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4 18:50:3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四单元《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议论文的学习在初中阶段特别初三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课标对议论文的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议论文阅读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对生活现象、社会问题,具有独立思考和分析鉴别能力。议论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议论能力既能衡量一名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又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议论文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和提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认识水平。我们教材安排的议论文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都是经典名篇,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教育的好教材。  
(二)教材地位:
《山水画的意境》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中国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历朝各代绘制的宏篇巨幅的山水画,还是充满了文人气息的隽秀小品。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充满了诗情画意,显现出或空灵、隽永、含蓄、蕴藉,或迷远飘渺、奇妙幻境,或雄浑幽深、气势如宏的意境之美。 本课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对于山水画的学习,力求改变过于注重技巧、过于强调技法而无暇顾及在画中表现意境的现象。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教学目标
1.阅读时,要注意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思辨的方法。
2.发现疑难问题,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3·学习文中介绍文艺欣赏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欣赏实践中。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内容。
2.品味山水画的意境,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几幅画作,猜猜是哪句诗?问:是根据什么猜到的?(诗的意境)展示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联想一幅画面,这就是意境的魅力今天我们就跟随画家李可染老先生去看看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二:认识作者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代表作有《漓江胜景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等
三:展示画作
《漓江胜景图》、《万山红遍》、《井冈山》、《人在万点梅花中》
四:展示背景
课文节选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的《漫谈山水画》一文,该文是孙美兰根据李可染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讲课笔记整理的,最初发表于《美术》1959年第 5期。
五: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思考:
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2、作者主要提到哪两个概念?
明确:意境和意匠 意境: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意匠: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
3:意境和意匠是什么关系明确: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六:理清思路
1.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明确: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明确: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做简要说明。
明确: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4.结合上述分析,请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为本文划分结构。明确:全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先点出“意境”一概念,并做出解答;第二部分,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作之中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此外,还指出绘画时要站得高于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最后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有与其相辅相成的山水画要素,即意匠。
七:思考探究
1.展示山水画图片与山水摄影图片。请同学们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说说,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明确: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其更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可见,山水画具有其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永不会为山水摄影所取代。
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明确:诗歌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想通的,因此,作者在这里以两篇著名诗作的意境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3.以《漓江胜景图》为例,品味山水画的意境提示:运用意境+意匠的方法明确:画中的景:连绵、陡峭、雄奇的山;弯曲、绵延、清澈的水 画中的情:对漓江山水的热爱,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 画中意匠:这幅画主要运用剪裁和夸张手法,画的主体部分是连绵的群山,山的颜色从近到远由浓变淡,凸显山的雄奇;近处山峰高耸陡峭。远处山峰云雾缭绕,凸显山的高峻;用房子和船的小来突出山的高大。
八:迁移运用
运用品味山水画意境的方法,赏析《十六字令三首》
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九:拓展延伸
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写作启示?
1、尽量熟悉我们写作的对象,把握它们的精神实质。
2、写作要在客观事物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意境。
3、对所写景物有强烈、真挚的感情,这样才能认识深刻、全面,才能打动人心。4、要思考和感悟生活,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十:审美实践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板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反思
关于这节课,我觉得还有以下几点需要反思。
一、备课时还要备学生在准备《山水画的意境》的教学时,我反复看课本,翻看各种资料书,在网上查找大量的资料。看得多了,发现各种讲解都大同小异,于是就把大家都提到的作为教学重点。作者简介,解决字词问题,梳理课文内容,重点问题解析,这些基本上成了我备课的固定模式。但通过试讲,我发现课题效果不太好。于是进行修改,改了之后再讲,方式方法变了,但指导思想没有变,所以效果依然不理想。现在想来,问题不在于其他,而在于我只备课,没有备学生,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我备课时最大的误区。
二、上课要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几次讲课的经验,我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意,于是在重新备课时,就始终围绕“如何让学生学到东西”进行教学设计。
