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同步精品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同步精品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04 21:4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1分)因地处欧亚之间,他们扮演了文化使者的角色。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的数字经他们传入欧洲。“他们”是( )
A. 古埃及人 B. 苏美尔人 C. 古印度人 D. 阿拉伯人
2.(1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从公元8世纪开始先后传入阿拉伯,再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材料表明,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贡献是( )
A. 创造完整的代数学 B. 创造灿烂的文学成就
C. 创造辉煌的医学成就 D. 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
3.(1分)如图为阿拉伯帝国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阿拉伯国家兴起于两河流域
B. 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扼守红海交通要冲
C. 8世纪中期,地中海已成为阿拉伯帝国的内湖
D. 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便于沟通东西方文化
4.(1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折射出阿拉伯人致力于( )
A. 发明与创新 B. 冒险与挑战 C. 贸易与交流 D. 统一与扩张
5.(1分)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下列属于阿拉伯人的贡献是( )
①改造并传播阿拉伯数字
②《天方夜谭》
③把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传入欧洲
④《荷马史诗》
⑤《汉谟拉比法典》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6.(1分)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上……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西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阿拉伯通史》)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
A. 促进了东西文化的大交汇 B. 政治稳定
C. 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D. 地域辽阔
7.(1分)早期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下列各文明古国与其创造的文化成果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古代埃及——建造宏伟的金字塔 B. 古代印度——创立伊斯兰教
C. 古代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D. 古代罗马——《十二铜表法》
8.(1分)改造并传播从0到9的计数法的是( )
A. 古埃及人 B. 雅利安人 C. 日耳曼人 D. 阿拉伯人
9.(1分)如图所示国家在文化上的贡献是( )
A. 孕育了大学和行会 B. 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C. 创造完整的代数学 D. 将指南针传入中国
10.(1分)“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由此可知( )
A. 阿拉伯帝国信奉基督教 B. 阿拉伯人依靠武力扩张
C. 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 D. 天皇是阿拉伯帝国的最高首领
11.(1分)阿拉伯人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尤其改造了古印度人的数字为阿拉伯数字,并传播到世界各地。这反映出阿拉伯人致力于( )
A. 冒险与挑战 B. 征服与重建 C. 统一与扩张 D. 创新与交流
12.(1分)“求知去吧,哪怕远在中国。”《古兰经》记载了穆罕默德的圣训。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重金延揽翻译人才,大量的古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此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这些文化成果,又被阿拉伯人带到他们所到之处。材料说明,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
A. 客观上保存和传播了古代东西方文化 B. 推动了伊斯兰教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
C. 造成被征服地区文化传承中断和湮灭 D. 推动阿拉伯人在亚欧大陆的商贸活动
13.(1分)某学者到达麦地那,参观了当地的清真寺并了解了伊斯兰教,下列与该宗教的创立者直接有关的是( )
A. 622年建立了穆斯林公社 B. 建立了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C. 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 D. 组织人员创造了从0到9的记数法
14.(1分)某学者曾评论穆罕默德说:“他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他创立的宗教是( )
A. 婆罗门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15.(1分)7世纪初,推动阿拉伯半岛统一和阿拉伯国家建立的宗教是( )
A. 伊斯兰教 B. 基督教 C. 佛教 D. 道教
16.(1分)“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 )
A. 阿拉伯数字贡献独特 B. 政治统一是文化昌盛必备前提
C. 阿拉伯文化特色鲜明 D. 医学著作长期被欧洲奉为经典
17.(1分)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的_____,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横线处应填入的是( )
A. 佛教 B. 基督教 C. 道教 D. 伊斯兰教
18.(1分)大多数古老民族选择中央集权,以便于政府集中力量抵御外部强敌、抗拒自然灾害等大事。以下哪一地区不存在这样的强势政府?( )
A. 古代埃及 B. 古代雅典 C. 阿拉伯帝国 D. 查理曼帝国
19.(1分)阿拉伯人不但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还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医典》 B. 《荷马史诗》 C. 《天方夜谭》 D. 阿拉伯数字
20.(1分)完成建立宗教和建立国家双重使命的是( )
A. 乔达摩 悉达多 B. 穆罕默德 C. 查士丁尼 D. 耶稣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30分)
21.(15分)世界古代的帝国

1.上述地图显示了哪些古代帝国的疆域?
A. ______
B. ______
C. ______
D.拜占庭帝国

2.以“阿拉伯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你选择以上哪两则材料?以“拜占庭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你选择以上哪两则材料?(填写字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文化与拜占庭文化两者形成过程中具有的共同点。
22.(15分)习近平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亚洲,各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习俗不胜枚举,不同文明都熠熠生辉,共同书写着华丽的亚洲文明篇章。放眼全球,文明更是多彩多姿。
【亚洲文明撷英】
材料一 下列四幅图片中的文字均可作为认识历史的证据。

1.可以用来证明“古代埃及文明”的是 ______ ;可以用来证明“两河流域文明”的是 ______ 。从发祥地看,上述文明可归于哪类文明?
