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力的作用效果(详细解析+考点分析+名师点评)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力的作用效果(详细解析+考点分析+名师点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02-18 09:16:48

文档简介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1*cnjy*com
1、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对以下与之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

B、路面结冰需要交通管制是因为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
C、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

D、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力的作用效果;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根据题目所给的具体现象,进行分析.
(2)路面结冰,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变小,所以不利于汽车的启动和紧急刹车;应设法化冰,方便车辆行驶.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据此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解:A、雾凇都是固态,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不是凝固现象,则该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B、路面结冰,造成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不利于汽车的启动和紧急刹车,需要交通管制;则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为了使坚硬的冰熔化,在冰面上撒盐,使冰中掺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则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形状发生了变化,正是力作用的效果;则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C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注意掌握摩擦力与熔点的影响因素,熔点跟杂质、种类、压强有关.
2、08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对以下与之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a)中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
B、图(b)中路面结冰需要交通管制是因为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
C、图(c)中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
D、图(d)中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熔点和凝固点;力的作用效果;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应用题;错解分析题。
分析:(1)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根据题目所给的具体现象,进行分析.
(2)路面结冰,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变小,所以不利于汽车的启动和紧急刹车;应设法化冰,方便车辆行驶.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据此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解:A、雾凇都是固态,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不是凝固现象,则该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B、路面结冰,造成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不利于汽车的启动和紧急刹车,需要交通管制;则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为了使坚硬的冰熔化,在冰面上撒盐,使冰中参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则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形状发生了变化,正是力作用的效果;则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注意掌握摩擦力与熔点的影响因素,熔点跟杂质、种类、压强有关.
3、赛车比赛是人们喜欢观看的运动项目,在比赛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以赛车为参照物,车内赛车手是静止的
B、赛车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
C、加速或转弯时,力改变了赛车的运动状态
D、赛车车身很低,轮子相距较远,在快速行驶时不易翻倒
4、如图所示,静止的传送带上有一木块正在匀速下滑,当传送带突然向下开动时,木块滑到底部所需时间t与传送带始终静止不动所需时间t0相比可能正确的是(  )
A、t=t0 B、t=t0
C、t=t0 D、t=2t0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的方向。
专题:推理法。
分析:为了简便,设传送带速度为V1、木块下滑速度V2,分三种情况分析解答:
①当V1>V2时,木块相对于传送带是向上运动,摩擦力方向向下,再加上重力作用,木块将加速下滑;
②当V1=V2时,木块相对于传送带静止,不受摩擦力,在重力作用下,加速下滑;
③当V1<V2时,木块相对于传送带向下运动,摩擦力方向向上,这种情况和传送带不转动时是一样的.
解答:解:若传送带静止不动所需时间t0,t0=,设传送带速度为V1、木块下滑速度V2.
①当V1>V2时,木块相对于传送带是向上运动,摩擦力方向向下,再加上重力作用,木块将加速下滑;
∵此时木块下滑速度大于V2,
∴所用时间小于t0;
②当V1=V2时,木块相对于传送带静止,不受摩擦力,在重力的作用下,加速下滑;
∵此时木块下滑速度大于V2,
∴所用时间小于t0;
③V1<V2时,木块相对于传送带向下运动,摩擦力方向向上,这种情况和传送带不转动时是一样的,
∵此时木块下滑速度为V2,
∴所用时间为t0.
由此可见,当传送带突然向下开动时,所用时间小于或等于t0.
故选AB.
点评:本题涉及到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再利用速度公式分析.
5、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cnjy*com
A、只要力的大小相同,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 B、方向相同的两个力都是20N,它们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分别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某一点的两个力大小都为30N,这两个力作用效果相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考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应用题。
分析: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效果.
解答:解:A、力的大小相同,如果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也不同.不合题意.
B、方向相同的两个力都是20N,如果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也不同.不合题意.
C、分别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某一点的两个力大小都为30N,如果力的方向不同,这两个力作用效果也不相同.不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要知道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效果.
