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圆锥(zhuī) 矫健(jiǎo) 杀菌(jǔn)
B.树杈(chà) 苔藓(xiān) 梳理(shū)
C.勉强(qiǎng) 触动(zhù) 摄氏度(shè)
D.繁殖(zhí) 翘起(qiào) 编扎(zā)
【答案】D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杀菌(jǔn 改 jūn)
B:苔藓(xiān 改xiǎn)
C:触动(zhù改chù )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媒炭 乖巧 治疗
B.粮食 追逐 水蒸汽
C.松鼠 飘浮 伶珑
D.歇凉 光滑 狭窄
【答案】D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A:媒——煤
B:汽——气
C:伶——玲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动作敏捷 叫声响亮 体形细长
B.四肢轻快 面容清秀 捕捉鸟雀
C.讨人喜欢 强烈月光 晴朗夏夜
D.凝成水滴 美丽世界 吸收热量
【答案】C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A、B、D正确。C:“强烈月光”改为“明亮月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4.(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B.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C.即使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答案】C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A、B正确。
C:错误。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应选“如果……就……”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5.(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与“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难道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吗?
B.难道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不都是太阳送来的吗?
C.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是太阳送来的吗?
【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式转换。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A:反问句,句意与题干相反。B:反问句,句意与题干相同。 C:是疑问句。
故答案为:B
【点评】掌握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6.(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松鼠喜欢在平原地区生活,白天经常出来玩耍、吃东西。
B.松鼠十分警觉,动作敏捷。
C.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窝口朝下,很容易进出。
D.松鼠通常一胎生一个。
【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错误。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才到地上来。
B:正确。
C:错误。窝口朝上
D:错误。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7.(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比一比,再组词。
疗 玲 氏 编 滑
辽 铃 纸 遍 猾
【答案】治疗;玲珑;姓氏;编写;光滑;辽阔;铃铛;白纸;普遍;狡猾
【知识点】字形;字义;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故答案为:治疗、玲珑、姓氏、编写、光滑、辽阔、铃铛、白纸、普遍、狡猾
【点评】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8.(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太阳》一文语言 ,课文从 、 和 等方面介绍了太阳,运用了 、 、 、 四种说明方法。结尾句“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说明 。
(2)《松鼠》一文语言 ,主要是采用 、 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松鼠的特点。文章介绍了松鼠的 和 。
(3)布封是18世纪 国著名的 家,他用40年的时间写出了36册巨著 。
【答案】(1)平实;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很密切
(2)活泼;比喻;拟人;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法;博物学;《自然史》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3)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故答案为:(1)平实、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很密切
(2)活泼、比喻、拟人、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法、博物学、《自然史》
【点评】(1)、(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3)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9.(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运用两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答案】略
【知识点】状物类作文
【解析】【分析】从题目的要求看,这是一篇状物的作文,状物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写。所谓特征就是同其他物体有区别的地方,抓住特征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说明。
②状物要言之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不能一下子说这,一下子说那,东拉西扯,没有顺序;
③状物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联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描写的事物写生动,写形象;
④状物要描写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做到写什么,像什么。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
10.(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风向袋的制作
风无影无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呢?可以借助一些容易随风飘动的物体,比如风向袋,根据它飘动的方向判断风向。
制作风向袋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步骤:
第一,准备竹竿、细铁丝、粗铁丝、尖嘴钳、尼龙纱巾或其他较轻的纺织品、塑料绳、针线等材料和工具。
第二,缝制口袋。用尼龙纱巾缝一个圆锥形口袋,袋口直径约10厘米,袋长40~50厘米。用细铁丝做一个和袋口一样大小的圆圈,用针线把细铁丝固定在袋口处,把袋口撑开。
第三,剪下4根长约10厘米的塑料绳,在袋口边缘分别扎4个小洞。将4根塑料绳的一头分别穿过4个小洞,绑在铁丝圈上,另一头绑在一起,打一个结实的绳结。
第四,拿一根细铁丝,在离竹竿顶端10厘米处缠2~3圈,不要缠太紧,做一个可以在竹竿上自由滑动的细铁丝圈。离细铁丝圈上下各1~2厘米处,用尖嘴钳把粗铁丝在竹竿上紧紧缠绕3~4圈,这样细铁丝圈就只能在缠紧的粗铁丝圈之间上下滑动。再剪下一根15厘米长的塑料绳,一头绑在之前打好的绳结上,另一头绑在竹竿的细铁丝圈上,把口袋系在竹竿上。
将竹竿固定在空旷的场地上,在观察前确认东西南北的准确方位。当风向袋随风飘动时,观察它飘动的方向。风向袋飘动的反方向就是风向。
(1)为什么要制作风向袋?
