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各地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62 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全国各地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62 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9 14:46:0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年全国各地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62 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
一、单选题
1.(2022·贵阳)2022年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展示了一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体育盛会,中国运动员通过系列优美流畅的动作获得单板滑雪大跳台项目的金牌,为国争光。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完成空中动作
B.接受开始指令后完成翻转动作是简单反射
C.获得金牌特别兴奋时肾上腺素分泌会减少
D.运动员的伸肘动作是由肱二头肌收缩完成
2.(2022·恩施)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在整体上起主导作用,激素调节也会显著地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B.内分泌腺可作为反射弧上的效应器,神经元也可成为某些激素作用的对象
C.神经调节信息的传导途径是反射弧,激素传送的方式主要靠血液循环
D.每个反射弧都有特定的效应器,每种激素却不存在专门的作用部位
3.(2022·新疆)2022年2月6日,在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夺得冠军。当看到进球的精彩瞬间,球迷们欢呼雀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球迷观看球赛时,视觉形成的部位是视网膜
B.球迷欢呼雀跃,这种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C.球迷热议女足夺冠的消息,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
D.球迷的反应只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不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4.(2022·德阳) 2022年2月6日,中国女子足球队时隔16年重返亚洲之巅。领奖时,他们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唱着国歌,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下列有段叙述正确的是(  )
A.女足队友情绪激动不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B.女足队友情绪激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
C.女足队友情绪激动是因为体内肾上腺素减少
D.女足队员升国旗时唱国歌是简单反射
二、综合题
5.(2022·北部湾)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电视机前观看发射过程的人们心情激动,新陈代谢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请结合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一)和神经系统调节人体排尿模式图(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视机发出的光线经过图一中   (填序号)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
(2)神舟十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人们心情激动,神经系统高度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这说明人体生命活动由   共同调节。
(3)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   产生的尿液通过④流入膀胱,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尿意。一般成年人能有意识控制排尿,这说明控制排尿要在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参与下才能实现。
(4)婴儿大脑发育还不完善,所以常尿床。请写出婴儿完成排尿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用图二中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   →⑥。
(5)某人尿液中检出了葡萄糖,同时还出现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等症状,可能的原因是他体内   分泌不足。
6.(2022·百色)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需要多个系统协调配合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如图是人体部分系统及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通过C系统完成体内物质运输,其中体循环的起点是心脏结构的   。
(2)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氧气由   (填图中字母)系统从外界获得。
(3)正常情况下,血液流经D系统的肾脏时,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的液体与血浆相比,不含   。
(4)各系统协调配合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   系统的调节,其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7.(2022·福建)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小葵同学在家按课程表准时上网课,每天坚持锻炼,注意合理膳食,学业获得发展,身心保持健康。
(1)合理膳食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食物中六大营养物质有蛋白质、脂肪、水和   (写出1种)等。蛋白质消化过程中,参与的消化液有   、胰液和肠液。
(2)上网课时,屏幕发出的光线在小葵眼球的   上形成物像。小葵课间做眼保健操、远眺几分钟,可缓解眼疲劳,预防   。
(3)从反射类型分析,小葵跟随老师的示范进行跳绳练习属于   反射。
(4)小葵学习、锻炼等活动必须在神经系统和   系统的调节下才能完成。
8.(2022·陕西)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因此我们每天需要摄入一定的淀粉等糖类物质。西西根据所学知识将人体的消化吸收和废物排出等生理活动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示意图(未按实际比例绘制)。图中,乙表示器官等结构,甲表示乙周围的血管;①~③表示物质的进出方向。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摄入淀粉后,可在乙结构中将其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此时图中①表示葡萄糖进入甲的方向,则乙可表示   (填器官名称)。
(2)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输送血液的“泵”是   (填器官名称)。
(3)在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同时,我们的身体时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发生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填器官名称)。
(4)葡萄糖和氧气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被利用后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内多余的水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若图中①表示原尿中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乙重新吸收回到甲的方向,则乙可表示   (填结构名称)。
(5)在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人体营养物质的摄入、消化和吸收、运输和排出等过程以及其他各项生命活动,都是各大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的。
9.(2022·江西)跳绳是初中学考体育选考项目之一。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序号表示器官或结构,字母表示系统)
(1)同学们听到下课铃声,纷纷拿着跳绳来到操场。这种反应属于   反射。
(2)食物中的   是跳绳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该物质在图中的   (填序号)被最终消化。营养物质被吸收后通过图中的   (填字母)运输到各组织细胞。
(3)图中的②是   ,它能够缓冲跳绳时产生的震动,避免运动损伤。
(4)同学们在运动后及时补充的水分,有一部分在⑤内参与形成原尿,原尿再通过⑥的   作用形成尿液。
(5)跳绳活动是人体各系统在神经调节和   调节下,相互联系和协调,共同完成的。
10.(2022·陕西)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因此我们每天需要摄入一定的淀粉等糖类物质。西西根据所学知识将人体的消化吸收和废物排出等生理活动绘制成如右图所示的示意图(未按实际比例绘制)。图中,乙表示器官等结构,甲表示乙周围的血管,①~③表示物质的进出方向。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摄人淀粉后,可在乙结构中将其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此时图中①表示葡萄糖进入甲的方向,则乙可表示   (填器官名称)。
(2)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输送血液的“泵”是   (填器官名称)。
(3)在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同时,我们的身体时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发生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填器官名称)。
(4)葡萄糖和氧气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被利用后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内多余的水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若图中①表示原尿中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乙重新吸收回到甲的方向,则乙可表示   (填结构名称)。
(5)在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人体营养物质的摄入,消化和吸收、运输和排出等过程以及其他各项生命活动,都是各大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的。
11.(2022·石家庄)我市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构建学校“五育”并举格局,要求各校丰富课后延时服务,开展各种体育运动。下图表示人体运动涉及到的部分器官和系统的关系, 图中序号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淀粉在小肠中最终分解为   ,经过[①]   作用进入血液, 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骨骼肌细胞。
(2)血液经过程②变成含氧丰富的    (选填“动”或“静”)脉血,氧气最先到达心脏的   ,再经   (选填“肺”或“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
(3)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在细胞内的   中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所需的   。
(4)如果运动过后口渴又没及时补充水分,此时肾脏中肾小管的   作用会增强。
(5)运动不仅需要图中各系统的配合,还需要   系统和   系统的调节。
三、实验探究题
12.(2022·株洲)中国现代生理学奠基人林可胜教授1929年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小肠能通过激素影响胃液分泌,1930年继续研究发现进食脂肪后狗小肠黏膜分泌该种激素,并为之命名。下表呈现了当初部分实验的过程与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别 处理方式 进食前一小时胃液量(mL) 进食后一小时胃液量(mL)
1 不做任何处理 6.7 32.4
2 将油注入到小肠内 4.5 4.8
3 将浸泡油的小肠提取液静脉注射到狗体内 2.7 9.5
4 将未浸泡油的小肠提取液静脉注射到狗体内 4.2 48.5
(1)胃液中含有能初步分解营养物质   的消化酶,该物质最终在小肠内被分解为   。
(2)实验1与2中,对照组为实验   (填数字),实验的变量是   。
(3)比较实验3与4可知:浸泡油的小肠,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能够通过   运输,作用于胃,   (填“促进”/“抑制”)胃液分泌。实验用的小狗去除神经,该项处理目的是   。
(4)人们发现该激素还具有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强饱腹感、抑制食欲、减轻体重等效果,通过药物可促进该激素分泌,你认为可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答出一点即可)
四、读图理解题
