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各地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57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全国各地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57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9 14:36:3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年全国各地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57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一、单选题
1.(2022·张家界)某同学经常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游戏并且戴着耳机开着很大的声音,致使其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和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受损,视力和听力下降。这两类细胞分布在(  )
A.角膜和鼓膜 B.视网膜和耳蜗
C.视神经和听觉神经 D.晶状体和耳郭
【答案】B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眼球中的视网膜,为一层柔软而透明的膜,紧贴在脉络膜内面,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故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是眼球内成像的部位。耳蜗内具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因此接受声音的听觉感受器在耳蜗内。所以,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和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分布在视网膜和耳蜗。
故答案为:B。
【分析】(1)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2.(2022·襄阳)人体生命活动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和激素调节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侏儒症的病因是患者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B.人醉酒时语无伦次,是因为酒精麻醉了小脑
C.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该用手捂住嘴巴,以防止鼓膜受伤
D.病人空腹体检,若血糖浓度较高,肯定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耳的卫生保健;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A符合题意。
B.人醉酒时语无伦次,是因为酒精麻醉了大脑,B不符合题意。
C.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该闭嘴堵耳或张嘴,使鼓膜内外气压相等,C不符合题意。
D.血糖浓度较高,不一定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也可能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长激素的调节有密切关系,人体生长发育的速度与血液中的生长激素的含量是一致的,若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得甲亢;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年人缺碘易患大脖子病。
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
性激素能够促进性器官的发育,促进人体第二性征的出现。
3.(2022·日照)内耳中的感音结构发生障碍会引起神经性耳鸣。可引起神经性耳鸣的是(  )
A.耳蜗 B.鼓膜 C.听小骨 D.外耳道
【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经声波传到鼓膜;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结合分析可知,选项中可引起神经性耳鸣的是耳蜗。
故答案为:A。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4.(2022·娄底)小雅喜欢听音乐,在听觉形成的过程中(  )
A.声波感受器位于鼓膜
B.鼓膜产生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
C.在耳蜗内形成听觉
D.半规管内的感觉细胞感受声波产生神经冲动
【答案】B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内,A不符合题意。
B.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B符合题意。
C.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是形成听觉的部位,C不符合题意。
D.前庭和半规管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感受器,与形成听觉无关;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5.(2022·常德)“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在美好的生物世界里,鲁迅先生接受声波刺激的感觉细胞和形成听觉的部位分别位于(  )
A.鼓膜、耳蜗 B.鼓膜、大脑
C.听小骨、大脑 D.耳蜗、大脑
【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外耳道将声波传到鼓膜,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以鲁迅先生接受声波刺激的感觉细胞和产生听觉的部位分别位于耳蜗、大脑。
故答案为:D。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6.(2022·宿迁)当飞机升降时,乘客可以咀嚼食物或张口,目的是使咽鼓管张开,以维持某结构两侧大气压的平衡。该结构是(  )
A.鼓膜 B.鼓室 C.半规管 D.前庭
【答案】A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嚼口香糖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击穿鼓膜,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7.(2022·葫芦岛)“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深情优美的歌声萦绕耳畔,听到歌声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
A.耳郭 B.外耳道 C.耳蜗 D.半规管
【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把声波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的主要结构(听觉感受器)是耳蜗,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8.(2022·株洲)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听觉是在耳蜗产生的
B.小脑受损会导致无法呼吸
C.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
D.外界物体在眼睛的脉络膜上成像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当外界声波进入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因此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一定结构中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所以,脑干受损会导致无法呼吸,B不符合题意。
C.人类大脑皮层上特有的功能区是语言中枢,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如谈虎色变,C符合题意。
D.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成像于视网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是一种本能,在大脑皮层一下的中枢的参与下完成;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学习或训练形成的,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9.(2022·苏州)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医院就诊,发现大脑和耳的结构并无损伤,由此推测发病部位可能是(  )
A.听神经 B.中耳 C.鼓膜 D.耳蜗