(2)短文在介绍制作步骤时,用了哪些表示顺序的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第一步主要讲了 。在介绍第二、三、四步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答案】(1)为了知道风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
(2)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这样写的好处是把制作风向袋的过程写得更有条理。
(3)制作风向袋应准备的材料和工具;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分析】(1)、(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为了知道风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
(2)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这样写的好处是把制作风向袋的过程写得更有条理。
(3)制作风向袋应准备的材料和工具;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11.(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课内阅读我最棒。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 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 长叶 开花 结果 鸟 兽 虫 鱼才能生存 繁殖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1)在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3)为什么埋在地下的煤炭也跟太阳有关系?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4)除了文中提到的,你还知道我们身边的哪些事物与太阳有关?
【答案】(1), 、 、 、 ; 、 、 、 、 。
(2)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3)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4)彩虹、石油、海市蜃楼等都与太阳有关系。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考查对知识的积累。
故答案为:(1), 、 、 、 ; 、 、 、 、 。
(2)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3)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4)彩虹、石油、海市蜃楼等都与太阳有关系。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平时学习时对相关的知识多做些摘抄。
12.(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课外阅读我能行。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还将持续40亿年左右。这一过程结束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 。
(2)第②段中,“这一过程还将持续40亿年左右”中的“左右”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3)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4)第④段中,“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什么?
(5)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下划线的词语。
①“这一过程还将持续40亿年左右。”“这一过程”指什么?
②“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控制人类自身”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1)地球上的资源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能维持人类多少年的正常生活。
(2)不可以。去掉后,就变成“40亿年”,对过程持续的时间表达不够科学严谨。
(3)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4)对资源的过度消耗。
(5)①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控制人类对资源的损耗。②控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分析】(1)、(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比较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其特点,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
(3)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5)①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②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1)地球上的资源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能维持人类多少年的正常生活。(2)不可以。去掉后,就变成“40亿年”,对过程持续的时间表达不够科学严谨。(3)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4)对资源的过度消耗。(5)①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控制人类对资源的损耗。②控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
【点评】(1)、(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对有无此词语的辨析能力。
(3)此题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结合上下文,分析说明作用。
(5)①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②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13.(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习作。
平时你一定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过细致观察,或者查找过有关资料,请你有条理地把这种事物介绍出来,题目自拟。
注意:(1)要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2))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3))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
【答案】略
【知识点】状物类作文
【解析】【分析】从题目的要求看,这是一篇状物的作文,状物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写。所谓特征就是同其他物体有区别的地方,抓住特征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说明。
②状物要言之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不能一下子说这,一下子说那,东拉西扯,没有顺序;
③状物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联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描写的事物写生动,写形象;
④状物要描写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做到写什么,像什么。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
1 / 1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圆锥(zhuī) 矫健(jiǎo) 杀菌(jǔn)
B.树杈(chà) 苔藓(xiān) 梳理(shū)
C.勉强(qiǎng) 触动(zhù) 摄氏度(shè)
D.繁殖(zhí) 翘起(qiào) 编扎(zā)
2.(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媒炭 乖巧 治疗
B.粮食 追逐 水蒸汽
C.松鼠 飘浮 伶珑
D.歇凉 光滑 狭窄
3.(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动作敏捷 叫声响亮 体形细长
B.四肢轻快 面容清秀 捕捉鸟雀
C.讨人喜欢 强烈月光 晴朗夏夜
D.凝成水滴 美丽世界 吸收热量
4.(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B.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C.即使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5.(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与“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难道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吗?
B.难道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不都是太阳送来的吗?
C.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是太阳送来的吗?
6.(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松鼠喜欢在平原地区生活,白天经常出来玩耍、吃东西。
B.松鼠十分警觉,动作敏捷。
C.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窝口朝下,很容易进出。
D.松鼠通常一胎生一个。
7.(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比一比,再组词。
疗 玲 氏 编 滑
辽 铃 纸 遍 猾
8.(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太阳》一文语言 ,课文从 、 和 等方面介绍了太阳,运用了 、 、 、 四种说明方法。结尾句“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说明 。
(2)《松鼠》一文语言 ,主要是采用 、 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松鼠的特点。文章介绍了松鼠的 和 。
(3)布封是18世纪 国著名的 家,他用40年的时间写出了36册巨著 。
9.(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运用两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10.(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风向袋的制作
风无影无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呢?可以借助一些容易随风飘动的物体,比如风向袋,根据它飘动的方向判断风向。
制作风向袋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步骤:
第一,准备竹竿、细铁丝、粗铁丝、尖嘴钳、尼龙纱巾或其他较轻的纺织品、塑料绳、针线等材料和工具。
第二,缝制口袋。用尼龙纱巾缝一个圆锥形口袋,袋口直径约10厘米,袋长40~50厘米。用细铁丝做一个和袋口一样大小的圆圈,用针线把细铁丝固定在袋口处,把袋口撑开。
第三,剪下4根长约10厘米的塑料绳,在袋口边缘分别扎4个小洞。将4根塑料绳的一头分别穿过4个小洞,绑在铁丝圈上,另一头绑在一起,打一个结实的绳结。
第四,拿一根细铁丝,在离竹竿顶端10厘米处缠2~3圈,不要缠太紧,做一个可以在竹竿上自由滑动的细铁丝圈。离细铁丝圈上下各1~2厘米处,用尖嘴钳把粗铁丝在竹竿上紧紧缠绕3~4圈,这样细铁丝圈就只能在缠紧的粗铁丝圈之间上下滑动。再剪下一根15厘米长的塑料绳,一头绑在之前打好的绳结上,另一头绑在竹竿的细铁丝圈上,把口袋系在竹竿上。
将竹竿固定在空旷的场地上,在观察前确认东西南北的准确方位。当风向袋随风飘动时,观察它飘动的方向。风向袋飘动的反方向就是风向。
(1)为什么要制作风向袋?