13.(2022·青岛)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短道速滑男女2000米混合接力赛中,武大靖带领团队夺得中国代表团本届冬奥会的首枚金牌,这是他们科学训练和团队协作的最好见证。下图为武大靖比赛场景以及人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赛前热身时,武大靖戴上了护目镜,主要是为了减轻光线对眼球内[   ]   的刺激。当他看到队友滑向自己时,结构4的曲度会逐渐   。
(2)比赛中,武大靖和队友们在冰面上灵活、快速地滑行,这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都有关系。其中,关节灵活主要与图中的结构[   ]   和④中的   有关;能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结构是图中的   (填数字)。
(3)夺冠后,队员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热血沸腾、欢呼雀跃,这是人体   和   共同调节的结果。
14.(2022·德州)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图一)安全顺利出舱,全国人民欢呼雀跃。回顾过去的半年时光,三位航天员在执行在务的同时,与复杂的太空环境顽强抗争,充分表现出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宇航员在太空中都经历了什么,请回答下列问题:
(1)航天员进入太空后的前三天是太空晕动症的高发期,太空晕动症是人在失重环境下的一种特殊生理反应,这与图二中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   ]   有关。
(2)太空环境像一个加速老化器,容易造成航天员骨密度降低,骨骼变得脆弱,如同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因此航天员的伙食中需要补充钙和   。
(3)在太空中,航天员会面部浮肿,头脑发胀,这是因为失重状态下全身血液会涌入上半身,头部的   升高。
(4)血液重新分配,会使图三中航天员的[   ]   和[   ]   产生功能障碍,影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导致视力变差。
(5)航天员返航途中会处于超重状态,此时前胸与后背承受巨大压力,胸廓扩张困难,影响呼吸过程中   的气体交换。
(6)航天员身体上产生的变化,在着陆后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航天员身体的调整与恢复是在   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15.(2022·日照)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三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某学校组织全体同学观看了现场直播。下图为同学们体内某些相关生理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回答问题:
(1)当东风着陆场搜救人员看到返回舱由远及近返回地面的过程中,进入眼睛的光线经过图中[①]   等的折射,落在   (填序号)上形成物像。此过程中,①的曲度变化是   。
(2)看到返回舱着陆,同学们起身欢呼雀跃,此反射类型是   ,依据是   。
(3)当航天员安全出舱时,同学们更加兴奋,促使图中的肾上腺分泌较多的   ,随着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皮肤血管   (填“收缩”或“扩张”),因而显得面红耳赤。
(4)综上所述,人体生命活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   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16.(2022·阜新)图一是人体心脏解剖图,图二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完成一系列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其中M、N表示不同的血管。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淀粉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中(填序号)。
(2)由血液循环运输来的氧和养料,主要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通过   作用释放能量,以维持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
(3)血管N与血管M中的血液成分相比,尿素的含量会   (填“增多”或“减少”),血管N中流的是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   血。
(4)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   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17.(2022·湘西)图一是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员比赛的精彩瞬间,图二是反射弧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一运动员在比赛中为维持身体平衡双手平举,此时,他的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选填“收缩”或“舒张”)
(2)图二中③是   ,⑤是感受器,⑤受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⑤→   (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
(3)滑雪运动员在高速滑行过程中仍能维持身体平衡、动作协调,是由脑中的   部分控制的。运动员做复杂动作时除了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受到   调节。
五、填空题
18.(2022·益阳)夏季的一天,小敏在放学回家路上,看见天空乌云密布,前方忽然亮起一道强烈的闪电,小敏迅速双手捂耳,听到轰隆隆的雷声后,她赶紧跑到附近农舍躲雨。请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强烈闪电使小敏眼球的瞳孔   (填“扩大”或“缩小”),闪电进入眼球形成的物像在   上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小敏看到闪电后迅速双手捂耳,这一反射属于   反射,该反射活动中,神经中枢位于   。
(3)小敏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时,吓了一跳,此时大脑皮层兴奋,促进肾上腺产生   增加,促使人心跳加快、血管扩张、反应更灵敏,调动潜力以应对紧急情况。
(4)综上所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神经调节控制激素调节
B.人体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
C.激素调节控制神经调节
D.激素调节能影响神经调节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中国运动员通过系列优美流畅的动作获得单板滑雪大跳台项目的金牌,这些反应是在神经和激素调节下完成的,A符合题意。
B.接受开始指令后完成翻转动作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属于复杂反射,B不符合题意。
C.获得金牌特别兴奋时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多,C不符合题意。
D.运动员的伸肘动作是由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完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2.【答案】D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A.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占主导地位,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A不符合题意。
B.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故内分泌腺可作为反射弧上的效应器;激素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故神经元也可成为某些激素作用的对象,如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不符合题意。
C.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神经调节信息的传导途径是反射弧。结合分析可知,激素传送的方式主要靠血液循环,C不符合题意。
D.每个反射弧都有特定的效应器,每种激素也有专门的作用部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内的腺体根据分泌物的去向可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皮脂腺、汗腺、唾液腺等,它们的分泌物是通过导管排出的,因此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睾丸、卵巢)和胸腺(在性成熟期后逐渐变小)等,它们分泌的激素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如果分泌异常就会得相应的病症。
3.【答案】C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A、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A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复杂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人体各种生命活动除了受神经系统的调节,还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折射作用使得来自物体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而形成视觉,我们就看到了物体。(2)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反射活动都是人生来就会有的简单反射。而红灯停,绿灯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这一类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叫做复杂反射。
4.【答案】B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A、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一种激素,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情绪激动,因此女足队友情绪激动受激素调节的影响,A错误;
B、女足队友情绪激动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但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B正确;
C、女足队友情绪激动,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大脑会促使肾上腺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因此体内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增加,C错误;
D、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唱着国歌,激动之情难以言表是人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属于复杂反射,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虽少,但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项生命活动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协调,配合下才能完成,使人体成为统一的整体。
(3)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非条件(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条件(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5.【答案】(1)①
(2)神经和激素
(3)肾脏;大脑皮层
(4)⑤→⑦→B→⑧
(5)胰岛素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电视机发出的光线→②角膜→ 瞳孔→①晶状体→玻璃体→③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视觉神经→大脑皮层上的视觉中枢→视觉。①晶状体起折射作用。
(2)神舟十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人们心情激动,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因而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这说明人体生命活动由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
(3)排尿反射属于低级的反射活动,其神经中枢在脊髓,然而脊髓受更高级的神经中枢(如大脑皮层)控制。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④输尿管流入膀胱,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尿意。一般成年人能有意识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这说明控制排尿要在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A大脑皮层参与下才能实现。
(4)排尿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的非条件反射。婴儿大脑发育还不完善,无法有意识控制排尿。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⑤→⑦→B→⑧→⑥。
