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基础篇)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4 18:3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
A.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B.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C.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D.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2.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  )
A.确凿 (záo) 哺育(fǔ) 喧嚣 一拍既合
B.炽痛(zhì) 重荷(hè) 磐石 无遐及此
C.亘古 (gèng) 污秽 (huì) 仰幕 锋芒毕露
D.斑斓(lán) 胡骑(jì) 幽寂 迥乎不同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4.下面情境下,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夏天某日,初二学生小明给同班好友小亮打电话,约小亮周末一起去江边游玩。想到父母说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出于安全考虑小亮不想去,同时也想劝小明不要去。小亮对小明说:
A.夏天周末江边游玩的人多,我父母说不安全,不让我去。很抱歉,你还是约别人一起去吧。
B.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你脑子没病的话你就别去,反正我不去。
C.周末去江边?你是不是不想活了。你去不去我管不着,我可不敢陪你去。
D.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我俩年纪小,又没有家长陪伴,就都不要去了。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遗体告别仪式印了《叶圣陶同志生平》的文本。
B.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C.所以只能默祝老人能够如《尚书》所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D.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
二.基础知识(共3小题)
6.文学常识填空。
叶圣陶,原名   ,江苏苏州人,作家、   家、   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等。“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   》等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7.《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中列举叶圣陶先生确定“做”和“作”的分工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8.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不耻下问:   
颠沛流离:   。
三.解答题(共1小题)
9.叶圣陶先生“律己严”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
A.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B.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C.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D.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解答】“清新、神爽”即表达了“凉沁沁的”的意思,而“飘在脸上”,是“感”的前提,排除B、C.“恐怕没有”表达出了对美景的赞叹,感表达更强烈一些,A项叙述更加得体。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除了考虑是否得体外,还要注意语意上的通顺、合理。
2.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  )
A.确凿 (záo) 哺育(fǔ) 喧嚣 一拍既合
B.炽痛(zhì) 重荷(hè) 磐石 无遐及此
C.亘古 (gèng) 污秽 (huì) 仰幕 锋芒毕露
D.斑斓(lán) 胡骑(jì) 幽寂 迥乎不同
【解答】A.有误,“哺育”的“哺”应读作“bǔ”,“一拍既合”应写作“一拍即合”;
B.有误,“炽痛”的“炽”应读作“chì”,“无遐及此”应写作“无暇及此”;
C.有误,“亘古”的“亘”应读作“gèn”,“仰幕”应读作“仰慕”;
D.正确。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积累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解答】A.错误,改为“广泛听取”;
B.正确;
C.错误,“无时无刻”表示没有一时一刻,应将“无时无刻”后面的“都”改为“不”;
D.错误,缺宾语,句末加“的水平”;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
4.下面情境下,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夏天某日,初二学生小明给同班好友小亮打电话,约小亮周末一起去江边游玩。想到父母说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出于安全考虑小亮不想去,同时也想劝小明不要去。小亮对小明说:
A.夏天周末江边游玩的人多,我父母说不安全,不让我去。很抱歉,你还是约别人一起去吧。
B.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你脑子没病的话你就别去,反正我不去。
C.周末去江边?你是不是不想活了。你去不去我管不着,我可不敢陪你去。
D.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我俩年纪小,又没有家长陪伴,就都不要去了。
【解答】A、既然不安全应该是劝小明也不要去;
B、语言不礼貌,表达不得体;
C、语言不礼貌,表达不得体;
D、考虑了双方的安全,表达得体。
故选:D。
【点评】此题要先理解语境,然后再辨析各个选项。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遗体告别仪式印了《叶圣陶同志生平》的文本。
B.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C.所以只能默祝老人能够如《尚书》所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D.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
【解答】ABC.正确。
D.有误,顿号应改为逗号。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熟记书名号、冒号、引号、顿号、逗号、分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二.基础知识(共3小题)
6.文学常识填空。
叶圣陶,原名 叶绍钧 ,江苏苏州人,作家、 编辑 家、 教育 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倪焕之 》等。“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 多收了三五斗 》等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解答】叶绍钧 编辑 教育 倪焕之 多收了三五斗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
7.《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中列举叶圣陶先生确定“做”和“作”的分工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解答】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第③段举叶圣陶先生区分“做”和“作”的例子,证明叶圣陶先生“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答案:
以确定“做”和“作”的分工为例,具体说明叶圣陶先生重视语文,努力追求完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尤其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来作答。
8.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不耻下问: 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颠沛流离: 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
【解答】答案:
不耻下问: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颠沛流离: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词语的学习,积累。
三.解答题(共1小题)
9.叶圣陶先生“律己严”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解答】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然后根据相关语句概括答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简洁’”“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抓住这些关键语句来分析作答。
答案:
“律己严”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两部分,主要体现在追求“写话”“简洁”的文风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的精神这两个方面。
【点评】考查对于课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尤其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来作答。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