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A与过关】(人教版)2013江苏省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历史 课堂演练+要点梳理(考点击破+真题体验):第27课时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2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冲A与过关】(人教版)2013江苏省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历史 课堂演练+要点梳理(考点击破+真题体验):第27课时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2份,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2-17 14:28:50

文档简介

(必修3))
第27课时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汉代儒学
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学”和太学
一、 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1. 代表人物
(1) 道家:老子、庄子;(2)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3) 墨家:墨子;(4) 法家:韩非子。
2. 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1) 孔子:① 教育上:有教无类;② 思想核心是“仁”,就是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 为政以德。
(2) 孟子:① 仁政;② 民贵君轻;③ 性本善。
(3) 荀子:① 施政用“王道”和“仁义”,以德服人;② 君舟民水论;③ 性恶论。
孟子、荀子等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二、 了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 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道德标准。
(2) 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方面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另一方面兴办太学,让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五经”。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在全国各郡兴办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这样,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例1】 某中学历史探索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 甲—儒 乙—墨 丙—法 丁—道 B. 甲—道 乙—儒 丙—墨 丁—法
C. 甲—墨 乙—儒 丙—道 丁—法 D. 甲—道 乙—墨 丙—法 丁—儒
【例2】 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爱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B.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君权神授”
1. 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
2.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
一、 选择题
考点: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1. 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思想流派是(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2.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治理社会方案的主张是(  )
A. 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 B. 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
C. 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 D. 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
3. (2012·南京模拟)下列漫画表达的思想主张类似于诸子百家中的(  )
A. 墨家 B. 法家 C. 儒家 D. 道家
考点: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学”和太学
4. 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
① 《诗》 ② 《书》 ③ 《墨子》 ④ 《春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5.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 荀子、董仲舒 B. 荀子、孟子
C. 商鞅、孟子 D. 韩非子、董仲舒
二、 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6.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西汉初年实行的“无为而治”最初源于老子的主张。(  )
7. 孟子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认为人天性是善良的,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
8. (2012·宿迁模拟)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实行“仁政”。(  )
三、 非选择题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百姓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请回答:
(1) 材料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 从材料二中看出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怎样的发挥?
【例1】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几大流派思想家的主张。属于识记性内容,故易选出答案,道法自然,儒家强调尊卑等级,墨家提倡节俭。
【例2】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董仲舒的思想。根据材料,天人之间存在特定的联系,也就是天人感应思想。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第27课时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考点一】 1. 道 清静无为 无为而治 相对 仁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德 苛政 礼乐制度 克己复礼 仁政 性本善 仁义 王道 人之性恶 兼爱 非攻 尚贤 法 法治理论 2.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董仲舒 儒学
第27课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过关演练】
1. D 2. C 3. D 4. C 5. D 6. A 7. A 8. B
【冲A行动】
9. (1) 为政以德。
(2) 君权神授,实行大一统。

必修3
第27课时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必修3 P4~11)
1. 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道家】老子:春秋晚期,是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______。提倡____________,知足寡欲;提出__________的政治主张;认为事物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庄子:战国时期,把世间万物都看做是______的。
【儒家】孔子:春秋晚期,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_____。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统治者要以______治民,反对______和任意刑杀;希望恢复西周的__________,主张“__________”。
孟子:战国中期,他主张实行______;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主张“________”。
荀子:战国末期,他主张统治者施政用“______”和“______”,以德服人;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提出“________”,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
【墨家】墨子:战国初期,他主张“________”,宣扬“________”,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治国主张是“________”,反对任人唯亲。
【法家】 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他主张君主以______治国,提出了系统的________。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2. 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
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加强君权,他宣扬“_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还提出了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太学: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________的建议兴办的。它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大大提高了________的地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