【答案】A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由上可知,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发现大脑和耳的结构并无损伤,那么,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听觉神经。
故答案为:A。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0.(2022·永州)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视觉形成于视网膜
B.膝跳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C.耳蜗里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信息
D.脑干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的平衡,调节和协调肌肉的运动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及功能;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由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A不符合题意。
B、膝跳反射是比较低级的反射活动,是由脊髓控制的,属于非条件反射,B不符合题意。
C、内耳的耳蜗里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C符合题意。
D、脑干中有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但是脑干没有控制运动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协调肌肉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1.(2022·聊城)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长期用手机观看视频,手机发出的蓝光可能会损伤对光线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上述两类细胞分别位于(  )
A.耳蜗、视网膜 B.鼓膜、视网膜
C.半规管、虹膜 D.耳蜗、脉络膜
【答案】A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感觉声波刺激的细胞位于内耳的耳蜗内,长期使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这些细胞位于耳蜗,所以视网膜含有许多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长期用手机观看视频,手机发出的蓝光可能会损伤对光线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这些细胞位于视网膜,A符合题意。
B.鼓膜可以将声波转为震动,没有对声音敏感的细胞,视网膜含有许多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B不符合题意。
C.半规管可以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虹膜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C不符合题意。
D.耳蜗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波信息并产生神经冲动,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给视网膜提供营养,并使眼内形成一个“暗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12.(2022·怀化)当开考铃声响起,接受铃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
A.鼓膜 B.耳蜗 C.听小骨 D.半规管
【答案】B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接受振动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是耳蜗。
故答案为:B。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3.(2022·新疆)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增进健康。下列解释不科学的是(  )
A.用眼时间过长,造成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减小形成近视
B.不能随地吐痰,因为痰中的尘粒、细菌等可能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C.鼻咽部有炎症需及时治疗,避免病菌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D.吃饭时不宜大声说笑,防止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误入气管
【答案】A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近视、远视;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近视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得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使物像模糊不清,A解释不科学,符合题意。
B、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咳出的痰中将携带有病菌,进而可能传染给他人,因而不能随地吐痰,B解释科学,不符合题意。
C、咽鼓管连接着咽部和鼓室,所以鼻咽部有炎症应及时治疗,否则病菌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鼓室引发中耳炎,C解释科学,不符合题意。
D、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吃东西时,咽部的会厌软骨会盖住喉口,避免食物进入气管引发咳嗽,所以吃饭时不宜大声说笑,防止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误入气管,D解释科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我们的眼睛通过睫状肌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物体。如果长时间用眼看近处物体,会使得睫状肌疲劳不能正常调节晶状体的形状,晶状体曲度就会变大,甚至眼球前后径过长,导致近视。(2)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由耳郭和外耳道组成。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和鼓室。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
14.(2022·云南)下图是耳朵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听觉感受器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①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A不符合题意。
B.前庭和②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B不符合题意。
C.在③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C符合题意。
D.④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咽鼓管可以平衡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15.(2022·连云港)眼和耳是人体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视网膜上含有许多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B.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质,听觉中枢位于耳蜗内
C.外耳收集声波,中耳传导声波,听觉感受器位于鼓膜上
D.若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则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
【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是形成物像的部位,A符合题意。
B.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质,听觉中枢也位于大脑皮质,B不符合题意。
C.外耳收集声波,中耳传导声波,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C不符合题意。
D.若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则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导致近视眼,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16.(2022·石家庄)今年 2 月,中国成功举办了一届举世瞩目的冬季奥运会。在冬奥会的速滑项目中,运动员们听到发令枪声之后会迅速起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员们在耳蜗产生听觉
