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继续练习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3.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说出课文里讲的,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
4.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在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游玩、观赏,如果在野外迷了路该怎么办呢?
2.板书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当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
(二)自己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要求: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并画下来。
(3)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下面各词,要读准字音。
大自然 指南针 告诉 准确
一盏灯 乱闯 枝叶 沟渠
(2)解释词义。
稠:多而密。在本课指树的枝叶很多。
渠:人工开的水道,灌溉或排水用。
野外:离居民点较远的地方。
慌张:心里不沉着,动作忙乱。
天然:自然存在的,自然产生的,不是人工制造的东西。
忠实:忠诚可靠。
(3)指名六人读课文,每人一节,纠正错误读音。其他同学同时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在野外迷了路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
(三)指导认真阅读诗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说说这节说了什么?(第一节讲如果在野外迷了路,大自然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告诉你准确的方向。)
(2)指导朗读。(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前两句用叮嘱的语气,后两句用肯定的语气读。
(3)默读课文思考、回答:
这首诗哪几节是具体介绍在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方法,一共介绍了几种方法?(课文2~5节,共介绍了四种。)
2.学习课文第二节。
(1)默读第二节,找出文中介绍什么时候,什么情况,用什么方法辨别方向的重点词语,并画下来。
老师一边提出要求,一边板书:自然界的 时候 位置 指什么方向。
(2)讨论后指名回答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板书:太阳 中午 在南边 树影指方向(与上面的板书对齐写。)
(3)老师给学生讲:我国在地球的北半球,太阳正午时,方向指南,树影指北方。如果迷路时是早晨或傍晚,就可以按“日出东方,日落西方”的方法辨别方向。
(4)读读课文第二节,并试着背诵下来。
3.学习课文第三节。(方法同上节相同)
(1)默读、思考、画重点词。
(2)讨论回答:
板书:北极星 黑夜 在北方 指北重点理解:“指路灯”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把北极星比作指路灯。
(3)老师告诉学生:晚上北极星出现在北方天空,它在地球北极上空,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所以航海的人和旅行的人在晴天的晚上常常靠它辨认方向。寻找北极星时,先看北斗星,把北斗星勺边上的两颗小星连起来,从勺口方向延伸两颗小星距离长度的约5倍处,有一颗闪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因为人们在晚上靠它指引方向,所以把它叫做“指路灯”。
(4)指导朗读这一节并背诵。
4.学习课文第四节。
(1)默读、思考,画重点词。
(2)讨论、回答。
(3)讲解:这是阴雨天靠大树指方向的方法。树的枝叶稀稠和太阳光照射时间长短及照射量多少有关。树叶茂密的一面受太阳光照射得多,所以在南边;树冠北半部由于受南半部的遮挡,自然影响到太阳光的照射,所以树叶长得稀些。
(4)练习朗读并背诵本节。
5.学习课文第五节。
(1)默读、思考,画重点词。
(2)讨论、回答。
(3)积雪融化的快慢与地表的温度高低有关。受光的一面背风,太阳照射时间长,温度高,积雪融化得快;背阴一面,太阳晒不着,温度低,积雪融化得慢。沟渠、堤、坡、岗都是有背阴向阳之分的。所以,冬天沟坡积雪的多少,能判别是北是南的方向。
(4)朗读背诵这一节。
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朗读这一节,比较并找出与第一节的异同点。
(2)回答:怎样才能找到天然指南针。
(3)背诵这一节。
7.背诵全文,总结内容。
(1)分节背诵再连起来背诵全文。
(个人背、小组背、齐背)
(2)让学生参照板书上列的表,说说怎样用太阳、北极星、大树和雪来辨别方向。
(3)讨论:你还知道别的“指南针”吗?
(4)老师小结:这首诗中向我们介绍了4种大自然中的“天然指南针”,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多动脑筋思考,就能掌握更多辨别方向的方法。
8.作业。
(1)抄写字词各三遍。
(2)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