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7 短文两篇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指出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夸张)
C.孔子云:何陋之有?(反问、引用)
D.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偶)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案牍之劳形(劳累)/有仙则名(出名,有名)
B.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往来无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C.可爱者甚蕃(多)/香远益清(好处)
D.宜乎众矣(应当)/不蔓不枝(藤蔓)
4.下列语句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何陋之有(《陋室铭》)
D.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谈笑有鸿儒
C.不蔓不枝 D.香远益清
6.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是一篇铭文。“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了一种文体。
B.《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C.《爱莲说》托物言志,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D.《爱莲说》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文中几次以菊花、牡丹衬托莲花之美,起到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
二.填空题(共2小题)
7.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
8.《爱莲说》的主旨句是 。
三.语言运用(共1小题)
9.莲象征着清纯、高洁、脱俗、正直、娴静、不甘于流俗的品质。请仿照示例,结合莲的品质补写句子。
示例:我是周敦颐笔下的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世俗污浊中独善其身。
仿写:我是周敦颐笔下的莲, 。
四.翻译(共1小题)
10.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7 短文两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指出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解答】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正确。
故选:D。
【点评】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不能破坏相对独立完整的意思,同时可以结合自然朗读停顿划分。
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夸张)
C.孔子云:何陋之有?(反问、引用)
D.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偶)
【解答】ACD.正确。
B.有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对偶,不是夸张。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要根据自己已有的修辞知识储备,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作出准确判断。必要时要对此类题进行强化训练。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案牍之劳形(劳累)/有仙则名(出名,有名)
B.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往来无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C.可爱者甚蕃(多)/香远益清(好处)
D.宜乎众矣(应当)/不蔓不枝(藤蔓)
【解答】A.有误,劳:使……劳累;
B.正确;
C.有误,益:更加;
D.有误,蔓:长出蔓。
故选:B。
【点评】解题技巧:
1.直接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2.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3.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4.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15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4.下列语句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何陋之有(《陋室铭》)
D.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解答】ABD.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故选:C。
【点评】解题技巧:
1.课文迁移法
此种方法最为常用,考卷中出现的很多文言实词,在学过的课内文言文中几乎都出现过,可以联系课文相关语句进行意义迁移。例如:“临富贵而失其本心”,这样的类似短语在《鱼我所欲也》中就有“此之谓失其本心”一句。由此句可明确出“失其本心”是指“丧失了他的本性”,放在原句中,再联系上下文就容易正确翻译了。
2.语法分析法
有些多义词较难区分,可以对实词所在句子作语法成分分析,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大多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词义。例如:“蜀之鄙有二僧”和“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鄙”一词,从语法判断,第一个充当主语,解释为边远的地方,第二个充当谓语,解释为目光短浅。
3.对句判断法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以据此进行判断。如“腰白玉之环”中的“腰”字,与前一句“戴朱缨宝饰之帽”中“戴”字对应,作动词用,解释为挂在腰间。
4.字型推断法
实词考查中,有一些冷字确实少见,考生有时无法作答。其实,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形声字占80% 以上,而形旁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了有利的依据。
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谈笑有鸿儒
C.不蔓不枝 D.香远益清
【解答】A.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B.儒:指读书人;
C.蔓:名词作动词,生藤蔓;
D.远,形容词作动词,传播到远处;
故选:B。
【点评】词类活用的判断关键要理解句意,并掌握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对于课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要注意分类归纳,加强记忆。
6.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是一篇铭文。“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了一种文体。
B.《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C.《爱莲说》托物言志,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D.《爱莲说》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文中几次以菊花、牡丹衬托莲花之美,起到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
【解答】ACD.正确。
B.有误,这句话并没有表现出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二.填空题(共2小题)
7.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藓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
【解答】《陋室铭》是刘禹锡的一篇文章,文章从陋室的环境、交往与情趣三方面来表现陋室主人的“德馨”,其中写陋室环境的句子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句子意思为:苔藓碧绿长上台阶,草色青青印入眼帘。表现陋室内一片青绿,充满生机与活力,突出作者居陋室的快乐。
故答案为: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藓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点评】学习文言文名篇,要能熟读成诵,并准确地默写,理解字词句与文章的主旨。
8.《爱莲说》的主旨句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
【解答】通读《爱莲说》,明确全文以物喻人,托物言志。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事态。所以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中心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答案:莲,花之君子者也。
【点评】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文章的主旨。
三.语言运用(共1小题)
9.莲象征着清纯、高洁、脱俗、正直、娴静、不甘于流俗的品质。请仿照示例,结合莲的品质补写句子。
示例:我是周敦颐笔下的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世俗污浊中独善其身。
仿写:我是周敦颐笔下的莲,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傲然不群,不可亵渎 。
【解答】答案:
示例一:“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在世俗污浊中保持正直的品格
示例二:“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傲然不群,不可亵渎
【点评】解答仿写类题目,要注意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抓住语境中陈述对象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组织答案即可。
四.翻译(共1小题)
10.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答】(1)重点词:斯,这。惟,只。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句意: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2)重点词: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句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重点词:独,只,仅仅。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染,沾染(污秽)。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句意: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4)重点词:予,我。何,什么。宜,当。众,众多。句意: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答案:
(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2)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4)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