(5)糖尿病是由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患者典型表现是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题中某人尿液中检出了葡萄糖,同时还出现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等症状,可能的原因是他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
【分析】图中①晶状体,②角膜,③视网膜,④输尿管,⑤膀胱,⑥尿道,⑦传入神经,⑧传出神经,⑨上行的神经纤维,⑩是下行的神经纴维,A是大脑皮层,B是脊髓。
6.【答案】(1)左心室
(2)B
(3)大分子蛋白质
(4)神经;反射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尿的形成和排出;反射及其结构基础;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人体通过C循环系统完成体内物质运输。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动脉,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网,再由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所以体循环的起点是心脏的左心室。
(2)人体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是由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的,其消耗的氧气由B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得。
(3)正常情况下,血液流经D泌尿系统中的肾脏时,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所以,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的液体与血浆相比,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4)图中所示各系统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其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同时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分析】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7.【答案】(1)糖类或无机盐或维生素;胃液
(2)视网膜;近视
(3)条件或复杂
(4)内分泌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的消化;近视、远视;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故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和胰液。
(2)屏幕发出的光线透过角膜,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眼球的折光系统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倒像。做眼保健操能放松眼球,预防近视眼。
(3)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小葵跟随老师的示范进行跳绳练习属于复杂反射。
(4)人体的生命活动同时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在人体内,内分泌系统调节和神经系统调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分析】(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它们的作用不同: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的基本胞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
(2)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3)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8.【答案】(1)小肠
(2)心脏
(3)肺
(4)肾小管
(5)神经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营养物质的吸收;呼吸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口腔,在口腔中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麦芽糖。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因此乙可以表示小肠。
(2)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输送血液的“泵”。
(3)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
(4)葡萄糖和氧气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被利用后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内多余的水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若图中①表示原尿中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乙重新吸收回到甲的方向,则乙可表示肾小管,在这儿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5)人体营养物质的摄入、消化和吸收、运输和排出等过程以及其他各项生命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下,各大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的。
【分析】若图中的乙表示消化道。甲是小肠周围的毛细血管,①表示吸收,②表示食物的消化,③粪便的排出。若乙表示肾小管,则①可以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
9.【答案】(1)复杂(条件)
(2)淀粉 (糖类);⑩;B
(3)关节软骨
(4)重吸收
(5)激素(体液)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尿的形成和排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同学们听到下课铃声,纷纷拿着跳绳来到操场,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
(2)糖类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是因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糖类提供。所以跳绳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糖类。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所以该物质最终在⑩小肠被消化。营养物质在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后由B循环系统运输到各组织细胞。
(3)图中的②是关节软骨,有减少摩擦和缓冲撞压的作用。
(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人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比原尿少了许多。
(5)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样使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分析】 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软骨、③关节窝、④肾小球、⑤肾小囊、⑥肾小管、⑦肝脏、⑧胃、⑨胰腺、10小肠。
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10.【答案】(1)小肠
(2)心脏
(3)肺
(4)肾小管
(5)神经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食物的消化;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肾的结构与功能;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淀粉在口腔中初步分解成麦芽糖,当淀粉到了小肠后,在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可以被人体吸收,因此乙是小肠。
(2)心脏其实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当心房收缩时,血液被压出心房,穿过瓣膜进入心室。接着心室收缩,心房与心室间的瓣膜关闭,左心室的血液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右心室的血液从肺动脉泵出流向肺部。然后动脉瓣关闭,心房和心室均舒张,肺部的血液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全身各处的血液经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因此输送血液的“泵”是心脏。
(3)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里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肺泡外面包饶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人吸气时,许许多多的肺泡就像小气球似地鼓了起来,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进入血液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当膈肌收缩时,隔顶部下降,使胸廓容积增大,气体就被吸入,当膈肌舒张时,隔顶部回升,使胸廓容积减小,气体就呼出,因此发生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
(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饶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而送回血液,剩下的水和尿素等物质就形成了尿液,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乙重新吸收回到甲的方向,说明乙有重吸收的功能,因此它是肾小管。
(5)人体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体内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都离不开内分泌系统的运作,人体的各个系统既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又不能独立的完成各自的功能,人体的各个系统主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人体营养物质的摄入,消化和吸收、运输和排出等过程以及其他各项生命活动,都是各大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的。
【分析】(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约5~6米,是消化道内最长的一段,内壁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包括肠液、胰液、胆汁等。胰液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蛋白质、脂肪进行彻底消化,所以说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小肠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能够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绝大部分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所以说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2)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3)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4)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5)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11.【答案】(1)葡萄糖;吸收
(2)动;左心房;体
(3)线粒体;能量
(4)重吸收
(5)神经;内分泌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尿的形成和排出;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小肠既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主要的吸收器官。所以,食物中的淀粉在小肠中最终分解为葡萄糖,经过[①]吸收作用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骨骼肌细胞。
故填:葡萄糖;吸收
(2)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进行了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肺泡中的高、氧气的含量比肺泡中的低,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血液,与血液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所以,结合题图可知,血液经过程②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氧气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
故填:动;左心房;体
(3)人体跟其他大多数生物一样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而人体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在组织细胞内。组织细胞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少部分用来维持体温。所以,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故填:线粒体;能量