1、激情导入我首先以看图猜诗句的方式引起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问题设计得都很简单,同学很容易答出来,并且与课文联系也很紧密,便于导入对课文的学习。同时,我注意到要提高音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吸引学生的注意。只有老师打起精神,学生才能充满活力。可能因为有些紧张,原来准备好的开场白只做到了预想中的一半。
2、朗读课文
语文课堂离不开朗朗的读书声,一开始让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课程进行中,会根据需要让同学们齐读或个别范读。
3、问题设计本文是一篇议论文,通读全文,学生结合议论文的学习方法,能找出文中作者的观点。但是作者如何论证这一观点,分析起来有点难度,所以,对议论文的学习还有待于进一步训练。
4、学生活动在本节课中,我最不满意的就是学生的课堂表现,责任不在学生,而在我。原以为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会比较容易,会表现出争先恐后的课堂,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学生回答问题,但并不是很积极。可能是我引导不到位,也可能是问题设计得有点难或问题的跳跃性比较大,这一点很值得反思。
三、课后反思
第一点“以学生为主体”这句话有着广泛的内涵。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不是老师的。老师就是加以引导和评价,我们往往忽视这一点,硬要拉着学生走。老师不一定非要完成自己的什么教学任务,关键要看学生会多少,这是评价一节课的唯一标准。第二点我想说的是课堂语言。干净利索的课堂语言是非常难得的。说话啰啰嗦嗦,重复,信口开河,都是课堂语言的通病。我一直注意这个问题,但一直不满意。有时还抢话头,唯恐学生忘了自己。我看不简洁的课堂语言不仅没用,反而成为一种累赘!学生能说,老师就不要说,学生说不出或者说不好,我们再说。最后简单说说驾驭。很多老师认为自己能够驾驭课堂,但是,你讲课时别人说话了,说明你没有驾驭住课堂;你讲课别人听不懂,说明你没用驾驭住课堂;学生听明白了,你还在讲,说明你没用驾驭住课堂。领着学生进入境界,学生理解,有收获,那才叫驾驭课堂。以上这几点我做的不好,自当加倍努力。上完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上课要以学生学会东西为宗旨,课要实实在在,不能只做表面功夫。无论上什么课,这个宗旨都不能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秉持这一原则,上实实在在的课,做实实在在的老师。
1.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浮光掠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朝暮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伤感,失意。
(4)__________: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2.文学常识填空。课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著名画家齐白石的弟子,他以__________成就最高。
3.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认为“光”对中国画中的画松不重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说说画家怎样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本课内容,我还有这样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运用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作者对描画的物件,必须要有深入的研究,有严格的选择、充沛的感情、高度的加工。绝不能把描写物件变成说明性的图解或地理志,使观者看了 suǒ然无味、无动于 zhōng,这样当然谈不上什么意境。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明,绝对创作不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意境的创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在画水墨山水时,感觉到自己就像进入战场,在枪林弹雨中。因为画在宣纸上不能涂改,所以一点疏乎差错都不行。每一笔都要解决形象问题,感情问题,远近虚实、笔墨浓淡等问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充沛( )suǒ( )然无味 无动于 zhōng( )
(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引人入胜”中“胜”的意思是( )
A.胜利       
B.比另一个优越
C.优美的景物或境界
D.能够承担或承受
(4)把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5.本文的论证思路: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作者先提出“意境就是________ ;写景就是 ________”的观点;再以人们熟悉的中国诗词为例,阐明了景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然后,分析获得意境的方法是 ________;最后,指出画画要有意境,还要注意运用好的表现方法——意匠,使论述更全面。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反思
关于这节课,我觉得还有以下几点需要反思。
一、备课时还要备学生在准备《山水画的意境》的教学时,我反复看课本,翻看各种资料书,在网上查找大量的资料。看得多了,发现各种讲解都大同小异,于是就把大家都提到的作为教学重点。作者简介,解决字词问题,梳理课文内容,重点问题解析,这些基本上成了我备课的固定模式。但通过试讲,我发现课题效果不太好。于是进行修改,改了之后再讲,方式方法变了,但指导思想没有变,所以效果依然不理想。现在想来,问题不在于其他,而在于我只备课,没有备学生,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我备课时最大的误区。
二、上课要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几次讲课的经验,我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意,于是在重新备课时,就始终围绕“如何让学生学到东西”进行教学设计。
1、激情导入我首先以看图猜诗句的方式引起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问题设计得都很简单,同学很容易答出来,并且与课文联系也很紧密,便于导入对课文的学习。同时,我注意到要提高音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吸引学生的注意。只有老师打起精神,学生才能充满活力。可能因为有些紧张,原来准备好的开场白只做到了预想中的一半。
2、朗读课文
语文课堂离不开朗朗的读书声,一开始让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课程进行中,会根据需要让同学们齐读或个别范读。
3、问题设计本文是一篇议论文,通读全文,学生结合议论文的学习方法,能找出文中作者的观点。但是作者如何论证这一观点,分析起来有点难度,所以,对议论文的学习还有待于进一步训练。
4、学生活动在本节课中,我最不满意的就是学生的课堂表现,责任不在学生,而在我。原以为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会比较容易,会表现出争先恐后的课堂,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学生回答问题,但并不是很积极。可能是我引导不到位,也可能是问题设计得有点难或问题的跳跃性比较大,这一点很值得反思。
三、课后反思
第一点“以学生为主体”这句话有着广泛的内涵。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不是老师的。老师就是加以引导和评价,我们往往忽视这一点,硬要拉着学生走。老师不一定非要完成自己的什么教学任务,关键要看学生会多少,这是评价一节课的唯一标准。第二点我想说的是课堂语言。干净利索的课堂语言是非常难得的。说话啰啰嗦嗦,重复,信口开河,都是课堂语言的通病。我一直注意这个问题,但一直不满意。有时还抢话头,唯恐学生忘了自己。我看不简洁的课堂语言不仅没用,反而成为一种累赘!学生能说,老师就不要说,学生说不出或者说不好,我们再说。
最后简单说说驾驭。很多老师认为自己能够驾驭课堂,但是,你讲课时别人说话了,说明你没有驾驭住课堂;你讲课别人听不懂,说明你没用驾驭住课堂;学生听明白了,你还在讲,说明你没用驾驭住课堂。领着学生进入境界,学生理解,有收获,那才叫驾驭课堂。以上这几点我做的不好,自当加倍努力。上完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上课要以学生学会东西为宗旨,课要实实在在,不能只做表面功夫。无论上什么课,这个宗旨都不能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秉持这一原则,上实实在在的课,做实实在在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