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腊八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腊八粥》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4 18:4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腊八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体验,总结打通感官尝粥味的方法。
2.双线并行,鉴赏人物形象,辨析儿童视角。
3.通过比较阅读,辨析匠心独运的详略处理。
4.借助写作背景,品味腊八粥所蕴含的的乡情民俗。
教学重点:
1.双线并行,鉴赏人物形象,辨析儿童视角。
2.通过比较阅读,辨析匠心独运的详略处理。
3.借助写作背景,品味腊八粥所蕴含的的乡情民俗。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品读探究、对比阅读
教学过程:
一、以粥话粥 激兴趣
创设情境:老师手拿一只碗和腊八食材进教室。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煮一道文学中的美食。猜猜看,老师要煮什么?你们喜欢吃腊八粥吗?
预设:喜欢——你为什么喜欢?不喜欢——采访一下,你为什么不喜欢?
追问 1:如果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 1925年,社会动荡不安,物资匮乏,普通老百姓连吃饱饭都是一种奢望,现在你喜欢这碗粥吗?
追问 2:到了“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一天,你哆哆嗦嗦从屋外回到家里,这时妈妈端出这碗热乎乎的腊八粥,你喜欢吃吗?
【设计意图】
设置生活情境,以粥引“粥”既激发学生对《腊八粥》文章的兴趣,又为推出背景埋下伏笔。
二、打通感官 尝粥味 情境推进:
“噗......噗......”沈从文先生用文字,也熬煮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这是一碗什么样的腊八粥?沈从文先生调动哪些感官描写腊八粥?
明确:“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味道、口感(听觉和味觉)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他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食材、形态、声音(视觉和听觉)
“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形态、香味、吃法(视觉、嗅觉)
小结:作者调动且打通了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等感官,描写了腊八粥味道、口感、形态、香味和声音。这样的一碗粥,正如聂华苓所说:
叫人去感觉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叫人五官一起用。——聂华苓”
这就是沈从文先生文字的魅力。
眼耳口鼻齐参与,打通感官香味浓
【设计意图】
小说有明暗双线,明线为小八儿盼粥、分粥等活动,暗线为腊八粥的熬制过程,本课以小说暗线熬粥的过程设置情境,过渡推进。本环节重点品读描写腊八粥的语句,引导学生初步品尝腊八粥的味道,学习沈从文先生打通感官描写事物的方法。
三、儿童视角品情味
1.走进细节,品童趣情境推进:“噗......噗......”腊八粥继续在锅里发出叹气似的声音。一品动作见急切喜的快要发疯了的八儿,他做了什么?
明确:“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想要吃粥的急切。指导朗读:“进进出出”语速要快,对小儿来说重要的是进灶房,“进进”二字应重读,以体现他吃粥的急切心理。二品称呼见迫切喜的快要发疯了的八儿,他说了什么?
明确:“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朗读指导:两个“妈”连用,更能表现八儿的迫切心理,“妈,妈”朗读语速稍快,语气应该软软的,萌萌的,符合儿童特点。三品“那”字见狡黠喜的快要发疯了的八儿,他还说了什么?
明确:“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追问:“那”字里包含了八儿的什么小心思?
