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第三单元练习卷
一.试题(共10小题)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波光粼粼 名洋中外 B.无忧无虑 杯弓蛇影
C.和睦相处 念念不忘
2.下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汴梁(biàn) 选择(zé) 小摊(tān)
B.官吏(lí) 风貌(mào) 毛驴(lú)
C.摊贩(bàn) 栏杆(lān) 尺寸(cùn)
3.用“改”字组词,填入下面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 )。
错误 环境
品种 技术
A.改正 改善 改良 改进
B.改进 改善 改变 改造
C.改造 改进 改正 改良
D.改进 改变 改善 改造
4.选出加点词语的正确解释。
迟日江山丽( )
A.太阳出来晚 B.春日 C.白天来得晚
5.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考古学家发现,西汉时代前的两千多年,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B.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C.考古学家发现,西汉时代后的两千多年,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6.对下面语段意思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敦煌壁画每一幅都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在万紫千红的鲜花丛中,有些描绘的是古代劳动人民打猎、捕鱼、耕田、收割的情景,有些描绘的是人们奏乐、舞蹈、表演杂技的场面,还有许多讲述的是宗教故事。
A.敦煌壁画规模巨大。 B.敦煌壁画色彩鲜艳。
C.敦煌壁画内容丰富。 D.敦煌壁画形式多样。
7.关于中华传统节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B.端午节要吃月饼、赛龙舟,并在家门口挂上艾草。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句中的传统节日是重阳节。
D.春节也叫“过年”,贴对联、吃年饭、拜年、剪窗花等都是春节的习俗。
8.【节日论坛】现在,许多人对西方节日很感兴趣,圣诞节、情人节等掀起一波波热潮。相反,中华传统节日却备受冷遇。面对这种情况,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节日呢?
9.课内阅读。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描写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
(2)诗中“ ”是环境描写。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何处:
遥:
(4)请你猜测一下“行人欲断魂”的原因。
(5)请用自己的话写出古诗的前两句所描绘的画面。
10.阅读课内《纸的发明》选段,完成练习。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1)“欧”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再查音节 。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传承:
(3)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4)结合选文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第三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波光粼粼 名洋中外 B.无忧无虑 杯弓蛇影
C.和睦相处 念念不忘
【解答】A.有误,名扬中外:很有名气,名字传遍了世界。故“名洋中外”的“洋”错误。
B、C正确。
故选:A。
【点评】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2.下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汴梁(biàn) 选择(zé) 小摊(tān)
B.官吏(lí) 风貌(mào) 毛驴(lú)
C.摊贩(bàn) 栏杆(lān) 尺寸(cùn)
【解答】A.正确。
B.有误,驴:读“lǘ”,指哺乳动物。家驴耐粗饲、善驮载。中国关中驴是著名品种。故在“毛驴”中读“lǘ”。
C.有误,贩:读“fàn”,指商人卖货物。故在“摊贩”中读“fàn”。栏:读“lán”,指栏杆。故在“栏杆”中读“lán”。
故选:A。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的练习,熟能生巧。
3.用“改”字组词,填入下面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 )。
错误 环境
品种 技术
A.改正 改善 改良 改进
B.改进 改善 改变 改造
C.改造 改进 改正 改良
D.改进 改变 改善 改造
【解答】结合本题词境,“改”可组词“改正”,与“错误”搭配成“改正错误”。
结合本题词境,“改”可组词“改善”,与“环境”搭配成“改善环境”。
结合本题词境,“改”可组词“改良”,与“品种”搭配成“改良品种”。
结合本题词境,“改”可组词“改进”,与“技术”搭配成“改进技术”。
故选:A。
【点评】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4.选出加点词语的正确解释。
迟日江山丽( )
A.太阳出来晚 B.春日 C.白天来得晚
【解答】“迟日江山丽”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诗句的的意思是: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迟日”的意思是春日。
故选:B。
【点评】注意理解诗句要大致清楚诗写的是什么,体会这首诗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和想法是什么。
5.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考古学家发现,西汉时代前的两千多年,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B.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C.考古学家发现,西汉时代后的两千多年,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解答】《纸的发明》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了纸的发展历程,揭开了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并从中感受到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结合课文内容可知,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年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故选:B。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6.对下面语段意思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敦煌壁画每一幅都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在万紫千红的鲜花丛中,有些描绘的是古代劳动人民打猎、捕鱼、耕田、收割的情景,有些描绘的是人们奏乐、舞蹈、表演杂技的场面,还有许多讲述的是宗教故事。
