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二中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 第2卷
命题人:肇宁宁 审题人:朱桂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敕造(chì) 惫懒(bèi) 讪讪(shàn) 盥洗(huàn)
B.錾银(zàn) 两靥(yè) 桌帏(wéi) 执拗(niù)
C.蹙缩(cù) 歆享(xīn) 榫头(shǔn) 吮吸(shǔn)
D.商贾(gǔ) 喧豗(huī) 幽咽(yàn) 间或(ji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宫阙 蓝宝石 珠光宝器 攻城略地
B.貂婵 踩高跷 伏案疾书 额手称庆
C.缴税 捅漏子 各行其是 螳臂当车
D.思辨 订书机 无上光荣 挑肥拣瘦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郭德纲最近可谓“背”到极点,不仅深陷“圈地”“打人”风波,连苦心经营的德云社也被迫宣布停业整顿。然而就在人们以为郭德纲的事业恐就此一蹶不振之时,郭德纲团队却展现了其不俗的危机公关能力。事出仅半个多月,郭德纲就大有缓过气来之势,曾一落千丈的公众形象也有了卷土重来的可能。
A.苦心经营 B.一蹶不振 C.一落千丈 D.卷土重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B.艾滋病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三大传播途径,我们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它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将会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C.由于我国的国际影响和汉语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八届会议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大会和安理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其他五种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D.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5.在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①,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②,上面镌刻者“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
A.①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B.①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C.①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D.①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被称作“前四史”的史书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B.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C.被鲁迅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是:《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老残游记》、《孽海花》。
D.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
7.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既然是汉语,就与汉民族、中华民族紧密相联。中学语文要不要突出民族传统?我以为是无须设问的。
B.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为了民族的利益,两岸应尽快携起手来。
C.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体现了朱自清心中追求的美好精神境界。
D.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概括性又极强。
8.选出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
C.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
D.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9.按干支纪年法,2014年是甲午年,由此推断新中国成立于······( )
A.己丑年B.戊子年C.庚寅年D.壬辰年
10.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一项是······( )
A.射 B.武 C.御 D.礼
二、古时,文人墨客在传统节日常常借诗作来表达内心情感。请将下面这些作于节日的诗句补充完整。(10分)
1.月上柳梢头,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 ,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4.爆竹声中一岁除, 。(王安石《元日》)
5. ,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的《清明》)
6.国亡身殒今何有, 。(张耒《和端午》)
7.天阶夜色凉如水, 。(杜牧《秋夕》)
8.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9. ,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田家占气候, 。(孟浩然《田家元日》)
三、阅读下面的三首诗词作品,完成1——3题。(10分)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 ”。(1分)
2、王安石,字 。陆游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与杨万里、 、尤袤合称为“南宋四大家”。(2分)
3、赏析三首诗词中“梅”这一意象各蕴含了怎样的感情。(7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红楼梦》第3回描写了林黛玉第一次进入贾府的情景,借黛玉之眼来描写贾家的一干人等与贾府的建筑结构,房屋摆设以及人们之间的关系。以上内容是这一回中对首次出场的王熙凤的描写。
请结合上文分析,作者对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运用了哪些手法,体现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2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