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年级上青岛版5.2变色龙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六年级上青岛版5.2变色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4-02-18 08:1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21、变色龙 变色龙 避役,俗称变色龙,蜥蜴亚目避役科,爬虫类,产东半球,主要树栖。特征为体色能变化。每2~3趾并合为二组对趾、端生牙,舌细长可伸展。鬣蜥科的安乐蜥产於西半球,亦称假避役。真避役有两属︰属(19种),避役属,70种。其中约有一半的种仅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其他大部分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种分布在亚洲西部;1种在印度南方和斯里兰卡;另一种(普通避役分布在近东向西穿过北非达西班牙南部一带。
变色龙是一种冷血动物,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它与热带鱼有相似之处:温度条件要求较高。通常日间温度应保持在28℃到32℃,夜间温度可保持在22℃到26℃。如果长期处于低温状态,变色龙会食欲降低生长减缓,甚至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变色龙的主要食物是昆虫,多数变色龙会对单一食物产生厌食,有时会拒绝进食直至死亡。 拉克斯沃斯发现变色龙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表达是通过变换体色来完成的,它们经常在捍卫自己领地和拒绝求偶者时,表现出不同的体色。他说,“为了显示自己对领地的统治权,雄性变色龙对向侵犯领地的同类示威,体色也相应地呈现出明亮色;当遇到自己不中意的求偶者时,雌性变色龙会表示拒绝,随之体色会变得暗淡,且显现出闪动的红色斑点;此外,当变色龙意欲挑起争端、发动攻击时,体色会变得很暗。”世







龙变色龙 为适应环境、避免受到威胁和攻击,自然界中动物们的自我保护途径很多,如隐藏、欺骗、威慑、自卫、反击、逃跑等等,方法多种多样,有拟态、保护色、警戒色、硬壳、硬刺、自切、放臭气、喷墨汁、逃跑、装死等。
一、保护色(掩护色)
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就是靠保护色避过敌人,在生存竞争当中保存自己的。沙漠里的动物,大多数都有微黄的“沙漠色”作为它们的特征。北方雪地上的所有动物,都披上了一层白色,它们在雪的背景上简直看不出来。还有生活在树皮上的蝶蛾和毛虫,颜色都非常接近树皮的颜色(如毒蛾等)。昆虫有保护色。水生动物也是这样。在褐色藻类里生活的海生动物,都有“保护性”的褐色,使眼睛无法察觉它们。生长在红色海藻区域里的动物,主要的保护色是红色。
银色的鱼鳞也同样具有保护性,既使它们受不到在空中搜寻它们的猛禽的伤害,又使它们受不到在水下威胁它们的大鱼的袭击。至于水母和水里的透明动物,像蠕虫、虾类、软体动物等,它们的保护色是完全无色和透明,使敌人在那无色透明的自然环境里看不见它们。许多动物都能按照周围条件的变动来改变保护色的色调。变色龙是一种树栖爬行类动物,是自然界中当之无愧的“伪装高手”,为了逃避天敌的侵犯和接近自己的猎物,它善于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然后一动不动地将自己融入周围的环境之中。二、拟态
竹节虫算得上著名的伪装大师,几乎所有的种类均具极佳的拟态,大部分种类身体细长,模拟植物枝条,少数种类身体宽扁,鲜绿色,模拟普通竹节虫植物叶片。当它栖息在树枝或竹枝时,活像一支枯枝或枯竹,很难分辨,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有些竹节虫受惊后落在地上,还能装死不动。 三、警戒色