B.滑冰过程中小脑参与维持身体平衡
C.大脑皮层对发令信号进行分析
D.滑冰过程中激素发挥调节作用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听觉的形成;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因此,能接收到声音刺激的部位是耳蜗,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错误;
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故滑冰过程中小脑参与维持身体平衡 ,B正确;
C、大脑皮层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语言中枢、触觉中枢和味觉中枢等中枢。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所以,大脑皮层能对发令信号进行分析,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 滑冰过程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都在起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样使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判断题
17.(2022·郴州)人体通过前庭和耳蜗来感觉声音发出的位置。
【答案】(1)错误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此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三、填空题
18.(2022·金昌)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搭载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发射时,当倒计时声响起,航天员立刻做好升空准备,这属于   反射;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   形成的。
(2)航天员在吸气过程中,膈肌处于   状态;吸入的氧气最先到达心脏的   ,最终运输至全身各处的   。
(3)三位航天员返回后的第一顿饭非常丰富,有炒鸡蛋、海带丝、西红柿、酸奶、面条等,其中海带丝富含   ,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西红柿富含维生素C,可预防   ;面条中的淀粉被逐步分解成   ,才能被航天员吸收。
【答案】(1)条件或复杂;听觉中枢
(2)收缩;左心房;组织细胞
(3)碘;坏血病;葡萄糖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听觉的形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也叫条件反射。该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因此,搭载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发射时,当倒计时声响起,航天员立刻做好升空准备,这属于条件反射;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
(2)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人体吸入的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因此最先进入心脏的左心房。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得氧气,外界空气通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到达人体的肺,进入肺泡,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通过气体交换,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交换到肺泡内,呼出体外,肺泡内的氧气交换到毛细血管的血液中,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的各处组织细胞内,在细胞的线粒体里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航天员在吸气过程中,膈肌处于收缩状态;吸入的氧气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最终运输至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
(3)海带、紫菜等海生藻类中含丰富的碘,因此多吃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食物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水果、新鲜蔬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淀粉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因此,三位航天员返回后的第一顿饭非常丰富,有炒鸡蛋、海带丝、西红柿、酸奶、面条等,其中海带丝富含碘,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西红柿富含维生素C,可预防坏血病;面条中的淀粉被逐步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航天员吸收。
【分析】(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3)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它们的作用不同: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的基本胞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
四、综合题
19.(2022·贺州)在学校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是扣人心弦的项目。结合图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维持运动员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是图甲中的[   ]   。
(2)运动员听到枪声后迅速起跑,接受声波刺激的结构是图乙中的[   ]   。
(3)运动员通过呼吸系统吸入的氧气随血液运输最先达到图丙中的   。(填写字母)
(4)为了班级荣誉,运动员全力以赴冲向终点时,心跳、呼吸随之加快,面红耳赤,是因为肾上腺分泌较多的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答案】(1)②;小脑
(2)⑥;耳蜗
(3)C
(4)肾上腺素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途径;听觉的形成;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1)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故维持运动员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是图甲中的②小脑。
(2)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能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接受声音的听觉感受器在耳蜗内。故运动员听到枪声后迅速起跑,接受声波刺激的结构是图乙中的⑥耳蜗。
(3)运动员通过呼吸系统吸入的氧气经过肺循环进入心脏,最先到达图丙中的C左心房。路线为:肺泡中的氧气→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C左心房。
(4)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作用。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分析】图甲中: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图乙中:④外耳道、⑤鼓膜、⑥耳蜗、⑦半规管;图丙中: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
20.(2022·烟台)第二十四届北京冬奥会在中国传统节日里盛大开幕。来自“同一个世界”的各国运动员,怀着“一起向未来”的“同一个梦想”,用坚强的意志、高超的技能和优秀的品质,践行奥林匹克精神,展示运动的激情和力量。
(1)短道速滑2000米混合接力比赛为中国收获了首枚金牌。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迅速起跑,属于   反射。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是图1中的[   ]   。运动员在急转弯时,身体能够维持平衡,主要是依靠图2中[   ]   的协调作用。
(2)速滑运动员的四肢运动非常灵活,这是与关节结构中的   和滑液有关。
(3)比赛时,人体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刺激图2[   ]   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加深。吸入的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使其变成含氧丰富的   ,氧气随血液循环到达图3中心脏的[   ]   ,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细胞。