(4)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如果运动过后口渴又没及时补充水分,此时肾脏中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会增强。
故填:重吸收
(5)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还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故填:神经;内分泌
【分析】(1)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简图:
(2)题图中:①吸收,②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2.【答案】(1)蛋白质;氨基酸
(2)1;是否注入油或油的有无
(3)血液或血液循环;抑制;排除神经调节对激素的影响
(4)糖尿病、肥胖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所以这个实验的变量是是否注入油。一般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在该实验中实验组别2“将油注入到小肠内”,是实验组;实验组别1不作任何处理,是对照组。
(3)比较实验3与4结果可知:实验3(将浸泡油的小肠提取液静脉注射到狗体内)狗进食一小时后产生的胃液量比实验4(将未浸泡油的小肠提取液静脉注射到狗体内)的少,可以推测浸泡油的小肠,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能够通过血液进行运输,作用于胃,抑制胃液分泌。实验用的小狗去除神经,该项处理目的是排除神经(调节)对激素(分泌)的影响。
(4)人们发现该激素还具有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强饱腹感、抑制食欲、减轻体重等效果,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所以,可以通过药物可促进该激素分泌,用来治疗由于糖类摄入过多而导致的糖尿病、肥胖等疾病。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
13.【答案】(1)5;视网膜;变大
(2)⑤;关节软骨;滑液;3
(3)神经系统;激素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1)眼球中的视网膜,为一层柔软而透明的膜,紧贴在脉络膜内面,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故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是眼球内成像的部位。所以,武大靖戴上了护目镜,主要是为了减轻光线对眼球内[5]视网膜的刺激。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所以,当他看到队友滑向自己时,结构[4]晶状体的曲度会逐渐变大。
(2)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少量关节囊内表面分泌的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所以,关节灵活主要与图中的结构[⑤]关节软骨和[④]关节腔中的滑液有关。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能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结构是图中的[3]小脑。
(3)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占主导地位,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所以,夺冠后,队员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热血沸腾、欢呼雀跃,这是人体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分析】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窝,③关节囊,④关节腔,⑤关节软骨;1脑干,2大脑,3小脑,4晶状体,5视网膜,6玻璃体。
(1)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2)骨与骨之间活动的连接叫作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覆盖有关节软骨,可减少摩擦,缓冲震动。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牢固地联系相邻两骨,内外有韧带,加固联结,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摩擦,使运动灵活自如。
(3)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14.【答案】(1)①;前庭、半规管
(2)维生素D
(3)血压
(4)④;视网膜;⑥;视神经或视觉神经
(5)肺与外界
(6)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知识点】维生素的作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耳的结构及功能;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半规管、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有些人晕船、晕车的原因。所以,太空晕动症是与图二中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①]前庭、半规管有关。
(2)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维生素D时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等。所以,航天员的伙食中需要补充钙和维生素D。
(3)在太空中,因为失重状态下全身血液会涌入上半身,头部的血压升高,所以航天员会面部浮肿,头脑发胀。
(4)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血液重新分配,会使图三中航天员的[④]视网膜和[⑥]视神经产生功能障碍,影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导致视力变差。
(5)氧气从外界到达组织细胞需依次经过:肺的通气(即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即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间的气体交换(即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当航天员返航途中会处于超重状态时,其前胸与后背承受巨大压力,胸廓扩张困难,影响呼吸过程中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6)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占主导地位,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所以,航天员身体的调整与恢复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分析】图中①为半规管,②为耳蜗,③为鼓膜;④为视网膜,为晶状体,⑥为视神经,⑦为玻璃体。
(1)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2)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5.【答案】(1)晶状体;③;由小变大
(2)条件反射;此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3)肾上腺激素;扩张
(4)激素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①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③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减小。因此,当东风着陆场搜救人员看到返回舱由远及近返回地面的过程中,晶状体的曲度变化是由小变大。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因此,看到返回舱着陆,同学们起身欢呼雀跃,此反射类型是条件反射,原因是此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3)肾上腺素由肾上腺分泌的一种儿茶酚胺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血管和瞳孔放大,促进糖原分解并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分解,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使反应更加快速,警觉性提高。
(4)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综上所述,人体生命活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调节的作用下共同完成的。
【分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是一种本能,在大脑皮层一下的中枢的参与下完成;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学习或训练形成的,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3)在人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辅以激素调节
16.【答案】(1)小肠;①
(2)呼吸
(3)减少;静脉
(4)神经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人体能量的供给;营养物质的吸收;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淀粉进入消化道后,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下腔静脉,然后进入①右心房。
(2)组织细胞从血液中获得的氧气和有机物在细胞的线粒体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以维持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血液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3)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M血管中含有代谢废物的动脉血,流经肾脏后,代谢废物会形成尿液,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所以,血管N内的血液不仅氧气减少,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也会减少,血管N中流的是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4)人在激动的情况下,神经系统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有力,以应对紧张情况。这些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配合完成的。
【分析】据图分析,图一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图二M肾动脉,N肾静脉。
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17.【答案】(1)舒张;收缩
(2)神经中枢;④→③→②→①
(3)小脑;激素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1)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因此,图一运动员在比赛中为维持身体平衡双手平举,此时,他的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因此,图二中③是神经中枢,⑤是感受器,⑤受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
(3)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所以滑雪运动员在高速滑行过程中仍能维持身体平衡、动作协调,是由脑中的小脑部分控制的。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受神经的调节,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所以运动员做复杂动作时除了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受到激素调节。
【分析】(1)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3)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18.【答案】(1)缩小;视网膜
(2)条件或复杂;大脑皮层
(3)肾上腺素
(4)C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所以,强烈闪电使小敏眼球的瞳孔缩小。眼球中的视网膜,为一层柔软而透明的膜,紧贴在脉络膜内面,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故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是眼球内成像的部位。所以,闪电进入眼球形成的物像在视网膜上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所以,小敏看到闪电后迅速双手捂耳,这是后天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3)肾上腺素既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这种神经递质可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内脏及皮肤血管收缩、心跳加速,汗腺分泌量增多等。所以,小敏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时,吓了一跳,此时大脑皮层兴奋,促进肾上腺产生肾上腺素增加,使人心跳加快、血管扩张、反应更灵敏,调动潜力以应对紧急情况。
(4)结合分析可知,激素调节可以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而神经调节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调节各项生命活动,二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激素调节影响而不能控制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控制激素调节。故答案为:C。
