株是矮茎的。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1:1。
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二、讲授新课
三、分离定律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不相融合;
一对相对性状的假说-演绎法分析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说
演绎推理
验证假说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1全为高茎,F1自交后代F2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约为3:1。
(1)F1全为高茎,矮茎哪里去了呢?(2)F2中矮茎又出现了,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后代的表现型比例都接近3:1?
F1测交,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预期后代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为1:1。
实验结果:后代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接近1:1。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现象
问题
演绎
验证
结论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假说
亲代遗传因子组合 后代遗传因子组合及比例 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100%的AA
100%显性性状
AA:Aa=1:1
100%显性性状
100%的Aa
100%显性性状
AA:Aa:aa=1:2:1
显:隐=3:1
Aa:aa=1:1
显:隐=1:1
100%的aa
100%隐性性状
一对相对性状的六种结合方式
三、课堂反馈
1.下列四组交配中,能验证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的一组是( )
A.DD × Dd B.DD × dd
C.Dd × Dd D.Dd × dd
D
三、课堂反馈
2.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欲知一株高茎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最简便的方法是( )
A.让它与另一株纯种高茎豌豆杂交
B.让它与另一株杂种高茎豌豆杂交
C.让它与另一株矮茎豌豆杂交
D.让它进行自花传粉
D
遗传学的解题步骤:
步骤一:写出该题的相对性状
步骤二:判断显隐性关系
步骤三:写出亲子代的遗传图解
步骤四:依据概率的运算法则解题
三、课堂反馈
3.现有一对性状表现正常的夫妇,已知男方父亲患白化病,女方父母正常,但其弟也患白化病。那么,这对夫妇生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 )
A.1/4 B.1/6
C.1/8 D.1/12
B
A
4、(2010全国卷二)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
A、1:1 B、1:2 C、2:1 D、3:1
1/3 AA的配子:
1/3A
2/3 Aa的配子:
1/3A
1/3a
1/3a
2/3A
1/3a
2/3A
4/9AA
2/9Aa
2/9Aa
1/9aa
汉水丑生侯伟作品
四、课堂小结
四、课堂小结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