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 再走一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并概括故事情节。
(3)、勾画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层次。
(4)、聚焦故事关键环节,把握人物的心理成长过程,获取人生的启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大家来找茬的小游戏,检查学生的生字词预习。指导学生快速阅读,了解并概括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然后通过勾画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层次。聚焦故事关键环节,把握人物的心理成长过程,获取人生的启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不要畏惧,勇于战胜自我。并运用于学习生活中。
二、教学重难点: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故事情节。聚焦故事关键环节,勾画关键语句,探究心理成长过程,获取人生启示。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用二战飞行员的故事故事导入课文。
(二)、预习检测---大家来找茬:
1)、出示有错误的生词,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问题(多音字、形近字的辨析)。
2)、给出正确的生词,齐读两遍。
3)、学习文中生词。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指导: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2)、找出文章中标志情节发展的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层次。(时间、地点发生改变,情节随之改变)
生回答,给出依据,(如有误,请其他学生点评修改),得出结论:
第一部分(第1—5段):“我”决定爬悬崖
第二部分(第6—15段)我们爬悬崖。
第三部分(第16—17段): “我”被困悬崖。
第四部分(第18—28段):父亲指导,“我”下悬崖。
第五部分 (第29段): 感悟人生哲理。
(三)、赏析重要语段。(脱险18--28、感悟29)
1、 1)、思考,在冒险、遇险、脱险中,哪个部分写得最详细?
脱险(由篇幅最大引出文章的详略安排)
2)、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安排的理由)
------紧扣主题,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材料,就是主要的材料,要详写;同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一般关系的材料,就是次要的材料,要略写。
2、 1)、一事一议的文章,就是要聚焦故事关键环节,详细叙述,以小见大。
读18--28,探究作者如何通过脱险环节来获取人生启示的。
、齐读18-28段,思考、勾画,父亲是怎样引导“我”一步一步走下悬崖的。
生答,师板书。
要吃晚饭了------(缓解压力)
很好--------(适时鼓励)
强调每次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
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强调走好下一步)
、勾画出“我”在这一过程的心理变化
大哭(极端恐惧)----怒吼(无法冷静)----挪、我回答(冷静下来、紧张)----小心翼翼(紧张、谨慎)------我照做了、再一次,我做到了(信心萌发)-----巨大的成就感(骄傲、自豪)
4)作者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领悟到了:“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直到达成自己的目标”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什么呢?(把大的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解决一个个小困难,从而解决困难)。请结合你的理解,谈谈你打算在初中三年怎样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检查了生字词的预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层次。并且赏析了重要语段(脱险18--28、感悟29),明确了本文的主题,分析了“我”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文章中的心理活动描写还有很多,请大家课后在文中勾画出来。
作业布置:
1)、勾画出表现“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完成下表。
表现“我”心理变化的部分 描写的角度 表现的心理
.抄写生字词。
3)、思考:“走一步 再走一步 ”一定是从父亲指导我下悬崖才开始的吗?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