(2)短文在介绍制作步骤时,用了哪些表示顺序的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第一步主要讲了 。在介绍第二、三、四步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1.(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课内阅读我最棒。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 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 长叶 开花 结果 鸟 兽 虫 鱼才能生存 繁殖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1)在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3)为什么埋在地下的煤炭也跟太阳有关系?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4)除了文中提到的,你还知道我们身边的哪些事物与太阳有关?
12.(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课外阅读我能行。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还将持续40亿年左右。这一过程结束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 。
(2)第②段中,“这一过程还将持续40亿年左右”中的“左右”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3)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4)第④段中,“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什么?
(5)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下划线的词语。
①“这一过程还将持续40亿年左右。”“这一过程”指什么?
②“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控制人类自身”的含义是什么?
13.(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习作。
平时你一定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过细致观察,或者查找过有关资料,请你有条理地把这种事物介绍出来,题目自拟。
注意:(1)要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2))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3))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杀菌(jǔn 改 jūn)
B:苔藓(xiān 改xiǎn)
C:触动(zhù改chù )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答案】D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A:媒——煤
B:汽——气
C:伶——玲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C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A、B、D正确。C:“强烈月光”改为“明亮月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4.【答案】C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A、B正确。
C:错误。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应选“如果……就……”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5.【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式转换。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A:反问句,句意与题干相反。B:反问句,句意与题干相同。 C:是疑问句。
故答案为:B
【点评】掌握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6.【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错误。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才到地上来。
B:正确。
C:错误。窝口朝上
D:错误。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7.【答案】治疗;玲珑;姓氏;编写;光滑;辽阔;铃铛;白纸;普遍;狡猾
【知识点】字形;字义;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故答案为:治疗、玲珑、姓氏、编写、光滑、辽阔、铃铛、白纸、普遍、狡猾
【点评】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8.【答案】(1)平实;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很密切
(2)活泼;比喻;拟人;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法;博物学;《自然史》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3)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故答案为:(1)平实、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很密切
(2)活泼、比喻、拟人、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法、博物学、《自然史》
【点评】(1)、(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3)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9.【答案】略
【知识点】状物类作文
【解析】【分析】从题目的要求看,这是一篇状物的作文,状物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写。所谓特征就是同其他物体有区别的地方,抓住特征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说明。
②状物要言之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不能一下子说这,一下子说那,东拉西扯,没有顺序;
③状物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联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描写的事物写生动,写形象;
④状物要描写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做到写什么,像什么。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
10.【答案】(1)为了知道风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
(2)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这样写的好处是把制作风向袋的过程写得更有条理。
(3)制作风向袋应准备的材料和工具;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分析】(1)、(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为了知道风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
(2)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这样写的好处是把制作风向袋的过程写得更有条理。
(3)制作风向袋应准备的材料和工具;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11.【答案】(1), 、 、 、 ; 、 、 、 、 。
(2)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3)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4)彩虹、石油、海市蜃楼等都与太阳有关系。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考查对知识的积累。
故答案为:(1), 、 、 、 ; 、 、 、 、 。
(2)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3)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4)彩虹、石油、海市蜃楼等都与太阳有关系。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平时学习时对相关的知识多做些摘抄。
12.【答案】(1)地球上的资源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能维持人类多少年的正常生活。
(2)不可以。去掉后,就变成“40亿年”,对过程持续的时间表达不够科学严谨。
(3)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4)对资源的过度消耗。
(5)①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控制人类对资源的损耗。②控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分析】(1)、(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比较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其特点,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
(3)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5)①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②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1)地球上的资源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能维持人类多少年的正常生活。(2)不可以。去掉后,就变成“40亿年”,对过程持续的时间表达不够科学严谨。(3)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4)对资源的过度消耗。(5)①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控制人类对资源的损耗。②控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
【点评】(1)、(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对有无此词语的辨析能力。
(3)此题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结合上下文,分析说明作用。
(5)①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②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13.【答案】略
【知识点】状物类作文
【解析】【分析】从题目的要求看,这是一篇状物的作文,状物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写。所谓特征就是同其他物体有区别的地方,抓住特征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说明。
②状物要言之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不能一下子说这,一下子说那,东拉西扯,没有顺序;
③状物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联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描写的事物写生动,写形象;
④状物要描写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做到写什么,像什么。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