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没有物体,也可能会有力作用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没有力的作用
C、在发生力的作用时,必定可找到此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D、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考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分析:力就是作用,力现象中的物体间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力的作用;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力有两个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和力能改变物体形状.
解答: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不合题意.
B、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去吸引铁钉.不合题意.
C、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符合题意.
D、从静止变为运动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力还能改变物体形状.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综合了解和掌握,要学会分析和运用.
7、下图四个选项中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A、.用力将拉力器拉长
B、. 飞来的网球使网球拍的网变形
C、.运动员将弓拉弯
D、运动员用头将飞来的足球顶飞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应用题。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A、拉力器在力的作用下变长,其形状发生了变化,与题意不符;
B、网球拍受到网球的撞击力而发生形变,与题意不符;
C、弓在运动员拉力作用下被拉弯,是其形状发生变化,与题意不符;
D、飞来的足球碰到运动员的头,在力的作用下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与题意相符.
故选D.
点评:该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解题的关键是先判断物体是发生了形变还是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其中运动状态包括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的大小.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落地前与地球没有接触,所以它们之间没有作用力
B、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的提示语,是为了避免前车挡住后车视线,这与惯性无关
C、用头将飞来的足球顶入球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在粗糙的地面上滚动的足球慢慢停下来,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
专题:应用题。
分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两物体不一定直接接触.
提示语是为了提醒后面的驾驶人员注意.
足球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地面阻力的作用是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A、苹果在落地前受到地球对它的重力作用,苹果与地球间有相互作用,故A错误.
B、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的提示语,目的是提醒后面的驾驶员,保持车距以免发生碰撞,不是为了避免前车挡住后车视线,故B错误.
C、用头将飞来的足球顶入球门,力使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在粗糙的地面上滚动的足球慢慢停下来,说明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并不能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发生相互作用的两物体间不一定直接接触,如:有重力作用的两物体、磁体间的相互作用…
9、打篮球是大家喜爱的体育运动.向空中斜抛出去的篮球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篮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平衡力作用
B、篮球落向地面是由于篮球具有惯性
C、篮球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
D、篮球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重力。
分析:本题考查力和运动的相关基础知识.物理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受的是平衡力,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的变化都是运动状态变化,一定受到不平衡力,受到单独一个力也是不平衡力,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依据这样的理解判断此题.
解答:解:A、篮球上升时,不受抛力,也不受阻力,只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所以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由于篮球只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所以最终落向地面,这不是惯性,故B错误;
C、篮球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离手后继续运动就是具有惯性的结果,故C错误;
D、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都是运动状态的改变,重力使篮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好这些知识点: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受平衡力的结果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0、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压缩了的弹簧旁,释放弹簧,木块沿着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离开弹簧后,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了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在离开弹簧后的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不变
B、弹簧对木块的弹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C、木块所受摩擦力不会改变木块的运动状态
D、木块最终停止运动是因为失去了弹力的作用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摩擦力的大小。
专题:学科综合题。
分析:A、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属于滑动摩擦力,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通过分析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否变化、怎样变化,来分析摩擦力的变化;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弹簧对木块施加的力改变了木块的运动状态;
C、木块离开弹簧后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就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的缘故,摩擦改变了木块的运动装态;
D、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的缘故.
解答:解:A、木块离开弹簧后,木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有变,摩擦力就是不变的;
B、木块本来是静止的,就是因为受到了弹簧施加的弹力,所以由静止变为运动;
C、木块离开弹簧后还能继续运动一段距离,但运动的越来越慢就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的缘故,摩擦阻力改变了木块的运动状态;
D、木块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的缘故.
故选A、B.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摩擦力的大小、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一道学科综合题.
11、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A、火箭起飞

B、顶足球
C、汽车匀速直线运动

D、小钢球的曲线运动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应用题。
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用速度来描述,当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时,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解答:解:A、火箭起飞速度大小变了,运动状态变了,故A错误.
B、顶足球,足球的速度大小与方向都发生了变化,足球的运动状态变了,故B错误.