A.敦煌壁画规模巨大。 B.敦煌壁画色彩鲜艳。
C.敦煌壁画内容丰富。 D.敦煌壁画形式多样。
【解答】在这段话的描写中,通过“有些……有些……还有……”体现了敦煌壁画描绘的内容非常丰富。
故选:C。
【点评】归纳大意的要求有八个字:明确、完整、简要、通顺。
7.关于中华传统节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B.端午节要吃月饼、赛龙舟,并在家门口挂上艾草。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句中的传统节日是重阳节。
D.春节也叫“过年”,贴对联、吃年饭、拜年、剪窗花等都是春节的习俗。
【解答】A、C、D正确。
B.有误,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并在家门口挂上艾草。
故选:B。
【点评】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8.【节日论坛】现在,许多人对西方节日很感兴趣,圣诞节、情人节等掀起一波波热潮。相反,中华传统节日却备受冷遇。面对这种情况,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节日呢?
我认为我们应该重视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文化内涵,把我国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解答】现在,许多人对西方节日很感兴趣,圣诞节、情人节等掀起一波波热潮。相反,中华传统节日却备受冷遇。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我们应该重视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文化内涵,把我国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故答案为:
我认为我们应该重视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文化内涵,把我国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点评】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其基本特点是听说双向互动,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的口语交际。
9.课内阅读。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这首诗的作者是 唐 代诗人 杜牧 。诗中描写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 。
(2)诗中“ 清明时节雨纷纷 ”是环境描写。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何处: 哪里。
遥: 远方。
(4)请你猜测一下“行人欲断魂”的原因。 祭祀过世亲人,因为思念亲人而难过。
(5)请用自己的话写出古诗的前两句所描绘的画面。 清明时节本来就容易勾起出门在外的人思归之念,而春雨绵绵,更增添旅途的愁苦和艰辛。
【解答】(1)考查了文学常识及节假日。结合课内所学及诗歌内容可知,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诗中描写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2)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可知答案。
(3)考查了诗歌翻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意思是: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何处:哪里。遥:远方。
(4)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我猜测“行人欲断魂”的原因:祭祀过世亲人,因为思念亲人而难过。
(5)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结合译文,用自己的话写出古诗的前两句所描绘的画面,合理即可。示例:清明时节本来就容易勾起出门在外的人思归之念,而春雨绵绵,更增添旅途的愁苦和艰辛。
故答案为:
(1)唐 杜牧 清明节;
(2)清明时节雨纷纷;
(3)哪里。远方。
(4)祭祀过世亲人,因为思念亲人而难过。
(5)清明时节本来就容易勾起出门在外的人思归之念,而春雨绵绵,更增添旅途的愁苦和艰辛。
【点评】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10.阅读课内《纸的发明》选段,完成练习。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1)“欧”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欠 部,再查 4 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O ,再查音节 ou 。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传承: 对前人的经验进行传授和继承并发扬发展的过程。
(3)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蔡伦怎样改进造纸术以及这种造纸术流传下来的原因。
(4)结合选文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蔡伦造纸用的是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这些原料容易得到,价钱又便宜,可以大量制造,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解答】(1)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欧”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欠”部,再查4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O”,再查音节“ou”。
(2)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传承:对前人的经验进行传授和继承并发扬发展的过程。
(3)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这段话主要写了蔡伦怎样改进造纸术以及这种造纸术流传下来的原因。
(4)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蔡伦造纸用的是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这些原料容易得到,价钱又便宜,可以大量制造,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1)欠 4 O ou;
(2)对前人的经验进行传授和继承并发扬发展的过程。
(3)蔡伦怎样改进造纸术以及这种造纸术流传下来的原因。
(4)蔡伦造纸用的是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这些原料容易得到,价钱又便宜,可以大量制造,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内语段的理解,完成时要根据课文原文的理解及课内学习完成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