【分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年全国各地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62 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
一、单选题
1.(2022·贵阳)2022年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展示了一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体育盛会,中国运动员通过系列优美流畅的动作获得单板滑雪大跳台项目的金牌,为国争光。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完成空中动作
B.接受开始指令后完成翻转动作是简单反射
C.获得金牌特别兴奋时肾上腺素分泌会减少
D.运动员的伸肘动作是由肱二头肌收缩完成
【答案】A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中国运动员通过系列优美流畅的动作获得单板滑雪大跳台项目的金牌,这些反应是在神经和激素调节下完成的,A符合题意。
B.接受开始指令后完成翻转动作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属于复杂反射,B不符合题意。
C.获得金牌特别兴奋时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多,C不符合题意。
D.运动员的伸肘动作是由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完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2.(2022·恩施)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在整体上起主导作用,激素调节也会显著地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B.内分泌腺可作为反射弧上的效应器,神经元也可成为某些激素作用的对象
C.神经调节信息的传导途径是反射弧,激素传送的方式主要靠血液循环
D.每个反射弧都有特定的效应器,每种激素却不存在专门的作用部位
【答案】D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A.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占主导地位,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A不符合题意。
B.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故内分泌腺可作为反射弧上的效应器;激素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故神经元也可成为某些激素作用的对象,如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不符合题意。
C.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神经调节信息的传导途径是反射弧。结合分析可知,激素传送的方式主要靠血液循环,C不符合题意。
D.每个反射弧都有特定的效应器,每种激素也有专门的作用部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内的腺体根据分泌物的去向可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皮脂腺、汗腺、唾液腺等,它们的分泌物是通过导管排出的,因此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睾丸、卵巢)和胸腺(在性成熟期后逐渐变小)等,它们分泌的激素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如果分泌异常就会得相应的病症。
3.(2022·新疆)2022年2月6日,在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夺得冠军。当看到进球的精彩瞬间,球迷们欢呼雀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球迷观看球赛时,视觉形成的部位是视网膜
B.球迷欢呼雀跃,这种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C.球迷热议女足夺冠的消息,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
D.球迷的反应只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不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答案】C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A、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A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复杂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人体各种生命活动除了受神经系统的调节,还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折射作用使得来自物体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而形成视觉,我们就看到了物体。(2)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反射活动都是人生来就会有的简单反射。而红灯停,绿灯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这一类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叫做复杂反射。
4.(2022·德阳) 2022年2月6日,中国女子足球队时隔16年重返亚洲之巅。领奖时,他们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唱着国歌,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下列有段叙述正确的是(  )
A.女足队友情绪激动不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B.女足队友情绪激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
C.女足队友情绪激动是因为体内肾上腺素减少
D.女足队员升国旗时唱国歌是简单反射
【答案】B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A、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一种激素,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情绪激动,因此女足队友情绪激动受激素调节的影响,A错误;
B、女足队友情绪激动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但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B正确;
C、女足队友情绪激动,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大脑会促使肾上腺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因此体内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增加,C错误;
D、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唱着国歌,激动之情难以言表是人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属于复杂反射,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虽少,但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项生命活动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协调,配合下才能完成,使人体成为统一的整体。
(3)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非条件(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条件(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二、综合题
5.(2022·北部湾)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电视机前观看发射过程的人们心情激动,新陈代谢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请结合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一)和神经系统调节人体排尿模式图(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视机发出的光线经过图一中   (填序号)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
(2)神舟十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人们心情激动,神经系统高度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这说明人体生命活动由   共同调节。
(3)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   产生的尿液通过④流入膀胱,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尿意。一般成年人能有意识控制排尿,这说明控制排尿要在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参与下才能实现。
(4)婴儿大脑发育还不完善,所以常尿床。请写出婴儿完成排尿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用图二中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   →⑥。
(5)某人尿液中检出了葡萄糖,同时还出现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等症状,可能的原因是他体内   分泌不足。
【答案】(1)①
(2)神经和激素
(3)肾脏;大脑皮层
(4)⑤→⑦→B→⑧
(5)胰岛素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电视机发出的光线→②角膜→ 瞳孔→①晶状体→玻璃体→③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视觉神经→大脑皮层上的视觉中枢→视觉。①晶状体起折射作用。
(2)神舟十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人们心情激动,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因而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这说明人体生命活动由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
(3)排尿反射属于低级的反射活动,其神经中枢在脊髓,然而脊髓受更高级的神经中枢(如大脑皮层)控制。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④输尿管流入膀胱,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尿意。一般成年人能有意识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这说明控制排尿要在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A大脑皮层参与下才能实现。
(4)排尿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的非条件反射。婴儿大脑发育还不完善,无法有意识控制排尿。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⑤→⑦→B→⑧→⑥。
(5)糖尿病是由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患者典型表现是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题中某人尿液中检出了葡萄糖,同时还出现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等症状,可能的原因是他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
【分析】图中①晶状体,②角膜,③视网膜,④输尿管,⑤膀胱,⑥尿道,⑦传入神经,⑧传出神经,⑨上行的神经纤维,⑩是下行的神经纴维,A是大脑皮层,B是脊髓。
6.(2022·百色)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需要多个系统协调配合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如图是人体部分系统及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通过C系统完成体内物质运输,其中体循环的起点是心脏结构的   。
(2)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氧气由   (填图中字母)系统从外界获得。
(3)正常情况下,血液流经D系统的肾脏时,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的液体与血浆相比,不含   。
(4)各系统协调配合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   系统的调节,其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答案】(1)左心室
(2)B
(3)大分子蛋白质
(4)神经;反射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尿的形成和排出;反射及其结构基础;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人体通过C循环系统完成体内物质运输。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动脉,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网,再由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所以体循环的起点是心脏的左心室。