(4)颁奖仪式上,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的时刻,运动员热泪盈眶。此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血液中的   增多导致的。由此可见,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   的共同调节。
【答案】(1)复杂;3;耳蜗;2;小脑
(2)关节软骨
(3)1;脑干;动脉血;3;左心房
(4)肾上腺素;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或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耳的结构及功能;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1)听到发令枪响迅速起跑属于复杂反射,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的3耳蜗中,通过听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维持身体的平衡,所以运动员在急转弯时,身体能够维持平衡,主要是依靠图2中2小脑的协调作用。
(2)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面的表面覆盖一层关节软骨,关节囊分泌的滑液在关节腔内,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因此,体操运动员和舞蹈演员的动作非常灵活,这与关节的关节软骨、滑液有关,他们躯体运动时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
(3)脑干中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脑干被称为“活命中枢”。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与血红蛋白结合,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动脉血由肺静脉运回左心房,而后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氧气至少随血液流经心脏1次,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综上分析可知,比赛时,人体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刺激图2[1 ]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加深。吸入的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使其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氧气随血液循环到达图3中心脏的3左心房,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细胞。
(4)当遭遇危险或情绪激动时,大脑会促使相应腺体分泌较多的激素,如肾上腺分泌大量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由此可见,人体生命活动受到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影响,以神经系统的调节为主。
【分析】题图1中:1听小骨、2鼓室,3耳蜗、4鼓膜。
题图2中:1脑干、2小脑、3大脑。
题图3中:1右心房、2右心室、3左心房、4左心室、5肺动脉、6肺静脉、7主动脉、8下腔静脉。
五、读图理解题
21.(2022·德州)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图一)安全顺利出舱,全国人民欢呼雀跃。回顾过去的半年时光,三位航天员在执行在务的同时,与复杂的太空环境顽强抗争,充分表现出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宇航员在太空中都经历了什么,请回答下列问题:
(1)航天员进入太空后的前三天是太空晕动症的高发期,太空晕动症是人在失重环境下的一种特殊生理反应,这与图二中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   ]   有关。
(2)太空环境像一个加速老化器,容易造成航天员骨密度降低,骨骼变得脆弱,如同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因此航天员的伙食中需要补充钙和   。
(3)在太空中,航天员会面部浮肿,头脑发胀,这是因为失重状态下全身血液会涌入上半身,头部的   升高。
(4)血液重新分配,会使图三中航天员的[   ]   和[   ]   产生功能障碍,影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导致视力变差。
(5)航天员返航途中会处于超重状态,此时前胸与后背承受巨大压力,胸廓扩张困难,影响呼吸过程中   的气体交换。
(6)航天员身体上产生的变化,在着陆后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航天员身体的调整与恢复是在   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答案】(1)①;前庭、半规管
(2)维生素D
(3)血压
(4)④;视网膜;⑥;视神经或视觉神经
(5)肺与外界
(6)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知识点】维生素的作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耳的结构及功能;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半规管、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有些人晕船、晕车的原因。所以,太空晕动症是与图二中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①]前庭、半规管有关。
(2)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维生素D时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等。所以,航天员的伙食中需要补充钙和维生素D。
(3)在太空中,因为失重状态下全身血液会涌入上半身,头部的血压升高,所以航天员会面部浮肿,头脑发胀。
(4)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血液重新分配,会使图三中航天员的[④]视网膜和[⑥]视神经产生功能障碍,影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导致视力变差。
(5)氧气从外界到达组织细胞需依次经过:肺的通气(即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即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间的气体交换(即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当航天员返航途中会处于超重状态时,其前胸与后背承受巨大压力,胸廓扩张困难,影响呼吸过程中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6)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占主导地位,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所以,航天员身体的调整与恢复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分析】图中①为半规管,②为耳蜗,③为鼓膜;④为视网膜,为晶状体,⑥为视神经,⑦为玻璃体。
(1)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2)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2.(2022·牡丹江)2022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的主题为“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右图为人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慎挖掏:用尖锐的东西挖耳,容易碰伤外耳中的[   ]   ,引起感染、发炎。
(2)避噪声: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   ]   会破裂,甚至失去听觉。
(3)常按摩:按摩耳垂后,促进由[1][    ][    ]构成的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
【答案】(1)7;外耳道
(2)6;鼓膜
(3)2;3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1)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中的7外耳道。如用指甲、发夹等在耳内掏挖,容易损伤外耳道引起感染发炎,严重的还会造成鼓膜穿孔出血,影响听力。
(2)外界的声波首先经过外耳道传到6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会使鼓膜破裂出血,使人丧失听觉。
