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第二学期2月考试卷(一卷)
高二语文
(答题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丁春芳 审题人:朱桂娟
阅 读(60分)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3分)
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 杨曾宪
(1)有人说,鲁迅正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或许是事实,但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一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的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2)当然,鲁迅和周作人是亲兄弟,鲁迅也并不知道周作人的“后事”。但即使从周作人的“前事”而言,他与鲁迅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那一种制度那一个阶级那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代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人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的器物文化来。悠悠五千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用林语堂的话说就是,西方文明除去抽水马桶先进,其他别无所长。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和鲁迅相比呢?
(3)但正因如此,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味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亲者甚众呢?而鲁迅却不是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鲁迅作为伟大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因为虽然60年过去了,但由于种种政治历史主题的变奏,我们的国民性改造任务还远没有完成,毒化民族的灵魂的阿Q精神却仍在蔓延滋生。物质贫乏时的阿Q尚是可怜的,物质丰富时期的阿Q却变得有些可憎。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峻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
(4)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但不能以此而排拒甚至贬低鲁迅。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地靠作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抔黄土。
(5)鲁迅,不应也不会离我们远去!
注:周作人(1885-1967),现代散文家。力主平和冲淡,恬静闲适,以致思想日趋消极。抗战时期曾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督办。
1.第(2)段中“鲁迅也并不知道周作人的‘后事’。但即使从周作人的‘前事’而言。他与鲁迅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里的“前事”“后事”分别指什么?(2分)
(1)“前事”指
(2)“后事”指
2. 第(3)自然段中说到:“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这个“痼疾”的意思是 (3分)
3. 作者认为"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的理由是什么?请分条陈述。(4分)
4、下列分析符合作者意思的两项是( )( )(4分)
A. 周作人与鲁迅不可同日而语,就是因为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没有鲁迅高。
B. 本文说的是鲁迅与周作人,论的却是文化的批判与陶铸灵魂的功能。C. 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读地摊上的畅销作品,既是人生的一件乐事,又利于自省自察。D. 在鲁迅重铸的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同时,周作人却玩物丧志,终于堕落为民族罪人。
阅读下文,完成5--9题。 (16分)
小狗包弟 巴金
(1)一个多月前,我还在北京,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事情,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据说艺术家住在一个不太大的城市里,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款待它。“文革”期间,城里发生了从未见过的武斗,艺术家害怕起来,就逃到别处躲了一段时期。后来他回来了,大概是给人揪回来的,说 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 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舐舐,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地上添了血迹,艺术家的破衣上留下几处狗爪印。艺术家给关了几年才放出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几斤肉去看望那只小狗。邻居告诉他,那天狗给打坏以后,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吃,哀叫了三天就死了。
(2)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是的,我也养过狗,那是 1959 年的事情,当时一位熟人给调到北京工作,要将全家迁去,想把他养的小狗送给我,因为我家里有一块草地,适合养狗的条件。我答应了,我的儿子也很高兴。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这本领不是我那位朋友训练出来的。它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关于他我毫无所知。他离开上海回国,把小狗送给接受房屋租赁权的人,小狗就归了我的朋友。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简化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3)1966 年 8 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4)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一动一静,我们听得清清楚楚,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5)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是一种摔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摔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1980年1月4日
5. 开头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的作用是 (3分)
6.解释第(5)段例句中“包袱”和“解剖”的含义(3分)
例句
含义
(1)真是一种摔掉包袱的感觉
(2)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3)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
是医学术语,指对肉体的宰割
(4)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
7. 第(5)段“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 (3分)
8.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作者为没有保全小狗包弟而痛心疾首地解剖自己,对灵魂的挖掘可谓深刻。
B.本文有记叙,有议论,有抒情。记叙不露感情,议论深刻尖锐,抒情毫不做作。
C.本文语言活泼流畅、节奏明快,读来如听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在话家常、诉心曲。
D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或叙事实,或写感受,或明结果,产生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9. 本文体现出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社会有无价值?(3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如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0.(1) ,小人同而不和。
(2) ,必先利其器。
(3) ,切问而近思。
(4)可堪孤馆闭春寒, 。
(5)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
(6)万物静观皆自得, 。
(7) ,共君一醉一陶然。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5分)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
11.颔联中“一”字用得最好,它的好处是 (2分)
12.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 的含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意愿。(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1分)
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八月五日,御楼设绳妓。妓者先引长绳,两端属地,埋鹿卢以系之。鹿卢内数丈,立柱以起,绳之直如弦。然后妓女以绳端,蹑足而上,往来倏忽,望之如仙。有中路相遇,侧身而过者,有著屐而行,而从容俯仰者。或以画竿接胫,高五六尺,或蹋高蹈,顶至三四重,既而翻身掷倒,至绳还注,曾无蹉跌。皆应严鼓之节,真奇观也。卫士胡嘉陵作《绳妓赋》献之,辞甚宏畅。玄宗览之大悦,擢拜金吾仓曹参军。自寇氛覆荡,伶人分散,外方始有此妓,军前宴会,时或为之。
13.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1)两端属地 (2)或以画竿接胫 (3)曾无蹉跌 (4)擢拜金吾仓曹参军
14.“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绳之直如弦 B. 望之如仙
C. 玄宗览之大悦 D. 作《绳妓赋》献之
15.全都属于绳妓表演的一项是( )(2分)
①立柱以起,绳之直如弦 ②先引长绳,两端属地 ③蹑足而上,往来倏忽中
④著屐而行,而从容俯仰 ⑤蹋高蹈,顶至三四重 ⑥应严鼓之节
A. ①③④⑤ B. ③④⑥ C. ②④⑤ D. ①②⑥
16.翻译句子“皆应严鼓之节,真奇观也。”(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9分)
《金石录》后序(节选) 李清照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之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注:侯,称丈夫赵明诚。
17.划线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始归赵氏??????????????????回到 B.每朔望谒告出 农历初一?