(2)人体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是由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的,其消耗的氧气由B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得。
(3)正常情况下,血液流经D泌尿系统中的肾脏时,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所以,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的液体与血浆相比,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4)图中所示各系统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其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同时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分析】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7.(2022·福建)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小葵同学在家按课程表准时上网课,每天坚持锻炼,注意合理膳食,学业获得发展,身心保持健康。
(1)合理膳食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食物中六大营养物质有蛋白质、脂肪、水和   (写出1种)等。蛋白质消化过程中,参与的消化液有   、胰液和肠液。
(2)上网课时,屏幕发出的光线在小葵眼球的   上形成物像。小葵课间做眼保健操、远眺几分钟,可缓解眼疲劳,预防   。
(3)从反射类型分析,小葵跟随老师的示范进行跳绳练习属于   反射。
(4)小葵学习、锻炼等活动必须在神经系统和   系统的调节下才能完成。
【答案】(1)糖类或无机盐或维生素;胃液
(2)视网膜;近视
(3)条件或复杂
(4)内分泌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的消化;近视、远视;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故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和胰液。
(2)屏幕发出的光线透过角膜,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眼球的折光系统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倒像。做眼保健操能放松眼球,预防近视眼。
(3)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小葵跟随老师的示范进行跳绳练习属于复杂反射。
(4)人体的生命活动同时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在人体内,内分泌系统调节和神经系统调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分析】(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它们的作用不同: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的基本胞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
(2)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3)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8.(2022·陕西)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因此我们每天需要摄入一定的淀粉等糖类物质。西西根据所学知识将人体的消化吸收和废物排出等生理活动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示意图(未按实际比例绘制)。图中,乙表示器官等结构,甲表示乙周围的血管;①~③表示物质的进出方向。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摄入淀粉后,可在乙结构中将其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此时图中①表示葡萄糖进入甲的方向,则乙可表示   (填器官名称)。
(2)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输送血液的“泵”是   (填器官名称)。
(3)在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同时,我们的身体时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发生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填器官名称)。
(4)葡萄糖和氧气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被利用后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内多余的水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若图中①表示原尿中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乙重新吸收回到甲的方向,则乙可表示   (填结构名称)。
(5)在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人体营养物质的摄入、消化和吸收、运输和排出等过程以及其他各项生命活动,都是各大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的。
【答案】(1)小肠
(2)心脏
(3)肺
(4)肾小管
(5)神经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营养物质的吸收;呼吸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口腔,在口腔中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麦芽糖。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因此乙可以表示小肠。
(2)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输送血液的“泵”。
(3)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
(4)葡萄糖和氧气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被利用后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内多余的水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若图中①表示原尿中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乙重新吸收回到甲的方向,则乙可表示肾小管,在这儿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5)人体营养物质的摄入、消化和吸收、运输和排出等过程以及其他各项生命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下,各大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的。
【分析】若图中的乙表示消化道。甲是小肠周围的毛细血管,①表示吸收,②表示食物的消化,③粪便的排出。若乙表示肾小管,则①可以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
9.(2022·江西)跳绳是初中学考体育选考项目之一。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序号表示器官或结构,字母表示系统)
(1)同学们听到下课铃声,纷纷拿着跳绳来到操场。这种反应属于   反射。
(2)食物中的   是跳绳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该物质在图中的   (填序号)被最终消化。营养物质被吸收后通过图中的   (填字母)运输到各组织细胞。
(3)图中的②是   ,它能够缓冲跳绳时产生的震动,避免运动损伤。
(4)同学们在运动后及时补充的水分,有一部分在⑤内参与形成原尿,原尿再通过⑥的   作用形成尿液。
(5)跳绳活动是人体各系统在神经调节和   调节下,相互联系和协调,共同完成的。
【答案】(1)复杂(条件)
(2)淀粉 (糖类);⑩;B
(3)关节软骨
(4)重吸收
(5)激素(体液)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尿的形成和排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同学们听到下课铃声,纷纷拿着跳绳来到操场,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
(2)糖类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是因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糖类提供。所以跳绳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糖类。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所以该物质最终在⑩小肠被消化。营养物质在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后由B循环系统运输到各组织细胞。
(3)图中的②是关节软骨,有减少摩擦和缓冲撞压的作用。
(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人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比原尿少了许多。
(5)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样使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分析】 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软骨、③关节窝、④肾小球、⑤肾小囊、⑥肾小管、⑦肝脏、⑧胃、⑨胰腺、10小肠。
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10.(2022·陕西)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因此我们每天需要摄入一定的淀粉等糖类物质。西西根据所学知识将人体的消化吸收和废物排出等生理活动绘制成如右图所示的示意图(未按实际比例绘制)。图中,乙表示器官等结构,甲表示乙周围的血管,①~③表示物质的进出方向。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摄人淀粉后,可在乙结构中将其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此时图中①表示葡萄糖进入甲的方向,则乙可表示   (填器官名称)。
(2)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输送血液的“泵”是   (填器官名称)。
(3)在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同时,我们的身体时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发生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填器官名称)。
(4)葡萄糖和氧气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被利用后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内多余的水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若图中①表示原尿中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乙重新吸收回到甲的方向,则乙可表示   (填结构名称)。
(5)在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人体营养物质的摄入,消化和吸收、运输和排出等过程以及其他各项生命活动,都是各大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的。
【答案】(1)小肠
(2)心脏
(3)肺
(4)肾小管
(5)神经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食物的消化;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肾的结构与功能;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淀粉在口腔中初步分解成麦芽糖,当淀粉到了小肠后,在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可以被人体吸收,因此乙是小肠。
(2)心脏其实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当心房收缩时,血液被压出心房,穿过瓣膜进入心室。接着心室收缩,心房与心室间的瓣膜关闭,左心室的血液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右心室的血液从肺动脉泵出流向肺部。然后动脉瓣关闭,心房和心室均舒张,肺部的血液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全身各处的血液经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因此输送血液的“泵”是心脏。
(3)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里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肺泡外面包饶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人吸气时,许许多多的肺泡就像小气球似地鼓了起来,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进入血液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当膈肌收缩时,隔顶部下降,使胸廓容积增大,气体就被吸入,当膈肌舒张时,隔顶部回升,使胸廓容积减小,气体就呼出,因此发生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