C、汽车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与方向都没有发生变化,运动状态不变,故C正确.
D、小钢球的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运动状态变了,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明确运动状态的改变,不仅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还包括运动方向的改变,这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2、如图是2009年6月30日,醉酒超速驾车造成5死4伤的事故车辆,事故后严重变形.汽车变形说明(  )
A、汽车受重力的作用 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C、汽车没有受到摩擦力作用 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重力的方向;摩擦力的大小。
专题:学科综合题。
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不会发生水平方向的碰撞事故.
(3)只要两个物体之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运动趋势时,存在摩擦力.
(4)维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需要的是物体的惯性.
解答:解:A、汽车受到的重力是竖直向下的,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是水平方向的.不符合题意.
B、汽车发生碰撞时,碰撞的两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力改变了汽车的形状,所以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符合题意.
C、汽车地面上运动时和地面之间存在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D、维持物体的运动的是物体的惯性,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力.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1)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2)掌握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掌握摩擦力发生的条件.
(4)掌握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3、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方向有关
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与受力面积有关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分析:力的三要素分别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三要素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需要根据题目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解:推课桌下部和上部,是力的作用点不同,使课桌发生了不同的运动情况.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选C.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理解力的三要素会对力的作用效果产生影响.
14、下列四个事例中,其中与另外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人对拉力器的作用力可使弹簧伸长
B、杆对台球的作用力可使台球由静止开始运动
C、守门员对足球的作用力可使运动的足球静止
D、拦网队员对排球的作用力可使排球改变运动方向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比较思想。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解答:解:A、拉力器在人的作用力下弹簧伸长,即弹簧发生了形变;
B、杆对台球的作用力,使台球由静止开始运动,是台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C、足球在守门员的作用力下,使运动的足球静止下来,是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
D、拦网队员对排球的作用力,使排球改变运动方向,即是改变排球的运动状态;
由此可知,A中拉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
故选A.
点评:这类题目可以从力的作用效果角度分析,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据此分析事例,找出答案.
15、下列事例中,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是(  )
A、紧急刹车 B、骑自行车加速前进
C、做直线运动的足球,碰到球员后,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D、两手用力扳竹条,使其弯曲
16、如图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 B、
C、 D、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推理法。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据此分析各图,找出答案.
解答:解:A、拉力使弓发生了形变;
B、压力使地面发生了形变;
C、斧头对木柴的力改变了木柴的形状;
D、竖直向下的重力使小球下落速度越来越大,改变了小球的运动状态.
由此可知,D中重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
故选D.
点评:这类题目可以从力的作用效果角度分析,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7、如图所示,将物块紧靠着被压缩的弹簧,然后释放弹簧,物块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离开弹簧后,物块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失去弹簧的弹力作用
B、物体所受摩擦力不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是因为弹簧对物体的弹力大于摩擦力
D、物体所受摩擦力使物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分析: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水平方向上运动的物块受到弹簧对它水平向右的弹力和地面对它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比较弹力和摩擦力的大小判断物块的运动情况.
解答:解:A、错误,物体离开弹簧后,只受摩擦力的作用,物块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受到地面对它水平向左摩擦力的作用;
B、错误,摩擦力能改变物块的运动状态,使运动的物块逐渐静止下来;
C、正确,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当弹簧对物体的弹力大于摩擦力时,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
D、错误,物体所受的水平向右的弹力使物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8、如图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力,以相同的方式作用于塑料尺的同一点,塑料尺弯曲的程度不同.此现象表明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  )
A、作用点 B、方向
C、作用时间 D、大小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分析: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是力的三要素,所以要知道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会分析本题塑料尺弯曲程度不同的原因.
解答:解:用大小不同的力,以相同的方式作用于塑料尺的同点,塑料尺弯曲的程度不同,说明是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故选D.
点评: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直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除本题外,用同样大小不同方向的力击排球,排球的飞行方向不同,这是力的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同样大小的力同方向在不同位置开门,效果会不同,这是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遇到生活中的实例要会分析.