(3)经常揉耳垂,会导致患者耳部的血液循环更加的顺畅和快速,也能够促进内耳1半规管,2前庭,3耳蜗的血液循环,对于预防疾病和保持身体的健康非常有效果。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年全国各地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57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一、单选题
1.(2022·张家界)某同学经常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游戏并且戴着耳机开着很大的声音,致使其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和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受损,视力和听力下降。这两类细胞分布在(  )
A.角膜和鼓膜 B.视网膜和耳蜗
C.视神经和听觉神经 D.晶状体和耳郭
2.(2022·襄阳)人体生命活动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和激素调节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侏儒症的病因是患者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B.人醉酒时语无伦次,是因为酒精麻醉了小脑
C.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该用手捂住嘴巴,以防止鼓膜受伤
D.病人空腹体检,若血糖浓度较高,肯定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3.(2022·日照)内耳中的感音结构发生障碍会引起神经性耳鸣。可引起神经性耳鸣的是(  )
A.耳蜗 B.鼓膜 C.听小骨 D.外耳道
4.(2022·娄底)小雅喜欢听音乐,在听觉形成的过程中(  )
A.声波感受器位于鼓膜
B.鼓膜产生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
C.在耳蜗内形成听觉
D.半规管内的感觉细胞感受声波产生神经冲动
5.(2022·常德)“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在美好的生物世界里,鲁迅先生接受声波刺激的感觉细胞和形成听觉的部位分别位于(  )
A.鼓膜、耳蜗 B.鼓膜、大脑
C.听小骨、大脑 D.耳蜗、大脑
6.(2022·宿迁)当飞机升降时,乘客可以咀嚼食物或张口,目的是使咽鼓管张开,以维持某结构两侧大气压的平衡。该结构是(  )
A.鼓膜 B.鼓室 C.半规管 D.前庭
7.(2022·葫芦岛)“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深情优美的歌声萦绕耳畔,听到歌声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
A.耳郭 B.外耳道 C.耳蜗 D.半规管
8.(2022·株洲)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听觉是在耳蜗产生的
B.小脑受损会导致无法呼吸
C.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
D.外界物体在眼睛的脉络膜上成像
9.(2022·苏州)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医院就诊,发现大脑和耳的结构并无损伤,由此推测发病部位可能是(  )
A.听神经 B.中耳 C.鼓膜 D.耳蜗
10.(2022·永州)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视觉形成于视网膜
B.膝跳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C.耳蜗里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信息
D.脑干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的平衡,调节和协调肌肉的运动
11.(2022·聊城)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长期用手机观看视频,手机发出的蓝光可能会损伤对光线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上述两类细胞分别位于(  )
A.耳蜗、视网膜 B.鼓膜、视网膜
C.半规管、虹膜 D.耳蜗、脉络膜
12.(2022·怀化)当开考铃声响起,接受铃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
A.鼓膜 B.耳蜗 C.听小骨 D.半规管
13.(2022·新疆)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增进健康。下列解释不科学的是(  )
A.用眼时间过长,造成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减小形成近视
B.不能随地吐痰,因为痰中的尘粒、细菌等可能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C.鼻咽部有炎症需及时治疗,避免病菌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D.吃饭时不宜大声说笑,防止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误入气管
14.(2022·云南)下图是耳朵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听觉感受器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15.(2022·连云港)眼和耳是人体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视网膜上含有许多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B.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质,听觉中枢位于耳蜗内
C.外耳收集声波,中耳传导声波,听觉感受器位于鼓膜上
D.若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则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
16.(2022·石家庄)今年 2 月,中国成功举办了一届举世瞩目的冬季奥运会。在冬奥会的速滑项目中,运动员们听到发令枪声之后会迅速起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员们在耳蜗产生听觉
B.滑冰过程中小脑参与维持身体平衡
C.大脑皮层对发令信号进行分析
D.滑冰过程中激素发挥调节作用
二、判断题
17.(2022·郴州)人体通过前庭和耳蜗来感觉声音发出的位置。
三、填空题
18.(2022·金昌)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搭载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发射时,当倒计时声响起,航天员立刻做好升空准备,这属于   反射;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   形成的。
(2)航天员在吸气过程中,膈肌处于   状态;吸入的氧气最先到达心脏的   ,最终运输至全身各处的   。
(3)三位航天员返回后的第一顿饭非常丰富,有炒鸡蛋、海带丝、西红柿、酸奶、面条等,其中海带丝富含   ,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西红柿富含维生素C,可预防   ;面条中的淀粉被逐步分解成   ,才能被航天员吸收。
四、综合题
19.(2022·贺州)在学校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是扣人心弦的项目。结合图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维持运动员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是图甲中的[   ]   。
(2)运动员听到枪声后迅速起跑,接受声波刺激的结构是图乙中的[   ]   。
(3)运动员通过呼吸系统吸入的氧气随血液运输最先达到图丙中的   。(填写字母)
(4)为了班级荣誉,运动员全力以赴冲向终点时,心跳、呼吸随之加快,面红耳赤,是因为肾上腺分泌较多的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0.(2022·烟台)第二十四届北京冬奥会在中国传统节日里盛大开幕。来自“同一个世界”的各国运动员,怀着“一起向未来”的“同一个梦想”,用坚强的意志、高超的技能和优秀的品质,践行奥林匹克精神,展示运动的激情和力量。
(1)短道速滑2000米混合接力比赛为中国收获了首枚金牌。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迅速起跑,属于   反射。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是图1中的[   ]   。运动员在急转弯时,身体能够维持平衡,主要是依靠图2中[   ]   的协调作用。
(2)速滑运动员的四肢运动非常灵活,这是与关节结构中的   和滑液有关。
(3)比赛时,人体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刺激图2[   ]   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加深。吸入的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使其变成含氧丰富的   ,氧气随血液循环到达图3中心脏的[   ]   ,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细胞。