明确:
不满;失落;撒娇;耍小心眼,希望妈妈网开一面,让他早点吃到粥。小八儿思维的小宇宙开始启动了,为了吃粥,他开始表演了。
指导朗读:“那”字声音拖长,而且随着八儿的小心思转个弯,且带点鼻音(教师手势引领)四品标点见八儿喜的快要发疯了的八儿,吃不上粥,只好开始分粥了。他怎么分的腊八粥呢?男女学生分角色朗读分粥文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这一句话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呢?展开想象,现在我们是小八儿,按照他说话的方式,帮他把话说完。
出示: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要不然,我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不然,我还要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要不然,我吃四碗,你吃两碗。”“要不然,我还要吃粥里所有的大红枣。”
明确:这是一个多吃多占,得寸进尺,人小鬼大的八儿小结:沈从文非常擅长捕捉到人物的每一个细节,一个动作“进进出出出”,一个称呼“妈,妈”,一个“那”字,甚至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省略号,就把这样一个急迫、得寸进尺,人小鬼大的小八儿活灵活现地摆在我们眼前。
细节描写传心神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苏雪琴在《沈从文评传》中这样评价沈先生的文字:
“永远不肯落他人窠臼,永远新鲜活泼......——苏雪琴”
五论八儿见童趣这个急迫、多吃多占、得寸进尺、人小鬼大的八儿,有没有让你很讨厌?明确:不讨厌,小八儿体现出的是儿童所特有的童真童趣。小结:是呀,那在这碗腊八粥里,我们还品出八儿童真童趣的味道。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小说明暗两条线索,在不断推进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品读细节描写语句,逐步认识一个急切、得寸进尺、人小鬼大的小八儿,品味腊八粥里的童真童趣,领略沈从文先生细节描写的功力。
2.展开想象,品母爱
情境推进:“噗......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展开想象,现在我们是八儿妈,当八儿得寸进尺的要吃三碗半、四碗或者把所有大红枣都分给他时,你会怎么回答呢?
预设 1:不给,怕吃坏肚子
预设 2:你真是个馋嘴的机灵鬼
预设 3:“是呀,孥孥说得对”
明确:其实,妈妈猜透了八儿的小心思,八儿吃不了这么多,只是太渴望吃腊八粥(大红枣)了。看破却不点破,给天真可爱的八儿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这里,我们看到一位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妈妈。
小结:在这碗腊八粥里,我们还品尝到了母爱的味道,温柔、善解人意。
3.猜测年龄,辨视角八儿到底有多大年龄?同桌交流猜测和理由。
明确:四五岁。
理由 1:第 8段“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
理由 2:第 13段“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
理由 3:八儿言行举止比较幼稚。追问:如果八儿再大一点,比如说八九岁,再比如说像你们一样十几岁,他还会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说出这样的话呢?
明确:不会,因为长大了就学会克制自己。只有一个四五岁的儿童,才能这么自然地流露出这种天性,这种童真童趣,也才能有和母亲之间有趣而温暖的对话。沈从文先生多会为自己的小说选主人公啊!
儿童视角情味美
【设置意图】
引导学生基于文本,展开想象,在活动体验中进行对话再创造,说出妈妈的形象特征,体会腊八粥的情味美;同时,领略沈从文先生小说儿童视角的巧妙。四、比较阅读研详略情境推进:“噗......噗......”锅里的粥叹气似沸腾着。“噗......噗......”八儿却越猜越馋,忍不住要看粥了。“噗......”腊八粥终于熬好了,八儿终于可以吃腊八粥了。
(依次出示猜粥、看粥、吃粥三部分文字)
比较阅读,发现详略之异同学们,比较阅读大屏幕上的三部分文字,你有什么发现吗?明确:
猜粥和看粥都写得非常详细,吃粥却很简单,甚至没写吃粥的过程;猜粥和看粥部分所描写的食材种类和在锅里的变化基本是一样的。
多元活动,探究详略之妙
活动 1: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猜粥和看粥基本一致,还要反复详写,而吃粥才是八儿最重要的事情,反而不写吃粥的过程了呢?明确:反复详写——猜粥和看粥看似反复,其实写出了八儿从猜粥时心情的美妙,到看粥时的惊异和失落,吃到大红枣时的快乐,八儿的心情是起起落落的,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带动我们的心情起落着。
略写吃粥,且不写吃粥过程——
①最让人难耐的就是这等着吃粥的过程,吃到时感觉反而没有那么强烈了;
②第一段中有对人们吃粥模样的描写,再写就重复了,所以不写;
③前面的盼粥、分粥、猜粥、看粥都已经将八儿迫切吃粥的心情渲染地味道十足,不写吃粥,我们也可以想象出八儿吃粥的样子。
活动 2:学生口头描述或表演八儿吃粥的画面明确:多妙啊,每一个人脑海中都有一个八儿吃粥的样子,可以这样吃,也可以那样吃,每一种吃法都仿佛真实的八儿就在我们眼前。这就是详略得当的妙处,它就像艺术的留白,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这碗腊八粥余味无穷。
详略得当藏匠心,艺术留白余味长!