19、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 D、用力把铅球推出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定性思想。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解答:解: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所以选项A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速度在减小,所以选项B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苹果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所以选项C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用力把铅球推出,铅球在重力作用下,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在发生改变,所以选项D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这两个作用效果有明显的不同,比较容易辨别.
20、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抛出后的小球由于(  )
A、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C、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惯性;重力。
专题:定性思想。
分析:(1)抛出的物体不再受到手的推力的作用,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
(3)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变化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
解答:解:小球出手之前,和手一起运动,抛出的小球,不再受到手的推力,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小球出手前后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改变了小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运动状态不断发生改变.
故选C.
点评:(1)掌握抛出的物体不再受到手的作用,这个问题学生容易错误理解成还在受到手的作用.
(2)掌握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3)掌握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4)掌握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保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2008年初,南方发生雪灾,以下是雪灾中的三个场景.图甲中的冰柱是由于雨水 凝固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弯曲的电线说明力能使物体 发生形变 ;图乙是人们正在向冰雪的路面抛撒沙子的情景,这样做的目的是 增大摩擦 ;图丙中汽车套紧急刹车后,仍会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这是由于汽车具有 惯性 .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凝固是由液态变固态形成的.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3)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解答:解:(1)冰柱是水由液态变固态凝固形成.
(2)弯曲的电线发生了形变是由于受重力的作用,因此弯曲的电线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3)向冰雪的路面抛撒沙子,可以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4)汽车紧急刹车后,由于惯性汽车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滑行一段距离才停下来.
故答案为:凝固;发生形变;增大摩擦;惯性.
点评:此题考查物理几种现象,通过物理现象来分析才能作答.
22、物理老师在课堂上用瓶壁较薄的空矿泉水瓶做了如下演示:首先旋紧瓶盖,接着两手分别握住瓶的上、下部分,使劲拧瓶的下部,使其严重变形压缩瓶内空气,然后迅速旋开瓶盖,可看到瓶盖飞出数米远,瓶口和瓶内有“白雾”产生.请你从以上情景中找出一个物理现象并指出与该物理现象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物理现象: (1)瓶口和瓶内有淡淡的“白雾”
(2)旋紧瓶盖(或“旋开瓶盖”)
(3)瓶盖飞出数米远
(4)手握住矿泉水瓶
(5)压缩瓶内空气
(6)瓶盖冲出
(7)使劲拧矿泉水瓶下部,使其发生严重形变 .
物理知识: (1)液化
(2)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3)惯性(或机械运动)
(4)摩擦力(或“弹力”)
(5)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或“对物体做功”)
(6)气体对外做功(或“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7)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弹力。
专题:学科综合题;答案开放型。
分析:可分别从力学、热学等方面来分析.找准关键的词,如:“拧”、“白雾”、“飞出”、“变形”等.
解答:答:产生的物理现象有:
(1)瓶口和瓶内有淡淡的“白雾”
(2)旋紧瓶盖(或“旋开瓶盖”)
(3)瓶盖飞出数米远
(4)手握住矿泉水瓶
(5)压缩瓶内空气
(6)瓶盖冲出
(7)使劲拧矿泉水瓶下部,使其发生严重形变.
对应的物理知识有:
(1)液化
(2)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3)惯性(或机械运动)
(4)摩擦力(或“弹力”)
(5)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或“对物体做功”)
(6)气体对外做功(或“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7)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点评:这是一道情景题,考查的是我们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这是中考的一种新题型.
23、(1)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以不同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如图所示(a)(b)(c)(d)的形变,如果力的大小是F1=F3=F4>F2,那么,观察薄钢条发生的形变: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 (a)(b) 两图;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 (a)(c) 两图.
(2)小明买了一瓶怡宝牌饮用纯净水.他发现瓶盖上刻有一道道竖直的条纹,其目的是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当他用双手挤压瓶身,看到瓶子会变形,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说明力使瓶子发生了 塑性 (选填“弹性”或“塑性”)形变.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力的作用效果;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控制变量法。
分析:(1)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同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摩擦力的大小和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物体受力后发生形变,撤销力以后,能恢复原状的物体具有弹性,不能恢复原状的物体具有塑性.
