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4 21:52:3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48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E3A902D03F0BF89D959A52868236D74CCE5D9E5FE90CD948DA8E0BB0D241DE87C52F6F25C19AE5C2993D8C122F8BDF1D6DF5B731ED94662A855C41BA7FC3A405
部编本*八年级下册*三单元
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E3A902D03F0BF89D959A52868236D74CCE5D9E5FE90CD948DA8E0BB0D241DE87C52F6F25C19AE5C2993D8C122F8BDF1D6DF5B731ED94662A855C41BA7FC3A405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经》 ——《式微》《子衿》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体会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反复朗读、品味诗句的美,感悟诗的意境。
3、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外古诗词诵读
式微
------《诗经·邶风》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2.它收录了从( )到( )的诗歌( )篇,所以又叫( )
3.《诗经》 “六艺”,指的是“( )”三种诗歌形式与“( )”三种表现手法。
4.它多采用( )的结构形式。
知识小测试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经》
春秋中叶
《诗三百》
西周 初年
305
“风”、“雅”、“颂”
“赋”、“比”、“兴”
重章叠句
《邶风》,邶国之风也。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九篇,为邶地民歌。 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周灭殷商后,周武王“以商治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今汤阴县城邶城村,号邶国。《诗经》中的《邶风》即为产生、采集、流传于邶国大地的古老而至今仍荡人心弦的诗篇。《邶风》作品包括《柏舟》《绿衣》《燕燕》《二子乘舟》等十九首。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首《式微》即是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作品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
式 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顺节奏
初读诗歌
,整体感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再读诗歌
,理解诗意
课外古诗词诵读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因为你们,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以还在泥浆中?
何,为什么。
(如果)不是君主。
微,(如果)不是。
即露中,露水中。
(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躬,身体。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式 微
合作探究
,赏析诗歌
课外古诗词诵读
2、诗共两章,开篇反复咏叹“式微,式微!”可以去掉一个吗?
思考探究:
1.这首诗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
不可以,反复是为了强调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强调突出天将黑时的自言自语,内心的焦灼不安,担忧。
合作探究
,赏析诗歌
课外古诗词诵读
思考探究:
3.同一句话两个章节中都有,有些一模一样,有些变了一两个字,称为:
试做分析:
(1)式微式微,胡不归?
相同:连续发问,一遍又一遍问
(2)微君之故——微君之躬
换一个字,强调的是为了统治者的事情在忙碌,而不是为了自己,牺牲自己的幸福为代价来夜以继日劳作,很不甘和无奈,也在控诉。
(3)中露——泥中
强调的是环境的恶劣,劳作得愈来愈艰辛。
小结:重章叠句,不是单调的无意义的重复,而是有目的,有意义的反复。情感上,表意上递进了,意蕴更浓烈了。
重章叠句
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表达了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恨之情。
课堂小结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堂检测
课外古诗词诵读
1.下列对《式微》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 质问的语气,借事抒情,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B全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C全诗在反复中强调,在叠加中升华,表情答意,痛快淋漓。
D《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的起伏。

分析:D不是感情的“起伏”,只是表达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对贵族统治者压迫劳动者的不满)
课堂检测
课外古诗词诵读
B
(解析:B“式微式微,胡不归”是一种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
2.下列对诗作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第一章,短短四句,寥寥数字,就把受奴役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刻画出来了,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B“式微,式微,胡不归”的疑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深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C诗歌句句用韵,且每章换韵,全诗结构紧凑,节奏短粗,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D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 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子衿
------《诗经 郑风》
《郑风》为《诗经》国风中的内容,十五国风之一。为先秦时代郑地民间民歌。郑,古国名,姬姓。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歌者热恋着一位青年,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等不至,歌者望眼欲穿,焦急地来回走动,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此诗寄托其情思。
作品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顺节奏
初读感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子 衿
《诗经·郑风》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课外古诗词诵读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你的衣领。子,你。衿,衣领。
深思的样子。
岂,难道。
继续通音信。嗣,继续。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佩玉的带子。
城门两边的高台。
即挑达,往来相见的样子。
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 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么长。
品读诗歌 感悟诗情
1、《子衿》描写了一件什么事?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女子?
课外古诗词诵读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传神的刻画了一个恋爱中的女子形象,写出了她对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品读诗歌 感悟诗情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找出诗中的心理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讯、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象,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表现出了强烈的情绪心理。
品读诗歌 感悟诗情
3、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什么好处?
课外古诗词诵读
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反复渲染,突出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之深。
本诗叙述主人公痴迷的思念心中的恋人,并想与恋人约会,望眼欲穿,焦急地来回走动,但恋人又久等不遇,于是主人公心生失落、惆怅、埋怨之情。
艺术特色:1.第一、二人称的运用
2.夸张
3.复沓,重章叠句
4.大量的心理描写
5.借代修辞
6.赋的手法:倒叙
课堂小结
课外古诗词诵读
当堂检测
2.“赋”就是铺陈( )。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句式以“( )”为主,其间杂有“五言”。“重章”、“叠句”的使用构成了回复往返,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不仅使语言具有了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课外古诗词诵读
1. 解释下列词语:
子:( ) 衿:( ) 悠悠:( )
宁:( ) 佩:( )
挑达:( )