(4)颁奖仪式上,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的时刻,运动员热泪盈眶。此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血液中的   增多导致的。由此可见,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   的共同调节。
五、读图理解题
21.(2022·德州)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图一)安全顺利出舱,全国人民欢呼雀跃。回顾过去的半年时光,三位航天员在执行在务的同时,与复杂的太空环境顽强抗争,充分表现出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宇航员在太空中都经历了什么,请回答下列问题:
(1)航天员进入太空后的前三天是太空晕动症的高发期,太空晕动症是人在失重环境下的一种特殊生理反应,这与图二中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   ]   有关。
(2)太空环境像一个加速老化器,容易造成航天员骨密度降低,骨骼变得脆弱,如同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因此航天员的伙食中需要补充钙和   。
(3)在太空中,航天员会面部浮肿,头脑发胀,这是因为失重状态下全身血液会涌入上半身,头部的   升高。
(4)血液重新分配,会使图三中航天员的[   ]   和[   ]   产生功能障碍,影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导致视力变差。
(5)航天员返航途中会处于超重状态,此时前胸与后背承受巨大压力,胸廓扩张困难,影响呼吸过程中   的气体交换。
(6)航天员身体上产生的变化,在着陆后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航天员身体的调整与恢复是在   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22.(2022·牡丹江)2022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的主题为“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右图为人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慎挖掏:用尖锐的东西挖耳,容易碰伤外耳中的[   ]   ,引起感染、发炎。
(2)避噪声: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   ]   会破裂,甚至失去听觉。
(3)常按摩:按摩耳垂后,促进由[1][    ][    ]构成的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眼球中的视网膜,为一层柔软而透明的膜,紧贴在脉络膜内面,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故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是眼球内成像的部位。耳蜗内具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因此接受声音的听觉感受器在耳蜗内。所以,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和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分布在视网膜和耳蜗。
故答案为:B。
【分析】(1)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2.【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耳的卫生保健;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A符合题意。
B.人醉酒时语无伦次,是因为酒精麻醉了大脑,B不符合题意。
C.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该闭嘴堵耳或张嘴,使鼓膜内外气压相等,C不符合题意。
D.血糖浓度较高,不一定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也可能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长激素的调节有密切关系,人体生长发育的速度与血液中的生长激素的含量是一致的,若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得甲亢;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年人缺碘易患大脖子病。
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
性激素能够促进性器官的发育,促进人体第二性征的出现。
3.【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经声波传到鼓膜;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结合分析可知,选项中可引起神经性耳鸣的是耳蜗。
故答案为:A。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4.【答案】B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内,A不符合题意。
B.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B符合题意。
C.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是形成听觉的部位,C不符合题意。
D.前庭和半规管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感受器,与形成听觉无关;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5.【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外耳道将声波传到鼓膜,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以鲁迅先生接受声波刺激的感觉细胞和产生听觉的部位分别位于耳蜗、大脑。
故答案为:D。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6.【答案】A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嚼口香糖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击穿鼓膜,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7.【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把声波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的主要结构(听觉感受器)是耳蜗,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8.【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当外界声波进入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因此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一定结构中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所以,脑干受损会导致无法呼吸,B不符合题意。
C.人类大脑皮层上特有的功能区是语言中枢,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如谈虎色变,C符合题意。
D.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成像于视网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是一种本能,在大脑皮层一下的中枢的参与下完成;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学习或训练形成的,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9.【答案】A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由上可知,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发现大脑和耳的结构并无损伤,那么,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听觉神经。
故答案为:A。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0.【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及功能;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由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A不符合题意。
B、膝跳反射是比较低级的反射活动,是由脊髓控制的,属于非条件反射,B不符合题意。
C、内耳的耳蜗里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C符合题意。