解答:解:(1)力的大小、力的方向相同时,力的作用点不同,(a)(d)偏转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力的大小、力的作用点相同时,力的方向不同,(a)(c)偏转的方向不同,也就是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相同时,力的大小不同(a)(b)偏转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有竖纹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增大摩擦力.
(3)瓶子变形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是物体具有塑性.
故答案为:(1)(a)(b);(a)(c).
(2)增大;塑性.
点评:一个现象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作用时,一定采用控制变量法,一定要注意保证其它因素是相同的.
24、温哥华冬奥会3000m速滑决赛中,我国选手周洋一马当先,率先冲过终点,勇夺金牌,比赛中,以看台上的观众为参照物,周洋是 运动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到达终点后,周洋继续滑行了一段距离,是因为她具有 惯性 的缘故;周洋最终停了下来,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点评:此题考查的都是初中物理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但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
25、小明同学缓慢骑自行车上学,小华同学想坐在自行车后面,于是小华跟着自行车跑几步,这时小华相对自行车 静止 (填“静止”或“运动”),坐上瞬间,自行车会向另一侧倾斜,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填“运动状态”或“形状”),小华下车时,为了安全,应该面向车 前 (填“前”或“后”)跑一段,以免因 惯性 而摔倒.
小明家距学校2km,如果他正常骑车的速度为4.6 m/s,为了不迟到他应提前 8 (保留整数)分钟从家出发.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力的作用效果;惯性。
分析:将小华上车到下车的实际过程与对应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分析,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小明提前出发的时间就是小明通过从家到学校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由此来突破此题.
解答:解:当小华要上车,而跟着自行车跑时,小华与自行车的速度是相同的,两者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此时的小华相对于自行车是静止的.
坐上的瞬间,小华给自行车一个力,自行车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向另一侧倾斜,体现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下车时,人的脚与地面接触后不再运动,而人的上部分身体由于惯性仍要向前运动,所以,为了防止跌倒,人应向前跑一段.
由题意知:S=2Km=2000m、V=4.6m/s,利用公式t=即可求出小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大约为434.8s,为了不迟到,换算成分钟时,只能进位,不能甩尾,故为8分钟而不是7分钟.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状态;前;惯性;8
点评:在最后一问中,将时间由秒转化为分钟时,为什么要进位而不是甩尾是此题中较难理解的一个知识点.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6、木匠用锯子锯木头.锯条与 木头 相比,具有较大的 硬度 (选填“硬度”、“弹性”或“密度”);铁匠用铁锤加工铁块前,先将铁块放进火炉中烧红,是为了 升高铁块的温度从而改变铁快的延展性 ,烧红的铁块能锻造成各种形状,说明力 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
27、你想将一个瓶子弄破,可采用哪几种方式?为什么?
考点:物理常识;物质的物理特征;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方法开放型。
分析:根据不同的物理原理确定弄破瓶子的方法.
解答:解:根据不同原理分析弄破瓶子的方法如下:
1、让瓶子直接撞击坚硬的水泥地面(石块,墙壁等均可)弄破瓶子,这是力的作用改变了瓶子的形状.
2、下把瓶子加热到较高的温度,然后把瓶子猛地放入凉水中,瓶子破碎,这是利用瓶子的热涨冷缩使瓶子破碎.
3、把瓶子放在高温炉中,使瓶子熔化,弄破瓶子,这是物态变化过程.

点评:这是一道开放题,根据不同的物理原理可以有多种弄破瓶子的方法.
28、正在建设中的西安地铁二号线全长26.4km,设计最高速度80km/h,平均速度35km/h.若列车以平均速度运行全程,所需要时间为 45分 .列车在进出站过程中,其运动状态 发生 (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
考点:速度的计算;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应用题。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可知列车运行全程所需要的时间,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和方向的改变.