【设置意图】
继续循着小说明暗两条线索,推进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自主发现小说的详略处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探究、情景描述或演绎的方式,再现吃粥的画面,说出详略处理的妙处。在自主发现、质疑、探究、解惑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阅读思辨能力。
五、借助背景悟民俗
(播放背景视频)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农历的十一月十一。屋外寒风呼啸,屋内饥寒交迫。腊八节就要到了,年关就要到了,大街上逐渐热闹了起来。孤身漂泊在外、饿得扎紧裤腰带看别人吃饭的沈从文,现在最怀念什么?
预设 1:像小八儿一样,渴望喝上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
预设 2:温柔、善解人意的母亲;
预设 3:相聚在一起的亲人
预设 4:快乐的童年生活
预设 5:熟悉的家乡......
明确:这碗粥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情感,太多太多生活的味道——童年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沈从文先生把这浓浓的情、绵绵的思,都融在粥里,沁在记忆里,无论穷困潦倒还是功成名就,从未淡忘过。
【设置意图】借助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说出沈从文先生在腊八粥中
所寄托的情感,道出腊八粥丰富的情味。自古以来,每逢腊八节,人们都会熬上一锅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过去,这碗腊八粥,小八儿喝过,沈从文先生喝过。现在,我们还在喝腊八粥吗?今后,我们的子孙后代会继续喝下去吗?明确:会的。只要亲情在,乡情在,希望在,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惯就会一代一代流传下来,也将一代一代流传下去,这种习惯就慢慢地成为民俗。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浓烈的色彩,欢腾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它寄托着我们的美好愿望,将我们的生命变得浓厚、立体、丰盈。
【设置意图】今昔串联,引导学生在历史传承中明确腊八粥所包含的民俗内涵。
六、双线交汇盘收获
同学们,今天,随着“噗......噗......”叹气似的熬煮着的腊八粥,我们一起走进了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吃粥的故事。在这两条线索交织下,沈从文先生的这碗“腊八粥”,不仅散发食材的香味,还承载了童真、童趣、母爱、乡情的味道,更诠释了民俗的味道!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这篇文章,又何尝不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文字盛宴,带给我们浓郁的文学味!
眼耳口鼻齐参与,打通感官香味浓;
细节描写传心神,儿童视角情味美;
详略得当藏匠心,艺术留白余味长。
【设置意图】
明暗双线汇合,引导学生从腊八粥所承载的情感、民俗内涵,以及文章写作手法两方面总结本堂课学习内容。至此,师生一眼耳口鼻齐参与,打通感官香味浓;细节描写传心神,儿童视角情味美;详略得当藏匠心,艺术留白余味长。
起以创设情境、品读探究、比较阅读为火,以课堂为锅,一手不断加入粥食材香味、童真童趣、母爱、乡情、风俗等人文食材,另一只手不断加入打通感官、细节描写、儿童视角、详略得当等文法食材,熬制出一碗食材丰富、兼具人文香味和文法香味的腊八粥。七、作业设计A层:请有感情朗读这篇《腊八粥》,录制成音频,向强国学习平台“一起读课文”栏目投稿,用你的声音把这碗《腊八粥》传递下去。B层:美文推荐:冰心老舍《腊八粥》、梁实秋老舍《腊八粥》、老舍《腊八粥》、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好书推荐:《生命不过一场遇合:沈从文自传》《湘行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