(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饶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而送回血液,剩下的水和尿素等物质就形成了尿液,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乙重新吸收回到甲的方向,说明乙有重吸收的功能,因此它是肾小管。
(5)人体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体内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都离不开内分泌系统的运作,人体的各个系统既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又不能独立的完成各自的功能,人体的各个系统主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人体营养物质的摄入,消化和吸收、运输和排出等过程以及其他各项生命活动,都是各大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的。
【分析】(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约5~6米,是消化道内最长的一段,内壁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包括肠液、胰液、胆汁等。胰液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蛋白质、脂肪进行彻底消化,所以说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小肠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能够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绝大部分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所以说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2)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3)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4)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5)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11.(2022·石家庄)我市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构建学校“五育”并举格局,要求各校丰富课后延时服务,开展各种体育运动。下图表示人体运动涉及到的部分器官和系统的关系, 图中序号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淀粉在小肠中最终分解为   ,经过[①]   作用进入血液, 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骨骼肌细胞。
(2)血液经过程②变成含氧丰富的    (选填“动”或“静”)脉血,氧气最先到达心脏的   ,再经   (选填“肺”或“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
(3)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在细胞内的   中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所需的   。
(4)如果运动过后口渴又没及时补充水分,此时肾脏中肾小管的   作用会增强。
(5)运动不仅需要图中各系统的配合,还需要   系统和   系统的调节。
【答案】(1)葡萄糖;吸收
(2)动;左心房;体
(3)线粒体;能量
(4)重吸收
(5)神经;内分泌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尿的形成和排出;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小肠既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主要的吸收器官。所以,食物中的淀粉在小肠中最终分解为葡萄糖,经过[①]吸收作用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骨骼肌细胞。
故填:葡萄糖;吸收
(2)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进行了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肺泡中的高、氧气的含量比肺泡中的低,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血液,与血液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所以,结合题图可知,血液经过程②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氧气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
故填:动;左心房;体
(3)人体跟其他大多数生物一样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而人体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在组织细胞内。组织细胞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少部分用来维持体温。所以,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故填:线粒体;能量
(4)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如果运动过后口渴又没及时补充水分,此时肾脏中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会增强。
故填:重吸收
(5)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还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故填:神经;内分泌
【分析】(1)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简图:
(2)题图中:①吸收,②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三、实验探究题
12.(2022·株洲)中国现代生理学奠基人林可胜教授1929年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小肠能通过激素影响胃液分泌,1930年继续研究发现进食脂肪后狗小肠黏膜分泌该种激素,并为之命名。下表呈现了当初部分实验的过程与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别 处理方式 进食前一小时胃液量(mL) 进食后一小时胃液量(mL)
1 不做任何处理 6.7 32.4
2 将油注入到小肠内 4.5 4.8
3 将浸泡油的小肠提取液静脉注射到狗体内 2.7 9.5
4 将未浸泡油的小肠提取液静脉注射到狗体内 4.2 48.5
(1)胃液中含有能初步分解营养物质   的消化酶,该物质最终在小肠内被分解为   。
(2)实验1与2中,对照组为实验   (填数字),实验的变量是   。
(3)比较实验3与4可知:浸泡油的小肠,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能够通过   运输,作用于胃,   (填“促进”/“抑制”)胃液分泌。实验用的小狗去除神经,该项处理目的是   。
(4)人们发现该激素还具有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强饱腹感、抑制食欲、减轻体重等效果,通过药物可促进该激素分泌,你认为可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蛋白质;氨基酸
(2)1;是否注入油或油的有无
(3)血液或血液循环;抑制;排除神经调节对激素的影响
(4)糖尿病、肥胖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所以这个实验的变量是是否注入油。一般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在该实验中实验组别2“将油注入到小肠内”,是实验组;实验组别1不作任何处理,是对照组。
(3)比较实验3与4结果可知:实验3(将浸泡油的小肠提取液静脉注射到狗体内)狗进食一小时后产生的胃液量比实验4(将未浸泡油的小肠提取液静脉注射到狗体内)的少,可以推测浸泡油的小肠,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能够通过血液进行运输,作用于胃,抑制胃液分泌。实验用的小狗去除神经,该项处理目的是排除神经(调节)对激素(分泌)的影响。
(4)人们发现该激素还具有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强饱腹感、抑制食欲、减轻体重等效果,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所以,可以通过药物可促进该激素分泌,用来治疗由于糖类摄入过多而导致的糖尿病、肥胖等疾病。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
四、读图理解题
13.(2022·青岛)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短道速滑男女2000米混合接力赛中,武大靖带领团队夺得中国代表团本届冬奥会的首枚金牌,这是他们科学训练和团队协作的最好见证。下图为武大靖比赛场景以及人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赛前热身时,武大靖戴上了护目镜,主要是为了减轻光线对眼球内[   ]   的刺激。当他看到队友滑向自己时,结构4的曲度会逐渐   。
(2)比赛中,武大靖和队友们在冰面上灵活、快速地滑行,这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都有关系。其中,关节灵活主要与图中的结构[   ]   和④中的   有关;能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结构是图中的   (填数字)。
(3)夺冠后,队员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热血沸腾、欢呼雀跃,这是人体   和   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1)5;视网膜;变大
(2)⑤;关节软骨;滑液;3
(3)神经系统;激素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1)眼球中的视网膜,为一层柔软而透明的膜,紧贴在脉络膜内面,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故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是眼球内成像的部位。所以,武大靖戴上了护目镜,主要是为了减轻光线对眼球内[5]视网膜的刺激。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所以,当他看到队友滑向自己时,结构[4]晶状体的曲度会逐渐变大。
(2)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少量关节囊内表面分泌的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所以,关节灵活主要与图中的结构[⑤]关节软骨和[④]关节腔中的滑液有关。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能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结构是图中的[3]小脑。
(3)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占主导地位,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所以,夺冠后,队员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热血沸腾、欢呼雀跃,这是人体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分析】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窝,③关节囊,④关节腔,⑤关节软骨;1脑干,2大脑,3小脑,4晶状体,5视网膜,6玻璃体。
(1)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2)骨与骨之间活动的连接叫作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覆盖有关节软骨,可减少摩擦,缓冲震动。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牢固地联系相邻两骨,内外有韧带,加固联结,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摩擦,使运动灵活自如。
(3)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14.(2022·德州)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图一)安全顺利出舱,全国人民欢呼雀跃。回顾过去的半年时光,三位航天员在执行在务的同时,与复杂的太空环境顽强抗争,充分表现出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宇航员在太空中都经历了什么,请回答下列问题:
(1)航天员进入太空后的前三天是太空晕动症的高发期,太空晕动症是人在失重环境下的一种特殊生理反应,这与图二中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   ]   有关。
(2)太空环境像一个加速老化器,容易造成航天员骨密度降低,骨骼变得脆弱,如同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因此航天员的伙食中需要补充钙和   。
(3)在太空中,航天员会面部浮肿,头脑发胀,这是因为失重状态下全身血液会涌入上半身,头部的   升高。
(4)血液重新分配,会使图三中航天员的[   ]   和[   ]   产生功能障碍,影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导致视力变差。
(5)航天员返航途中会处于超重状态,此时前胸与后背承受巨大压力,胸廓扩张困难,影响呼吸过程中   的气体交换。
(6)航天员身体上产生的变化,在着陆后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航天员身体的调整与恢复是在   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答案】(1)①;前庭、半规管