解答:解:v=,
0.75h=45分,车在进出站过程中,速度和方向都会改变,故其状态改变.
故答案为:45分;发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计算的能力和对运动状态改变的理解.
29、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 2 、 4 、 5 、 10 .(只填序号)
正 方
反 方


1.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2.两个物体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3.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4.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5.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6.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7.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
8.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9.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必须发生在物体之间,它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故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观点正确.
(3)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必须发生在物体之间,这要求力的发生至少有两个物体,所以力的产生并不是总涉及两个物体,经常是在两个以上的物体间产生,一个物体是绝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故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和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这两种观点错误.
(4)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是力作用的结果,物体运动状态的维持不是靠力,而是由于物体的惯性.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观点正确.
故答案:2、4、5、10.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对力概念做到正确的理解力的概念特点,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是两种不同的物理意义,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指运动快慢或运动方向的改变,物体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改变,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是指物体的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都不改变.
30、小华同学在观察大气压随高度变化时,取一个瓶子,装满带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如图所示,然后拿它从楼下到楼上,观察到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她得出结论:大气压强不随高度变化而变化.
(1)你认为小华的实验方法和结论正确吗?请回答并说明理由.
(2)请你再写出一个可以利用小华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的实验,并写出操作过程和能够观察到的现象.
力的作用效果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对以下与之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

B、路面结冰需要交通管制是因为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
C、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

D、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08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对以下与之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图(a)中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
B、图(b)中路面结冰需要交通管制是因为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
C、图(c)中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
D、图(d)中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3、赛车比赛是人们喜欢观看的运动项目,在比赛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以赛车为参照物,车内赛车手是静止的
B、赛车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
C、加速或转弯时,力改变了赛车的运动状态
D、赛车车身很低,轮子相距较远,在快速行驶时不易翻倒
4、如图所示,静止的传送带上有一木块正在匀速下滑,当传送带突然向下开动时,木块滑到底部所需时间t与传送带始终静止不动所需时间t0相比可能正确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t=t0 B、t=t0
C、t=t0 D、t=2t0
5、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力的大小相同,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
B、方向相同的两个力都是20N,它们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分别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某一点的两个力大小都为30N,这两个力作用效果相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没有物体,也可能会有力作用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没有力的作用
C、在发生力的作用时,必定可找到此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D、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7、下图四个选项中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A、. 用力将拉力器拉长
B、. 飞来的网球使网球拍的网变形
C、.运动员将弓拉弯
D、运动员用头将飞来的足球顶飞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落地前与地球没有接触,所以它们之间没有作用力
B、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的提示语,是为了避免前车挡住后车视线,这与惯性无关
C、用头将飞来的足球顶入球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在粗糙的地面上滚动的足球慢慢停下来,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9、打篮球是大家喜爱的体育运动.向空中斜抛出去的篮球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考虑空气
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篮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平衡力作用
B、篮球落向地面是由于篮球具有惯性
C、篮球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
D、篮球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0、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压缩了的弹簧旁,释放弹簧,木块沿着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离开弹簧后,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了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在离开弹簧后的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不变
B、弹簧对木块的弹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C、木块所受摩擦力不会改变木块的运动状态
D、木块最终停止运动是因为失去了弹力的作用
11、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A、火箭起飞

B、顶足球
C、汽车匀速直线运动

D、小钢球的曲线运动
12、如图是2009年6月30日,醉酒超速驾车造成5死4伤的事故车辆,事故后严重变形.汽车变形说明(  )21世纪教育网
A、汽车受重力的作用 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C、汽车没有受到摩擦力作用 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3、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方向有关
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与受力面积有关
14、下列四个事例中,其中与另外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人对拉力器的作用力可使弹簧伸长
B、杆对台球的作用力可使台球由静止开始运动
C、守门员对足球的作用力可使运动的足球静止
D、拦网队员对排球的作用力可使排球改变运动方向
15、下列事例中,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是(  )
A、紧急刹车
B、骑自行车加速前进
C、做直线运动的足球,碰到球员后,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D、两手用力扳竹条,使其弯曲
16、如图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 B、
C、 D、
17、如图所示,将物块紧靠着被压缩的弹簧,然后释放弹簧,物块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离开弹簧后,物块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失去弹簧的弹力作用
B、物体所受摩擦力不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是因为弹簧对物体的弹力大于摩擦力
D、物体所受摩擦力使物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18、如图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力,以相同的方式作用于塑料尺的同一点,塑料尺弯曲的程度不同.此现象表明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  )21世纪教育网
A、作用点 B、方向
C、作用时间 D、大小
19、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 D、用力把铅球推出
20、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抛出后的小球由于(  )
A、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C、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2008年初,南方发生雪灾,以下是雪灾中的三个场景.图甲中的冰柱是由于雨水 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弯曲的电线说明力能使物体 _________ ;图乙是人们正在向冰雪的路面抛撒沙子的情景,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 ;图丙中汽车套紧急刹车后,仍会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这是由于汽车具有 _________ .