衣领。
深思的样子。
岂,难道。
指佩玉的带子。
独自来回走动,独自徘徊
直叙
重章叠句
作业
课外古诗词诵读
1、背诵两诗,并正确默写。
2、查阅《诗经》相关作品,品读鉴赏《桃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王勃(约650—676),字子安,唐代诗人。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作者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
文体知识
课外古诗词诵读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格律要求严格。分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以八句为定格。每句有一定的平仄格式。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文体知识
课外古诗词诵读
 
1、起:首联。作用在于破题,即交待事件发生的相关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等)
2、承:颔联,紧承上联所写的内容和方向,加以具体化的描述
    (从情感和叙述上使之饱满)
3、转:颈联,强调在内容上或情感上要改变描写方向
4、合:尾联,回应题目,在情绪、逻辑、意义上进行揭示和升华
“起承转合”结构模式:分别标志了每联的作用。
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初读感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què
huàn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杜少府:王勃的知己好友,姓杜,官职为少府,所以称作杜少府。
之:到、往
任:上任
蜀州:今四川崇州
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的五言律诗,是唐代赠别名作。
解题
课外古诗词诵读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代指蜀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反复朗读诗歌,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译:三秦辅卫着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
茫。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县尉的别称。
到,往。
三秦:指关中地
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故称“三秦”。
出外做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再读诗歌
课外古诗词诵读
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译: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泪贴手巾,指挥泪告别。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近邻。
无须,不必。
岔路口。
反复朗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再读诗歌
课外古诗词诵读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起:破题作用,交待送别诗的时间和地点)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承:紧承上联所描写的内容和方向加以具体化的描述。点明离别的心情)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转:强调在内容上或情感上要改变描写方向。作者情感发生变化)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合:回应题目,作情绪、逻辑、意义上的揭示和升华。再次劝慰朋友)
精读细研
课外古诗词诵读
雄浑开阔
深情厚谊
乐观豁达
勉励壮别
从“起承转合”的角度,小组讨论鉴赏诗句。
合作探究
课外古诗词诵读
思考: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使诗歌具有开阔的意境,奠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为下面劝慰友人、展开议论做铺垫。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合作探究
课外古诗词诵读
思考: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试从修辞的角度谈谈本句的妙处。
这句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天涯”极言相距之远,“比邻”极言心意相通心灵相距之近,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表达了对朋友的安慰和鼓励,情感上乐观豁达。
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赠别诗,写诗人对好友的慰勉,歌唱了真挚的友情,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首诗朴素无华,自然流畅,用质朴的语言写壮阔的胸襟,于质朴之中蕴含警策,在豪语之中含关怀体贴,读来亲切感人。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堂练习:
课外古诗词诵读
1.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直入主题,点明送别的地点和友人的去向,给人空间的遥远和苍茫感。
B.颈联一改过去送别诗黯然伤魂的情调,代之以积板向上的情感,给人以鼓舞。
C.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诗人与友人在离别之时难舍难分,都流下不舍的泪水。
D.全诗格调高昂、笔力雄健、感情真挚,是送别诗中的名作。
c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 ;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今湖北襄阳)。早年闭门苦读,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到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返乡,东游吴越。开元25年(737)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应聘为从事,但不到一年即辞职返乡,两年后病故。孟浩然一生主要是隐居,写下了许多山水田园诗,首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歌创作的先河,与王维并称“王孟”。这是孟浩然游历长安时赠给张九龄的一首诗,希望得到丞相的提拔和录用。
作者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
了解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求取,谋取,希望得以引荐或重用。
课外古诗词诵读
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整体感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hán
hùn

整体感知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课外古诗词诵读
涵虚:指水映天空。虚:天空。
撼动。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
译:秋水大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水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诗人远望洞庭湖的美景,心中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赠予当时的丞相张九龄。
整体感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渡。
指太平盛世。
坐视,旁观。
闲居、平常家居。
译: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闲居在家,却又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思考:1、自选角度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合作探究
课外古诗词诵读
(提示角度:炼字;修辞;视觉与听觉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
1)炼字:蒸是“蒸腾”的意思,“蒸”字写出洞庭湖水汽蒸腾的景象,撼是“撼动”的意思,“撼”字描写了洞庭湖波涛汹涌、声势浩大的特点,这两个词语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烟波浩渺的景象和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极富表现力。
2)修辞:运用对偶的修辞,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博大气势。
3)写景角度: 视听结合的手法,从视觉角度写出洞庭湖水汽蒸腾的景象,听觉角度描写了洞庭湖波涛汹涌、声势浩大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烟波浩渺的景象和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2.思考:颈联和尾联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合作探究
课外古诗词诵读
3)比喻,用“垂钓者”借喻已经做官的人。(本文可以理解为张九龄 )用“羡鱼情”借喻自己做官的愿望。
4)用典,化用《淮南子说林训》中“临河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的意思。)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举荐而出来做官的愿望。
1)类比,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赏识。
2)一语双关,“济”,渡水,又有救助、拯救的含义。委婉地表达出自己想做官而无人引荐。
课堂小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丽雄伟,反映出诗人不愿终老山林,希望出仕为世所用的愿望。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堂检测
课外古诗词诵读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诗歌中借用典 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本诗中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__
五言律诗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B
作业
课外古诗词诵读
背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两诗,并正确默写。