C.便有饭蔬衣綀??????????米饭 D.浸觉有味 浸润
18.对“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面对面坐着研究把玩着碑文,自觉很像远古帝王葛天氏的臣民自由。
B.我们面对面把玩字帖、吃着水果,自觉很像远古帝王葛天氏的臣民自由。
C.我们面对面坐着打开碑文玩味研究,自称是远古圣人葛天氏闲适的子民。
D.我们面对面坐着赏玩碑文咀嚼果实,自称是远古圣人葛天氏闲适的子民。
19.不能说明她和丈夫穷心尽力搜集、整理金石书画的一项是( )(2分)
A.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
B.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C.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
D.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
20.就本文写50字左右的读后感(3分)
二、作文(40分)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冷笑话、冷兵器、冷空气、爆冷门……都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讨论的话题。在自然环境、人际交往、文化生活以及国际关系等方面,都出现了“冷”现象,你是如何看待或处理的?
请你以“冷”为话题,自主命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13学年第二学期2月考试卷(一卷)
阅 读(60分)
(13分)
1.(每点1分,共2分)
(1) “前事”指周作人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
(2)“后事”指周作人在抗战期间曾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督办。
2.(3分)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种劣根性(3分)
3.(4分)①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
??? ②中国知识分子都应该受鲁迅拷问,因为他对民族的某些劣根性作了深刻批判。??? ③我国的国民性改造任务还没有完成,毒害民族灵魂的阿Q精神还在蔓延滋生。??? ④应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刚健峻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
4、(4分)B D
(16分)
5.(3分)(1)从思路章法说,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
(2)从思想内容 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呼应,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普遍可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3)艺术家的小狗是因为忠诚而打伤致死,似乎更惨烈。包弟是被它亲近的人打发走了,突出了人的背弃,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精神折磨。通过这种对比,表现出作者心中对包弟有一种无法弥补的亏欠和伤痛,使我们更能理解作者为什么难以从心灵的煎熬中解脱出来。
(划线词句提到即给分)
6.(3分)
例句
含义
(1)
指的是小狗在我家为我心理上增添的担心
(2)
指的是对自己出于自私而抛弃小狗的自责
(4)
指对思想灵魂的深入分析、检讨
7.(3分)包弟命运悲惨,不能自己掌握命运,任由人解剖。作者后来也受到“文革”冲击,遭受迫害,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任由政治风暴吹打。“终于”指的是正直的人在那个时代的必然命运,与小狗包弟一样,命运受到了摧残。
8.(4分)B C
9.(3分) 他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为人真诚正直,是一个值得人们敬佩的人。作者以解剖自我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用真理和良心感染每一个人,警醒人们汲取历史教训,不要让悲剧重演。这种反省、自律精神已经不限于他本人所有,而是随着他的作品,扩展到广大的读者当中,唤醒着人们善良的天性和社会公德、公正的回归。这种反省、自律精神过去需要,现在也需要。(意对即可)
(三)默写(6分)【任选6空。如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0.(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4)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5)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6)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7)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四)(5分)
11. (2分)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
12. (3分) 望 春 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五)(11分)
13.(4分)
(1)属 连接 (2)胫 小腿 (3)曾无 竟没有 (4)擢 提拔
14.( A )(2分)
15.( B )(2分)
16.(3分)绳妓都能符合(踏着)鼓乐急促的节奏,真是奇观啊。
(六)(9分)
17. ( B )(2分) 18. (C )(2分) 19.(B )(2分)
20.就本文写50字左右的读后感(3分)
二、作文(40分)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冷笑话、冷兵器、冷空气、爆冷门……都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讨论的话题。在自然环境、人际交往、文化生活以及国际关系等方面,都出现了“冷”现象,你是如何看待或处理的?
请你以“冷”为话题,自主命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