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五线谱)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五线谱)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1-04 20:3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 课时 第一课时 年级 三年级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欣赏京剧《红灯记》唱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体验字正腔圆、浑厚明亮的男生唱腔,感受京剧特有的韵味,乐于参与集体表演中去,分享音乐活动的快乐。 2、初步欣赏京剧唱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了解西皮原板的板式,学唱歌曲中的部分唱段,理解唱词表达的意思,体会京剧的唱腔及唱念做打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运用视频、讲解、模唱等方法,学习京剧的唱腔,在模仿、表演、朗诵等多种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京剧的韵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京剧特有的韵味,在体验、感悟、互动、合作中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教材简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剧中男主角李玉和夸赞女儿李铁梅的唱段,采用西皮原板。西皮原板是京剧声腔之一,多采用2/4节拍,唱段可分为两部分,第部分表现了铁梅从小吃苦耐劳,里里外外一把手,表达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主题.第二部分开头转为快板,1/4拍,情绪激昂,通过“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隐喻革命者的后代继承革命传统,在革命斗争中前仆后继。随后唱腔又转回原板结束。
教学方法 欣赏法、听唱发、启发式引导法、创设情境发、激趣引趣发等。
重点 感受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唱段表现的内容。 教具 课件、视频
难点 感受西皮原板的节拍韵律,能跟着唱段拍击并演唱部分唱段。 学具
步骤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 学二、导入新 课 1 课前一支歌今天老师带来一段京剧,请同学们欣赏.这是一段现代京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你以前听过这样的现代京剧吗 2. 回忆教师导语:在二年级时我们聆听过现代京剧《红灯记》中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剧中女儿铁梅的唱段,刚才我们欣赏的是父亲李玉和的唱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生:略 放松心情,唱好课前一支歌。通过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学生对京剧的了解情况。
三、欣赏与感受四、拓展延伸 激发兴趣五、总结提升 传承文化 3. 介绍现代京剧《红灯记》, (1)介绍剧情,了解剧中人物。(课件视频) 学生回答不完整教师可补充(2)师:今天我们来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复听感受内容.(3)谈话:这段唱是剧中哪个人物的唱段? 李玉和唱的是谁? 4、学唱京剧片段(1)朗读歌词,了解内容讨论:A、李铁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B、李玉和带着怎样的心情来演唱这个唱段的? (2)感知京剧板式西皮原板和快板 (3)唱唱做做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老生的表演,注重的是唱功。不同行当所掌握的功夫也有所侧重。5、介绍京剧四大行当及京剧四大功夫京剧表演的基本手段(课件)(1)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2 ) 表演手段:唱念做打1、体验念功:习京白、韵白2、体验做功:绍圆场及走圆场3、体验打功:观看视频《梁红玉》京剧在我国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真可谓是博大精深,以后的音乐课老师还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京剧知识和唱段. 生:李玉和、李铁梅和李奶奶生:李玉和生:李铁梅生:朗读唱词、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生:赞赏生:拍一拍,了解京剧的板式。唱一唱,感受京剧的唱腔。练一练演一演,熟悉老生的动作。 认真欣赏自由回答生:不一样生: 有 劲生:走走,、做做 教师简介学生了解《红灯记剧情。理解词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通过听、唱、做过程中,体会理解京剧唱腔的特点及表演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充分展示自己,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激情引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后记 通过看、听、唱、做等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感受京剧特有的韵味,在体验、感悟、互动、合作中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活动名称
课题:《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课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2课,本单元以“美妙童音”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歌曲的学唱和对乐曲的聆听,从各个侧面表现了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孩子们的童年生活。
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该剧讲述了李玉和一家三代人坚持革命斗争的故事,充分表现了一代代革命者培养革命接班人的使命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剧中男主角李玉和夸赞女儿李铁梅的唱段,采用西皮原板。西皮原板是京剧声腔之一,多采用2/4节拍,唱段可分为两部分,第部分表现了铁梅从小吃苦耐劳,里里外外一把手,表达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主题.第二部分开头转为快板,1/4拍,情绪激昂,通过“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隐喻革命者的后代继承革命传统,在革命斗争中前仆后继。随后唱腔又转回原板结束。
二、设计理念
三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很强,课堂设计以活动教学方式为主,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艺术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欣赏京剧《红灯记》唱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体验字正腔圆、浑厚明亮的男生唱腔,感受京剧特有的韵味,乐于参与集体表演中去,分享音乐活动的快乐。
(2).初步欣赏京剧唱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了解西皮原板的板式,学唱歌曲中的部分唱段,理解唱词表达的意思,体会京剧的唱腔及唱念做打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运用视频、讲解、模唱等方法,学习京剧的唱腔,在模仿、表演、朗诵等多种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京剧的韵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京剧特有的韵味,在体验、感悟、互动、合作中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唱段表现的内容。
难点:感受西皮原板的节拍韵律,能跟着唱段拍击并演唱部分唱段
五、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进入小学中间年级阶段,在学习能力和音乐知识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和看法的机会,例如对京剧的看法等。但是三年级学生毕竟年龄相对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由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跃有效率。
六、教学策略及方法
通过了解感受、演唱模仿、合作、表演、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七、教学过程
一、简介剧情—了解唱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二、视听结合—唱唱,做做。
三、拓展延伸—激发情趣。
四、总结提升传承文化
(一、)简介剧情—了解唱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活动一:介绍剧情,了解剧中人物。
②活动二:欣赏中了解唱段内容
(二)视听结合—唱唱,做做。
①活动一:看一看—通过看课件,感受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唱段表现的内容。
②活动二:看看,听听—感知京剧板式西皮原板和快板曲。
③活动三:听听,唱唱体验字正腔圆、浑厚明亮的男生唱腔,感受京剧特有的韵味,乐于参与集体表演中去,分享音乐活动的快乐。
4活动四:唱唱,做做能边唱,边做动作。
(三)拓展延伸—激发情趣。
①活动一:介绍京剧四大行当的人物。(课件)
②活动二:京剧四大功夫京剧表演的基本手段唱念做打的相关知识(课件)
(四)总结提升传承文化
①活动一:体验念功:习京白、韵白
②活动二:体验做功:绍圆场及走圆场
③活动三: 体验打功:观看传统京剧视频《武功》
八、教学效果预测
本课设计预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通过看、听、唱、做等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感受京剧特有的韵味,在体验、感悟、互动、合作中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九、板书或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