22、物理老师在课堂上用瓶壁较薄的空矿泉水瓶做了如下演示:首先旋紧瓶盖,接着两手分别握住瓶的上、下部分,使劲拧瓶的下部,使其严重变形压缩瓶内空气,然后迅速旋开瓶盖,可看到瓶盖飞出数米远,瓶口和瓶内有“白雾”产生.请你从以上情景中找出一个物理现象并指出与该物理现象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物理现象: _________ .
物理知识: _________ .
23、(1)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以不同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如图所示(a)(b)(c)(d)的形变,如果力的大小是F1=F3=F4>F2,那么,观察薄钢条发生的形变: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 _________ 两图;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 _________ 两图.
(2)小明买了一瓶怡宝牌饮用纯净水.他发现瓶盖上刻有一道道竖直的条纹,其目的是
 _________ (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当他用双手挤压瓶身,看到瓶子会变形,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说明力使瓶子发生了 _________ (选填“弹性”或“塑性”)形变.
24、温哥华冬奥会3000m速滑决赛中,我国选手周洋一马当先,率先冲过终点,勇夺金牌,比赛中,以看台上的观众为参照物,周洋是 _________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到达终点后,周洋继续滑行了一段距离,是因为她具有 _________ 的缘故;周洋最终停了下来,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 .
25、小明同学缓慢骑自行车上学,小华同学想坐在自行车后面,于是小华跟着自行车跑几步,这时小华相对自行车 _________ (填“静止”或“运动”),坐上瞬间,自行车会向另一侧倾斜,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 (填“运动状态”或“形状”),小华下车时,为了安全,应该面向车 _________ (填“前”或“后”)跑一段,以免因 _________ 而摔倒.
小明家距学校2km,如果他正常骑车的速度为4.6 m/s,为了不迟到他应提前 _________ (保留整数)分钟从家出发.
三、解答题(共5小题)21*cnjy*com
26、木匠用锯子锯木头.锯条与 _________ 相比,具有较大的 _________ (选填“硬度”、“弹性”或“密度”);铁匠用铁锤加工铁块前,先将铁块放进火炉中烧红,是为了 _________ ,烧红的铁块能锻造成各种形状,说明力 _________ .
27、你想将一个瓶子弄破,可采用哪几种方式?为什么?
28、正在建设中的西安地铁二号线全长26.4km,设计最高速度80km/h,平均速度35km/h.若列车以平均速度运行全程,所需要时间为 _________ .列车在进出站过程中,其运动状态 _________ (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
29、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只填序号)
正 方
反 方


1.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2.两个物体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3.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4.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5.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6.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7.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
8.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9.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0、小华同学在观察大气压随高度变化时,取一个瓶子,装满带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如图所示,然后拿它从楼下到楼上,观察到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她得出结论:大气压强不随高度变化而变化.
(1)你认为小华的实验方法和结论正确吗?请回答并说明理由.
(2)请你再写出一个可以利用小华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的实验,并写出操作过程和能够观察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