(2)维生素D
(3)血压
(4)④;视网膜;⑥;视神经或视觉神经
(5)肺与外界
(6)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知识点】维生素的作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耳的结构及功能;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半规管、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有些人晕船、晕车的原因。所以,太空晕动症是与图二中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①]前庭、半规管有关。
(2)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维生素D时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等。所以,航天员的伙食中需要补充钙和维生素D。
(3)在太空中,因为失重状态下全身血液会涌入上半身,头部的血压升高,所以航天员会面部浮肿,头脑发胀。
(4)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血液重新分配,会使图三中航天员的[④]视网膜和[⑥]视神经产生功能障碍,影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导致视力变差。
(5)氧气从外界到达组织细胞需依次经过:肺的通气(即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即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间的气体交换(即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当航天员返航途中会处于超重状态时,其前胸与后背承受巨大压力,胸廓扩张困难,影响呼吸过程中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6)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占主导地位,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所以,航天员身体的调整与恢复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分析】图中①为半规管,②为耳蜗,③为鼓膜;④为视网膜,为晶状体,⑥为视神经,⑦为玻璃体。
(1)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2)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5.(2022·日照)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三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某学校组织全体同学观看了现场直播。下图为同学们体内某些相关生理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回答问题:
(1)当东风着陆场搜救人员看到返回舱由远及近返回地面的过程中,进入眼睛的光线经过图中[①]   等的折射,落在   (填序号)上形成物像。此过程中,①的曲度变化是   。
(2)看到返回舱着陆,同学们起身欢呼雀跃,此反射类型是   ,依据是   。
(3)当航天员安全出舱时,同学们更加兴奋,促使图中的肾上腺分泌较多的   ,随着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皮肤血管   (填“收缩”或“扩张”),因而显得面红耳赤。
(4)综上所述,人体生命活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   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答案】(1)晶状体;③;由小变大
(2)条件反射;此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3)肾上腺激素;扩张
(4)激素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①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③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减小。因此,当东风着陆场搜救人员看到返回舱由远及近返回地面的过程中,晶状体的曲度变化是由小变大。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因此,看到返回舱着陆,同学们起身欢呼雀跃,此反射类型是条件反射,原因是此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3)肾上腺素由肾上腺分泌的一种儿茶酚胺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血管和瞳孔放大,促进糖原分解并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分解,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使反应更加快速,警觉性提高。
(4)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综上所述,人体生命活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调节的作用下共同完成的。
【分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是一种本能,在大脑皮层一下的中枢的参与下完成;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学习或训练形成的,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3)在人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辅以激素调节
16.(2022·阜新)图一是人体心脏解剖图,图二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完成一系列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其中M、N表示不同的血管。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淀粉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中(填序号)。
(2)由血液循环运输来的氧和养料,主要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通过   作用释放能量,以维持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
(3)血管N与血管M中的血液成分相比,尿素的含量会   (填“增多”或“减少”),血管N中流的是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   血。
(4)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   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答案】(1)小肠;①
(2)呼吸
(3)减少;静脉
(4)神经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人体能量的供给;营养物质的吸收;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淀粉进入消化道后,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下腔静脉,然后进入①右心房。
(2)组织细胞从血液中获得的氧气和有机物在细胞的线粒体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以维持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血液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3)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M血管中含有代谢废物的动脉血,流经肾脏后,代谢废物会形成尿液,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所以,血管N内的血液不仅氧气减少,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也会减少,血管N中流的是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4)人在激动的情况下,神经系统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有力,以应对紧张情况。这些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配合完成的。
【分析】据图分析,图一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图二M肾动脉,N肾静脉。
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17.(2022·湘西)图一是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员比赛的精彩瞬间,图二是反射弧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一运动员在比赛中为维持身体平衡双手平举,此时,他的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选填“收缩”或“舒张”)
(2)图二中③是   ,⑤是感受器,⑤受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⑤→   (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
(3)滑雪运动员在高速滑行过程中仍能维持身体平衡、动作协调,是由脑中的   部分控制的。运动员做复杂动作时除了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受到   调节。
【答案】(1)舒张;收缩
(2)神经中枢;④→③→②→①
(3)小脑;激素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1)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因此,图一运动员在比赛中为维持身体平衡双手平举,此时,他的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因此,图二中③是神经中枢,⑤是感受器,⑤受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
(3)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所以滑雪运动员在高速滑行过程中仍能维持身体平衡、动作协调,是由脑中的小脑部分控制的。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受神经的调节,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所以运动员做复杂动作时除了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受到激素调节。
【分析】(1)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3)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五、填空题
18.(2022·益阳)夏季的一天,小敏在放学回家路上,看见天空乌云密布,前方忽然亮起一道强烈的闪电,小敏迅速双手捂耳,听到轰隆隆的雷声后,她赶紧跑到附近农舍躲雨。请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强烈闪电使小敏眼球的瞳孔   (填“扩大”或“缩小”),闪电进入眼球形成的物像在   上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小敏看到闪电后迅速双手捂耳,这一反射属于   反射,该反射活动中,神经中枢位于   。
(3)小敏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时,吓了一跳,此时大脑皮层兴奋,促进肾上腺产生   增加,促使人心跳加快、血管扩张、反应更灵敏,调动潜力以应对紧急情况。
(4)综上所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神经调节控制激素调节
B.人体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
C.激素调节控制神经调节
D.激素调节能影响神经调节
【答案】(1)缩小;视网膜
(2)条件或复杂;大脑皮层
(3)肾上腺素
(4)C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所以,强烈闪电使小敏眼球的瞳孔缩小。眼球中的视网膜,为一层柔软而透明的膜,紧贴在脉络膜内面,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故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是眼球内成像的部位。所以,闪电进入眼球形成的物像在视网膜上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所以,小敏看到闪电后迅速双手捂耳,这是后天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3)肾上腺素既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这种神经递质可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内脏及皮肤血管收缩、心跳加速,汗腺分泌量增多等。所以,小敏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时,吓了一跳,此时大脑皮层兴奋,促进肾上腺产生肾上腺素增加,使人心跳加快、血管扩张、反应更灵敏,调动潜力以应对紧急情况。
(4)结合分析可知,激素调节可以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而神经调节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调节各项生命活动,二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激素调节影响而不能控制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控制激素调节。故答案为:C。
【分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