D、脑干中有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但是脑干没有控制运动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协调肌肉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1.【答案】A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感觉声波刺激的细胞位于内耳的耳蜗内,长期使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这些细胞位于耳蜗,所以视网膜含有许多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长期用手机观看视频,手机发出的蓝光可能会损伤对光线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这些细胞位于视网膜,A符合题意。
B.鼓膜可以将声波转为震动,没有对声音敏感的细胞,视网膜含有许多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B不符合题意。
C.半规管可以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虹膜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C不符合题意。
D.耳蜗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波信息并产生神经冲动,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给视网膜提供营养,并使眼内形成一个“暗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12.【答案】B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接受振动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是耳蜗。
故答案为:B。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3.【答案】A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近视、远视;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近视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得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使物像模糊不清,A解释不科学,符合题意。
B、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咳出的痰中将携带有病菌,进而可能传染给他人,因而不能随地吐痰,B解释科学,不符合题意。
C、咽鼓管连接着咽部和鼓室,所以鼻咽部有炎症应及时治疗,否则病菌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鼓室引发中耳炎,C解释科学,不符合题意。
D、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吃东西时,咽部的会厌软骨会盖住喉口,避免食物进入气管引发咳嗽,所以吃饭时不宜大声说笑,防止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误入气管,D解释科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我们的眼睛通过睫状肌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物体。如果长时间用眼看近处物体,会使得睫状肌疲劳不能正常调节晶状体的形状,晶状体曲度就会变大,甚至眼球前后径过长,导致近视。(2)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由耳郭和外耳道组成。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和鼓室。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
14.【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①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A不符合题意。
B.前庭和②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B不符合题意。
C.在③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C符合题意。
D.④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咽鼓管可以平衡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15.【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是形成物像的部位,A符合题意。
B.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质,听觉中枢也位于大脑皮质,B不符合题意。
C.外耳收集声波,中耳传导声波,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C不符合题意。
D.若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则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导致近视眼,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16.【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听觉的形成;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因此,能接收到声音刺激的部位是耳蜗,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错误;
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故滑冰过程中小脑参与维持身体平衡 ,B正确;
C、大脑皮层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语言中枢、触觉中枢和味觉中枢等中枢。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所以,大脑皮层能对发令信号进行分析,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 滑冰过程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都在起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样使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17.【答案】(1)错误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此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8.【答案】(1)条件或复杂;听觉中枢
(2)收缩;左心房;组织细胞
(3)碘;坏血病;葡萄糖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听觉的形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也叫条件反射。该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因此,搭载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发射时,当倒计时声响起,航天员立刻做好升空准备,这属于条件反射;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
(2)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人体吸入的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因此最先进入心脏的左心房。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得氧气,外界空气通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到达人体的肺,进入肺泡,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通过气体交换,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交换到肺泡内,呼出体外,肺泡内的氧气交换到毛细血管的血液中,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的各处组织细胞内,在细胞的线粒体里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航天员在吸气过程中,膈肌处于收缩状态;吸入的氧气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最终运输至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