2.世界三大宗教均产生于亚洲。请按产生的先后顺序写出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
【欧洲文明之源】
材料二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
3.试从文学、雕塑、建筑、哲学等方面各举一例。
材料三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皇室、贵族均以拥有丝绸服饰而自豪。凯撒大帝(中国西汉时期)曾穿着中国丝绸长袍去看戏,引起全场的钦羡,观众都在观赏这件华美的长袍。经考证,当时凯撒穿的丝袍材料来自中国长安。
材料四“罗马帝国时代的欧亚大陆”示意图(图5)

4.凯撒大帝的丝袍材料是沿着哪条通道从中国传到罗马的?
5.罗马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是在什么时候?
【文明交流启迪】
材料五 欧洲人也经由东征(注:十字军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培根认为,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为西方掌握后,欧洲的文化和社会随之改变了。
6.阿拉伯数字是由什么人创造发明的?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是由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7.文明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请以历史上某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千年帝国为例加以说明。
8.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人类世界的不同文明?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阿拉伯人奔波于亚非欧大陆,不仅密切了亚非欧人民的关系,还把印度人发明的数字、中国的造纸术等传到欧洲;他们将古希腊古罗马典籍译成自己的文字,当西方古典文明泯灭多年后,欧洲人在他们那里寻找到西方文明的光辉。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要求依据题干史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阿拉伯人的贡献。
2.【答案】D;
【解析】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从公元8世纪开始先后传入阿拉伯,再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可知,材料表明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贡献是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沟通了东西方文化。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贡献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相关史实。
此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贡献的相关史实。
3.【答案】D;
【解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兴起于阿拉伯半岛,排除A;巴格达距离航海较远,排除B;地中海北岸不属于阿拉伯帝国,排除C。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C;
【解析】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可知,这折射出阿拉伯人致力于贸易与交流,选项C符合题意;发明与创新、冒险与挑战、统一与扩张无关,排除选项ABD。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阿拉伯人致力于贸易与交流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阿拉伯人致力于贸易与交流的相关史实。
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属于阿拉伯贡献的是①改造并传播阿拉伯数字、②《天方夜谭》、③把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传入欧洲,B项正确;《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文献,④⑤与阿拉伯人无关,排除ACD项。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阿拉伯人的贡献。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阿拉伯人的成就。
6.【答案】C;
【解析】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材料可以看出巴格达城有来自当时四面八方的商品财富,反映出当时巴格达城商业贸易非常繁荣,即阿拉伯沟通了东西商贸;ABD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C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阿拉伯沟通东西商贸。重点掌握掌握阿拉伯沟通东西商贸的史实。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区分掌握阿拉伯沟通东西商贸的史实。
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古代印度创立佛教,对后世影响深远,B项符合题意;古代埃及建造宏伟的金字塔,古代巴比伦制定《汉谟拉比法典》,古代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排除ACD三项。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文明古国与文明成就的对应搭配。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各国的文明。
8.【答案】D;
【解析】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阿拉伯数字,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阿拉伯数字,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C;
【解析】如图所示国家是阿拉伯帝国,其在文化上的贡献是创造完整的代数学。西欧孕育了大学和行会,发明阿拉伯数字的是古印度人,指南针是中国发明的,排除ABD。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阿拉伯帝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阿拉伯帝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材料中的“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即体现了它政教合一的特点,故C正确。
阿拉伯帝国信奉的是伊斯兰教,不是基督教,故排除A。
从材料中的“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可以看出,阿拉伯人的扩张不光依靠宗教,也依靠武力,故排除B。
天皇是阿拉伯帝国的最高首领,表述错误,故排除D。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本题主要通过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11.【答案】D;
【解析】由题干材料判断阿拉伯人致力于创新与交流。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我们常说的“西医”,其中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阿拉伯人自己创造的文化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与识记阿拉伯人自己创造的文化的相关史实。
12.【答案】A;
【解析】由材料“求知去吧,哪怕远在中国”“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重金延揽翻译人才,大量的古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此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这些文化成果,又被阿拉伯人带到他们所到之处”可知,材料说明,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保存和传播了古代东西方文化。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阿拉伯帝国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是佛人解读。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阿拉伯帝国的相关知识。
13.【答案】A;
【解析】与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直接有关的是622年建立了穆斯林公社。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传教,麦加贵族担心会损害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穆斯林公社);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了穆罕默德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的统一。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内忧外患,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伊斯兰教的相关知识。
14.【答案】D;
【解析】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于公元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创立的,故D项正确;婆罗门教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宗教,也是现在的印度国教印度教的古代形式,排除A项;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于古印度,排除B项;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排除C项。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伊斯兰教建立和阿拉伯国家兴起。题干关键信息“他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运用伊斯兰教建立和阿拉伯国家兴起的相关知识。
15.【答案】A;