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如毒蛾的幼虫,多数都具有鲜艳的色彩和花纹,如果被鸟类吞食,其毒毛会刺伤鸟的口腔粘膜,这种毒蛾幼虫的色彩就成为鸟的警戒色。一些有毒箭蛙的体液常被涂在箭头上用以捕猎;胡蜂用它有毒的蛰针对其他昆虫发起致命的攻击;夹竹桃虽可观赏,但其茎叶却有毒。这些生物对捕食者构成了威胁或伤害,其艳丽夺目的体色成为捕食者终身难忘的预警信号。
毒蛾幼虫四、硬壳和硬刺
有的动物遇到敌手时,则利用自己身体上的坚甲或刺等,将薄弱部位隐藏起来。龟鳖类及绝大多数软体动物,在体表有一层护身的坚甲或贝壳;一旦发现敌情,它们就把头脚缩进去。如蜗牛。还有些动物借用其它动物的空壳作盔甲。比如寄居蟹,就是借用其它软体动物的空壳来护身的。针鼬、刺猬的身上长有锋利的棘刺,一遇敌害,棘刺顿时竖起,身体缩成一团,形成一个刺圆球,弄得敌人不知从何下手,只好悻悻离去。豪猪的身上也生有棘刺,它的棘刺竖起后,还会互相摩擦,发出“刷刷”的响声,好像在警告敌人,不得侵犯! 海胆豪猪五、自切、自断
有的动物通过诱导捕食者攻击自身非重要部位而逃生,如壁虎、蜥蜴遇到攻击时会自动把尾巴脱落,转移捕食者的注意力,它们自身却逃之夭夭;螃蟹、虾可以自断螯足而逃生,经过多次蜕壳又可以慢慢地长出新足来(新足一般要比原来的小)。海参的自卫是把自己的肠子脱掉,然后长出新的。
壁 虎六、分泌恶臭、烟雾弹、毒液
黄鼬、臭鼬、灵猫具有分泌恶臭的腺体,遇到敌人袭击时,就立即放出臭气或射出臭液,把周围空气熏得臭不可闻,敌人只好掉头而去。美洲臭鼬射出的臭液可达一米之远,熊闻到此臭气也会远远避开,要是喷到人的脸上,甚至会使人昏迷。墨鱼遇到敌害时,不但象火箭似地作反向逃离运动,还会施放“烟幕弹”,从墨囊里喷出“墨汁”,制造屏障,迷惑对方,然后逃之夭夭;并且,“墨汁”中含有毒素,可以用来麻痹敌害,起到较强的御敌效果。章鱼随身携带装满“墨汁”的黑囊,遇到险情时,便将墨汁射出,施放“烟雾弹”,乘机逃之夭夭。绿蝗,靠体内分泌难闻的黄色泡沫,使天敌避而远之。非洲的热带森林中,有一种眼镜蛇,能射出一缕缕的毒液,达4米远。一些弱小的野兽遭到一次射击就会丧命。中美洲森林中的酸的虫,背部贮藏有浓度为84%的醋酸,必要时,可把醋酸液喷射60—80厘米远,用以射击来犯者。
臭 鼬七、利器
生活在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海域的犀鱼,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武器——尾刺。它能左右开弓,分别用尾部两侧的刀来刺对方。剑鱼的“长剑”能刺透木船的甲板,如同锐利的剑,打起架来很好用。电鳐、电鲶和电鳗等海洋鱼类遇到敌害,能放出电流来击伤对方,电压分别可达200伏,350伏和500伏。
剑 鱼八、毒刺
某些种类的蝎子,尤其是20厘米长的非洲蝎子,它们的毒刺可以致人于死地。蝎子通常用它的两只大而有力的钳子来捕食,食物绝大部分是蜘蛛和昆虫。只有当猎物挣扎时,它才会使用毒刺。
蜜蜂不到万不得已不轻易蜇人。因为蜜蜂蜇人以后,自己也要死去。蜜蜂不喜欢黑色的东西和酒、葱、蒜等带刺激性的特殊气味。如果这些颜色和气味的东西接近它,它会认为是敌害,就可能用它的防卫武器——刺针蜇人。
蜜 蜂九、假死(拟死)
有些动物实在没有别的方法御敌,只有用假死(即拟死)来逃避捕食者的攻击,如甲虫、蜘蛛等昆虫。叩头虫受到惊动时,六足卷缩,仰面朝天躺在地上装死。等到没有动静时,再把身体猛地一缩,“嘭”的一声,来个“前转翻”,匆匆而逃。
负 鼠一、填空题
鬣蜥科的安乐蜥产於( ),亦称假避役。真避役属( ),避役属,()种。其中约有一半的种仅分布在( ),其他大部分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 )。西半球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