(3)海带、紫菜等海生藻类中含丰富的碘,因此多吃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食物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水果、新鲜蔬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淀粉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因此,三位航天员返回后的第一顿饭非常丰富,有炒鸡蛋、海带丝、西红柿、酸奶、面条等,其中海带丝富含碘,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西红柿富含维生素C,可预防坏血病;面条中的淀粉被逐步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航天员吸收。
【分析】(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3)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它们的作用不同: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的基本胞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
19.【答案】(1)②;小脑
(2)⑥;耳蜗
(3)C
(4)肾上腺素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途径;听觉的形成;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1)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故维持运动员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是图甲中的②小脑。
(2)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能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接受声音的听觉感受器在耳蜗内。故运动员听到枪声后迅速起跑,接受声波刺激的结构是图乙中的⑥耳蜗。
(3)运动员通过呼吸系统吸入的氧气经过肺循环进入心脏,最先到达图丙中的C左心房。路线为:肺泡中的氧气→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C左心房。
(4)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作用。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分析】图甲中: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图乙中:④外耳道、⑤鼓膜、⑥耳蜗、⑦半规管;图丙中: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
20.【答案】(1)复杂;3;耳蜗;2;小脑
(2)关节软骨
(3)1;脑干;动脉血;3;左心房
(4)肾上腺素;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或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耳的结构及功能;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1)听到发令枪响迅速起跑属于复杂反射,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的3耳蜗中,通过听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维持身体的平衡,所以运动员在急转弯时,身体能够维持平衡,主要是依靠图2中2小脑的协调作用。
(2)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面的表面覆盖一层关节软骨,关节囊分泌的滑液在关节腔内,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因此,体操运动员和舞蹈演员的动作非常灵活,这与关节的关节软骨、滑液有关,他们躯体运动时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
(3)脑干中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脑干被称为“活命中枢”。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与血红蛋白结合,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动脉血由肺静脉运回左心房,而后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氧气至少随血液流经心脏1次,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综上分析可知,比赛时,人体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刺激图2[1 ]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加深。吸入的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使其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氧气随血液循环到达图3中心脏的3左心房,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细胞。
(4)当遭遇危险或情绪激动时,大脑会促使相应腺体分泌较多的激素,如肾上腺分泌大量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由此可见,人体生命活动受到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影响,以神经系统的调节为主。
【分析】题图1中:1听小骨、2鼓室,3耳蜗、4鼓膜。
题图2中:1脑干、2小脑、3大脑。
题图3中:1右心房、2右心室、3左心房、4左心室、5肺动脉、6肺静脉、7主动脉、8下腔静脉。
21.【答案】(1)①;前庭、半规管
(2)维生素D
(3)血压
(4)④;视网膜;⑥;视神经或视觉神经
(5)肺与外界
(6)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知识点】维生素的作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耳的结构及功能;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半规管、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有些人晕船、晕车的原因。所以,太空晕动症是与图二中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①]前庭、半规管有关。
(2)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维生素D时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等。所以,航天员的伙食中需要补充钙和维生素D。
(3)在太空中,因为失重状态下全身血液会涌入上半身,头部的血压升高,所以航天员会面部浮肿,头脑发胀。
(4)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血液重新分配,会使图三中航天员的[④]视网膜和[⑥]视神经产生功能障碍,影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导致视力变差。
(5)氧气从外界到达组织细胞需依次经过:肺的通气(即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即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间的气体交换(即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当航天员返航途中会处于超重状态时,其前胸与后背承受巨大压力,胸廓扩张困难,影响呼吸过程中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6)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占主导地位,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所以,航天员身体的调整与恢复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分析】图中①为半规管,②为耳蜗,③为鼓膜;④为视网膜,为晶状体,⑥为视神经,⑦为玻璃体。
(1)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2)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2.【答案】(1)7;外耳道
(2)6;鼓膜
(3)2;3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1)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中的7外耳道。如用指甲、发夹等在耳内掏挖,容易损伤外耳道引起感染发炎,严重的还会造成鼓膜穿孔出血,影响听力。
(2)外界的声波首先经过外耳道传到6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会使鼓膜破裂出血,使人丧失听觉。
(3)经常揉耳垂,会导致患者耳部的血液循环更加的顺畅和快速,也能够促进内耳1半规管,2前庭,3耳蜗的血液循环,对于预防疾病和保持身体的健康非常有效果。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