【解析】在阿拉伯半岛统一和阿拉伯帝国建立的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的宗教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了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的统一。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内忧外患,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16.【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体现了阿拉伯文化特色鲜明,C项正确;阿拉伯数字、医学著作是阿拉伯文化的具体体现,排除AD项;“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说明政治统一是文化昌盛必备前提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了阿拉伯的文化成就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了阿拉伯的文化成就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7.【答案】D;
【解析】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7世纪初,由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伊斯兰教的创立。识记由穆罕默德创立的宗数。
此题主要考查伊斯兰教,既考查了考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考生理解材料的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18.【答案】B;
【解析】大多数古老民族选择中央集权,以便于政府集中力量抵御外部强敌、抗拒自然灾害等大事,如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查理曼帝国等,古代雅典不存在这样的强势政府。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知道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此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答案】B;
【解析】题目中强调的是“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还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医典》《天方夜谭》是阿拉伯人创造的文化,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改造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荷马史诗》不是阿拉伯人的贡献。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阿拉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注意识记阿拉伯人的重要贡献,知道阿拉伯人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20.【答案】B;
【解析】完成创立宗教,国家统一双重使命的宗教创始人是穆罕默德。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内忧外患,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传教,麦加贵族担心会损害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了穆罕默德。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内忧外患,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穆罕默德完成创立宗教,国家统一双重使命。
21.【答案】阿拉伯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1)据地图看出,A疆域包括整个阿拉伯半岛,都城是巴格达,故A是阿拉伯帝国;B都城是罗马,地中海成为其内湖,故B是罗马帝国;C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故C是亚历山大帝国。
(2)以“阿拉伯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我选择AE,《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阿拉伯的《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以“拜占庭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我选择DF,拜占庭帝国的《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文化与拜占庭文化两者形成过程中具有的共同点是吸收了古代西亚、埃及、希腊等文化,并进行了创造。
故答案为:
(1)阿拉伯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2)AE;DF。
(3)吸收了古代西亚、埃及、希腊等文化,并进行了创造。
此题主要考查拜占庭帝国的兴衰、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阿拉伯人的贡献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拜占庭帝国的兴衰、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阿拉伯人的贡献等相关史实。
22.【答案】图3象形文字;图2楔形文字;
【解析】(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可以用来证明“古代埃及文明”的是图3--象形文字。可以用来证明“两河流域文明”的是图2--楔形文字。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它用图形表示事物,所以叫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大约在埃及象形文字出现的同一时期,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从发祥地看,上述文明可归于大河流域文明。
(2)世界三大宗教均产生于亚洲。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1世纪时产生于巴基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他叫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号召大家信仰唯一的“真主”安拉,说自己是“真主”的使者,“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3)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如文学作品有《荷马史诗》;雕塑有宙斯像、《掷铁饼者》;建筑有:雅典帕特农神庙、罗马大竞技场等;哲学成就有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苏格拉底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
(4)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的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凯撒大帝的丝袍材料是沿着丝绸之路从中国传到罗马的。
(5)罗马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是在2世纪。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6)阿拉伯数字是由印度人创造发明的。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奔波于亚欧大陆之间,把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火器,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传到了欧洲。他们把阿拉伯的天文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带到了中国。
(7)文明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如:拜占庭帝国由于封闭保守最终被奥斯曼帝国所灭。拜占庭帝国也叫东罗马帝国,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拜占庭帝国以其保存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保持了长期的稳定与繁荣。但他们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的大潮所淘汰。
(8)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应该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民族的不同文明,促进不同文明的学习交流互鉴。
故答案为:
(1)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大河流域文明。
(2)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3)文学:《荷马史诗》;雕塑:宙斯像、《掷铁饼者》;建筑:雅典帕特农神庙、罗马大竞技场等;哲学: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苏格拉底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
(4)丝绸之路。
(5)2世纪。
(6)印度人;阿拉伯人。
(7)拜占庭帝国由于封闭保守最终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8)我们应该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民族的不同文明,促进不同文明的学习交流互鉴。(言之有理均可)
此题主要考查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大河流域文明、世界三大宗教、希腊罗马古典文化、阿拉伯数字、中国四大发明成就、丝绸之路、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千年帝国的相关史实。掌握人类世界的不同文明的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大河流域文明、世界三大宗教、希腊罗马古典文化、阿拉伯数字、中国四大发明成就、丝绸之路、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千年帝国的相关史实。
第 14 页,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