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17.难忘的泼水节
同学们,你们知道泼水节吗?
泼水节是在哪一天呢?又是哪个民族的重要节日?
泼水节,是中国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和中南半岛某些民族的新年节日。为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中国傣族节期在傣历六七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现已固定在公历4月13至15日。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并举行拜佛、赛龙舟、放高升、点孔明灯等活动。
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故事背景
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3.完成课后练习。
边读边思考:
·泼水节代表了傣族人民的什么习俗?
·为什么这次的泼水节特别难忘呢?
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借助课文拼音,自由读课文。
3.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词。
读完课文,请在文中用下划线画出傣族人民为了欢迎周总理都做了什么准备呢?
学认字:
[ chuān ]
1.破;透:把纸~了个洞。水滴石~。
2.用在某些动词后,表示破、透或彻底显露:射~。磨~。看~了他的心思。戳~阴谋诡计。
3.通过(孔洞、缝隙、空地等):~针。~过森林。从这个胡同~过去。
4.用绳线等通过物体把物品连贯起来:~糖葫芦。用珠子~成珠帘。
5.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鞋。~衣服。
字源演变:
学认字:
你能读准“穿”的字音吗?
·穿着 穿衣 穿透
[ chuān ]
1.本义:破,透。 如:穿透、揭穿、穿窬(钻洞和爬墙,指盗贼)、穿凿。
2.衍义:引申指“通过,连通” 。如:穿过、穿行(xíng )。
3.衍义:引申指“着(zhuó)衣服鞋袜”。如:穿衣、穿鞋。衍义:又用作姓 。
学认字:
[ pō ]
泼,汉语一级字,读作泼(pō) 。偏旁“发”简化为“发”。
1.本义:猛力倒水使散开。 如:泼洒、泼街、泼墨(中国画技法之一)、泼水、泼冷水(喻打击人的情绪)。
2.衍义:引申指“野蛮,不讲理”。如:泼辣(a.凶悍;b.有魄力。均亦作“拨剌”)、泼皮(流氓)、撒泼、泼妇。衍义:引申指“有魄力”。如:他做起事来真泼。衍义:又用作姓 。
字源演变:
学认字:
你能读准“泼”的字音吗?
·泼水 泼洒 泼辣
[ pō ]
1.用力把液体向外倒或向外洒,使散开:扫地时,~一点水,免得尘土飞扬。
2.蛮横不讲理:撒~。
3.有魄力;有生气;有活力:他做事很~。大伙儿干得真~。
学认字:
读一读
泼 族 民 度 敲
龙 驶 容 踩 铺
盛 碗 祝 康 健
学认字:
认一认
难忘 泼水 年度 龙舟
花炮 穿着 开始 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